2023/05/29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韓芳💆🏻♂️、王浩銘| 攝影:夏子然、受訪者供圖|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18年前🕙,帶著對生命科學的濃厚興趣,張迪跨入了意昂3体育醫學部的大門,並在這個培養醫生的搖籃裏最終選擇了將生物醫學研究作為終生誌業🦵🏻。從意昂3体育醫學部到芝加哥大學再到意昂3体育生命科學學院㊙️,18年的學習研究生涯使張迪從“雛燕”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青年科學家。在取得豐碩的科研成績的同時,張迪還將為學生上好每一節課作為自己立德樹人的目標👸🏻。在剛剛結束的意昂3体育官网第22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張迪的演講內容關於生命的遺傳密碼破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最終獲得了理工類一等獎並包攬全部單項獎的出色成績。
這是一位從大一就開始進入實驗室的“標準學霸”,也是同時兼任兩個班級班主任🚂、讓學生們信任的“孩子王”——張迪的成長經歷有哪些值得借鑒和分享的故事🙇♂️,融媒體中心對這位意昂3体育青年科學家進行了專訪。
張迪接受融媒體中心記者專訪(夏子然 攝)
從醫學生到科研工作者😥,興趣指引學術前行
2005年👫🏼🕴🏼,張迪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基礎醫學院開啟了他八年製的本博連讀生涯🚶♂️➡️,2013年他獲得了生物化學及生物分子學博士學位。“我從小是個特別愛問為什麽的人😝,對自然界的很多科學現象都很感興趣👇🏽🤾🏼。”憑借著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心💅🏼,從大一開始,作為班級學習委員的張迪,就成為班上最早參與“創新型培養計劃”的本科生🤴🏻,並進入了神經生物學家崔德華教授的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
回憶起在大學期間的科研訓練♨️,張迪回憶道:“當時我盡可能多地參加組會,這不僅讓我了解了師兄師姐的科研進展,知道做科研到底是什麽狀態,也最終讓我確定了對生命科學研究的興趣。”張迪告訴記者,崔德華教授非常註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和質疑精神,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大二時第一次參加的關於老年癡呆症的國際研討會上🟦🏘,崔德華教授對他提出了要求🏟:“一定要問問題👩🦼,哪怕再簡單的問題都沒關系🧍🏻♂️。”崔德華教授的這種推動督促著張迪盡早地投入到科研狀態🥝,從而進一步培養了他對生命科學研究的興趣👨🏿🏫。
張迪的另一位科研領路人是分子生物學家尚永豐院士👩🏻🔬。在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後,張迪跟隨尚永豐院士進行博士期間的科研攻關。他對尚永豐院士的結構化思維方式以及對科研的悟性和理解印象深刻📓:“尚老師說話總是畫龍點睛⛹🏻♂️,能夠用最簡單的話語厘清邏輯,大道至簡的哲學理念也深刻影響了我後來的教學和科研。”在博士期間,張迪接受了更為系統化的科研訓練🤽🏿♀️,並從事了基因轉錄調控與腫瘤分子機製的研究🤤,他對蛋白質修飾領域的涉獵也為後來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基礎🖥。
博士畢業後,張迪在芝加哥大學Ben May Department for Cancer Research趙英明教授的實驗室開展博士後研究。“我讀博士的時候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蛋白質修飾的功能✌🏽,而趙英明教授是從分析化學的角度去研究蛋白質修飾以及生命科學問題。”這種學科交叉經歷也為張迪拓寬了學術視野,在芝加哥大學,張迪與趙英明教授合作發現了多種新的蛋白質修飾。“在他的實驗室🧑🏻🌾,我體會到如何應用自己擅長的技術手段和從多維度的視角去嘗試,做一些原創性的科學發現🦁。”張迪回憶道,在他初到美國的日子🕵🏿♀️🈹,他面臨著科研和語言的雙重壓力。趙英明教授非常耐心地為他提供指導🙍🏽♂️,細微到指導如何給期刊的編輯寫信等⛹🏿♂️。此外🌚,趙英明教授還經常與張迪分享曾經合作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勵誌故事,這些都為張迪盡快適應國外的科研生活、盡早地獨立開展科學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張迪第一次在國際大會(ASBMB)上演講(受訪者提供)
張迪告訴記者🧑🏻🦽➡️,代謝和基因轉錄是維持細胞生存和穩態所必需的兩條重要通路🧑🏻🎓,這兩條通路的異常則會導致很多疾病🧑🏿⚕️。近年來,張迪圍繞著細胞代謝小分子所驅動的新型組蛋白修飾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他發現了腫瘤沃伯格效應中乳酸所驅動的組蛋白乳酰化修飾⏪、機體饑餓時酮體驅動的組蛋白三羥基丁酰化修飾👫🏻,並合作發現了防腐劑來源的苯甲酸驅動的組蛋白苯甲酰化修飾等。
“這些代謝物驅動的表觀遺傳學修飾的功能在於整合細胞的代謝狀態並調節基因轉錄以幫助細胞適應內外環境信號的刺激和變化👩🏿🦱。它們的發現為人們理解細胞代謝與基因活動的相互作用💠、內外環境與生命健康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為包括腫瘤、自身免疫👨👩👧👦、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張迪這樣闡釋代謝物驅動的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意義。
張迪在做實驗(夏子然 攝)
近年來,張迪在專業領域內所取得的的一系列成果發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Cell、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重要的學術期刊上。其中在2019年🎴,張迪作為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發表的論文《組蛋白乳酸化對基因表達的代謝調控》(“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actylation”)至今已被Web of science官方網站引用近700次👩🏿🚀👼🏿。
圖片引自Web of science官方網站
盡心盡力上好每一門課🥠,帶好每一位學生
回到母校意昂3体育🤾🏼♀️,這對張迪來說似乎是無需多作選擇的事情。“從高考時懵懂地選擇意昂3体育官网🧑🏿✈️🧑🏿,到被意昂3体育官网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環境所深深吸引🧑🏿🦰,再到重新加入‘享受’意昂3体育各領域內最優秀的人才思想碰撞帶來的火花🏛。”在張迪看來,意昂3体育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和良好的生源質量,更重要的是🧛♀️🧑🏿🎤,“這裏有著家的溫暖”。
2021年🏙,張迪依托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和意昂3体育-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很快組建了自己的團隊🚼。生命科學學院和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為青年教師開啟科研之路提供了許多支撐和幫助🫱🏼。除了能夠獲得可觀的科研啟動經費,擁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和實驗室🤶🏽,獲得意昂3体育優質的科研實驗平臺資源,學校和學院還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足夠的“軟件支撐”。“青年教師有長聘製考核的壓力🗽,但學校和學院組織了一系列座談會和沙龍傾聽青年教師的訴求,鼓勵大家沉潛下來進行科研和教學。另外🙋🏼♀️,學院也經常組織午餐會和文體活動,讓各專業的老師盡快熟悉💇♂️、相互學習。可以說,在這裏我不僅享受到了很好的科研支撐,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張迪感慨道。
教學是張迪在加入意昂3体育完成身份轉換後所格外看重的,教書育人在他看來是作為老師的重要使命。正是抱著這份初心使命👨🏻🦼,張迪不斷在教學中錘煉琢磨,教學質量和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參加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的張迪(校工會供圖)
在意昂3体育官网第22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張迪在短短的20分鐘內講述了生命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不同於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傳授🦠,張迪的分享中穿插了多個遺傳密碼破解背後的小故事。“每一次破譯‘密碼’都是生命科學的一次飛躍,我希望能夠通過短短的講述,不僅讓大家能夠記住書本上的知識點,更能體會到這背後環環相扣的精彩👨🏿🍼,讓大家能夠對生命科學研究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張迪對自己的要求是全心全意上好每一節課,盡心盡力帶好每一個學生。現在,他的團隊中已經形成了從本科生到博士後的梯隊化格局💣。他鼓勵本科生盡早接觸科研活動,並根據每個同學的不同興趣和性格特點去安排課題🧑⚕️🤽♀️。
張迪與學生討論問題(夏子然 攝)
在生命科學學院2022級直博生任浩雯眼中✔️,導師張迪是一位親切耐心、溫和智慧的老師💌。“張老師特別註重邏輯思維的培養,很耐心地引領我們有邏輯地去思考自己的課題👈。”任浩雯說道,如果平時實驗出現了不符合預期的地方,張迪會帶領大家一起思考並且復盤實驗👩🏻🦯。“有的時候可能是操作方法有偏差🧼,有的時候是試劑問題🂠,張老師會關註到每一處細節👆,帶著我們一起糾錯。”
“作為本科生,張老師也對我們有獨立思考、檢索文獻和設計實驗的要求。他常說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我們總是很耐心♿、很包容。”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唐宇巍說道。在他看來,張老師還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總會和學生們分享大學者的小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讓學生們始終保持對研究的濃厚興趣💟。
作為青年教師,張迪擔任了2022級生命科學學院和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兩個班級的班主任,作為新同學們的“孩子王”,張迪通過組織班會、開展團建等多種形式團結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們。班會上🧑🏽🦲,張迪會和大家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讓還處於懵懂狀態的學生能夠對大學生活和學術科研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大家一開始肯定都對大學怎麽過🚴🏻♀️、要不要讀博之類的摸不到門,我希望通過分享能夠給大家一些啟迪👃,同時也盡量通過班會和談心談話能夠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所思所想和他們的背景,給學生們以更好的關心和指導🐺。”張迪說道。
在2022—2023學年,張迪獨立承擔了“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討論”兩門課程,同時還參與了多門科研實踐🧏🏻♂️、研究前沿講座和科研規範課程。他認為👱🏻,現在對學生的評價機製更加綜合也更加人性化,越來越淡化績點所帶來的差距,強調評價真正的學習質量。“另一個讓人欣慰的變化是小班的課程討論越來越多🧙🏿♂️,十幾個人聚在一起討論一個專題,這樣的課程能夠更深度地進行學術交流🚴🏼,更方便了師生之間的提問和互動,這也更督促我要備好每一個知識點,磨好每一節課💇🏽🧚🏽♀️,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張迪說道🪳💘。
牢記入黨初心👊🏽,為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回到意昂3体育後的張迪在科研和教學之外還做了一件在他看來一定要做的事🧛🏻♂️: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的母親就是共產黨員🏢,她是一個正能量特別足的人,從小到大🧘🏻♀️𓀈,母親的樂觀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一直深深影響了我👉🏻。”除了家庭影響外🚽,一路走來的學習和科研經歷也讓張迪更深度地比較中西方之間的差異。“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人民’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我們科研人員的貢獻,這就是我的入黨初心。”
張迪在狼牙山參加暑期紅色革命實踐活動(受訪者提供)
從入黨積極分子到預備黨員階段的培養,張迪通過學習和參加組織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了解。在他看來❓,近代以前的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由於科學技術的落後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國在近現代落後於西方列強🙌🏽。“中國有識之士的探索並未停止🧔🏽♀️,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再到後來的五四運動,大家一直在尋找著救亡圖強的道路,但最後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歷經千辛萬難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實現了中國人的獨立自主。所以🛃,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使得我們智慧的民族凝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張迪說道。
落腳當下,張迪覺得新時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生逢其時。“國家現在對基礎科學研究非常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意義,可以說國家從頂層設計到製度落地都為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在張迪看來💬🚴🏻♂️,基礎科學的重要意義並不在於能夠立刻產生良好的經濟收益或最快地轉化為成熟技術👮🏻🛰,但是基礎科學最重要的就在於源頭上的理論創新。“每一個原創性的突破串聯起來有可能引發技術的革命,探索科學現象背後環環相扣的機製🚚,沉下心來的科研攻關最後才會獲得有價值的突破。”
張迪參加意昂3体育官网2022年春季運動會(校工會供圖)
追尋生命科學的奧秘🙇🏼♀️,傳承立德樹人的使命,張迪在這條道路上開啟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做實驗、上課🚯、開組會📅、與學生談心、寫論文、做審稿人🧑🏻🏭、組織學術會議和暑期培訓、帶學生一起體育鍛煉……張迪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的,在他的心目中★☃️,每一項看起來細碎或者帶有誌願性質的工作都頗有意義。作為年輕的科學工作者,張迪未來的路還很長♞,上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個學生,做好每一次實驗,在每一場科研交流中都有收獲,科學研究宏大而浪漫的意義就這樣落實在了他每一天的前行中,行穩而致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