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信息來源: 校團委
2015年新年伊始🙍♀️🙍♀️,北京誌願者王振在杭州西湖參與救助落水外國老年遊客的消息在網上傳出後,迅速成為了網絡熱點,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廣網👎🏼、中國文明網等多家媒體先後對他進行了報道和轉載,他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評為了“最美新聞人”🧑🦼。有媒體稱,作為這次救助外國遊客的參與者、記錄者和傳播者,他不僅傳播了社會正能量,弘揚了雷鋒精神,而且也架起了中外遊客友誼的橋梁。其實,說起雷鋒精神的學習者🙋🏼、繼承者、傳遞者,他從小就是“火炬手”。
自古英雄出少年
王振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父親是和雷鋒是同時代的軍人👰🏿♂️,他是聽著父親給他講的雷鋒叔叔的故事長大的。受雷鋒精神的熏陶🙍🏻♀️,早在30年前上小學時🥺,他就在班上組織成立了“學雷鋒小組”,經常和同學們到大街上、五保戶和孤寡老人家裏等地去做好事🐆,深受大家的好評🦷。在學生時代🥷🏽,他在學校裏獲得的“紅花少年”“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等獎狀能貼滿他家的一面墻。尤其是在中學時期,他因跳入冰河勇救落水兒童而在家鄉聲名遠揚。
那是在2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冰雪剛剛開始融化👩🏿🦱🛒,一個名叫劉麗的小女孩騎著自行車不慎掉入了冰河。她的身體被農用自行車重重地壓在水裏動彈不得👩🏼💻,只有上身露在水面上。當時,盡管岸邊也有不少人,但只有喊救人的,沒有下水的。正在上學路上的王振見此情景,奮不顧身地跳入到了冰冷的河中,撥開漂浮的冰塊,把小劉麗救上岸來。當人們都在關註小女孩時📿,王振悄悄地回家換下衣服又上學去了。
危急時刻顯身手
2014年2月8日夜裏,在開往北京的Z20次列車上一名9歲兒童突發身體不適,出現多次嘔吐並伴有腹部劇烈疼痛症狀。正在車上的王振得知情況後🙇🏻♂️,立即和列車上的工作人員組織乘客中的醫護人員幫忙救治🎗,同時又幫助聯系附近醫院和救護車,並輪流幫忙照看患兒。直到列車到站後,他和列車員及站臺工作人員幫助把孩子送下火車救治⏏️,他才長舒了一口氣➔。
2011年4月11日🧀,在北京一個居民區的救火現場,一個拄著雙拐的年輕人穿梭其中,忙上忙下🦬,並不時比比劃劃地對過往的群眾進行指揮,防止發生意外傷害。這又是王振🚷。當他的朋友得知這個消息時🪃,驚愕地問他🐅:“你瘋了⏳🐵???傷還沒好就又想‘引火燒身’啊👮🏽?”他卻笑笑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忍不住!”100天前,他就是因為參加西安的一個救火行動而造成粉碎性骨折🦸🏼♀️。這回🚵🏽,傷疤還沒好💃🏽👸🏽,他卻早忘了疼。
情系災區心連心
2014年8月👩,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震後不久,王振作為誌願者便和同伴們從北京出發,一起把愛心企業捐贈的價值428萬元的賑災物資送往災區一線支援災後重建。由於魯甸地處山區,很多被毀壞的道路還沒有完全恢復🤹🏻,山高路險🧑🏽💼。王振坐在第一輛運輸物資卡車上押車🫰🏼,排出了眾多困難👈🏼🫲🏽,最終安全帶領大家把吃的🦸🏽、用的物品運送到了災區一線🫳🏼🤾♂️。晚上休息時,他被安排到了一個陰暗潮濕的帳篷裏,睡覺的木板下面還流著水🧖🏽♂️。由於余震不斷,加上一路走來吃住、休息跟不上,令他痛苦不堪。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打起精神,投入到了災後重建的誌願服務之中。
2012年8月4日,王振在北京“7·21”特大暴雨自然災害中受災最嚴重的學校之一的房山婁子水完全小學參加災後重建👳🏻。他看起來腿腳不是很利索8️⃣,在烈日炎炎下仍滿頭大汗地一趟一趟地用小車推著校園裏的淤泥,顯得是那麽投入。直到了解他腳部曾經受過粉碎性骨折重傷的誌願者朋友來替換他時🤾🏻,他才顧得上歇歇腳。這已是他在此次大災之後,第二次利用休息時間來參加誌願服務活動🤏。
扶貧濟困熱心腸
在北京市朝陽區垡頭街道翠城熙園有幾戶孤殘老人,也是王振和他的夥伴們長期幫扶的對象,這裏既有雙目失明的盲人夫婦🕣,又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近乎植物人的老人,還有年邁體弱的貧困老人🤱🏼。王振和他的誌願者夥伴們逢年過節都要去看望他們🤷🏿♀️,並給他們送去過節禮品和精彩的文藝節目,被老人們視為最親的“孩子”。2015春節前和元宵節,當老人們在吃上“孩子”們送來的新鮮綠色蔬菜和元宵時🕸,都表示非常感謝社會大家庭給他們帶去的溫暖🧚🏻♂️。
打工者的孩子🧙🏼♀️,一直是王振關註的對象💊,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資助貧困學生上學,有的現在都已經大學畢業。2014年初冬,當王振得知北京石景山的一個打工子弟小學條件比較艱苦時。他和他的誌願者朋友們募集了3萬多塊錢🧛🏿♀️🛍,給學校的孩子們買來了愛心棉衣😮💨👩🏻🍼、愛心書包,並送到了他們的手上👨🔧🧓🏼。捐贈活動的當天👩🏿🦲,當孩子們在寒風中穿上叔叔阿姨們送來的棉衣時,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九旬高齡的孤寡老人“崔奶奶”是一位體弱多病、家庭貧困的老人。王振在幾年前參加誌願服務活動中認識了她以後,一有空就和誌願者們去看望、照顧這位老人,被老人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老人的小屋裏經常會出現他熱情的身影。2011年春節前夕,正在醫院養傷的王振眼看著快過年了6️⃣,還不知道崔奶奶的年貨準備好沒有👶。於是🛝,他叫上自己的兄弟買上年貨和水果打車送到了崔奶奶的家中。當老人看到拄著雙拐的王振給自己送來年貨時,感動得不知說什麽才好。2015年3月21日是崔奶奶95歲的生日,王振和誌願者們為她策劃了一個盛大的生日慶典,眾多“兒孫”簇擁著她度過了一個幸福愉快的壽誕💶。王振幫她拍攝的“全家福”大照片還被刊登在了報紙的頭版。
公益路上領頭羊
為更好地學習雷鋒精神、繼承雷鋒精神、傳播雷鋒精神,王振組建了北京紅爹之家誌願服務隊,打造出了“京城紅爹”公眾號🙇🏿♀️、紅爹之家微信群🧑🏻🚀、紅爹之家微博👽、紅爹之家公益演出隊等多個品牌項目,並成為了眾多社會公益組織裏的佼佼者,吸引了眾多誌願者參與🧑🏿✈️,傳播影響受眾多達百萬人。團隊組建以來👨🏿💼,他帶領大家先後組織、參加了助殘、助學、敬老、幫困、綠色環保宣傳🧑🏻🦽、醫療救護培訓🚵🏽♂️、新聞培訓、國際性演出🪆、雲南地震災區誌願服務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其品牌項目“愛暖京城歡樂行”內容涵蓋了“陽光助殘行動”“關愛農民工子女”“鄰裏守望”“城市管理”“應急救援”“文化教育”“社區服務”“綠色環保”“醫療衛生”等多個類別的公益項目,得到了受助群眾的普遍歡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社會誌願服務當中去👎,並受到了團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其中在北京朝陽康輝敬老院、翠城廣場、石景山樹仁打工子弟小學和大興殘疾人溫馨家園組織的“送溫暖、送愛心、送歡樂”大型公益演出慰問活動,被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廣播電臺、京華時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慈善網等中央和省市眾多新聞媒體廣泛報道。
其實,上面介紹的這些事情只是王振的一個縮影🟫👩🏽⚕️。作為青年誌願者☮️,王振以雷鋒為榜樣,30多年來堅持為群眾做好事,經常活躍在各種誌願服務的人群裏,走到哪裏就把愛心奉獻到哪裏🆖,做的好事數不清,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被譽為“身邊雷鋒”🍙,為實踐“北京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他的事跡曾先後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等上百家媒體報道。先後9次受到嘉獎👨🦯,12次榮立三等功👸,多次獲得省市優秀誌願者、突出貢獻誌願者🐶、青年突擊手標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標兵等榮譽稱號和首都文明辦“身邊雷鋒——最美北京人”等殊榮。(轉載自首都文明網報道《王振:雷鋒精神的傳遞者》)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