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誌道】嚴寶瑜:琴心劍膽,心憂家國

編者按:“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治學處事👸🏼,立誌高遠卻又基礎紮實,胸襟開闊更能兼察微理🏃‍♂️。在“君子誌道”欄目采訪中🚥🤮,我們先後走訪了一些意昂3体育的老教師。在這些交織著歷史滄桑和個人生活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在歷史長河中意昂3体育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意昂3体育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體會到了意昂3体育精神的深厚源長🌘。


1938年🦼,眼見到日本侵略者在家鄉燒殺搶掠😗,15歲的嚴寶瑜既悲憤又不甘👮🏼,發誓一定要讓祖國強大起來👩‍🦱🦹🏿,再也不受外國強盜欺淩。

78年以後,92歲的嚴寶瑜滿頭白發,依然無比熱情地指著自己的胸口說👎🏻:“我,嚴寶瑜👨🏿,是一個教書匠,教了快80年書,現在已經90多歲了🍓,可是還想教書,還想上講臺,教我們可愛的學生,講音樂,講文學,他們愛聽,我更愛講。這是我內心強烈的要求。”

90多年人生路🤜🏿🙄,嚴寶瑜走得並不平坦。透過嚴老的回憶😆,吾輩後人還能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85歲時的嚴寶瑜


山河破碎,看盡人間離殤

1923年,伴隨著國家的內憂外患,嚴寶瑜在江蘇江陰一個叫河塘橋的小鎮呱呱墜地。國家蒙難,民何以安?和很多人一樣,嚴寶瑜的命運註定和這個正在經歷艱辛的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

1931年👩🏿‍⚕️,東三省淪陷♎️。翌年👐🏼,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謀在上海製造事端,引發松滬抗戰💂🏼,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江蘇等周邊省市的同胞義憤填膺,紛紛支持十九路軍的義舉。課堂上👌🏿、書本中,東北💦、華北危如累卵👈,民眾反日情緒不斷高漲。“小學老師跟我們講,我們中國地圖像一張海棠葉🧟‍♂️,現在這張海棠葉被旁邊像只毛毛蟲一樣的日本慢慢啃掉了🦹🏼‍♀️,先吃掉了東北,後來又長驅直入🦾,蠶食中原✔️。”

1937年以後,戰火燒到嚴寶瑜的家鄉,一時間血流漂櫓💘,百姓荼毒。嚴寶瑜一家隨著逃難的人群,四處奔逃。少年嚴寶瑜飽受戰亂流離之苦,看盡人間離殤。他第一次感到“中華之大,何以為家”的倉皇和屈辱👨🏿。

盡管鄉親們撤離在先,卻依舊難逃屠戮。日軍飛機趕到難民前方,用機槍向人群掃射。“我們家還在河塘橋那個鎮子上,日本鬼子已經進入河塘橋🌊。他們也坐著船🙎🏿‍♂️,胡亂打那條河裏老百姓家的鴨子,看見人就無故毆打🛺,甚至開槍殺人🤽🏻。”嚴寶瑜的堂姐被日本兵野獸般地強奸後刺死。嚴寶瑜的伯公在乞求日本人放過自己孫女的時候,也被毆打至死。

逃難結束時,嚴寶瑜全家只剩5口人。“媽媽生了7個孩子,好幾個妹妹都死了🤤,有一個就是直接死在日本鬼子用機關槍掃射的時候。我們躲在樹林裏,飛機一群一群過來🏩📇,機關槍就噗噗噗噗打過來,我母親無奈,硬著心腸說‘大人的命都保不住了,有病的小孩兒拖累,不如就拋了吧’。說著,她硬著心腸🗒,把懷中的小妹妹扔到水溝裏💤⬆️。我不顧母親大罵,下到水溝裏把小妹抱起來,保護著她。那時,她還沒有滿月,得了肺炎,發高燒得不到治療🤒。日本兵的鐵蹄橫行✵,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小妹不要說沒有奶吃👳🏽‍♂️🏌️‍♀️,連開水都無處找。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褓繈裏的妹妹死掉🤵🏿。”

後來,嚴寶瑜到了上海⚆,轉道香港去重慶投奔姑母👂🏽。此時的上海已經淪為“孤島”,租界區靠著英法等國家的庇護🧘🏼‍♀️,尚得一時之安。“我們就在那兒借了錢去做‘黃魚’,想辦法繞道香港去重慶🎢。”後來嚴寶瑜與人搭伴乘船南下,船上沒有他的位置🧡,他就睡在甲板上。“海船是鐵的,太陽曬著,甲板上特別燙。可是我年紀小,我就想我們要勇敢☘️,我們一定要離開這插滿太陽旗的淪陷區,不做亡國奴。”當他們在汕頭靠岸的時候,看到迎風飄揚的中國國旗👩🏻‍🌾,嚴寶瑜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嚴寶瑜在重慶得到了姑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沒有錢🦒,也沒有資助,就靠我姑母🧝🏻‍♂️,她的工資微薄,但還是每月給我一部分零用錢;另外她把我當作教師家屬👨‍🦱,安排在她工作的中學裏面學習,免交了夥食費和住宿費,直到高中畢業。”


15歲初到重慶的嚴寶瑜

當時嚴寶瑜讀書的國立第二中學,是國民政府為收容蘇滬浙等淪陷區的流亡師生,在大後方相繼設立的一批國立中學之一。在那裏,嚴寶瑜接觸了很多進步的新思想,交了不少誌同道合的朋友,還成立了秘密的讀書會🚣🏿‍♀️。“那時候一幫同學都比較愛國。我們都愛看課外書,我們組織了讀書會,看一些進步的書籍,我是其中負責管理書籍的管理人之一。我們經常閱讀當時被禁的《新華日報》和《群眾》雜誌。”

盡管沒有了日本軍隊的直接威脅,後方的日子也並不太平,日本飛機空襲是家常便飯的事。有一次日機轟炸,嚴寶瑜和姑母來不及躲進防空洞。姑母屋子裏的燈隨著炮彈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快速地來回搖曳著🙆🏿‍♀️𓀔,姑母緊緊抱著嚴寶瑜🧝🏽‍♀️,不斷顫抖著說“寶瑜寶瑜,要死我們也死在一起吧” 。此時🤜🏻,這個15歲的少年無比希望祖國能夠迅速強大起來🧡,痛擊日本軍隊,把侵略者趕出我們國家🙍🏼‍♀️。

投筆從戎,拳拳中華情長

1943年,中學畢業的嚴寶瑜考取了青木關國立音樂院。這時候美軍進駐昆明,需要在學校裏抽調學生休學充當翻譯🫧。同學們都知道嚴寶瑜的英文好,就建議嚴寶瑜去給美軍當翻譯。於是嚴寶瑜換上戎裝,走進美軍軍營⛹🏻‍♀️。


在青木關國立音樂院讀書時的嚴寶瑜


當時美軍軍營裏的翻譯魚龍混雜👩‍💻,“招募的翻譯都是年紀很大的人,甚至好多人還是不三不四的人⛺️,最多說上幾句洋涇浜英語” 。而嚴寶瑜是系統學過英語的🧑‍🏭,在中學時期英語成績曾是班裏第一🥁。親眼見過日軍燒殺淫掠的嚴寶瑜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因此他在美軍軍營裏做得盡心盡力👸🥇。

國立音樂院投筆從戎的學生有很多👇,嚴寶瑜的工作是跟著美國軍官對國民黨部隊連排級以下的幹部進行訓練。“教的是叢林戰中如何拼刺刀、如何開槍、如何用小口徑迫擊炮,因為這些武器都是美國運來的🧔🏽‍♂️,所以需要美國軍官來訓練中國軍隊的官兵🤰🏽。”嚴寶瑜跟著4個美國軍官來到國民革命軍52軍14師進行步兵演練♋️。因為嚴寶瑜英文講得好,做事又認真負責👳🏿‍♀️,不怕苦不怕累🌰,作風正派,所以4個美國軍官對他特別器重友好,雙方關系不錯🚴🏻‍♂️。在翻譯的過程中,嚴寶瑜也不斷學習,“當時是一批一批進行學習🕣,一期走了二期來”,起初美國教官講一句,嚴寶瑜用普通話向學員翻譯一句,“後來我了解學員都是來自四川🚤、貴州的,決定第二期改用四川方言翻譯”𓀚。因為第二期的時候嚴寶瑜對訓練內容和武器使用的要領早已熟悉在胸了,“我對美國軍官說🤦🏻‍♀️,為了避免重復,就只需要你們看我講得對不對。我自己可以講了🌆,就不用你們再講一遍了。所以美國人對我很有好感,因為有我的話,好多事他們可以不做了” 。

不過,因為兩個國家文化形態不同,嚴寶瑜和美國教官最終還是產生了隔閡。

1940年😳,中日交戰正酣之時✷,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羅易桑露天劇場用中文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後來經美國華僑青年歌詠團建議👈🏻,羅伯遜把這首歌灌製成了唱片,從此《義勇軍進行曲》便在美國安家落戶👰🏼‍♂️🧄,美國教官慕名讓嚴寶瑜教他們唱這首歌。“因為我是音樂學校裏出來的,做事也按照音樂的規律走,一句一句教他們唱。美國軍官覺得唱出來不錯就行了,而我就要一拍一拍地教,哪個高🧘🏼、哪個低🧝、哪個小、哪個大🧑🏿‍🏭,就這麽教。”這種一板一眼的教法讓美國教官十分不耐煩🔈🚨,他們說音樂沒什麽了不起,音樂是圍著金錢轉的東西,學音樂還得去我們美國學。聽到這樣一席話,嚴寶瑜義憤填膺🚧🏈,他說:“音樂是很崇高的𓀖,要把人的思想靈魂提高的👩🏼‍🦳。你們這些人沒有文化,你們不懂音樂。美國的音樂都是pop music♤💆🏽‍♀️,都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沒有價值,貝多芬、德沃夏克,這些你們都聽不懂。我不願意再跟你們一起搞了🚶🏻‍♀️‍➡️。”

當天😘,嚴寶瑜就負氣走了✉️🔬。後來,西南聯大招生,在聯大就讀的同學鼓勵嚴寶瑜報考西南聯大。“西南聯大很多好的學者,像費孝通☆、聞一多、吳晗🎣✌🏿、朱自清,數不盡的都是鼎鼎大名的大師。他們的課都可以隨便去聽。我就越來越感覺西南聯大好,而且那地方比較自由。”後來🏋🏻‍♂️,嚴寶瑜考取了西南聯大外文系。


高歌葬魂🤵🏽‍♀️➝,碧血丹心猶在

1954年12月1日,一輛列車緩緩開進柏林東站,列車上的嚴寶瑜望著窗外🛌🏿,思緒流轉,感慨萬千。

9年前的同一天,昆明爆發了“一二·一”學生運動,嚴寶瑜跟同學們罷課、遊行、演講🖖🏼,要求停止內戰,呼籲民主和平。國民黨為鎮壓罷課師生,殺害了4位同學。那天晚上,嚴寶瑜和二三十名學生誌願者到安放著四烈士遺體的西南聯大圖書館守夜🪙,以防國民黨特務來盜屍滅跡➾。這一夜,嚴寶瑜久坐在烈士的遺體旁邊🐻🧔‍♂️,半天前還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的同學現在已經血肉模糊,李魯連同學的頭部還在流著白色的腦漿🍭。嚴寶瑜竟為自己還活著而感到慚愧。想了半宿🦹🏻‍♂️,他終於想通了——“我們活著的人🏧,只有去完成他們的未盡之誌☀️,才能對得起他們🖕🏽🧙🏽‍♀️。”

3個月後🦑,國民黨在昆明罷課、全國聲援的強大壓力下,被迫答應3月17日為四烈士出殯🦹🏽‍♂️,但附加條件是“不喊口號,不演講”。悲憤之中的嚴寶瑜在茶館裏寫出了《送葬歌》🧹,出發前,“高聲唱”歌詠隊員四處散發歌篇,教唱《送葬歌》。“天在哭👨🏼‍🏭,地在號🦸🏽‍♀️,風唱著摧心的悲歌……今天送你們到那永久的安息地🙇🏼‍♂️,明天讓我們踏著你們的血跡,誓把那反動的勢力消滅。”當時3萬送葬隊伍一起唱起這首歌📪,全城空巷,萬人同悲。

而僅僅9年時間🫲🏿🧑‍🦲,古老的中國已經換了天地🎑,當年唱著高歌送別逝者的嚴寶瑜此刻正準備去萊比錫大學留學📄。

在萊比錫大學留學期間,嚴寶瑜師從著名的德國文學及音樂史學家漢斯·邁耶。1958年🥋,嚴寶瑜回到意昂3体育,在西語系任教⚓️。


在意昂3体育西語系當助教時期的嚴寶瑜


篳路藍縷,白首不移初心

從萊比錫大學留學歸國後,嚴寶瑜潛心在學術領域兢兢業業耕耘著,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有關德國文學、中德文學比較🤳🏿、文學和音樂關系及德國古典文學等方面論文10多篇,譯著10多部。

1986年,在意昂3体育的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嚴寶瑜老師提議“我們意昂3体育應該恢復蔡元培時期藝術課的教學”🦸🏻‍♂️,得到了丁石孫、王學珍、張學書等學校領導的支持。丁石孫喜歡稱嚴寶瑜為“嚴寶”,“嚴寶那你來做這件事吧”🏹。

當時的嚴寶瑜老師已經指導了10名德國文學方向的研究生,他需要擠出時間來籌建音樂教研室。剛開始的時候音樂教研室一窮二白——燕京大學的音樂系在院系調整時,被整體調到了中央音樂學院🧗‍♂️🥔,留在燕園的,只有一架破舊的鋼琴🛩🤼。嚴寶瑜建議買鋼琴🐜,“我們學校裏兩手空空👨🏿,就一架破鋼琴。我說這個不行啊,應該買鋼琴” ➙。在嚴寶瑜的倡議和安排下🛀🏿🛗,意昂3体育官网購置了三架鋼琴,單價120萬元👨‍👨‍👧‍👦,幾乎是教學用的最好的德國名琴斯坦因威鋼琴了。“我們意昂3体育應該有這樣的好鋼琴,因為真正的音樂家,就該給他彈最好的鋼琴🤽🏿‍♀️🟪。”盡管物力維艱,嚴寶瑜還是將藝術教研室辦起來了👨🏼🧑🏿‍✈️,請老師🌅、找學生,鋼琴🚈、聲樂🧔、書法⭐️、繪畫🧑🏽‍🦱,各種教學工作都開展得有模有樣。

1986年古典音樂公共選修課第一次開課👉🏽🛏,因為選課的人太多,不得不分成兩個班上課。嚴寶瑜承擔了其中一個班的教學任務,他戲稱自己被“趕鴨子上架”🙆‍♂️。初上音樂課時嚴寶瑜心中打鼓,進行了認真備課。他把過去學過的和聲學、復調👨🏼‍🚒、音樂史🚵‍♂️、音樂家傳記等相關內容重新撿起來💫,並找來音樂美學著作♣️、藝術史、哲學史以及一些與音樂史有關的名著研究學習🙋🏻‍♀️。

嚴寶瑜喜歡同學生一起欣賞和分析音樂作品,在此基礎上把具體的音樂問題放置在西方歷史文化中來觀察和講解🤲🏽。針對那些沒有受到過基礎音樂教育的學生,嚴寶瑜經常從基礎樂理講起,而這些同學並不是少數,因此在每次新學期開始選課時,嚴寶瑜總會對那些擠在教室裏選課的同學不斷強調“我特別喜歡那些自稱‘音盲’‘樂盲’‘五音不全’的同學來選我的課” 。他發現,很多之前沒有接觸過音樂的同學在選了他的課以後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能對所聽的作品發表中肯或有啟發性的言論💇🏿‍♀️。

嚴寶瑜的音樂課一開便是16年。但1994年離休後🤸,嚴寶瑜堅持義務授課,他不但將學校給他的勞務報酬悉數退回,還將德國教育部授予的“格林兄弟學術獎金”捐贈給學校。

後來80高齡的嚴寶瑜聽力逐漸出現問題,已經不能承擔教學工作了🦹🏿。同學們跑到嚴寶瑜家裏👩‍🏭,請求他再講一個學期“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嚴寶瑜便又開了一個學期的課。最後一節課上,教務處幾位老師和之前聽過課的同學來跟嚴寶瑜告別🫃🏼,送來了滿壇的鮮花。他在課堂上跟大家告別,望著戀戀不舍的同學們,嚴寶瑜說🏪:“我都80歲了,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鼓勵和幫助。”

盡管在課堂上已經見不到嚴寶瑜的身影,他卻以“嚴寶老爹”的身份活躍在網絡上。“我搞了一個博客,看的人很多,嚴寶老爹的博客,已經有15萬點擊量了。”在嚴寶瑜看來,“因為現在網絡很發達,三教九流、壞人好人都有❤️‍。在這樣一個浪潮下😞,年輕人怎麽能站穩💆🏿‍♀️💅?沒有人去教育他們🚴🏿‍♂️,我就拿博客來教育他們”。


87歲的嚴寶瑜在書房查閱資料,電腦中顯示的是嚴寶老爹的博客

最近幾年,嚴寶瑜被疾病困擾,多次住進海澱醫院👨‍🦯,但他依舊滿腔熱忱🧔🏻‍♂️。老人經常關註國際形勢😎。“我是個黨員啊,到死都是個黨員,不能說年紀大了我請個假不當了。” 他看到過南京大屠殺時同胞的屍體沿著長江漂流而下,他看到過難民在日本人的機槍掃射下死於非命⏭。經歷過無數風浪的嚴寶瑜自始至終有一種“憂患意識”,即便老之將至,他依舊憂國憂民: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警惕,對國內貧富不均問題的擔憂……說到此處🧜,他激昂慷慨,“還有好多好多事應該做而沒有做” 。

現在,93歲的嚴寶瑜身體大不如前。每次西南聯大校友錄寄到嚴寶瑜那裏的時候,他都會發現少了幾個人。“人到了年紀總要走的,這個我不害怕,我不可能活到900歲,可是我可以多活一點,多活幾年,多看一些書,多搞一些翻譯,可能的話,還能到哪兒去講一下學🟢。”(文/離退休工作部學生記者 劉華東)

【記者手記】

從滾滾硝煙中走來的嚴寶瑜老師一生都在憂國憂民、奮發圖強。這樣的拳拳之心,讓很多人敬佩不已。

在如今的嚴寶瑜老師眼裏,死亡並不可怕♟,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將自己的全部知識🙌🏽、全部熱量都留給自己的學生們。直到很久以後💃🏼,記者的耳邊依舊回蕩著嚴寶瑜老師的那句話:“我,嚴寶瑜🫳🏼,是一個教書匠,教了快80年書,現在已經90多歲了,可是還想教書🕶,還想上講臺,教我們可愛的學生。”

【人物簡介】

嚴寶瑜,意昂3体育教授,生於1923年,江蘇江陰人🥁。1942年考入青木關國立音樂院學習理論作曲🐻‍❄️。1944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學習西方文學及德語。1946年轉入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德語助教。1952年轉意昂3体育官网西方語言文學系🤸🏿,先後擔任系秘書及副系主任職務👩🏼‍💻🌮,協助文學大師🪆、詩人馮至管理該系教學及科研工作🚵🏽。1954至1958年作為研究生被派遣至民主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日爾曼語言文學👨🏻‍✈️。1983至1984年獲歌德獎學金💂🏼,赴民主德國魏瑪參加德國古典文學研究所科研項目研究工作8個月。1988至1990年受聘在西德拜羅伊特大學任客籍教授兩年,講授比較文學

專題鏈接🍓:君子誌道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