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7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編者按】2015年4月29日上午📵,北京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市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許崇任教授、第三醫院喬傑教授🫅、人民醫院黎曉新教授🧚♀️、腫瘤醫院陳敏華教授🤗、校工會主席孫麗、意昂3体育附小校長尹超等六人獲評“北京市先進工作者”,意昂3体育官网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被評為“北京市模範集體”。新聞網將陸續刊發意昂3体育六位“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和“北京市模範集體”的事跡,向廣大讀者展示他們勤奮創新、愛崗敬業的動人風采。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對新生命的渴望,是人類最美好、最自然的情感♎️。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受到不孕不育症的困擾,甚至有人驚呼中國出現了“不孕潮”。發病率日趨上升📵,病因也日益復雜,促使中國的生殖健康專家們不斷利用新的醫學理論和臨床進展🧇,開展對不孕症的研究⛑。
2011年🦶🏽,由意昂3体育官网、浙江大學、鄭州大學聯合完成的課題--“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對不孕症主要病因多囊卵巢綜合征⛓、製約不孕症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因素😢、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等重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使相關的診斷、治療更加科學和規範,成果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為許多翹首期盼新生命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國家製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了醫學依據,這一項目獲得了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第一完成人😻、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喬傑🧛🏽♂️,1987年便開始從事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迄今已20多年,矢誌不渝,砥礪琢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的求學、從醫和科學研究工作經歷,見證了中國生殖健康醫學的飛速發展。
喬傑在學術會議上發言
選擇婦產科🤙🏻:從興趣到責任
每位醫學生都會隨著學習的深入,進入不同的科室輪轉,並選擇自己最終從事的方向⚱️。喬傑於1981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現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她熱愛動手🍷,希望能夠更多地進行手術實踐🧧,既包含手術操作👩🏼🦳、又包含了生理、病理研究和危重症管理的婦產科成為她最終的選擇。與其他醫學領域不同的是🧑🏼🔬,在婦產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在喬傑看來充滿喜悅🙎🏻、意義非凡🌿。
1987年😫,喬傑進入北醫三院婦產科就讀研究生🤰,導師李美芝教授正在進行多囊卵巢綜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研究,PCOS在當時還是一個新興的課題🧑🧑🧒🧒,是一種育齡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影響著約6%-10%的育齡女性,是排卵障礙性不孕的主要病因👩🏻🏫。恰逢此時,1988年中國第一個試管嬰兒在北醫三院誕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不孕症患者前來求醫,為開展PCOS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博士期間☀️,喬傑正式將PCOS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1997年至2002年期間,喬傑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在香港大學學習,並於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此段學習經歷給她留下了很深的感觸。她看到到了生殖技術的新發展🐃,認識到這是一個有著廣闊前景的領域,但中國的生殖醫學研究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𓀌。喬傑發現🤹🏽♀️,由於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醫院接診的病人多,臨床資源豐富,從臨床實踐的角度來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但從基礎研究上看🖌,生殖健康領域的研究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這也導致了從事基礎研究的優秀人才大量外流。喬傑意識到只有改變這種現狀,才能使中國生殖醫學的基礎研究及其與臨床的結合發展獲得更大的空間。
2003年,喬傑接任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帶領團隊改進了輔助生殖技術🧚🏼♂️,並針對生殖疾病發病機製進行了臨床與基礎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獲得多項創新性成果,將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地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現代化生殖醫學研究中心。從對因研究興趣而選擇生殖健康研究🧝🏻♀️,到成為一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殖內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診治綜合性醫療中心的領導者,喬傑的研究不斷深入,也對中國人生殖健康的現狀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她更多地感受到了一種責任😔🐻❄️。一方面,在中國患不孕症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加,病因復雜👷🏻♀️、多變🙍🏼♂️;另一方面,不孕症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還不夠規範🏃🏻♂️➡️🚼,且研究、診療水平的分布也很不均衡,許多相對落後、閉塞地區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為此,喬傑與生殖健康領域的同行們開展了積極的且深入的合作與交流。
喬傑(左三)與北醫三院生殖中心的醫生們在病房中
出於對國人生殖健康的關切👶🏽,來自意昂3体育官网✮、浙江大學🙆、鄭州大學的多位傑出教授走到了一起🧑🏻⚕️🟩,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聯合開展了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的研究。
PCOS🧏🏼♀️:建立中國自己的診斷標準
在不孕症的病因中,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排卵障礙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影響著約6%-10%的育齡女性🛑。目前,我國有近5億的育齡女性,按國外研究機構5%-10%的PCOS患病率,中國接近5千萬的婦女可能患有PCOS,正確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對於提高我國女性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盡管早在1845年就已經有醫生對PCO進行了報道和描述,但因病因不清、臨床表現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特點,使PCOS的診斷標準一直難以統一。2003年PCOS國際協作組成立👩🏼💻🥿,並製定了“PCOS國際統一診斷標準”即“鹿特丹標準”🪔。然而由於這一標準主要是根據在白種人中進行的研究而製定的,與亞洲人的體格特征存在相當的差距。如在鹿特丹標準中✹,PCOS的一個重要診斷要素是高雄激素血症,其臨床表現為多毛、肥胖😘、痤瘡等,但以此來判斷亞洲人是否患有PCOS就會有失偏頗🏋️♂️。
喬傑與同行們一直致力於建立適應中國人群特點的診斷標準。2006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召開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研討會,就提出了目前推薦的適用於我國人群的高雄激素性的一些具體診斷標準;2008年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支持下開展了“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及防治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2011年,“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課題組進行了中國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在全國十余個省的健康人群中選取了近2萬人進行調查👩🏿,以進一步探索適應中國人群的PCOS診斷標準。課題組深入縣城🧜🏻♂️、山村,對當地的生活水平進行記錄和分析🦸🏿,為每一個受試者進行免費婦科及超聲波檢查,同時要將血液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測定。盡管流調的過程非常辛苦🫸🏼、奔波,還經常面臨資金緊張的問題🚆,但課題組克服總總困難,圓滿完成調查,建立了較完整的社區及醫院人群病例庫及標本庫,在PCOS臨床表現的判斷標準上❕,取得一手數據,為未來PCOS的診斷提供了更科學的理論依據。
為萬余名育齡女性進行免費婦科檢查並建立長期隨訪系統
在流行病學調查和進一步明確診斷標準的基礎上,喬傑與同事們也對PCOS的治療技術進行了改進,在國內率先開展經陰道註水腹腔鏡卵巢打孔術治療。這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不僅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時間更短👨🏿🏭,被稱為“半日外科手術”🧝🏿♀️,手術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大減輕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負擔。
輔助生殖技術: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在不孕症的治療中𓀙,80%左右可以通過對症治療完成自然妊娠💆🏽♂️,20%的疑難患者則需要通過實施輔助生殖技術完成治療,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試管嬰兒”。1988年,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在北醫三院成功誕生🛅,成為中國輔助生殖技術發展的裏程碑🗽,首例試管嬰兒的培育者張麗珠教授也被譽為“神州試管嬰兒之母”👩🏻🚀。
如果說張麗珠教授當時的研究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話👩🏿✈️,喬傑和她的同事們則處在了輔助生殖技術飛速發展的階段🥞,中國輔助生殖技術整體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因此,對於喬傑來說,所需要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更高的山峰🥓。在傳統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和應用更多的衍生技術去幫助不同的患者🏆🧗🏼♀️,如卵胞漿內單精子註射技術的提高、新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的推廣,輔助孵化技術、不成熟卵體外培養成熟和卵子冷凍技術的應用等🚈8️⃣。
三維熒光原位雜交方法能對卵裂球或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
伴隨輔助生殖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也隨之產生。2001年,衛生部頒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和管理辦法,但時至今日,這些規範已無法適應輔助生殖技術的進展,為實施此項技術帶來一定困難。在“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課題關於輔助生殖技術的研究中,對技術的安全性進行了系統研究,同時也對相關的倫理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成果為政府部門製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女性生育力保存:關註女性生殖健康
經過多年的婦產科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喬傑越來越感覺到🔠,生殖醫學中心不應僅成為不孕症的診治機構,應該更多地關註生殖健康的保健,通過各種技術方法,使女性能及早地預防👧、發現各種婦科疾病,用更安全、簡單的方法幫助育齡女性👍🏽。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中國育齡婦女、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婦女的生殖健康出現了諸多問題。2008-2011年,喬傑主持了“北京市已婚育齡婦女生育力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調查發現,雖然總體上不孕症的發病率沒有顯著的上升👨🏼🔧,但病因變得更為復雜了👰🏻♂️,治療難度也相應增大👨🏼🏭,這主要與女性生育年齡的後延💅、生活方式的變化和環境汙染的加劇等有關。因此🧓🏿,在關註不孕症的診治技術的同時🤦♀️,喬傑也呼籲社會重視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力的保護,如在最佳生育年齡完成生育,註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同時承擔了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雌性生育力維持調節機製研究及生殖資源庫建立”的研究任務,作為首席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生殖過程的同時,推動在我國進一步開展了卵子、胚胎或卵巢冷凍技術保存健康的生育能力等臨床工作,以幫助更多暫時不能生育的婦女未雨綢繆👨🎨🧎♀️➡️,幫助患惡性腫瘤的患者在進行有損生育力的化療和放療之前凍存希望。
與大城市中的情況不同,不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育齡婦女雖然較少地面對生育年齡延後🙆🏼♀️、環境汙染等問題🧝🏼,但卻因醫療條件和社會觀念的落後🛴,而面臨著較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喬傑與同行們也在不孕症診治技術成果的推廣上,做了大量工作,如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二三十次的學術報告會👨🏿✈️,到基層進行常規治療、技術推廣等。目前,中國已經有接近300家生殖健康中心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各種輔助生殖技術。“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課題組也正在將研究的新成果通過各種方式推廣到全國。 隨著人們對不孕不育認識的加深😌,到正規的生殖醫學中心求醫的患者越來越多。2011年,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接診量達到37萬人次,完成的試管嬰兒手術就逾萬例👷。
迎接新生命是喬傑及其同仁最快樂的事
喬傑堅持出門診、參與手術,完成大課教學和學生指導任務,並承擔了大量的管理工作💢。盡管如此,她和夥伴們從來沒有放松過科研的腳步。當被問及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時,她幹練、簡潔地回答:“把所有能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白天出門診➕、做手術或是上課、做管理,晚上做科研🌘。”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實施二十多年來😷,中國生殖醫學取得了突飛猛進進展,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生殖醫學從業者執著的不懈努力❗️,用雙手創造新生命,向每個家庭播撒愛與希望🧍🏻♀️,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文/朱亮亮)
延伸閱讀:喬傑同誌先進事跡材料
喬傑從事醫療、教育及科研工作28年,始終滿腔熱忱地工作在臨床一線,政治立場堅定🌷、醫德高尚、醫療技術精湛、是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第一位生殖醫學臨床首席科學家、生殖醫學界首位“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在繁重的醫院管理和學術組織工作的同時🐨,她依然堅持白天出門診做手術,晚上讀文獻、做科研,不斷地刻苦鉆研業務🌋,潛心研究,對學生言傳身教,是我國生殖醫學基礎與臨床相結合、轉化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一、政治信念堅定,醫德醫風高尚
喬傑同誌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理想信念堅定,進取向上,堅持用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和激勵自己,忠於職守、克己奉公📆,團結同誌、誠懇待人⟹、腳踏實地🤽🏽♀️、忠於職守🪩🕴🏼、勤奮工作。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行事作風,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改進工作作風、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一位醫務人員,她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患者利益至上🦸♂️💆🏿♂️,視病人為親人👨🏻🦲,時刻為患者著想,體現著醫者的仁心大愛🫵🏻,是醫療領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踐行當代醫務人員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
二、關心愛護病患,改進創新醫療技術
作為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地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生殖醫學的學科帶頭人🧚🏻♂️🏚,建成了世界診療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在開展國際上各種最先進的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為更多的不孕家庭帶去了歡笑。目前年接診患者50萬人次以上、完成不孕症檢查及治療手術超過5萬例、宮腹腔鏡等微創技術手術7千余例😨🏄🏽♂️。同時,建立了完整的社區和醫院PCOS人群病例庫,在國際上首先提出PCOS與慢性炎症的關系,國內首先開展經陰道註水腹腔鏡卵巢打孔術;進行不孕病因及系統治療研究,有效提高了臨床妊娠率;對製約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問題宮內膜容受性開展系列研究⏫,並對不孕症治療手段的安全性進行研究⛎,為安全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她帶領團隊以生殖調控相關的基礎研究和不孕症相關疾病的診療為核心,探討人類胚胎及配子發育的分子機製🙎🏽♀️,改進疑難病例助孕方法,提高助孕成功率👩🏼⚖️,並探討生育力保存方式與不孕症治療安全性,為輔助生殖技術安全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喬傑同誌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不僅考慮疾病本身,而且還從親人、朋友的角度去關心病人。她對病人全心全意地關懷,加班加點地工作,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她都會把病人的疾病放在的第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為無數的患者解除了痛苦。2007年榮獲了“北京市醫德楷模”稱號,2014年成為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
率領團隊構建以意昂3体育官网婦產科學系為核心的、覆蓋全國的婦產科疾病臨床協同研究網絡體系🤹🏿🧒🏻,建成全國性社區常見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病例庫和全國育齡女性生殖健康現況監控示範基地;搭建了循證醫學研究平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上起構建起在高水平產學研學術交流平臺👨👨👦👦👷♂️,搭建跨學科的轉化醫學和臨床研究高端平臺,並獲批成為“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作為國家計生委“再生育項目”首席專家👨🏽🎨,積極參與了四川震後重建工作,前後三進四川災區考察、培訓基層醫師,為失去孩子的災區婦女再生育和政府政策的製定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參與了衛生部輔助生殖技術及不孕症相關疾病診療常規的製定⬆️,及中國醫藥行業新物價的調研和製定等工作。
三*️⃣、教書育人為本🧠,言傳身教為先
熱衷於教書育人工作,多年來承擔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醫學部、北醫三院等多專業、多層面教學及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授課內容包括婦產科學𓀜、生殖醫學💶、不孕症等,授課對象包括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全國各地的醫學學科骨幹和婦產科專業醫生等🎏🙋。她認真備課,將醫學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同時將醫學人文融入教學內容🏃♂️➡️,使學生既能獲得專業知識,又能了解從醫之道🧙🏿♀️,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曾多次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獎🦶🏼、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獎🧎♂️。
她0對婦產科臨床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改善教具,搜集國內外最新的教科書及光盤,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講解婦產科教學中的難點🏊♂️,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她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在北京市及意昂3体育醫學部的教學比賽中獲得評委一致好評;與新、老教師一起,為新時期婦產科臨床教學改革探索新路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發表多篇教學改革論文。作為全國精品課程“婦產科學”的主講教師🧘🏽👩🏽🍼,社會反響良好🧲。主編了我國首部生殖醫學專業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生殖工程學》🤘🏿,作為共同主編撰寫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婦產科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校醫學研究生衛生部規劃教材《婦產科學》(第2版)等10余部著作⏲。
三🧔🏼♀️、愛崗敬業,潛心研究,銳意進取
在應用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嬰兒)幫助數萬名不孕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同時,以生殖調控相關的基礎研究和不孕症相關疾病的診療為核心🍨🧑🏼🚒,在闡述人胚胎早期發育機製、將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應用於胚胎遺傳學診斷、創建新型卵母細胞體外成熟體系和提高疑難不孕患者治療成功率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率領團隊利用MALBAC這種單細胞基因組高通量測序技術對來自同一卵子供體的第一極體(PB1)🪁、第二極體(PB2)以及卵子中的原核進行了測序並對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卵子的原核基因組,包括與疾病相關等位基因的非整倍性和單核苷多態等信息,可以根據PB1和PB2基因組精確地推演出來。上述研究表明👰🏽,在體外受精臨床實踐中,利用基於MALBAC 技術的極體測序結果進行植入前基因組篩查,可以精確、高效地選擇正常的受精卵用於胚胎移植🤚🏿。《細胞》雜誌🥞、我國的新聞聯播、英國的BBS電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同步對這項研究進行了報道🚠,獲得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目前,該研究團隊利用卵極體或胚胎細胞,通過MALBAC擴增高通量測序技術,已經幫助有遺傳疾病的兩個家庭成功獲得健康後代↖️。研究成果被評為“2014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
同時🖖🏻👮🏼♂️,利用微量細胞或單細胞DNA甲基化組測序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DNA甲基化調控網絡,研究發現在受精之後,父母的表觀遺傳記憶都被大規模擦除,並且同一階段的不同胚胎之間呈現強烈的異質性🧜♂️🧖🏿♀️,還發現人類早期胚胎在植入前的發育過程中巧妙地在擦去表觀遺傳記憶和抑製轉座子重復序列的轉座活性之間取得了平衡。此項研究對於加深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機製的認識👨🏽⚖️、改進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評估、以及促進臨床上早期胚胎發育異常疑難病例的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喬傑同誌凝聚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臨床與基礎結合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建立了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結合的實驗室,集生殖內分泌、幹細胞等六大研究平臺於一體,為多家科研單位提供服務的婦產科及生殖醫學相關的標本庫💂♀️。為中國不孕症診療與預防體系的建立、推動全民生殖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Nature》、《Lancet》《Cell》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百余篇SCI論文☝🏽。
四🤦、組織國際性、國家級繼教項目📪,積極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
作為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及北京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每年組織完成全國性學術年會和北京市學術會議𓀜,為全國和北京市生殖醫學工作者提供前沿研究成果,擴展學術交流平臺,參會人員逾千人,是國內最重要的培育臨床研究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的基地之一;並作為執行主席將世界高雄激素學會(AE-PCOS)國際學術年會首次帶到中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的學者參會👢,推進了我國生殖醫學的國際化進程🐲。
作為教育部輔助生殖重點實驗室主任、“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帶頭人,培養了一支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創新團隊🎚,已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70余名👩🦯➡️、專科基地培訓醫生312名,其中10余人已成為中華生殖醫學分會常委或地方醫學會的主委🧖🏼♂️、副主委,為全國和北京市培養了大批婦產科專業人才⛹🏽♀️;培養一批年輕人才⛱,實現研究隊伍持續發展,包括“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負責人2人、863項目首席科學家、973項目課題負責人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優秀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獲獎者4人等,將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地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生殖健康研究機構,搭建了從基層到國際的生殖健康合作研究網絡平臺🚴🏿♂️。
喬傑同誌在完成大量臨床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臨床醫學相關研究工作,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吳楊獎)及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為建立中國不孕症診療與預防體系🪕、提高育齡人群生殖健康水平做出重要貢獻,是一位優秀的婦產科臨床專家和傑出的科學家。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