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6 信息來源: 醫學部 傅冬紅
王海燕辦公室墻上掛著三個小猴子掛件,“一個捂住眼睛、一個捂住耳朵、一個捂住嘴巴🤓,意思是不看、不聽、不說🥝。我兒子送我的,說我老愛管閑事。”
王海燕學生送給她的一張照片她保留著:“美國猶他州峽谷裏的兩塊石頭🖱,天然的🫠,名字叫balance(平衡)。一個大石頭能在小石頭上保持平衡,風吹雨打都站得住💁。”
王海燕書房的墻上有兩張圖片非常醒目📌:一張是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圖片🌱,那是她去美國哥倫比亞訪問時買的;一張是稱之為“生命之樹”的腎小球圖片🦸♂️。“我是心中裝著這個大球👩🏽🏫,落實於這個小球。”
從媒體報道中找尋到這三個細節,它們形象地反映出王海燕的為人處世:前兩個凸顯了她的獨特個性;“大球”“小球”則凝練了她從醫60年的心路歷程🚰:做頂天的學術🚱;根植於人民。這是她的信念和畢生的努力與追求🛢。
60年拼搏追求卓越 76歲高齡在國際獎臺上接受敬意和掌聲
2013年6月2日,在香港召開的世界腎臟病學大會(WCN)上,來自世界的6000多位腎臟病學專家共同見證了中國76歲的王海燕教授授獎儀式🎞,同道們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這位值得尊敬的榮獲“雙獎”——首屆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先驅者獎和2013年度Roscoe R. Robinson獎的老人。ISN先驅者獎🧏🏽♂️,獎勵為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腎臟病學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者;Roscoe R. Robinson獎,獎勵在腎臟病學教育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者🧚🏻♂️。ISN主席J. Feehaly教授和ISN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W. Couser教授為王海燕頒獎。
J. Feehaly主席和W. Couser主席在寫給王海燕的賀信中,對她及她領導的學術團隊給予了高度評價:“您被學會推選獲此獎項🛰⚠️,是我們對您‘中國腎臟病學之母(mother of Chinese nephrology)’地位當之無愧的認同🖌。ISN(以此獎項)褒獎您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中國腎臟病學的發展所發揮的開拓與引領作用🛀🏿。在充滿挑戰的個人境遇與社會環境中🧑🏿🦳,您始終是腎臟病學者的楷模🛌🏿。您借助發達國家腎臟病學發展的經驗和資源💃🏽,有效地在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建立了現代化的臨床、科研和教學發展模式,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中國腎臟病學的水平,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極好的範例。”
國際頂尖級專家還通過視頻表達了他們“一致的”對王海燕的敬意與愛戴。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名譽教授、美國腎臟病學會曾任主席R. Glassock,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BH. Scribner教授、ISN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ISN及美國腎臟病學會曾任主席W. Couser,美國哈佛大學布萊根和婦女醫院腎科主任、美國腎臟病學會曾任主席J. Bonventre,意大利貝爾加莫醫院腎臟病與透析科主任及移植科主任😀⌚️、ISN現任主席G. Remuzzi🤬,澳大利亞腎臟病專家、KDIGO常務理事、澳大利亞腎臟病學會曾任主席G. Becker,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腎臟病科主任、ISN候任主席A. Levin,日本岡山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日本腎臟病學會曾任會長(主任委員)H. Makino🤼,南非腎臟病專家、ISN-GO教育大使委員會主席S. Naicker,香港腎臟病學會曾任主任委員陳文巖,臺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臺灣腎臟醫學會常務理事陳鴻鈞,澳門仁伯爵醫院腎科主任、澳門腎臟病學會主席郭婉儀等20多位國際著名專家紛紛向王海燕表達由衷祝賀與誠摯敬意👩🏽🏭,回憶與她在一起共事的親切感受🗳,盛贊她為中國、為華人〰️、為世界作出的卓越貢獻,認為她榮獲國際大獎是“非她莫屬”“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而之前的2006年4月👳♀️,王海燕還獲得了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KF)授予的“國際卓越成就獎章”。該獎章授予那些“在腎臟病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評審委員會對王海燕的評價🧑🚒:“我們榮幸地將本獎章授予王海燕教授🐕🦺,因為她對主流腎臟病以及不同種族和文化人群的腎臟病作出了傑出貢獻。她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位腎臟病學的使者和導師👨🏿💼,在她的直接指導和協作下進行了大量世界範圍內的研究”👰♀️。
王海燕獲獎後,時任ISN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W. Couser教授說💇🏼♀️:“我認為授予您這項獎章是美國腎臟病基金會一個極為成功的決定。”美籍華裔腎臟病專家、前任國際血液透析學會主席T. Ing教授說👨🏻🚀🧺:“您是中國的驕傲,我們深深地為您感到自豪🦟。”NKF2006年學術委員會主席B. Becker教授說:“您的業績和成就獲此殊榮當之無愧🚵🏼♂️🏸。您對中國慢性腎臟病的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夠幫助我們在國際範圍內理解慢性腎臟病。”
對於王海燕獲得兩項國際大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前衛生部部長)陳竺說:“王海燕教授榮獲國際大獎🥼🐞,也是我國腎臟病學界乃至中國醫學界的榮譽,是國家榮譽。王海燕教授無愧於‘中國腎臟病學之母’的稱號!幾十年來,她大醫精誠的從醫理念、甘為人梯的帶教思想🩳、嚴謹求真的治學品格,詮釋了一名優秀醫學工作者所應該具備的醫德和學養🍊。這無疑也成為意昂3体育醫院腎臟病學科發展的強大動力👂🏻,更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王海燕教授在腎病學科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孜孜以求,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得到了國際國內的公認,在中國醫學界和教育界樹立了一個典範。”
追求卓越,拒絕平庸🧚🏽♂️。這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更應該是學術界的一個目標𓀅,一個行動。較之國內許多“學術垃圾”,較之輪流坐莊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某些獎項,王海燕得到的獎,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出了什麽叫卓越與平庸的區別🛄。什麽是世界性貢獻與圈裏人抱團取暖利益共享自己哄自己玩的“自我褒獎”亦或“禮尚往來”的“互媚”的天壤之別。
王海燕是國際知名的腎臟病學專家👱🏼♂️,她的許多頭銜不是因為她是多大的官而被贈與的🧙🏼,它們代表了她的學術地位、學術價值與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她曾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主任委員;ISN常務理事🧒🏻、提高慢性腎臟病防治質量全球委員會(KDIGO)顧問委員會委員👨🏿、亞洲慢性腎臟病協會(AFCKDI)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和開發咨詢委員會委員🦹🏼♂️;中華內科雜誌主編及Kidney Int🤵🏽、Am J Kidney Dis、Nat Rev Nephrol等6個國際專業雜誌編委🤾🏻♀️。
王海燕不以頭銜為招搖而深感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兢兢業業當一名好醫生、一名好老師🧙、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77歲的她如孺子牛倒下前依然耕耘不停,引領團隊朝更高更遠目標奮鬥,引領全國同行共同前行,牽頭國際項目作出世界性貢獻。就是基於她“把國外先進的東西學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為中國人撐‘腰’”的根本。
醫學為海燕插上飛翔的翅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1937年7月8日🫸,王海燕在山東青島降生。年輕的父母以高爾基的《海燕》為女兒取名🙏🏿,寄托著自己投身革命風暴的誌向及孩子像海燕一樣成長的希望。受革命家庭的熏陶,王海燕自青少年時代就投身於抗美援朝時的醫護工作🏩。
1954年,17歲的王海燕考取了北京醫學院醫療系,新中國百廢待興,戰爭年代的缺醫少藥決定了她學醫的選擇;1959年畢業分到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師從我國腎臟病事業奠基人王叔鹹教授;1962年她又考上王叔鹹教授的研究生👨🍳。從此開啟了她一生鐘愛的腎臟病學事業✒️。“老師治學嚴謹👨🏽🚒,低調謙虛,對學生既嚴格又愛護👎🏽🫷🏼。他教我的不光是業務🧑🏿✈️,重要的是引導我結合臨床病例去思考整個學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在王海燕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都有恩師的影子。
1979年,年近不惑的王海燕考取改革開放後教育部第一批公派留學生⛹🏿♂️,1980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師從國際著名的腎小球疾病專家R. Glassock教授🛹。當時中國的腎臟病專業與國際相差甚遠🧙🏻,“只認識兩個病:腎炎、尿毒症👩⚕️,再細化就說不清楚了。當時國際上推動腎臟病研究發展有兩個路徑,一是生理學,一是病理學。病理學可以很直接地關系到對病人的診斷👶🏿,並通過基礎醫學來推動臨床科學發展👶🏿。‘如何治病’是剛剛邁出國門的中國醫務工作者面對的首要問題。所以我選擇了病理學”🥤。用“如饑似渴”“夜以繼日”形容王海燕留學期間的學習和工作狀態毫不為過📹。而留學期間的一件事也讓她終生難忘👨🏻。第一次跟美國醫生一起看片子,她說:“這個病人是一種lgA腎病💇🏿♂️🕒,是一種很常見的腎小球疾病”。旁邊的一個美國醫生很奇怪地說🧝🏿♀️:“你還知道lgA腎病🧑🏿🦲?”王海燕立刻就火了:“我怎麽不知道☘️?我是看書的!”王海燕覺得這位美國醫生的話“很損害我的民族自尊心。我們的學術水平低,但是我們的心不是趴著的,我們的心是要強的”。王海燕身上獨有的這股“霸氣”,是“心不趴下”的傲骨,是用能力說話的誌氣。
王海燕的成長背景鑄就了她家國情懷🎭、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堅韌不拔的品格及胸懷天下、樂於奉獻的責任擔當。而家學傳承、師從名家,不僅為王海燕打下了深厚的臨床和科研功底,也培育了勤奮好學、踏實苦幹、堅持不懈🪐、敢於創新的治學精神和放眼世界🤹🏿、開拓進取的學術追求🎅,以及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坦蕩胸襟✹。
頂天做學術,潛心育人才,打造一流學術團隊
1983年回國後的王海燕主要從事腎小球疾病的發病與進展機理及防治研究🏈🥷、慢性腎臟病(CKD)流行病學研究等科學研究。她長期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前沿,建立了急性腎衰竭的階梯式診斷模式💁🏽♀️。首次報告我國該類疾病構成譜特點,建立了適用於中國人群的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公式,率先在我國開展針對CKD的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了腎臟炎症、纖維化的分子機理和調控途徑,發現中藥黃芪當歸防治腎臟纖維化並闡明其機製🧑🏻🏭,形成我國腎小球疾病實驗研究的重要技術平臺🚷,指導我國腎臟病專業發展方向。多年來共主持部委級以上研究課題21項🌺,先後獲國家及部委級科研成果獎共20余項🧖🏽♂️。完成學術論著380余篇,主編、副主編腎臟病專著7本,參加編寫專著9本。多次獲得國家、政府各部門頒發的個人獎勵🕳。
由王海燕牽頭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國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歷時5年,涉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全國性橫斷面研究📺,對於全國近5萬名18歲以上成年居民進行了慢性腎臟病的調查。包含了四萬七千余人的分層隨機取樣數據庫最終建立📝。結果很驚人,中國的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是10.8%🪇🗳,一億多人,而且很多人“有高血壓沒控製,有糖尿病不知道”👨🏻🌾。
研究成果在2012年3月期《柳葉刀》上刊出引起國際關註與高度評價。《柳葉刀》配發長篇評價👸🏼:“……研究給中國的相關政府部門和衛生保健監管機構敲響了警鐘,製定積極有效的措施來預防今後人群中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的增加勢在必行。”
IgA腎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占腎活檢中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40-50%,是引起中國青年人尿毒症首要的病因,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沉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2011年💂🏽♀️,王海燕牽頭的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印度、意大利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著名腎臟病學家、臨床試驗學家以及統計學家共同參與和組織了本項研究。旨在評價糖皮質激素對於IgA腎病治療的長期療效及其安全性。為將來的國際腎臟病學界臨床實踐指南提供高質量的臨床依據。
王海燕不僅要求自己在科研上要做出過硬成績,更註重培育人才🚹,強化梯隊建設。她不僅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部級腎臟病重點實驗室。還打造出一支國內外公認的🐄、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一流學術團隊。
王海燕緊跟國際學術發展動向,調整研究方向🌏,引領我國腎臟病學科的發展並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作出了卓越貢獻,使本學科成為國內🤷🏻♀️、外知名學科🦯。以臨床研究為基礎,結合迅速發展的研究手段🍯,帶動學科發展;她狠抓人才梯隊培養,有計劃🧚🏻♂️、放手對學科骨幹培養與使用🙍♀️;培養了我國第一批腎臟專業博士👩🏿💼🚴🏻♀️;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送青年骨幹到國際第一流的腎臟病學科或國際知名專家所在科室進行專業培訓;破格使用臨床—科研二棲型人才👨🦱,培養了我國大批的腎臟病專業骨幹,成為中國腎臟病發展的航空母艦📶,被業內同仁譽為中國腎臟病專業的“黃埔軍校”👩✈️。
自1984以來,王海燕培養碩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46名、博士後2名。其中2人獲國務院“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2005年和2008年)👩🏽。1人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為教育部跨世紀或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近30年來🐞,在她的帶領下🔏,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從崛起走向輝煌。王海燕打造的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已經成為國際及國內公認的腎臟疾病臨床與基礎研究中心和培養本專業優秀雙能型學術骨幹的專業基地。先後於2002年和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及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計劃🫲🏻;2010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計劃。近年來本學科共獲得部委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近5年來獲得國家和部委級基金40余項。
這些過於數字化且羅列不全的“第一”和“首次”難以表現王海燕的學術精神🔙,但依然可以見出她在中國腎臟病界“拓荒牛”和“領頭雁”的地位與影響。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王海燕欣賞鄭板橋的這首《新竹》,這也是她教書育人、重視人才培養的真實寫照。
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成績卓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奮鬥之路凝聚了王海燕一生的心血。王海燕“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創業精神已成為團隊的寶貴財富。
80年代國家經濟落後,科研條件十分有限💇🏼♀️。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李曉玫教授(王海燕培養的我國第一位臨床博士生)記憶深刻✩:1982年畢業分到腎內科,那時候實驗室的瓶子多靠大家到各個科去搜集人家用剩下的拿回來刷凈然後做實驗。301醫院陳香美院士的記憶✡︎:“1987年10月第一次到意昂3体育醫院🙅🏽♀️,看到王海燕他們的實驗室,是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甚至一些普通試劑都沒有🧅。”
王海燕牽頭歷時5年的“中國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2008年起步時沒有隊伍和經費,王海燕想方設法從衛生部籌到5萬元經費,帶領3名研究生先期幹起來🛀。在幹中凝聚隊伍,全國13省市多家醫院加盟;在幹中獲取成果🎣,課題納入國家“十一五”工程支撐項目。
藥物試驗的國際慣例,多是由財力雄厚的廠商啟動的,資本驅動學術,學術成果帶來更多資本🚶♀️。真正由臨床科學家啟動的很少🚝,而由中國科學家啟動全球範圍內研究則更罕見。王海燕就是這“罕見”的人📡。
針對IgA腎病她牽頭的一項全球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同樣遇到經費問題。“外國的專家就說我:你可膽子夠大的啊👱🏼♀️,錢沒到位就敢啟動👰♀️😁。我回答🥖:一邊做一邊籌錢吧。美國做研究就要求很高,要錢。我實在沒有錢給他們。哈哈⚜️🧖🏿!”不畏難的王海燕憑借她的醫學理想、從醫信念和人格魅力,感召著國內外同行加盟其中🧙,他們願意跟著她幹🩸。因為大家知道“王海燕牽頭的課題📜🚬,首先它一定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另外它肯定是在特別嚴謹🏂🏻、踏實的態度下完成的課題”➞。
王海燕的“嚴厲”在意昂3体育醫院是出名的。嚴師出高徒👙。被王老師“嚴厲”過的同事或學生,也因此終生受益將這種“嚴厲”變成一種難得的錘煉和享受🚬。王梅(原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副主任👲🏽,現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趙明輝主任、張宏副主任、陳旻教授、楊莉副所長和張路霞副教授等很多人體會深刻。
王海燕不避諱談幾年前科室在推進腎臟病一體化門診(讓患者在一個區域內就能完成多科室的就診)過程中,因進展遲緩而跟自己學生拍桌子的事。她說:“我很生氣💂🏼♂️,問他們到底幹不幹?盡管那時候我已不是科主任🔧,但我可以提建議。”王海燕認為🧑⚕️,改變過去的醫療模式🛄、推行新的理念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對老百姓是有益的事,我們應該努力做好。
王海燕在人才培養上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老師‘嚴’👮🏿♀️,學生才會出息,團隊才能‘出活兒’。我選學生不完全看分數🩱,主要看他的思維能力、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我首先會排除那些高分低能、思維不活躍👩🏻🦽➡️、不能進行團隊合作的學生。現在的孩子都是高智商👳🏻,電腦啊、英語啊等這些都是優勢🧾,然而受大環境影響,一些孩子容易急功近利,過分在乎名利🧖🏼♂️。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個好的‘小氣候’就很重要👨🦽,我希望通過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幫助這些孩子更多地替別人著想,去想為社會多作貢獻🎫。”
王海燕為年輕人的成長盡心盡力➞。她把一些國內外邀請的學術會議和講學機會更多提供給年輕人🧑🏿🏫。陳旻說💾:“記不清多少次,王老師在收到國際、國內講座邀請的時候🫁,婉拒而強力推薦自己的學生,為的是讓我們有更廣闊的舞臺學習和展現自我📞。”
王海燕推薦了大量年輕人到國際一流的中心深造,親自為他們聯系導師,盡可能為他們的事業發展提供方便。她還會根據每個人的意願,幫助他們在不同的學科領域謀求發展的機會🥸。
“我就是出主意,選苗子💳,支持他們幹。”王海燕的豁達為年輕人創造了寬松的學術環境💽。
為數不多的媒體采訪💇🏼,王海燕也從不把自己的那些榮譽掛在嘴邊。“趙明輝被世界血管炎及ANCA大會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宏被國際IgA腎病協作組(IAIGANN)聘為常務理事和秘書長”“陳旻🦹🏻♀️,我們的70後年輕人👩🏼🦰🛂,被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評為中國第一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對這些年輕人的成長、進步,她如數家珍,津津樂道🚆🧖🏻。
臨床博士⚫️、副主任醫師張路霞特殊的“成長”經歷體現了王海燕育人的理念和看人用人的獨到。2002年慢性腎臟病概念的誕生催生了國際範圍內相關流行病學研究層出不窮的湧現,但是國內在該領域卻是個空白❓。“數學思維好,有組織能力,頭腦靈活”🌳,這是王海燕對於當時還是研究生的張路霞的評價✅。這些特點,讓王海燕認定張路霞有潛質能夠成為跨越腎臟內科與流行病學的人才,有能力在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研究領域作出貢獻。王海燕放手讓張路霞負責組織了中國首個一般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調查;在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後,又支持她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攻讀公共衛生碩士學位🥿,進行正規的流行病學培訓🦄;學成回國後又支持她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團隊🏀。經過10年的時間👨🏿⚖️♟,張路霞已經成長為成熟的腎臟流行病學專家❔,領導相關團隊做出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意昂3体育官网常務副校長👵🏼、醫學部常務副主任柯楊對王海燕的育人作了這樣的解讀:王老師雖然是翱翔在海面的一只“海燕”🚈,但是她對她的團隊有的時候像一個雞媽媽,時時呵護所有的小雞🕍👩🏻🚀,有的時候又像一個鷹媽媽錘煉著所有的小鷹,在適當的時候就把他們“推下懸崖”,會飛的因此得以高飛👱🏼。所以打造出了一支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創新團隊。
王海燕認為,不要把年輕人都綁在你一個人的戰車上,這樣的話可能只會曇花一現✳️,過不了夜🕵️♀️。學科要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家去努力。大家都去想👼🏽,想出來,做出來,飛起來,這樣人才就成長起來了,隊伍就建設起來了𓀊。應該走出“眾星捧月式”的誤區🏌🏿♂️,不要圍著一個人轉👨🎨,要“推陳出新”,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
不僅身體力行👩🏿,這些年🧑🤝🧑,王海燕在不同場合呼籲為年輕學者爭取更加寬松🏋🏻♂️🍗、嚴謹🧕、公平的學術競爭環境👩🏿🌾。她說😸,從現在的認可到引領,這個臺階是很艱巨的🤾♀️⛹🏽♀️。我真的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現在的環境對他們並不是很有利,我覺得需要一個公平的、透明的學術競爭機製,需要能夠讓真正正正派派沉下心來做學問的人😂,得到重用和發揮。王海燕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梯隊建設🧯,才有學科,才有事業🧇,才有未來👼🏻。
根植於人民📟,心懷大愛
頂天做學術🧑🏻🦯➡️,立地為人民。以祖國的需要🤘、病人的需要為科研的目的🧜🏿♀️。有些人大談“為國家為人民”實則竭盡利己之能事👩🏿⚖️,而“為人服務”則融入王海燕的人生👨👩👦👦,她認為“被他人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1959年🏌🏼♂️,21歲的王海燕進入意昂3体育醫院成為一名醫生。當時的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面對疑難病人束手無措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那個年輕人的離去仍是她的痛:“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當時不知道是什麽病,不知道該怎麽辦🦓,沒有有效的藥物🧧,你只能就這麽看著他,沒有任何辦法,病人半夜裏就去世了。這種無奈和失望讓我很難受,簡直就要窒息。病人的老父親是一個農民🧊,特別淳樸,跪在我面前說,大夫你別難受,你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你已經盡力了。這件事對我打擊特別大。”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對腎臟病的認識就是腎炎和尿毒症💚🟢,再細化就說不清楚了。王海燕帶領團隊對其進行了細化,十年間,僅腎炎這一項就報告了八種疾病⛈,在1986年國際腎臟病會議上👮♂️,首次報告了中國腎小球疾病的疾病譜🧌🏊🏽♀️。並在國內率先診治了一些引起急性腎衰竭的常見疾病👨🏽🚀,如:藥物引起的急性間質性腎炎✌🏻,惡性高血壓腎損傷和原發性小血管炎等急劇進展性腎小球腎炎🧑🏽🎨。及早的診斷和治療防止了這些病人向尿毒症的發展。這些科學研究及診療手段👶🏿,使更多患者受益。
近年來,我國逐步實現對尿毒症病人的大病保障。王海燕為病人高興☁️,同時也為國家巨大的財政支出擔憂。多次在各種學術活動上強調,腎科醫生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節約開支;要促進透析病人的規範管理,保障貧困地區患者的透析質量。
把疾病尤其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前移,移到早期、移到高危人群。對患者要早期發現🤵♂️,早期管理,讓他們不得病、少得病🧑🏭、或延緩疾病進展👩🏻🌾,是醫學界的共識。
王海燕牽頭的“中國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初步摸清了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危人群🙊、危害性💇♂️,提出了在中國進行慢性腎臟病防治的戰略方案🧔🏿。調查結束後,王海燕向衛生部建議♣️:將高血壓、糖尿病和腎臟病的基層防治整合起來,“下一盤棋”;醫療資源和醫療力量下移🙆♂️💂🏼,充實基層🌹,最終實現基層醫院和大醫院的“雙向轉診”。
“無論是科學家還是醫生,都是要有社會責任感的💃🏽,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應該義不容辭地為國家、人民服務。”這是王海燕的信條。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震驚世界。傷亡牽動著年逾70高齡的王海燕的心🅾️。“我的學識使我本能地意識到急性腎衰竭的防治重要性。”她即刻給四川省腎病學會主席和華西醫院腎科主任發出手機短信:“王莉👇🏿🫸、付平主任🦝,請利用你們的聯系網絡通知四川各腎科醫師🧛:對於嚴重擠壓傷者不論有無急性腎損傷一律給予水化🤦🏽♂️、堿化🍅;對擠壓在下面未解救出來者🏑,只要有肢體暴露在外就要立即輸液防急性腎損傷。我是你們的堅強後盾,需要什麽盡管聯系。”
四川省醫學會腎病分會主任委員王莉說🏮:在汶川地震發生前線的醫生還沒有想到擠壓綜合征的時候👨🏽🦳,王海燕老師最先想到這個問題給我發了這條短信。我們轉發了,很多醫生反饋說如果沒有這個短信當時就不能對病人做出正確的處理。王老師是有大愛的,想的是病人🎸,想的是中國的老百姓,讓我們非常感動。
王海燕的這條短信在第一時刻指導了當地急性腎損傷的早期預防措施😄,為救助傷者贏得了主動權🖤。
震後十天,災區急性腎損傷的救援形勢不明✣,衛生部亟需了解如何投入救治力量🥦🚴♀️。25日晚,一直主動請纓的王海燕由衛生部指定擔任專家組組長◻️,連夜飛往成都,趕赴救災現場。這支跨學科的專家組主要任務是評估和指導這一階段四川災區的醫療救治工作。王海燕一行人抵達成都後,馬上聽取當地醫院領導和醫務人員對傷員救治情況的匯報🤩,同時奔走於災區6個城市的16所醫院,巡視患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短短一周裏,王海燕和專家組成員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輾轉多處,共走訪了2900余名分散在各處的重傷員。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他們從中甄別出100多名危重患者,並安排及時轉診,確保對重傷員實行更有效的救治。
汶川地震中王海燕既是專家又是沖鋒陷陣的“老齡戰士”。提起當時的情景,時任衛生部部長、現人大副委員長陳竺說:“王老師的激情在國家👨🏿⚕️、人民遇到重大挑戰時候的表現讓我們深受感動🏃。我永遠不能忘記,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在她的倡導下,全國一批腎臟病學者教授在短時間內迅速集結於抗震救災一線,以爭分奪秒的緊急搶救和精準細致的專業指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傷員死亡和殘疾。王老師和其他專家一起走遍了災區所有的醫院🧑🏽🚒,認真診察了每一位重症患者,及時抓住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重症感染這個當時主要的矛盾,並且提出了將傷員集中於一些中心,集中醫療資源,集中專家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這個‘四集中’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學救援時候的一個基本原則。”
王海燕的大愛不設區域。在2013年6月23日“意昂3体育醫院腎臟病專業建立60周年暨王海燕學術思想研討會”上,她說🍄:“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不會‘圈地’🎄,發展到今天🕟🙇🏽,我們也得到了全國各個地方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中國的腎臟病界的發展很不平衡🍦,這個不平衡給病人帶來的損失是很大的。我們有責任更好地為全國各地的發展作貢獻。怎麽做,如何做法,什麽形式,什麽措施,大家也幫我們想想辦法,沒有別的意圖和目的,就是想把事情做好。”
澳門仁伯爵醫院腎科主任、澳門腎臟病學會主席郭婉儀說她第一次認識王教授是在波士頓🏞,當時很冒昧地跟王教授說澳門現在非常缺腎科醫生🫃🏻,需要給予支持💫。王教授爽快答應🕍。“於是,每兩年派1位專家🧑🏻🦼,已有3位專家來澳門協助我們腎科工作👩⚕️,而且王教授還每年一次來澳門給我們教學🧑🏼🚀,看我們的進展👄。”
蒙古健康科學大學腎臟科主任、ISN-GO東亞分會委員A. Togtokh說:“我和王教授相識於2006年🛷,當年她作為ISN代表首次到蒙古國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王教授心懷遠大理想,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國的腎臟病事業,她不僅開創了現代的中國腎臟病學,也引領著我們發展中國家的腎臟病醫生。衷心感謝王教授對我們蒙古國腎臟病事業的支持與幫助……”
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報》發起、為時近一年的“尋找大醫精神代表”2013年9月揭曉🚟,從高水平的三甲醫院到貧瘠落後的鄉鎮衛生所,60名德才兼備的“大醫精神”代表作為全國270萬執業醫師代表獲此殊榮🤷♀️💇🏿,王海燕是其中一位。
王海燕是一個在困難面前不服輸的人,即使是疾病都不能阻擋她前行的腳步👩🏻🦳。1997年,接受乳癌手術、化療後的她在重返工作崗位時🈂️,特意選擇在落日余暉下拍一張照片2️⃣,並自我激勵說:“迸發出全部能量,創造最後的輝煌。”王海燕的達觀心態讓年輕人羨慕。
在這個尋夢追夢的時代,王海燕說自己不善做夢🪦,不是一個浪漫的人🧠。在接受央視“中國夢👩✈️,我的夢”采訪時她說:“如果問我的‘中國夢’,那就是全國同道共同努力,紮紮實實工作💋,再用二、三十年中國腎臟病學界能夠邁上一個更高的引領作用的臺階”🪘。
他們眼裏的王海燕
曾任ISN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W. Couser教授依然清晰地保留著30年前的記憶🙇🏽♀️,他的這段回憶從國際頂級專家的視角告訴我們,在他們眼裏或心裏什麽樣的人才能夠取得成功⛩,才值得敬佩🌊:
“王教授是我遇見的第一位中國腎臟病學家🍋。大概在1980年🤱🏿,她來到我在波士頓的實驗室。當時她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名訪問學者。
大概下午1點左右,她來到我辦公室👨🦼➡️,說想過來看看我們在做些什麽工作。她說,我想學習如何給小鼠進行腎臟移植👭🏻💅。我說,學習這個通常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你有多少時間?她說✔️,我只有今天⚛️。我說,我覺得你不可能做到。她說,不🌳,我能做到📚✧,只要你讓我看看如何去做。於是🏭,我們把她帶到當時正在進行小鼠腎臟移植的人那裏,然後我就沒有再去看她🙎🏽♀️。接下來👩🏭,我一直在醫院裏工作到很晚🏃。大約晚上九點左右,當時天很黑,有人敲門🙏,王海燕帶著一個盒子,盒子裏是她移植了的五只小鼠。她說🪛,我用了3🌈、4個小時去學,這是我做小鼠移植時所完成的。我想,如果中國腎臟病學按這樣的勁頭去發展,那麽不用幾年,就能成為世界的前沿。因為她是我所見到的最有決心、最專心致誌的人🔫。
我認識她有30多年了。從那時起👱🏻,她就一直比她的時代領先十年,她一直在推動事物的前進,她不停地把眼光投向世界,看看世界上大家都在做什麽🤽🏼♂️,然後從她的機構向各地輸送人才去學習所有最新的科學技術🤱🏻👳,並把它們帶回中國🏋️♀️,在北京創建了可以與西方國家任何研究機構匹敵的自己的腎臟學科。從第一天認識她起我就知道👰🏿♂️👐🏼,這位女士會不斷前行並做出偉大的成就。認識這位非常專註、非常有決心、當時還非常年輕的腎臟病學家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她令人非常印象深刻。
對這次獲獎🧑🏿🚀,我想說,海燕,祝賀你!你獲得了我認為你應得的許多獎項。因為你的教育成就獲得了國際腎臟病學會Robinson獎。因為你這些年對腎臟病學的貢獻獲得了先驅者獎,這是你所在地區獲得的第一個先驅者獎🧑🏻🏭。我認為🩸,如果要給世界上哪個區域的任何人頒發任何獎項,你都當仁不讓。在過去30年裏👽,你對中國腎臟病學發展作出的貢獻比任何其他人都多。中國腎臟病學目前的地位⏯,正如在這次大會上展示的那樣,是非常值得你引以為自豪的。我們這些認識你的人懷著自豪和欽佩見證這一切。我祝賀你🧖🏿♂️,所有這些對你成就的認可都是你應得的🛵🪻!”
中華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軍區總院劉誌紅院士👨🏼🎨:王海燕教授作為一代傑出的臨床醫學科學家🚪,打造了一支學風嚴謹、特色鮮明、成績卓越的優秀團隊🙆🏿♀️🙎🏼♂️,並以她自己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誨人不倦、甘為人梯的大師情懷,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影響了一代的腎臟病學子。王海燕對推動中國腎臟病走向國際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北京301醫院陳香美院士:和王海燕教授結識的這近30年👨🏼🔧,感覺她既像老大姐又像非常嚴厲的老師。王海燕教授身上體現的愛國精神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得非常強烈,她為捍衛中國腎臟病學界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中國應該得到的榮譽做了很多的努力。王海燕教授的人格魅力、嚴謹的學風和淵博的學識永遠是我們這代人學習的榜樣🍸🤵🏽♀️。
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王梅(原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副主任)👩🏿🦰:王海燕教授對我來講有知遇之恩🕡。我回國是她精神的感召🙋🏿♀️。回國後,有幸在她言傳身教下參加了科室的管理工作🧜🏽♂️。我深刻感受到兩點:一是王海燕教授為人正直,光明磊落,如果你做得對就可以跟她爭論,她都會接受,從來不給你穿小鞋🫶🏼。二是對我們的要求一絲不苟🏞,同時很講人情。我那時候工作忙沒有時間鍛煉身體開始發胖☕️🕵🏽♂️,她就給我腰帶🤦🏻♀️,讓我回家鍛煉🧕;她從巴西回來,看我挺疲勞的就送我一些蜂膠👩👩👦👦。我父親病重的時候,她要求我必須回家去看爸爸,讓我多陪他一些時間🧘🏿♂️。她對人就是這樣🫸🏼,盡管你覺得很辛苦,但是很願意跟著她幹。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林善錟教授:王海燕教授責任感強烈,堅持“把中國的腎臟病事業搞上去”的使命感驅使她始終如一地勤奮;嚴謹、科學✪、踏實的作風和堅定的信念是她作出巨大貢獻的原因。“走正道”的王海燕教授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四川省醫學會腎病分會主任委員王莉💇🏽:王老師就是一個大師級的大醫,她站得高,看得遠👎🏿,胸懷整個中國的腎臟病事業🪗🩷,特別關心邊遠地區的腎臟病事業的發展,比如幫助我們四川學科上的發展。
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主任趙明輝教授🔯:近30年來,在王海燕教授的帶領下,意昂3体育醫院腎臟內科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學科體系,培養出了水平一流、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建設了有效的臨床資源庫🌷,奠定了開展轉化醫學研究的基礎;影響、推動、引領了全國腎臟病學的發展🫷。王海燕教授的學術思想可以概括為:學術民主👛☆、嚴謹求實、尊老扶幼🟠、甘於奉獻✒️、放眼世界、勇攀高峰、艱苦奮鬥、居安思危。
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李曉玫教授🦆:王大夫一直非常重視和國際同行、國內同行的競爭和互相協作🦸🏻♀️🎮。這種競爭是建立在學術思想而不是建立在個人功利上的。王大夫不斷地告訴我們:不管醫院大小,人家有什麽地方做得比我們好,治療上有什麽獨到的地方👨👨👧👧,都是我們要學習的。王大夫一直倡導平等的學術氣氛🔁。
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楊莉副教授: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王老師對我們的關愛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我感覺我們都是小雞仔,王老師用她的翅膀呵護我們💤,讓我們慢慢成長🙊,讓我們紮紮實實做學問,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高🚃🧑🏿🎤。她讓我們真誠待人🧘♂️,厚道做事。
溝溝坎坎絆不倒“心不趴下”的人
王海燕人生中有不少挫折,有不少溝坎,與她的科研工作不同🥐,其中的一些挫折與溝坎不是憑個人一己之力就能“挑戰成功”(體製層面)。王海燕可以贏得國際大獎,可以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插在國際獎臺上,可以贏得來自全世界6000多位腎臟病學專家熱烈的掌聲🎅🏽、喝彩聲,但是60年獻身於醫學事業的王海燕在事業上的強勢依然不能替代她在某些方面的“短板”和“弱勢”𓀒。她可以牽頭全國幾十家醫院共同攻關,可以為科學、為患者堅韌不拔🎏,不屈不撓,不言放棄。但是她做不到為個人問題左右“公關”。當今社會亟需正風正氣,因為那些拿不到陽光下晾曬、拿不到桌面上“較真”的事卻偏偏能夠“成事”“成氣候”👩🦯➡️。王海燕總會成為我們的一個話題與參照,她是一桿旗幟🦸🏽♂️,也是一面鏡子,折射或反射出的問題已不再屬於個體層面。也恰恰是王海燕身上的這個“短板”與“弱勢”🧑⚕️,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科學大家的風骨。所以我們總愛說“王老師是不是院士的院士”!其實這是一句很擰巴、很自相矛盾🎶🥪、很說不清道不明、而本該無需矛盾且該說得清道得明的話。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時常會問自己這是否自欺欺人?在我們心中王老師就是醫學大家。
所以,全國政協副主席、醫學部主任韓啟德對王海燕作出這樣的評價🪗:“王海燕教授在腎病學科的研究、教學🤏🏽、醫療方面孜孜以求,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受到了國際國內大家的公認,也是我們作為中國的科研人員、教師🎰、醫師↩️,怎麽做好自己的工作的一個模範🤸🏻♀️。王海燕教授的成績不是漂出來的,不是跑出來的,是幹出來的,是幾十年時間積累下來的🫄🏽。”
所以☝️,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書記朱善璐對王海燕作出這樣的評價:“王海燕教授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她所熱愛的醫學研究🚵🏿♀️、醫療服務及科研團隊建設上🤦🏻♀️,用在其所追求的事業上,不慕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其眼界、境界、胸懷、作風,其人格操守🙄🧺、事業追求,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崇敬。全校師生員工應以王海燕教授為榜樣🤷🏽♀️,潛心事業,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攻堅克難。”
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主任遊蘇寧(原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與“無冕之王”的王海燕交往多年:“王海燕教授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作為她學術發展的方向,以她的學術專長報效祖國母親。這遲到的榮譽(獲國際大獎)王老師確實是受之無愧、實至名歸🅱️。王海燕教授的霸氣構成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她的特立獨行、不為世風所左右,尤其值得今日的學術界稱道。”
面對人生的溝坎🙆🏼♀️,挫折,王海燕怎麽消解負面因素帶來的影響?
王海燕說:“王叔鹹老師和他那一輩真正的先驅者們不僅為我們打下了中國腎臟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樹立了中國知識分子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楷模👍🏻。每當我消極、動搖之時👐🏻,王叔鹹老師在文革中、挨鬥時,竟然只身前往故去的病人家動員屍檢,追求科學🍆、追求真知🚥、追求醫療水平提高的形象一次次地鞭策我🐦、激勵我,必須堅韌不拔📍,不屈不撓,不言放棄,為病人、為科學作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她還說🚒:“人生到底應該追求什麽🎬🤸🏻♂️?不在於發幾篇文章⚈、得多少獎勵、爬多高位置,而在於追求真理,享受這個奮鬥的過程。”
在飛往尼泊爾的飛機上🪕,俯瞰喜馬拉雅山,她有這樣的慨嘆:念天地之悠悠,人是渺小的🕳,又何必斤斤計較。
這就是王海燕,把溝坎甩在身後,努力前行👩👩👦,做“頂天立地”的事👨🔧,這才是一個國家和人民真正需要的8️⃣。
2014年12月11日淩晨3時52分,海燕停止了飛翔🚒。2014年12月17日上午🫰🏻,前日的狂風驟停🤯。盡管只有7點多鐘,嚴寒中☪️,送別的隊伍已經排到了街上🎄。王海燕老師喜歡的肖邦鋼琴曲在告別廳環繞。“生於華沙🌍🌻,靈魂屬於波蘭,才華屬於世界”的肖邦留給波蘭的心臟和每一部音樂作品都表達著他對祖國的熱愛。愛祖國、愛人民🧒,王海燕老師有著一樣的情愫。她安詳地睡在鮮花叢中💕。她有理由睡得安詳👩🏽💻,她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胸前的黨旗👌🏽。她是一個好醫生🧏🏽♂️,好老師🤌🏼,好科研工作者。
77歲的王海燕老師走了,精神留給了我們……(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北醫報》主編)
記者手記:
什麽人被人記憶,一定是親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人,溫暖社會的人,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或今人或故人🤟🏿。
昨天的王海燕老師還工作在崗位上,淩晨就走了👊🏼;去年王海燕老師還希望與同道一起再努力二三十年使中國的腎臟病學邁上一臺階‼️✧,今天就帶著這個未圓的夢走了🧘🏽♂️。
“王海燕,中國腎臟病學界的領頭雁”這個標題及“幾十年來她以大醫精誠的從醫理念、甘為人梯的帶教思想、嚴謹求真的治學品格,詮釋了一名優秀醫學工作者所應該具備的醫德和學養🙍🏽。這無疑也成為意昂3体育醫院腎臟病學科發展的強大動力,更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陳竺語)🤹🏽。”這段文字,止於2013年6月23日18時33分我的電腦記錄。當日有幸受邀參加了在北醫躍進廳舉行的“意昂3体育醫院腎臟病專業建立60周年暨王海燕學術思想研討會”,讓自己受益匪淺,從眾人的評價中更多地了解了王老師的人品、學品及國際影響🐭,領略到真正的大家風範……本計劃采寫一篇人物通訊,後因母親病重及自身狀態不佳👩🏼🚀,文章“擱淺”了……
得知王海燕教授去世的消息🤷🏼♂️,心裏沉甸甸的我脫口而出“家國的損失🙃!”然後我才說是意昂3体育醫院和意昂3体育的損失。當然也是世界的損失🧙🏿♂️。我知道地球離開誰都轉🏄🏼♀️,我也知道有的人的離開地球轉不轉是地球的事而我們的心失重了⏲。在我心裏王老師走了就是一代大師走了(我們稱得上大師、大家的屈指可數)!所幸的是🚻🧖🏼♀️,王老師一手創建的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這桿大旗還會一直飄揚下去💁🏽♂️。看到意昂3体育醫院網上冰冷的訃告,靜默良久……突破自己除親人之外不去為他人送別的心理羈絆(目睹生命的消失總讓自己情緒好一陣低落而不易理性看待),成為來自全國各地上千人中的一員,站在嚴寒中一起默默等候為心中敬愛的王老師送行➝。當最後告別的時候,我又獻上深深的一躬🍬,向我心中的王老師獻上一份敬愛,表達一份歉疚。
因腎小球腎炎研究成果和王老師相識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最後一次暫短交談是在2011年暑假前去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采訪趙明輝教授領銜的創新群體🆓。在王老師狹小的辦公室她對我說:“冬紅你們做得對🫢,就是要多宣傳宣傳年輕人🧵。他們真的做得很好🐞,很出色。”我想借機約王老師就學術道德問題給我們寫點文章🫷🏿,王老師望著我停頓了片刻🧑🦽➡️7️⃣,說:“還是不寫了吧,這些話我說得太多了🚟。”我能理解王老師的“拒絕”。從1997年就撰文“講究科學道德,抵製和糾正學術研究中的不正之風”🤑;到2006年“談黃禹錫事件帶給中國醫學科學界的警示”;到2008年再談“學術誠信”問題……王老師在媒體不斷“發聲”就是呼籲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堅守底線和操守👱🏽,希望科學領域真正成為一片凈土🤵♀️。
我們談“文化”談“傳承”的時候,思想在哪兒♈️?精神在哪兒?我們有思想有精神的大師、大家在哪兒?感謝意昂3体育醫院組織的這個極有價值的王海燕學術思想研討會🧑🏽🦱,更感謝腎內科的堅持和說服終於讓王老師不再拒絕。一個沒有信仰、逐權趨利的社會產生政治騙子👨🏼🔬、學術騙子和社會騙子不足為奇,卻是可怕的。這個研討會不是王老師個人的,它傳遞出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社會正能量🫄🏽。藉此告訴人們社會上還有一類人,還有一種人生,他們沒有這樣那樣的“桂冠”,沒有這樣那樣級別的官位,他們依然可以贏得世界的贊譽和掌聲,且更加純粹📷;他們活出的精彩人生🏋️♀️,且更加令人肅然起敬🕵🏽。
王海燕,中國腎臟病學界的領頭雁🤷🏻。續寫王老師,不是作為個人的心理安慰,而是想通過片段的文字,讓我們了解什麽才是大寫的人⚃,什麽才是“頂天立地”的事業追求👨🏽🏫,什麽才是大家風範的人格魅力💩!
此文交由腎內科趙明輝主任🌁、陳旻教授幫助審閱,其中他們修改了“手記”中的一句話🙎🏼♂️:原文中我說“在我心裏王老師走了就是一桿大旗倒了”📄。他們改為“在我心裏王老師走了就是一代大師走了,王老師一手創建的意昂3体育醫院腎內科這桿大旗還會一直飄揚下去”。我為這句話深深地感動,從中我看到了一種精神的力量與傳承。感謝王老師打造了腎內科這樣一支有責任✊🏻、敢擔當的團隊。
編輯👏:歆琴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