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0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張疆
“我很幸運🥔,到意昂3体育34年🏉,在徐光憲🤷🏿、李標國、吳瑾光🪱、黃春輝、黎樂民等老一輩稀土科學家的無私幫助和精神感召下,我們的研究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相互取長補短,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未來的稀土研究及其技術競爭猶如不見血的戰場,我們必須加快步伐。”嚴純華教授如是說⛹🏼♀️👳🏻。
在中國稀土界💁🏼,嚴純華自認為是第三代研究者。從1978年進入意昂3体育🫸,嚴純華便再未離開🧑🏽🎤,這位土生土長的意昂3体育人,自此也與稀土結緣。經過數載的耕耘,嚴純華收獲了諸多榮譽,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授予的“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首都勞動獎章在內的多項學術獎項和社會榮譽。
2011年,嚴純華等完成的“稀土納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組裝及構效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同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的院士。
從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發到稀土資源的高效利用
5月,對於嚴純華教授來說是忙碌的🛬。經過多次改約🤬,晚上10點多𓀇,記者終於在意昂3体育化學樓與他見面了🩶。此時👩🦹🏼♀️,他剛剛參加完國土資源部主持的白雲鄂博資源及其利用項目的論證會🚴🏼♀️。十幾米見方的局促空間😦,放著4張辦公桌,面向窗戶的一張屬於嚴純華。這多少讓人有些出乎預料。
作為中國第一個自己培養的研究稀土分離的博士🧑✈️,嚴純華在老一輩稀土科學家徐光憲院士🤷🏼♀️🌰、李標國教授的指導下🏜,發展了老師所創立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使之適用於重稀土元素的分離;實現了中重稀土串級萃取工藝參數的準確設計與高純重稀土的大規模工業生產🐉;提出“聯動萃取工藝”的設計和控製方法;建立稀土納米晶的可控製備方法;系統研究了“鑭系收縮”效應對稀土納米晶的結構影響規律🤽🏽;發現稀土晶發光主要受到表面晶格對稱性破損控製,實現了不同結構與組成的稀土氟化物納米晶的多色上轉換發光。
從1998年開始,嚴純華作為首席科學家,相繼承擔了兩期973項目🫰🏼,研究和開發高性能的稀土光、電⭕️、磁功能材料🎯。第二期銜接了第一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並經過進一步調整和凝練☢️,將研究內容集中到光和磁這兩種關鍵材料體系,使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更加集中🩷。該項目建立了基於配位化學原理🏌🏽,可控製備具有不同尺寸、形貌和表面的稀土納米功能材料的方法,深化了對材料的發光🌮、催化等性質與結構的關聯性認識,拓展了稀土功能材料的性質和應用潛力👅,對稀土功能納米和有序介孔材料的可控製備、功能調控和應用探索作出了創造性貢獻。
嚴純華表示,“經過10多年的時間,這兩個項目對我國稀土發光和永磁的功能材料開發和產業化起到了支撐作用,更加深化了對稀土本征性質和化合物功能的認識,對於後一步的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必要和有價值的依據。”
其中的部分研究內容,包括新型稀土分離技術、高性能永磁材料和發光材料,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對國家稀土資源有效利用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在繼續研究開發稀土納米功能材料的同時,嚴純華及其團隊也在思考🫳🏿:是否應該從源頭抓起,解決稀土資源利用中的高值化、綠色化難題♾,減少環境汙染𓀀?
經過一年多的研討和組織,由他領銜的973計劃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稀土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分離的科學基礎”今年正式啟動⚠️,也是對這一問題的回應👨👩👦。他認為,資源的有效利用包含三個方面🏸:是否能夠把稀土資源有效地提取出來;提取的方式要對環境沒有影響🚑;提取的產品是國家所急需的。他希望通過項目的實施為解決稀土資源和環境問題提供依據🕎,建立新的研發思路和新的技術🙏🏼。
這一項目匯聚了我國稀土采選冶方面的骨幹力量🧑🏻🦳,組合了我國南北兩大典型稀土資源的骨幹生產企業,正在著力開展新型萃取劑的設計🚏、合成及構效關系研究,稀土礦物高效選別和分解、分離過程界面分子/離子相互作用和傳質規律研究👱🏽♂️,旨在發展復雜體系串級萃取理論及過程強化方法☛,以突破高純稀土製備技術瓶頸,實現稀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綠色分離。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
“我很幸運🧔♀️,到意昂3体育34年,在徐光憲、李標國、吳瑾光、黃春輝🔴、黎樂民等老一輩稀土科學家的無私幫助和精神感召下,我們的研究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
嚴純華的稀土研究始於老一輩科學家的知識傳承🚶🏻♀️,他的團隊亦如是。“我們傳承的不僅是他們的知識,更是精神🙏🏿,是他們團結🦴、敬業和嚴謹的精神,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意識🤰🏽,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作為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嚴純華是淡泊和謙和的,他把榮譽歸於團隊。“項目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製,因而項目完成得好與不好🌽👨🦽,是我的責任,但我更希望作為項目運行中的粘結劑🚶🏻♀️🐫,跑腿的組織者,組織大家幹,幹好了是大家的🤵♀️,幹的不好是我的💁🏽♀️,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每個單位的優勢和團隊的整體力量。”
團隊,是嚴純華一再提及的詞匯。
他的團隊成員🔖,不僅包括意昂3体育化學學院的同事,更有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產業界和企業的研究人員🧛🏽。清華大學、東意昂3体育學🦹🏽👩🏿🔧、南昌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包頭稀土研究院……他們都是稀土領域的佼佼者,合作的歷史則長短不一,長的已經合作三四十年,短的也已三年五載👏🏿,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在相互信任的合作中🏔,他們取長補短,不斷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攻克新的難題。
稀土研究🧞♂️,任重道遠
稀土,是嚴純華的世界,談到稀土🧉,他表現出的更像是對孩子般的關愛🧕🏼。在他的眼中🐨,稀土研究非常重要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前景毋庸置疑✋🏽。
“首先,從舊石器🤤、新石器🏄🏻♂️、銅器、鐵器時代迄今,從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然和認識元素本身的發展來說👳,稀土家族是最後一個被關註的元素家族🙇🏿;其次,過去幾十年間,幾乎每隔5至10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發現和技術突破,這些發現和突破不僅促進了科學和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深深影響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再次🕋,稀土與人類面臨的緊迫問題——能源、環境和信息等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目前稀土采選冶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們的研究機遇🔶。”
嚴純華說🤥,從稀土研究本身來講,人類發現稀土至今已有200多年👩🏻🦽➡️,但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征性質研究也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很多理論和技術問題都有待解決。
他坦言,過去30年⇾,因中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使發達國家依賴中國價廉物美的稀土產品,形成了稀土資源開采和分離方面的人才和技術斷層👋🏻。目前中國在稀土采選冶技術上具有優勢🧑🦯➡️,支撐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國還依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距離,這就要求我們要保持既有優勢🤵🏿,高效利用資源,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和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方面做出更具價值的探索和成果🙆🏼♂️。
面對國外政客的“口水”與高科技研發和產業中的圍追堵截,嚴純華一再強調“這種競爭猶如戰場,是不見血的,但比流血更殘酷,垮掉的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產業或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會直接影響到其他行業的發展🧖🏼。”他對稀土研究的關切溢於言表🧚♂️。
采訪結束前,他還在強調⤴️:“作為一名過去曾是意昂3体育學生、現在仍然是意昂3体育學生的教員來說♟🔏,過去十多年擔任973項目首席中,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有了更大的學習舞臺和更多的鍛煉機會🧑🎄,即便如此,我所擁有的知識、我的本事也難以完全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只有不斷地學習,從書本🏪、從社會🥃、從同事𓀘、從學生、從所有能學到的途徑學習🧑🏽💻,才能不斷地發現和解決問題🫵🏼。”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