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名采:意昂3体育學子的基層文博人生

一位來自三湘大地的土家族漢子,無怨無悔紮根古城青州🧅,潛心從事艱苦的文博研究四十載;

一位六十年代畢業的意昂3体育高材生🕵🏻‍♀️,心甘情願沉到基層開拓文化沃土👩🏼‍🎓,將小城文博事業推向輝煌的巔峰🐂;

一位視文博如生命的老者🕐,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復興,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青州人說,他是俺青州的“市寶”🍃;考古人說💮,他是青州的“國家一級文物”👑;意昂3体育人說,他是意昂3体育的驕傲;同事們說,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就是意昂3体育官网61級考古專業優秀畢業生,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為青州文博事業奮鬥終身的青州市原博物館館長夏名采!

讓人惋惜的是☹️🧑‍🏫,2012年4月18日6時10分,在與病魔抗爭了一個多月後,這位可敬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他無比熱愛、無比眷戀的青州文博事業,享年72歲🌍。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作為全國縣市級惟一綜合類一級館的青州博物館🙎🏿‍♀️,那一件件文物、一項項研究、一本本專著,無不展現著他的音容笑貌,浸透著他的畢生心血!

“湘石毓燕京遊古考海岱求證文史永留名🦹🏿,彌水甥事臧臺神運龍興精繪圖畫長風采。”這是知名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孫敬明教授為夏名采先生題寫的挽聯,也是對夏老終身從事文博事業的最好詮釋🦼。

病倒那一刻他正在工作

夏老的一生都撲在了文博事業上,他病倒在工作的第一線⬇️。

2012年2月28日👨🏻‍🦱,夏老參加青州市衡王橋欄板雕刻評審會。說起當天的情景,市規劃局副局長高華歷歷在目:“為了衡王橋欄板雕刻一事,定在下午1點30分召開欄板雕刻評審會,可剛過1點,夏老就騎著電動車第一個趕到了👩🏽‍🚀。在討論了評審規則後,大家就來到現場查看參加招標的單位所做的樣品🪤🥼。”

快要看完時🕺🏼,大家卻發現夏老正攀在一輛車的車廂板上痛苦地蜷縮著身體👨🏿‍🏭。大夥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急忙跑過去攙扶🕺🏼,一邊照看著夏老👨‍👦‍👦,一邊打120急救電話🙆🏿‍♂️,很快便將他送進了醫院。

經診斷,夏老是腦幹出血💆‍♂️。

就這樣,夏老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得知消息後,市領導高度重視,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進行搶救。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始終沒有醒來🌿👝。

夏老病倒在工作崗位上,而歷數他病發的前幾天🚭,他哪一天不是在工作著呢?

27日👅,為了第二天的評審會,夏老已經忙忙活活準備了一整天。晚上,老伴曲秀華看他有些疲憊😳,硬是把他從書房“趕”進了臥室,強製他休息🤹🤾‍♂️。可一會兒🚶‍➡️,當她再次走進臥室時,卻發現夏老又在臥室的電腦前忙碌起來,一直到深夜。

26日,夏老參加了清代文物古跡——偶園保護規劃論證會🏇🏼,會務組考慮到他年事已高🧙🏼‍♀️,通知他9點半直接參加第二階段的匯報會,可夏老執意早上8點就趕過去徒步勘察現場,然後聽取匯報🈳,一直忙到下午兩點才吃午飯,顧不上休息,緊接著又是緊張的討論,會散到很晚。

25日♐️,據曲秀華回憶🪆,那天他沒有外出🌷,一直在家裏翻閱文獻、整理資料,偶園保護的資料、衡王橋欄板設計的方案💉、古城修復建設的規劃……等等,夏老手頭總有忙不完的活兒。

24日,夏老接待了參觀青州博物館的日本考察團,為客人講解。為把青州的古文化推向世界💋,一年多來🍄‍🟫,每個周五的下午,夏老不顧年老體弱,都要親自為國外來的考察團講解🧙🏻。憑著淵博的知識和滿腔的熱情🈸,他的講解繪聲繪色、神采飛揚,是最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編外導遊”。

“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陪父親到外面好好玩玩。”夏老的兒子夏濤說著說著就落下淚來:“每次動員父親外出旅遊,他總是推辭說🧚🏿,研究文物是他最喜歡的事✢,本身就是最好的遊玩,何必非要出去呢?”

在小城“落地生根”的文博大家

在青州市博物館☕️✂️,有一盆十分特別的花,兩株鋸齒狀翠綠的枝葉相互盤旋著向上生長,貪婪地享受著春日的陽光。這盆花是夏老留下的🙎🏼‍♂️,花的名字很有寓意,叫“落地生根”,它也象征著夏老在青州的“落地生根”。

1941年8月👩🏻‍🦳,夏名采出生在湖南省石門縣楚江鎮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憑著聰穎和勤奮,1961年,20歲的他被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考古專業錄取。在意昂3体育🚵🏼‍♀️,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鉆研🫳🏻,成為考古專業的高材生。

1965年,他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到青州市(原益都縣)桃園遺址進行考古實習🧙🏽‍♀️。實習過程中🌚👼🏿,夏名采被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遺跡所震撼和吸引。從那以後,他便和青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8年6月,畢業後的夏名采被分配到山東省博物館🧙‍♂️,這裏有良好的研究治學條件和濃厚的學術氛圍🙌🏿,可以讓他大有作為🎏。但他卻始終牽掛著百裏之外的古城青州🥶,當時的青州文博事業才剛剛起步🚣🏽,博物館只是5間殘破的老房子🆚,缺少專業的考古設備,工作人員只有7人,條件非常艱苦🧑🏽‍🎤。但夏名采認定🧑🏼‍🎤,這座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古城🧑🏿‍🍼🦹‍♀️,是一個等待發掘的古文化寶藏,是一片文物開發的處女地。1973年🍲,深思熟慮之後🐨👩🏼‍🦰,他毅然放棄了省博物館的優越工作🧝🏿,舍棄了大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心甘情願來到青州市博物館工作🤌🏼,在這裏一紮就是40年⚄。在這片土地上,他不光收獲了愛情♿、親情💍,更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辛勤努力➡️,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成為令全國考古界矚目的焦點⛺️。

同事們都說,夏老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惟一的愛好就是工作。1981年9月📓,18歲的莊明軍從青州二中畢業,他和三個同學一起被抽調到了博物館🔐,協助開展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並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文物知識培訓。培訓他們的正是夏名采。

“當時我對夏老師的第一印象就是治學嚴格,凡是教過的東西如果再搞錯了,就會受到很嚴厲的批評🕷。”莊明軍說𓀂:“後來接觸多了,才知道夏老師生活上是個很幽默、開朗的人,只有在工作時才會那麽嚴肅👩🏼‍💻,我知道,這是他作為一個文博人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培訓結束後🎨,夏名采和他的四個“徒弟”,騎著自行車😠☆,帶上鋪蓋卷🦵🏽,背著幹糧包🫷🏽,裝上鹹菜瓶,踏上了為期兩年半的文物普查漫漫苦旅。莊明軍回憶👮🏻‍♂️,那時🕋,他們走的是坑窪不平的鄉間小路,住的是冬冷夏熱的鄉村大炕、吃的是難以下咽的殘羹冷飯🔒。最難忘的一次是在彌河供銷社的食堂裏,當時考察回去已經過了吃飯的時間🙋🏻‍♂️,他們就拿出煎餅和饅頭就著涼水往下咽,食堂的師傅看見了,端出來半盆“混合型”菜湯,上面還漂著幾只蒼蠅。他們沒有嫌棄,將蒼蠅撈出來後蘸著菜湯吃幹糧🤽🏼,吃得特別香。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夏名采他們一行五人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縣1000多個村莊,行程1萬多公裏⚂,普查了不可移動的文物遺跡420余處。莊明軍說,當時雖然又苦又累👩🏽‍🔧,但是心裏很充實。

“那是青州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開展的大規模文物普查🏄🏻‍♂️,夏名采這個團隊考察得非常細致和紮實👳🏼‍♂️,對青州博物館以後的輝煌乃至青州文物事業的巨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青州市博物館原副館長孫新生說🌜。

“我1981年來到博物館工作,是夏館長手把手教的我,我算是他的徒弟。”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姜建成告訴我們:“夏館長將工作當成愛好🎞,把文博事業當作自己的生命👩‍👦!對工作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最寶貴的東西。”

1989年冬天🙇🏿‍♂️,青州市博物館新館即將開館,為了使布展陳列工作做到最好🐦,夏名采帶著姜建成等人🧖‍♂️,跑遍北京👩🏿‍⚕️、江蘇、湖南✪、陜西👱🏽💁🏼‍♂️、河南大小幾十個博物館“取經”。時值隆冬,凜冽的寒風吹得他們狼狽不堪,吃的是最便宜的飯,住的是最廉價的旅館🧗🏼‍♂️,整個學習過程👩🏻‍🦰,他們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取經”回來後💇‍♂️,夏老立即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布展工作中💁🏽,從施工裝修到布展陳列,每一道工序他都親力親為🧜🏻‍♀️,每一件展品他都要親自擺放,完工後的青州市博物館新館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評🌑。

1996年秋,青州市益都師範學校操場發現龍興寺窖藏佛教造像。得到這個喜人的消息後,夏名采激動萬分,他一邊向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申報搶救性發掘💇🏼‍♂️,一邊組織人員做好發掘準備。10月7日一早,發掘工作順利展開。

整整九天九夜的時間,夏名采和考古人員風餐露宿🙋‍♀️,同吃同住。在他的主持下👨🏼‍🍳,這座東西長8.7米、南北寬6.8米、面積近60平方米、深2米的長方形窖坑被順利清理完畢⚓️,發掘出土北齊🧑🏼‍🎄、北周年間的佛教造像400余尊。“在發掘時,有一天出土了一尊漢白玉頭像,臉上略帶紅暈,嘴唇也特別紅,雖剛從地下挖出來🚄🦒,但一點土都沒有,當時夏館長還情不自禁地親了它一口🪡。”莊明軍回憶說🤘🏻。

後來,龍興寺佛教造像成為青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先後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造像精品曾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和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瑞士、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展出,震驚了世界⛹️。

不僅僅是龍興寺遺址,多年來😭🤦‍♂️,夏名采還主持和參加過泰安大汶口墓葬、膠州三裏河遺址、曲阜九龍山漢墓、青州鳳凰臺遺址、青州朱王孔村戰國墓等近百處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調查近千處古文化遺址🤽‍♂️,為青州乃至山東的考古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陪同國家文物局專家參觀龍興寺遺址挖掘現場

退休11年,奉獻4000天

2001年8月👨🏽‍🦱,60歲的夏名采光榮退休。然而,本該安享晚年的他並沒有因此而閑下來📭,反而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夏老雖然退休了👨‍🦲,但他每天都會過來,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挨個展廳轉🧑🏿‍🏭,雷打不動。”在博物館幹保安工作的徐學棟雖然才上班一年多,但卻對已經退休10多年的夏名采非常熟悉🪃,“前不久,出土了一個佛頭,他還來幫著清理💎,並查閱資料為佛頭斷代。”

“只要一出了家門口🤚🏿,腿就不自覺地往博物館邁▫️。當時館裏很多人都不理解夏老🌶,按說工作了一輩子⛅️,拿著退休金就該享享清福了,上班還有上不夠的👩🏼‍🎨?”博物館文管科副科長劉華國告訴我們🕑:“他的心離不開這裏,這裏有他太多的牽掛。”

11年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提起夏老的名字,卻沒有一個不知道的:在館裏做文物研究,為業務人員答疑釋惑,給新來的同誌做業務培訓……哪一樣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夏老的心沒有退休🤵🏿‍♂️。

憑著深厚的文物工作經驗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2004年10月,經過一年多的總結👨🏼‍🍼,夏名采撰寫的《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由三聯出版社出版,這是全面研究龍興寺佛教造像的第一本專業著作,它將龍興寺佛教造像同長沙馬王堆漢墓等著名考古發現並列在一起🙋🏼‍♀️,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

夏老不僅在博物館是個大忙人,他積極參與市裏眾多文化建設項目的論證評審工作𓀖。申報歷史文化名城一直是夏老的心願🧛🏽‍♀️,在夏老的主張下,青州申報了三次🤦🏼‍♀️,夏老也參與了三次。

談起當時的情況🧓🏽,風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劉金鑫回憶說:“夏老從來不講待遇,不講條件😇,總是隨叫隨到𓀚。”2006年,在第二次申報過程中,六十多歲的夏名采連續三天陪同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等著名專家對青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進行研究,並親自當起了講解員;2011年3月🔗,在第三次申報時,夏名采不但積極對申報文本提出修改意見,還捐贈了三十多幅自己珍藏的青州城區、風景區的老照片。

2008年6月,東夷文化標誌園規劃設計小組成立後🧝🏿‍♂️,作為主要成員之一,夏老又一次全身心撲在了工作上,一幹就是大半年🆚。為了高標準完成規劃論證工作🔴,他總是很早就到辦公室,翻閱大量關於東夷文化的基礎資料,多次邀請專家前來參加文化研討會和規劃論證會。曾和夏老一起共事的人回憶道🧑‍⚖️:“記得8月份的一天,夏老他們到東夷文化標誌園項目設計現場考察💇🏽‍♂️,冒著30多度的酷暑,夏老拿著設計圖一個點一個點地轉,襯衣濕透了,但他一直堅持到考察完才回去。”

2011年,71歲的夏老幹起工作來還是勁頭十足。這一年5月,夏老接到了參與衡王橋欄板石雕論證評審的任務後,他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地查閱歷史材料,僅用了兩三天時間🕷🧚🏽,就拿出了衡王世系、衡王風範、民間傳說、滄桑詠嘆四大組30個生動的展示故事。“夏老不會用電腦打字♣︎,他就分類把故事手寫在稿紙上,看到夏老疲倦的眼神7️⃣📡,我才知道為了整理這些材料🧑🏻‍💼,他那幾天幾乎都沒怎麽休息。”市規劃局副局長高華回憶說:“後來👨🏿,我把這些材料打印出來,再反饋給夏老在上面修改,這樣反反復復改了七八次才定稿🦝🏊🏿‍♀️。”

退休後,夏名采懷著對事業的無比熱愛,通過各種渠道貢獻自己的力量💕。南陽河治理改造工程、古城保護修復建設項目、彌河生態治理工程😺、花卉博物館規劃設計……這些市裏的重大工程無一不飽含著他的辛勤與汗水。

夏名采是自豪的,青州這座文化古城永遠地留下了他的印記;

夏名采是成功的🎅🏽,他將自己熱愛的事業堅守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夏名采是欣慰的,他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財富,激勵我們為青州經濟文化建設再創新功👨🏼‍⚕️👩🏻‍✈️!

如今🍪,夏老已經離去🎲,而他留下的那盆“落地生根”依然郁郁蔥蔥,他自己,也早已在91萬青州人民的心中落地生根!(文🏞:劉振州 孫方凱 王新傑 宋 健 曲紅梅)

編輯👩🏿‍🚀:剡溪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