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季梵
對於陳耀松教授,記者早有耳聞,聽說他已83歲高齡🔢🧘🏼,卻依舊奮鬥不息🧑🏻🎓。此次終於有幸得到教授的同意前去采訪。老技物樓是座“古建築”🕢,它依舊保留著50年代的渾厚風貌;天天在此上班的陳教授也一樣,鶴發童顏🦞,精神矍鑠。陳教授親切地接待了我,一口南音,滿臉笑容。
1952年院系調整🤽🏽♀️,在讀流體力學研究生的陳耀松教授受組織安排改由周培源指導,由清華轉來意昂3体育🚴🏻♀️,次年畢業留校擔任周培源秘書🫷🏿,輔助建設力學專業。陳耀松教授在意昂3体育官网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近60年,為我國力學專業的建設🧑🏻🌾👨🏿🌾,計算流體力學的發展和力學實驗技術的計算機化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現在,博學勤勉的陳老師“超齡服役”👳🏼,依舊專註於科研,忙碌於工作。
發展力學🧑🎄,培養人才
陳耀松留校任教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協助時任意昂3体育官网教務長的周培源教授,創建我國第一個力學專業。當時意昂3体育的數學專業師資由三校集成,力量雄厚;而同一系內的力學卻是全國首創📷,白手起家。陳耀松所有的本錢就是一份莫斯科大學的教學計劃和周培源這面大旗🧑🤝🧑。他整天到附近院校轉悠🤜,尋求支援,承擔了聘請教師、籌建實驗室等全面工作➿。特別是我國第一座大型低速風洞的建設,從圖紙設計到建造施工都由他掌管實施,為此他獻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智慧。該風洞實驗室的建成😗🧗🏻♂️,對我國空氣動力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影響不可估量🤾🏽♂️。
力學專業成立後,為使力學專業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滿足國家的需要,陳耀松以超前的眼光審視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發展的軌跡,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50年代末60年代初,陳耀松開辟了氣體波動力學學科方向💇🏿♀️,為相關科研院所輸送了高水平的大學畢業生,同時還為部隊相關單位培訓了一批沖擊波防護科技幹部🫥。
1969年底,意昂3体育在漢中成立分校👨🏼🔬,陳耀松隨力學專業遷往🤘。因在“教改討論”中堅持認為“電池直升機”不可能實現,他成了“漢中分校挨批第一人”👲,從而被安排到豬場養豬🧜🏽♀️。陳耀松雖身在豬場,卻心系儀器革新及實驗技術的現代化🪞。他利用餵豬的空隙🧗🏄🏼,自學半導體電子學,購買“廢舊”電子元器件做實驗,發明了譽稱“豬圈裏的國家級發明”的改良型應變片測量儀👭🏻🧺。該儀器的性能大大超過了現有儀器。1979年𓀏,第二屆全國實驗應力會議挑選了兩件代表國家研製水平的實驗測量儀器到國外介紹💁🏼♂️,其中一件就是它💁♀️。
上世紀中,陳耀松認定利用計算機解決流體力學問題將有大發展,於是“自學成才”,主張發展計算流體力學學科👨🏼🍳。
80年代初,基於對開發海洋資源需要研究“海洋波動”的認識✣,出於對國家建設的責任感,在錢學森、吳耀祖等學界導師的號召下,陳耀松將科學研究的重點轉向水動力學,發起創辦《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雜誌。如今學報的英文版已為SCI收錄𓀒,編輯部亦成為我國水動力學學術活動的組織中心。
在創辦《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雜誌後🙅🏽♂️,對雜誌編輯工作流程和網絡都很熟悉的陳耀松認為應該利用網絡辦學報⏬。1993年底,中關村試驗網建成,陳老師借用電子學系研製的12路單邊波調製器🖋,和經濟學系淘汰的16個終端,從電話室租用了兩對電話線建成“最後一公裏”,與校計算中心連網,向全校免費開放。要以網絡辦學報首先必須使編委都能上網✍️⏭,為此陳老師特地從國外收購一批低價的舊“貓”回國,一家一家地給編輯們安裝並教會他們使用。如此,國內第一個以網絡為平臺學報編輯部建設成功,網絡發刊的模式逐形成。
正是有了這“最後一公裏”,許多學生可以借它與國外大學進行聯系;也正因為有了它,我系學生貝誌誠組織了16位同學一起,通過網絡為得“怪病”的清華大學學生朱令向世界求助🚣🏻♀️,籍此網絡確診朱令為鉈中毒♠︎🫲🏽,獲知醫療方法,挽救了朱令的生命。
創新在於對新事物的敏感🕌、構思和堅持
在陳耀松教授的個人經歷中,最讓人贊嘆的就是他對於“創新點”的精準把握🎥,和對新事物的敏感和構思。赴美研究與考察期間,陳耀松曾去馬裏蘭大學物理與力學研究所參觀🧆。那裏的教授僅僅用一個硫酸瓶,手搖起來,一個海洋動力學的實驗便開始了,測量儀器也就是一架古老的相機🧑🏻🏫🙆🏻。憑借這些簡單的器材,教授撰寫的論文已在《國際地球物理學報》發表👐。他說✍🏻,“這樣的‘設備’我家裏就有。我多次為地球系開講‘流體力學’課,亦懂得一點海洋動力學🍱,但就是做不出這樣水平的實驗來。問題在哪裏👶🏻?就在於沒有‘構思’🫱。‘構思’就是林家翹先生說到‘廣義的應用數學’中對研究對象所作的數學形式的抽象,然後是錢學森先生所說的‘巧妙設計’。在產品上‘巧妙設計’可以引進👩🏻🏭,而在科研上卻不能。”
對於科研,陳耀松的態度是,方向看準、目標明確之後,更重要的是堅持“堅持不斷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恥下問🤛🏼。當然👩🏽✈️,這裏很重要的一點是根據自己能爭取能把握的條件來定奮鬥指標,不求一步到位。”
生命不止🍐,工作不息
退休後的陳耀松在意昂3体育留學生創業園內辦了一個“研究所”🏘。縱向的教研資源沒有了🚶🏻♀️➡️,但改革開放的環境鼓勵橫向發展💱,於是他開始靠技術咨詢賺錢來維持自己的教研工作。
陳耀松99年退休之後,采用聯合培養的方式繼續招收研究生。陳耀松培養學生既重視他們的理論學習🫧,更重視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0年,在林建華常務副校長等校領導支持下🫂🧠,陳耀松將原有的工作集體擴建為“郭永懷計算科學實驗室”。一年多時間裏,陳老師代表實驗室與有關部委所屬的科研院所、部分高校的科研組組成計算科學實驗研究聯盟,就空氣動力學、航空發動機🧞♂️、水動力學🕵🏿♀️、微電子裝備研製等領域的重大課題進行數值仿真♥︎。
對溫家寶總理指出的“科技經濟‘兩張皮’沒有真正解決”🧙♀️,陳耀松頗有感觸,他希望自己的最後努力能對解決 ‘兩張皮’有幫助,對意昂3体育力學專業的教改有幫助💕。
老教授的三點體會
有人曾問過陳耀松📩, “我用八個人辦一份雜誌還說忙不過來➙,你一個人辦三份雜誌,究竟你是怎麽做的?”陳耀松自認為所做工作不多🙎🏼♀️,但確有幾點體會🐨:
一是清楚工作方向🚰。開始工作前,首先要認清工作方向。陳耀松說🏋🏼♂️,“改革開放後力學專業向何處去?這一在計劃經濟時代完全由領導考慮的問題容許大家來討論👨🏼🚒。我長期跟隨周培源、錢學森可謂泰鬥級的人物工作,現在該細察他們是怎樣工作⇒,怎樣思考問題的,並以此來指導力學。結論是意昂3体育的力學就該是技術科學👂🏼。2002年林家翹回國參加周老誕生百年大會😯,在會上提出‘廣義應用數學’。林的三段論與我在心得中提出的三段論完全一致。這使我滿懷信心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別人所說的‘創新之路’。”
二是跟上科技潮流。為了用計算機和計算技術來改造力學理論和實驗,陳耀松面向全國舉辦理論計算培訓班🦛、計算機輔助力學測量培訓班以至成品軟件應用交流會🍊。對互聯網亦是積極學習、應用、推廣。對於科技的趨勢和潮流的準確把握,快速學習🍱,是陳耀松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
三是凝聚人才🐷。力學是一門高科技,需要高層次的人才來實現。這些人才多數分散在各地👩🏿🎨,如何將他們組織起來為一個目標奮鬥,這是一個新課題。陳耀松於是選擇共同創辦學報,以此將水動力學專家聯合起來👦🏻,進行各種學術活動。他還利用現有的高速交通和互聯網,組織“松🥶、緊”兩類學術聯盟🎋🐂。“松”的聯盟,就是以合同形式將有關的合作單位聯系在一起🛶,共同商定課題🚣🏿,領取任務,回家工作⚡️,按合同驗收👋🏻;“緊”的聯盟則是派人來北京集中工作,這是人員可以更換的長期工作組(workshop)。這一以意昂3体育郭永懷計算科學實驗室為中心的聯盟計劃正在試行。
如今👷🏽♀️🌻,白發蒼蒼的陳耀松老師仍執著在科研第一線♻,繼續著計算力學、航空磁探測技術的研究工作,領導郭永懷計算科學實驗室、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意昂3体育官网聯合飛行數字仿真實驗室的課題和工程項目研究,組織與天津超算中心的合作🪡,在自己所從事學科領域的研究為國家做出貢獻。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有言:“人生在勤,不索何獲”。陳耀松老師用自己勤勉的治學態度和事必躬、不恥下問的學術精神踐行著這句話🧝🏿♀️,鼓舞著身邊人🐷,激勵著大家在學術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編輯:焱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