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8 信息來源: 新京報
引言:魯迅獨子🧑🏻🌾,無線電專家周海嬰2011年4月7日淩晨5時36分,因系統性血管炎在北京醫院去世,享年82歲🚵🏿。其子周令飛說,父親是一個堅持原則、求真的好人🙎🏻。
周海嬰 1929年9月生於上海,魯迅和許廣平獨子,著有《魯迅與我七十年》等書👨👧👧。 生前曾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
文匯出版社版《魯迅與我七十年》。
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館裏給他照過一張相,滿臉頑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後來又在中國的照相館裏照了一張相✩,相類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謹,馴良😎,是一個道地的中國孩子了⛈🧑🏼🎓。——魯迅《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周令飛介紹🧑🏼🎤,周海嬰得的病是比較難治的疑難雜症,去年5月入院,後來病情愈加嚴重❎。在他眼中,父親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堅持原則不妥協,“因為他是學物理科學的,所以一是一💻,二是二🫴🏻。
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的周海嬰曾在國家廣電總局任職,也是魯迅博物館的名譽館長。魯博館長孫郁說,1976年周海嬰打報告成立了魯迅研究室,現在研究室有許多著名學者參與工作,周海嬰在其中做了許多工作🧖🏽♀️。因為周海嬰的專業領域是科技,所以他並不參與魯迅研究的具體事情🦵🏽,但常以家屬身份,低調幫魯博做工作🍛。孫郁總結了對周海嬰的四個印象,“第一,魯迅在一篇文章中說不要做空頭的文學家🫱🏻,周海嬰做到了👋🏼🎋。第二🔔🕵️♀️,他為魯迅研究做了很多工作🔜,他和他媽媽把很多資料🏤👨🏿🎓,很多東西都捐獻給國家🧑🏼🔧🚆。第三,他平時與人相處很耿直、率真🧓、幽默👬🏻,他很敢說,不怕得罪人🪼,有什麽說什麽,他認為不對的就會說,但說完就完了,是很可敬的一個老人👮🏻。第四👓,他比較低調,過普通人的生活😗。”
孫郁說,盡管魯迅在周海嬰7歲時就去世了,但是身為名人之後,周海嬰一輩子都在魯迅的光環之下🛃,是在魯迅的影子下長大,也因此受到別人更多的關註🫳🏻。“他希望逃避掉這些🏝,過普通人的生活。”周海嬰也曾經跟孫郁講過許多自己和父親間的故事,魯迅對這個獨子很疼愛,管教並不嚴厲🧚🏼♂️🛡。周海嬰後來沒有從事文學創作而是進行了無線電研究,但孫郁說其實周海嬰對攝影的感覺極好,曾經辦過一個攝影展,水平很高🤛🏼,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圖片資料。
周海嬰去世後,廣電總局迅速成立了治喪小組,其工作人員表示,周海嬰的告別儀式將於4月11日上午11時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 學者追憶
海嬰忠實地執行了魯迅遺囑
●講述者🪇:錢理群(人文學者🕹,魯迅研究專家)
我剛剛接到這個消息,非常沉痛。
我個人和海嬰先生的交往是,前年我到臺灣的大學去講魯迅,我編了一本書叫《魯迅入門讀本》,裏面除了魯迅著作之外🥚,也用了海嬰回憶魯迅的文章🙅🏼,還有許廣平回憶魯迅的文章👩🏼🍳,包括他們的照片。當時海嬰就非常支持這個事情🤵🏽♂️,他宣布不需要報酬🤛🏼,不要錢。這個事情我很感動,也說明他對魯迅研究的重視。我到臺灣去講魯迅,海嬰表示非常支持🐷。我由此想到👨🏿🍳,實際上我在臺灣這一年講魯迅的話,都是從魯迅和海嬰的關系入手。其實當年我還編過一個材料,就是研究魯迅作品裏面關於海嬰的文字🤵,其實這是很少的🔉,魯迅在自己公開發表的文章裏面很少提到海嬰✍️。但是有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就是《從孩子的照相說起》,這篇文章就是寫海嬰的🙋♀️。那麽這是魯迅正式作品裏面集中談海嬰的。但是在魯迅的書信裏面有大量談海嬰的,這些很顯示魯迅對海嬰的父愛。我還編過一個材料叫《我家的海嬰》,就是研究魯迅對海嬰的感情🙋🏿♀️。也就是說🫣,魯迅跟海嬰的關系,在研究魯迅的歷史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接近魯迅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另一個方面🪳🎆,我還想到了魯迅的遺囑👩🏿🎨👩🏼🚒。魯迅在遺囑中說,希望孩子長大了,不要做一個空頭的文學家🌈🔆。我覺得,海嬰的一生😎,是很忠實地執行了他父親的遺囑💅🏽。海嬰的一生👨🏻🚀,先是一個工程師。後來他退休了,開始寫一些關於魯迅的回憶文章🧑🏻🌾,做一些普及魯迅的工作。整個看來,他這個人一生就是在實實在在工作的人,很平常👜,很普通✦,就這麽活了一輩子🏊🏽♂️,我覺得這是符合魯迅對他的期待的👨🏻🦯➡️。因為你知道作為名人之後🧑🏻🦯🧘🏽♂️,我以為他這樣活著是很不容易的,海嬰包括周令飛都是這樣Ⓜ️,實實在在做事,不做空頭文學家,不做追求虛名的名人後代,這就是我尊敬他的原因😚。
他沒有成為“空頭文學家”
●講述者:趙京華(社科院魯迅研究專家)
我今天中午得知周海嬰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感到心情很沉重🔐。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嬰長得特別像魯迅,所以看到海嬰就讓我想起令我敬仰的魯迅。今天也是這樣,海嬰的不幸逝世🧑🏽🦲,讓我立刻想到了魯迅☦️。今年是魯迅誕辰130周年,逝世65周年🙆🏼♂️,魯迅研究會正在和紹興市政府聯合籌辦紀念魯迅的學術活動,我想大家聽到海嬰去世的消息都會再次想到魯迅👋🏻。
海嬰在魯迅研究方面有很大貢獻,海嬰大半生對宣傳🔩、普及、推廣魯迅的思想文學,做了巨大的貢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他寫了一些著作,都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性資料。我最近還聽說海嬰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做了一個提案👋🏽♒️,希望在魯迅誕辰130周年的今年,進行一系列紀念、宣傳、推廣魯迅的活動。海嬰對推廣、宣傳魯迅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所做的工作已經成為一份研究魯迅的重要的遺產,這是要特別強調的👧🏼。
1929年9月27日📈,魯迅晚年得子🌎,他對海嬰是關懷備至🌷📩。魯迅給我們的印象常常是橫眉冷對🚴🏼♂️,一個批判的、犀利的思想家。其實魯迅也有作為父親非常慈祥的一面♊️,而且魯迅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做什麽空頭文學家🦢,海嬰這一生,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政治以及自己的專業範圍內腳踏實地地工作,同時在推廣、宣傳、研究魯迅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確實沒有做一個空頭文學家🔜。
魯迅先生的慈愛以及許廣平先生的栽培、教育,在海嬰身上發揮了好的作用,他後來成為一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由於時代不同🙍♂️👊,魯迅身上有些東西海嬰可能沒有繼承🎣,但就沒有成為空頭文學家這一點,他沒有辜負魯迅的期望。
■ 生平回顧
周海嬰:以父之名
1929年9月🧑🏻🦰🤘🏼,魯迅和許廣平的兒子在上海出生👩🏽🎓,魯迅給他取名“海嬰”👩❤️👩,意即“上海的嬰兒”。而這個孩子此後一生🗂❤️,最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魯迅的孩子”。
這是無法選擇的事實,盡管周海嬰一直聽從父親的教誨🧕🏼,低調為人。他七歲那年,魯迅逝世🫣👨🏿⚕️,留下的話是:“萬不可做空頭文學家。”
小海嬰似乎也沒有做個“文學家”的誌向,他更喜歡鼓搗一些機械零件,自己組裝過玩具小火車🥠,裝好再拆🚚。1948年他又喜歡上了攝影,當時東北地下黨給許廣平送來買寒衣用的幾百元錢👩🦳,這錢卻被用來買了周海嬰的第一架相機。攝影,成了周海嬰堅持幾十年的業余愛好💆♀️。2009年周海嬰舉辦個人影展,獲得很大成功。
1948年🧚🏼♂️,周海嬰前往解放區,這是一次前途未知的秘密旅行。那年🚆,周海嬰十九歲:“我是抱著一種科學救國的想法去解放區的。”
1952年,周海嬰考入意昂3体育物理系,學習無線電專業,畢業後進入國家廣電總局工作。他的本職工作一直是無線電專家👨👨👧👦。不過到老👩👩👧,海嬰也還是拿起筆來,整理父母遺留的文本資料,寫文章、寫書👲,向更多的人傳播魯迅。他寫了《魯迅與我七十年》,成立了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監製了電影《魯迅》,去年還剛剛重新出版了母親許廣平的完整手稿本《魯迅回憶錄》。
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魯迅名下的房產𓀌、藏書、手稿和財產,絕大部分已經捐獻給了國家🦹🏼♀️。許廣平對周海嬰說:“我們把魯迅的東西捐給國家,很放心🏸。”
周海嬰點頭:“這都是為了傳播魯迅精神⛳️。”
1934年的魯迅,只有在寫起愛子海嬰時,才難得展露溫情:“我自以為也不算怎麽壞的父親🤙🏿,雖然有時也要罵,甚至於打,其實是愛他的。”
他也愛魯迅。他到底是魯迅的兒子。(作者:姜妍 武雲溥 宋菲)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