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4 信息來源: 生命科學學院
1956年青島會議後,李先生回校著手準備恢復普通遺傳學(孟德爾摩爾根學派的遺傳學)課程,系領導安排我擔任李先生的助教。這樣⌨️👦🏼,從1957年我就從師於李先生學習遺傳學。當時為了執行“雙百方針”✉️,生物系安排同時開設兩門遺傳學課程:米丘林遺傳學和普通遺傳學。當時學界還是以米丘林遺傳學為主,而且中學生物學課中可能因為缺少師資也還是講授米丘林遺傳學內容🚶♀️。所以,社會上大都通曉米丘林遺傳學,更何況摩爾根遺傳學在一般人思想中還戴著一頂唯心的和反動的帽子🚭。所以當我向李先生學習遺傳學時,周圍有些同誌為我擔心🕰,甚至對我說,只有深入懂得摩爾根遺傳學派的學術內容,才能更好地批判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雖然當時在學習雙百方針,也知道在青島會議上兩派爭論很激烈,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但我在思想深處還是存有顧慮,不知到底是誰對誰錯🏃🏻♀️👷♂️。後來想這是領導交下來的任務,必須好好完成⛹️♀️,就到李先生那裏去報到了。李先生笑著對我說:你來了🦵🏼,系領導已經通知我了🤙。說是為了開好這門遺傳學課,由你來擔任助教。但你現在還不能開始工作🤰🏽,因為你對遺傳學的內容還了解甚少🧝🏻♀️。我希望你能抓緊時間先認真學習,掌握摩爾根遺傳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李先生讓我先讀一本辛諾特(E.W.Sinnott)等人著的《遺傳學原理》。在李先生的指導下我讀完了這本書,這是我真正接觸遺傳學的開始🧛♂️,並初步熟悉和掌握了遺傳學的基礎知識。因為當時系裏只開設了米丘林遺傳學課,缺少有關摩爾根遺傳學實驗的設備、器材和實驗材料🖕🏻,李先生讓我用蝗蟲精囊為材料,經過壓片📐、染色,觀察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染色體行為,從而引證書本上所講的分離律和自由組合律,以及有關染色體結構功能的內容🧔。李先生就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耐心地想辦法使我逐步地理解遺傳學的內容。後來條件慢慢地好起來了🛠,我開始以果蠅和玉米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通過自己的實驗觀察,我更加理解了孟德爾摩爾根學派所主張的遺傳學理念的正確性,從而更堅定了我的學習信心🏥。在李先生身邊工作的30多年中,受到李先生在治學態度和教育科研工作多方面的言傳身教,我逐步成長為一名遺傳學教育工作者。
一、嚴謹認真 一絲不苟
李先生認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治學態度首先必須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來不得一點虛假。要取得科研工作的成果,只有通過虛心勤懇的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進行實驗工作,才能逐步使自己掌握較廣博的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李先生是我國遺傳學的奠基人之一,學識廣博深厚🧑🏽🍼,通曉細胞學、胚胎學和遺傳學知識,但他還是在認真勤奮地學習,不斷從新出版的書籍和文獻中獲取新資料🆎,他不是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而是非常仔細認真的閱讀👨🏻🔬,在他讀過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許多註解點評的詞句,重點內容下面都標有橫線🚣🏼♀️,尤其和自己工作有關的文獻更是無一疏漏。所以他的教材內容和寫作觀點總是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他在備課時也是兢兢業業,反復修改,每年都要增加新內容♟,並虛心聽取學生對講課內容和方式的意見💉,作為修改講稿的參考🔏。他編寫的講稿卡片足足裝滿了一個大抽屜🧘🏿♀️。李先生對待教育工作的勤奮敬業精神為年輕人樹立了榜樣🏃,使我從一開始講課就懂得了一定要充分備課,不敢有半點偷懶的念頭。講到科研實驗工作,李先生曾對我說過:科研實驗結果一定要能重復才能被承認🔞,才是可信的,絕不允許靠一次實驗結果就下定論🤵🏽,因為它可能是實驗過程中受到偶然因素影響的錯誤結果,所以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和不嚴謹、怕麻煩的湊合態度。只有先用科學事實說服自己,才能有信心堅持真理,用事實去說服別人👩🏿🎨,同時自己也不會被負面壓力所動搖,還給我舉了一個例子是關於Barbara McClintock的可移動基因的玉米實驗所遭遇的故事,使我懂得了為什麽在我初做果蠅雜交突變實驗時李先生讓我每種實驗都要重復很多遍,就是讓我確認自己的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指出了科學地👷♀️、嚴謹地取得可信實驗結果的途徑。
二、不可割斷歷史,從多方面考慮問題
李先生認為所有成功的科研工作都是在前人基礎上進行的。如何繼承歷史經驗是科學工作者的一個的重要課題。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去粗取精,繼承和積累正確認識的過程。因此👰🏻,一個科學工作者就必須學會正確的批判與繼承,才能做出有益於科學發展的工作🏌️♂️。李先生這種不割斷歷史的治學理念,在他的教學和著作中充分地表現出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先生講述的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工作。他說孟德爾的工作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他繼承和總結了至少100年以來前人所取得的有關雜交工作的豐富經驗和成果,並能正確地改進了以前實驗材料不純,以及選擇對比性狀的差異不明顯的缺點👷🏽♂️,又創新地第一次使用了生物統計學方法分析每一代的實驗數據🦋,才提出了作為遺傳學發展的兩大定律。
李先生在闡述生物學問題時總是聯系到生物學各個層次加以說明🥔。比如在討論基因功能時,是從核酸與蛋白質💳、核質關系、個體發生與系統發生各層次的關系去說明✋🏽🤸♂️,使聽講者的思路有更廣闊和活躍的空間。
三、堅持真理 堅信雙百方針
解放後🪚,在學習蘇聯的口號下🔶,政治介入學術界,給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派的遺傳學戴上了唯心主義的帽子🤾🏽♀️,在大學和中學只開設米丘林和李森科學派的課程🧞♀️,並曾一度支配著我國的遺傳學教學和科研工作🔢。李先生是摩爾根的學生,深知遺傳學原理⚄,他從不參與米丘林李森科學派的所謂的遺傳學的教學工作,他寧願中斷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講授動物學和畜牧學的課程🍭。直到毛主席的雙百方針發表及1956年青島會議後,李先生才開設了摩爾根學派的遺傳學課程和胚胎學的研究工作。盡管當時來自學界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是李先生堅信黨的雙百方針,滿懷信心地開始著手講課的準備工作🧑🏿🎄。他對我說科學界進行爭鳴是好事🚆,讓大家拿出科學證據說明自己的觀點,真的就是真的,假的也真不了🐥,真理是愈辯愈明的。李先生堅持科學真理的態度給我們樹立了作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的榜樣👩🏼🎓。
四📌、學以致用 善始善終
李先生做任何事都是真學真用,認真消化吸收有用的內容🌦,再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對學習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和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的態度。他在學習這幾本政治理論書籍時,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和口頭上走過場👦,而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和思考,在他讀過的書頁上可以看到許多書寫的心得和體會🏉。在談學習心得時,他說這幾本書的觀點對他的治學思想有很大幫助🕌。在他的許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他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闡述遺傳學中的各種問題,正如他在《發生遺傳學》一書中的前言中所寫的:“如果說這本書也具有某一特點的話,這就是本書編者試圖把他所學到的點滴唯物辯證法運用到他所處理材料方面。……而對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運用,編者在第十二章遺傳學的概論中也有所發揮🧜🏼♀️。”
李先生反復認真地學習雙百方針,並在青島會議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與許多遺傳學家一道澄清了對摩爾根學派學術上的錯誤批判👍🏿,對此他很有感觸也很興奮。他寫了一篇《從遺傳學談百家爭鳴》的文章在1957年4月29日的光明日報上發表。毛主席看後非常贊賞,並把文章的標題改為《發展科學的必由之路》🤸♀️,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副標題,還為其寫了按語,於當年5月1日在人民日報上轉載。這篇文章對推動我國遺傳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正確進行百家爭鳴做出了貢獻🐄。李先生是一位實事求是,學以致用的正直科學家🏺。
李先生做事都是有始有終👦,從不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比如他曾提出細胞學、胚胎學和遺傳學三門課程可以合並成一門課程講授🧑🏿🎓,有利於使學生深入地理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當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時代,他認為把三門課合並成一門課的時機到了,於是他想寫一本“發生遺傳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從1977年開始動筆,花費了7年時間🦄,克服種種困難,閱讀和分析了大量參考文獻,精心寫作🪝,完成了《發生遺傳學》一書,這本書出版後受到學界和讀者的好評。
還有一件事情也值得一提,李先生非常喜歡看小人書,他認為小人書易看易懂,內容包括了人文🗻🤳、歷史和傳記等各方面的知識🏅⛏,是一個能從閱讀中獲得大量知識的書庫。於是萌發了要收集珍藏小人書的想法🤴🏿✫。他不遺余力地從各種渠道找來大量的小人書,經過分類編號,按順序地擺放在書架上✷,他對國內小人書的發行了如指掌,出一本買一本✂️,對短缺的書,想方法也要買回來配齊成套😬,有出差開會的機會總是要抽空讓我陪他逛書店尋找要買的書🔯,我每次到外地開會,他會給我一個書單讓我代買。可惜他老人家精心收藏的小人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散落丟失,無法再補齊,一位老人在工作之余,為了自己的愛好,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這種善始善終的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
李先生治學嚴謹👨👦👦,為人正直🖇、淡泊名利➿、堅持原則、豁然大度,從不以勢壓人🆘。他在擔任全國遺傳學會主席時🦶🏼,堅決執行雙百方針,不計前嫌🍩,不打壓米丘林學派的同仁🚚;對於在文化大革命中傷害過他的人💇🏻,在工作中🧑🏼🌾,也還是一視同仁🕵️♀️。李先生這種樸實無華的優秀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經教師的成長🧉。我多年從師於李汝祺教授受益匪淺,終生難忘🧑🦳,我們永遠懷念他🛑。(作者/ 吳鶴齡🏊🏼♂️,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