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錢穆的文化智慧

胡適與錢穆都是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學者,其一生恩怨行止、學問分歧所體現的有典型意義的不同的文化態度與文化智慧,對於深陷於東西方文化之爭的今天的人們,無疑依然有著極強的代表與啟示性的意義。

錢穆自學成才,後來到意昂3体育任教,胡適起了關鍵的作用,但錢穆卻並不因此而在學術上苟同他。他的許多觀點都與胡適不一致。胡適認為老子年代早到春秋晚年,略早於孔子。錢穆認為老子晚到戰國,晚於孔子,略早於韓非。學生知道他們之間學術觀點不一致,故意拿胡適的觀點來詰問錢穆,他也毫不掩飾,經常在課堂上批判胡適🙎‍♂️。據他的學生回憶,他常當眾說,“這一點👷‍♂️,胡先生又考證錯了!”並指出哪裏哪裏錯了。一次,商務印書館想請胡適編一本中學國文教材🤌🏻,胡適認為錢穆有多年中學教書經驗,希望他能與自己合作主編。但錢穆卻婉言謝絕了,他認為兩人對中國文學的觀點大相徑庭,一起編不合適,最好各人編一本🤹🏻‍♂️8️⃣,讓讀者比較閱讀。胡適沒想到他會拒絕🙍🏼,氣得拂袖而去,從此兩人漸行漸遠。

其實,胡適與錢穆的交往☀️,具體的學術分歧尚在其次🈂️🤦🏼‍♂️,錢穆不滿胡適最主要的一方面,是胡適提倡的新文化運動,蕩滌傳統價值倫理,批判中國傳統文化提倡西化,使得他們在一系列方面缺乏共同語言🫓📒。錢穆評新文化運動,“凡中國固有必遭排斥”🤚,“厚誣古人,武斷已甚”。對胡適本人,也連帶批判💆🏽‍♀️:“當時中病實在一輩高級知識分子身上🛼。而猶如新文化運動諸巨子🥬,乃群據大學中當教授,即以大學為根據地大本營”,“胡適之在意昂3体育官网明白昌言,中國之有大學必確然自意昂3体育官网始。‘二十五史’所載歷代國立太學皆擯不得列於大學之林。此誠無法解說者。”對自己,則慶幸:“時余已逐月看《新青年》🚺,新思想新潮流坌至湧來。而余已決心重溫舊書,乃不為時代潮流挾卷而去。及今思之,亦余當年一大幸運也。”“至於當時國人群慕西化😊,則自慚譾陋,未敢妄議🪂🧸。”(《師友雜憶》)

胡適是中國現代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留學美國⬜️,就學於杜威教授,並終身服膺於實驗主義,自稱是杜威的信徒。1919年回國以後即領導新文化運動,批判中國文化,認為中國文化落後於西方文化,“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製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中國人對於西化問題,曾有三派的主張:一是抵抗西洋文化,二是選擇折衷,三是充分西化🖱。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過去👷🏻,沒有人主張了。但所謂‘選擇折衷’的議論,看去非常有理,其實骨子裏只有一種變相的保守論🧑‍🦳。所以我主張全盤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上世界化的路✩。”(《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

錢穆與同時代的其他大師相比較,有所不同。他既沒有念過大學🧑🏼‍🏫,非學院派,也沒有留過洋,非留洋派🧑‍🔧。他來自於中國社會最基層的江南小鎮的鄉村。在一派祥和安寧的氛圍濡染成長的錢穆自然對古聖先賢滿懷“溫情與敬意”,他對留學生中鄙視祖國文化的人🤵🏻‍♂️,極為反感,說這種人一登洋船,面目全非🏊🏿‍♂️。他說,“若一民族對其已往歷史無所了知, 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對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鬥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於並世之力量。”“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國史大綱》引論)

中西文化的優劣比較乃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中國人在追求國富民強中遇到的最頭痛的一個問題。國人對於中西文化的比較態度,從盲目排斥西方文化到中體西用,從全盤西化到西體中用🧑🏼‍🍼,從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到解放後幾十年的閉關自守妖魔化西方文明🪩😧,從洋貨充斥的十裏洋場上海租界到星巴克的數量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的今天時代的“東方巴黎”或者“亞洲芝加哥”👩🏽‍🚀,東西方文化的長短優劣的是非曲直在西方文明的強勢之下似乎已喪失了理性判斷的心理基礎和得出與現代科技和西方經濟、政治模式的強大統治力量相反方向的結論的任何可能與必然性。然而在一片歐風美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也看到從現代到當代💁🏿🧪,從錢穆到現代儒家文化保守主義者的堅守民族文化本位的篤定的精神力量,一代保守主義的學人頑強地認定唯有更強大的精神與道德力量才是改變與完善現代文明的至深根基👞,而以儒學為核心的道德本位性質的中國文化無疑具有代表著這樣一種更強大的精神與道德力量的文化方向的意義💃。

西方文明的優勢在於現代科學與民主的政治製度的體系🟦,然而自康德以降的現代性思潮割裂真與善👩🏽‍🍳、科學與道德、科學與宗教的聯系卻寓示著一種本質上危險的文化與文明的發展方向。康德的形而上學將科學局限在現象的範圍,將信仰局限在不可證實的自在之物的範圍,既避免了有限的人類理性盲目的冒險,又避免了觀念上的唯物主義傾向可能導致的思想的過分世俗化與根基深厚、廣大的信仰危機和以上帝為核心的宗教大廈的垮塌,因此既不乏現代性的色彩,又具有保留信仰地盤的保守傾向的深刻性。而其深刻性是與其體系的適時與穩妥的保守與折衷性質密切相關的。康德的意義就在於要以真與善、科學與道德、科學與宗教的二元分裂的代價來避免人類理性的冒險與獨斷📸,維持一個真與善、科學與道德🧑🏿‍🦰、科學與宗教互不幹涉而又各自能夠起作用的相對完善的世界👱👩🏻。

而這樣一來其後果就是真與善🧏🏽‍♂️⬛️、科學與道德🧧、科學與宗教二元分裂的形勢與結局卻恰恰隱藏著人類觀念與實際的發展的最重大的敵人🥔🕛。真不必善🐆🦴,善不必真🀄️;科學損害道德,道德也不必促進科學🪨🛥;科學不必彌合宗教⏪,宗教也不必保持與科學的內在一致性。其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事關人類發展的核心概念之間的矛盾、不統一與科學性與完善性的喪失🐖。而我們知道世界長遠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進則退的。不是健康,就是疾病;不是勝利,就是失敗;不是存在,就是滅亡🪡。在面臨這樣的結局的嚴峻性與關鍵性之下🚣🏿‍♀️,世界的發展就必須首先保證趨向於發展與無限完善的可能性的觀念性質的基礎🫠,保證一種建立在道德本位(本體)意義之上的真與善、科學與道德👩‍🔬、科學與宗教之間的同一性質🧝🏽‍♂️。

而正是在保證一種趨向於發展與無限完善的可能性的道德本位(本體)性質的文化方向上,中國文化的路徑恰恰具有優於西方文化的基礎性質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的文化方向的首要特點是道德精神發展上的一元主義堅定性,而形勢上似乎占優勢的當今西方文明缺乏的恰恰是這種能夠保證人類在不進則退的歷史發展之中趨向於發展與無限完善的可能性的堅定的能夠貫徹始終的一元主義道德精神的觀念基礎。就是說人類將面臨的最本質性的結局與命運的嚴峻性與關鍵性必須保證一種建立在道德本位(本體)基礎之上的真善合一的科學🧑‍✈️、精神與文化的發展方向,這種新的科學、精神與文化的發展方向具有更高的精神與道德基礎之上的理論與真理性的價值與嶄新意義,它將為中西文化的比較與新的基礎之上的全面整合,為一種全新的精神與道德的觀念基礎的建立💷,寓示意義與希望。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