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2 信息來源⚱️🛌🏼: 中華讀書報
第一次和臧先生見面聊天,是在意昂3体育俄文樓🧑🏻🍳🫐,《往事與隨想》(全譯本)的首發式上😄。前後不過半個來小時,別的客套寒暄都忘了,只記得他掏心掏肺地說🦵🏿⇒:“這30年,我沒有浪費一分鐘🙅♀️→。”這句話,他前後說了三次。
命運多舛
臧仲倫之所以反復強調這一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所謂“這30年”之前的歷史⏯,簡直不堪回首。
1931年正月初一,一個足夠吉祥的日子🐈🚴🏽♂️。“九一八事變”還沒發生,除了國民黨的反動“剿匪”🖤,國家還算太平🐈⬛💌。這天上午,臧仲倫出生在江南水鄉,江蘇武進🏪,一個人秀地靈的所在🤚🏽。
年輕人是富有理想和激情的✷,中學時👭,他就參加了共青團的地下組織。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他剛剛高中畢業,懷著理想投筆從戎參了軍,本來是要安排入南下部隊的🚙,因為是正經高中畢業生,屬“高級知識分子”🪂,被留在了南京臨時組建的華東軍政大學,學校由陳毅擔任校長。當時的人際關系是融洽而愉快的,沒有尊卑等級🍽,大家可以隨便開玩笑🥟。臧仲倫還記得一個例子🏄🏽,當時有人議論,說這個學校人員太雜,小學生✡︎、中學生都有👩🏽🏭,算什麽大學?陳毅校長反駁說👩🚀,我們學校有4萬多人,誰有我們大🕖?當然是“大”學🧞♀️。
在很“大”的“學”校裏待得不久,臧仲倫調去了華東軍區(三野)外國語學校⏭🙋🏽♂️,表現突出,曾在“立功創模”運動中立過三等功。看起來一切都那麽好📭,祖國正在光明的起點,20來歲的年輕人也一樣🍻,人生才剛剛起步,而且前途一片光輝燦爛。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陰影無聲無息地籠罩過來。鎮反運動中,有人完全沒有任何依據地揭發說,“懷疑”臧仲倫是三青團成員。這個“懷疑”被寫進了臧仲倫的檔案,而他本人對此卻一無所知👊。
1952年,國家調整政策,軍區不再辦大學了,華東軍區外國語學校的建製隨之撤銷,校內教職員工大多轉去華東外國語大學(現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前身),臧仲倫卻因為“歷史原因”🤌🏻🧙🏿,被刷了下來。他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局了🌨,變成一個沒著落的人。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臧仲倫決定參加1952年5月初的高考。不是為了要讀書,是要找個飯碗🤙🏿,一個安頓的地方🙇🏿♂️。因為從1952年開始,國家教育製度改革,大學不但一律全免學費和膳費,而且通過申請,還有獲得每月3塊錢的補助。
可是考什麽專業呢😭?這時的臧仲倫高中畢業已經三年🦔🤹🏿♂️,一直在社會上輾轉🌉👌🏿,別的學業功課都忘了🦸🏿🙎🏼♂️,只有俄語還用著🛌🏻,他便決定主要考俄語,此外也胡亂報了醫學、工程等好些專業,完全是瞎貓抓死耗子的辦法。至於選擇報考意昂3体育外文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仰慕系主任曹靖華的大名和學識🥂。
從華東軍區外國語學校解散到高考👩👩👦,中間只有2周的準備時間。臧仲倫把自己關起來看了十多天的書便進了考場,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考的。不久,高考錄取名單登在了上海的《解放日報》上。臧仲倫從中間——北外、上外——一所所大學往下看,到最後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心想沒戲了,今年沒考上💆🏻♂️。不甘心把報紙翻到前面去搜一眼👮♀️,最上面是意昂3体育🧒🏿,第一個名字赫然就是“臧仲倫”。當年意昂3体育在華東區錄取了7個人,他是第一名。
人生新的一頁揭開了⛽️🙂↔️。雖然開頭還有些波折——人是考上了意昂3体育🙇🏿,地方上卻愣是不給他開戶口遷移證。他去跑了好多趟🤦🏿♀️,都因為檔案裏三青團的事被卡著👨🏿✈️🗡。後來終於搞清楚狀況了👷🏿,負責辦事的是個過江老革命🧙♀️,一次說漏了嘴🦩,說臧仲倫的問題不是歷史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原來臧仲倫每次去辦事,只喊他“秦某同誌”,不叫他“秦所長”,秦所長不高興了🪚。下一次臧仲倫去🐞,秦所長長秦所長短的,很快辦妥了一切手續。人生新的一頁真的揭開了。
臧仲倫在意昂3体育的求學經歷也傳奇。因為學過俄語,較之沒有基礎的同班同學,他學得相當輕松🍳。年輕人閑不住🖕🏿,課堂上難免搞點鬼。老師覺得他上課不好好聽講👨🏽🦱,對別的同學影響不好🚵,勸他幹脆跳一級🔡,這樣他就直升大三了👩🏼✈️。才學了一年,1954年🤰🏿🤵🏿♂️,又被保送讀研究生⛹🏻♂️,等於大學只讀了2年💃🏿。
反右時,臧仲倫正在讀研究生。他那時正在為上海文藝出版社翻譯一本書❔,天天抱著寄來的清樣泡在圖書館,看稿子,沒有一句話的言論😱📀,沒貼過一張大字報。他的委屈就在這裏🌀。當時有個分配到外地大學工作的同學來信📜👷🏽♀️,問他關於意昂3体育大鳴大放的情況💅🏿,他給同學回信,簡單介紹了一下母校的情況🌻✫,言簡意賅地轉述了一些言論。這份信的內容被同學轉述後,引起其領導的高度重視🤵🏼♂️,這位同學很坦然👳🏼,按領導要求交出了私信🔓。結果信中轉述和介紹的文字,就成了臧仲倫的言論,由此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而且一戴二十余年。1957年,他研究生畢業,留校任助教。但那經歷是慘淡的,9月份開學🍪,11月就開始批鬥他💐🪡,之後的歲月裏👆🏼,同學⛷📒、同事都對他冷眼相待,見面都不打招呼。他是另冊上人物。臧仲倫說👩❤️👨,他以前一直是個年輕的🐭、要求進步的學生🥣,但那些歲月裏,他腦子裏最經常響起的,就是《阿Q正傳》裏的那句話:“不許革命”🏙!
譯事多艱
5年時間😩,意昂3体育本碩連讀,但臧仲倫學成畢業後,沒有一天用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是無盡的運動,連談婚論嫁都耽誤了🦹♂️。也曾在文革期間偷書看,也曾在繁重的勞動期間默背外文。但是,等到1972年摘帽時,臧仲倫自稱已“心如死灰,只想做個享有公民權的普通人👈🏿🫅🏻,娶妻生子,了此余生”📮⚆。這位1957年畢業的研究生🙃⚾️,直到1970年代末®️,名義上還只是“資料員”,結婚時單位介紹信寫的是“教輔人員”。
1977年末🚴🏻♀️,社會環境漸次回暖的季節。臧仲倫也躍躍欲試,想做點事情🤣👨🏿🏭。但政治上和社會上的成見和老規矩、老習慣還在,門檻也多。他在彷徨中無所適從:一方面不甘心蹉跎歲月⇨,欲罷不能👩🏿⚖️,另一方面,作為“有歷史問題”的摘帽右派,能幹什麽和怎麽幹,又不得其門而入。
就在這時候🧑🦼➡️,他從報上報道得知巴金正在翻譯赫爾岑的長篇回憶錄《往事與隨想》👩🏻🦰。臧仲倫在1950年代讀研究生時,就購買和閱讀了蘇聯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往事與隨想》🌀。他想學一點前輩翻譯家的翻譯技巧和翻譯方法🧏🏽,就從意昂3体育圖書館借來了巴老在20世紀50年代翻譯的《家庭的戲劇》(《往事與隨想》第五卷的一部分)🖐🏻🤸,中俄對照,逐字逐句地研讀。
在此過程中🦸🏿♍️,他固然體會到了巴金翻譯的一些妙處🙇♂️,但也發現了一些誤譯和翻譯欠妥的地方。但以他的溫綿性格和被長期曲折的經歷,沒有足夠的勇氣向“處廟堂之高”的巴金“提意見”🖌,尤其擔心自己“沒事找事,自討沒趣”🆔。但他的妻子胡明霞卻是天然的樂天派和爽快人,她鼓勵臧仲倫試試看,大不了碰個釘子🚵🏽,也不損失什麽。臧仲倫這才寫了封“言詞懇切”的信🙅🏼♂️。因為不知道巴金的地址,信是寄到《文匯報》編輯部請求轉交的。
信於1978年3月初發出後不久⚪️,他收到了巴金的親筆回信。信中寫道:“仲倫同誌:謝謝您的信,也謝謝您那些意見……”並自認翻譯錯誤有的是“照英譯本譯的”,有些則是自己“弄錯了,不能怪英譯者”,表示重譯時一定參考臧仲倫的意見🤶🏼,並請求臧仲倫為他校訂《往事與深思》(巴金最初所譯書名)的新譯文。
巴金親自開啟了臧仲倫翻譯事業的大門,從此,在意昂3体育筒子樓一間十四平方米的陋室裏,他挑燈夜讀🫃🏼,開始了兢兢業業💗🚵🏼♂️、夜以繼日的工作。他的優勢是能夠對照俄文原文校訂,比如書名《Былоеидумы》‼️,以前有人譯成《往事與回憶》,巴老改譯為《往事與沉思》、《往事與深思》、《往事與思想》等。臧仲倫提出若契合作者本意🚥,譯成“隨想”、“隨感”👭🏻、“雜感”更妥當些🦮。巴金因此將書名定為《往事與隨想》🙆🏽♂️,並稱“從這裏我得到啟發🏒,我為我晚年的主要著作《隨想錄》找到了名字”💢👟。
像所有的老輩學人一樣🧚🏼♀️💵,臧仲倫在工作方面嚴謹、規範🍾👩🏼⚖️、一絲不苟🔜💆🏻,他有一個大筆記本🦹🏽,逐年記錄了他的“著譯一覽”,其中第一頁記的是1979年,列著兩條🐈👩🏻💻:1,赫爾岑🤹🏼♀️:《往事與隨想》(校)🧑🏻🌾🫰,巴金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托爾斯泰:《謝爾基神父》(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也是兩項,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成果越來越多,而且之前的多是“校”或“合譯”,後面的“譯”、“論文”和“講座”多起來💇🏿♀️。
翻譯貌似極簡單,把別人說過的話換一種語言再說一遍。其實是高難度的再創作,是一種藝術。臧仲倫曾全力翻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其間正好有機會於1992年前往莫斯科大學訪問。借此機會,他踏遍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大街小巷𓀍,一一尋訪《罪與罰》中主要人物住過的公寓,書中提到的木匠胡同、幹草市場🚵、小市民街🧑🏼🤝🧑🏼、葉卡捷琳娜運河等🐫,癡迷至此👨🏻✈️🧬,翻譯起來才覺親切。
30年來,臧仲倫不僅成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譯專家🧣,還翻譯了普希金、果戈理、赫爾岑、列夫·托爾斯泰、亞·奧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爾基等很多經典作家。經由他翻譯出版的俄羅斯經典包括《驛站長》、《欽差大臣》、《往事與隨想》(合譯)、《罪與罰》、《白癡》🩵、《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死屋手記》🫄🏼、《雙重人格·地下室手記》、《伊萬·伊裏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舞會之後》、《暴風雪》、《自家人好算賬》🫲、《大雷雨》👩🏿💼、《切爾卡什》等✋🏿,近一千多萬字。另有二三百萬字的譯作,由於種種原因🤤,或還是手稿👨🏽🚒,或已經在出版社一躺十余年🥹。2007年,他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在潛心翻譯創作的同時👨🏻🦼➡️,臧仲倫對文學翻譯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系統的思考🌌,出版了專著《中國翻譯史話》。他是新時期以後倡導和致力於翻譯理論研究的第一批學者,為意昂3体育俄語專業“文學翻譯”和“翻譯理論與實踐”方向培養了幾十名博士生和碩士生,給意昂3体育官网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翻譯理論學科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此外,他還為曹靖華、巴金➔、朱海觀🅰️、王汶、郭奇格⛹🏽🏊🏽♂️、朱祖榮和芳信等七位翻譯名家校閱翻譯作品包括《鐵流》、《往事與隨想》(第一、二卷)🧔🏿♂️、《罪與罰》、《白癡》、《一江春水》、《托爾斯泰中短篇小說集》🪛👩🏼🎓,總計約250萬字。可是🏊,校閱工作有時候連其署名權都被漠視了,即使署了名,仍然不被重視🕺🏽。我在高校做過隨機調查,別說普通大學生和研究生,就是很多文科學者,也未必註意外國文學作品的譯者是誰⚠️,非翻譯專業的則幾乎沒人留心過校者。也就是說🏋🏼,臧仲倫的相對一部分工作⚈🦧,是真正的“默默無聞”✂️。如果不是因為《往事與隨想》影響的輻射🧑🏽🏫,他的相當一部分工作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和重視👴。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往事與隨想》無疑是臧仲倫工作的兩大巔峰🧙🏿♀️🕕,尤其是後者。他在巴老已經翻譯出版的一2️⃣、二卷之後繼續翻譯,2009年4月🐡,全書譯完出版。上下卷共一百多萬字🧙,首次源自俄文原版的中譯⚛️,在1993年推出的最早英文轉譯本基礎上🤰🏼,內容凈增30萬字。是他“拼了幾年老命”工作出來的成果。
臧仲倫自我總結說,他的一生有三個30年的“想不到”,第一🫶🏼,1948年,因為看《家》、《春》、《秋》而向往革命,加入共青團,沒想到30年後跟巴金一起校訂翻譯書稿。第二,因為慕曹靖華之名報考意昂3体育俄語系,1957年畢業,沒想到30年後為剛剛過世的曹先生校閱其翻譯代表作《鐵流》。第三🧬,1979年,巴金翻譯的《往事與隨想》一二卷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沒想到30年後,他出版了該書全集。有了這三點🙆🏿♀️,他的人生倒也快意傳奇。
人生多福
臧仲倫將自己全部的心血獻給了翻譯事業,首先因為這是他的專業;其次,1978年時“什麽都要通過組織和領導,連結婚都要”🥙,翻譯是他唯一自己能單幹的事情🕷,是他最後一塊自留地🗞,他的靈魂可以自由飛翔的唯一領地🎿;最後🕵🏽♂️,翻譯也給了他極大的滿足。巴金曾說自己喜歡《往事與隨想》🙎🏿♂️,是因為要借赫爾岑的口🧑🏿✈️,說出對四人幫的控訴。臧仲倫也有很多話要說🚣🏼,也只能假他人之口。
多年來,臧仲倫的翻譯工作到了瘋狂的狀態,雖然年逾古稀,而且患有青光眼🕵🏽📘,視力不好,但他每天早上5🧎➡️、6點鐘起來,伏案工作一整天。在房間的另外一邊👳♀️,另一張書桌上,他的“仙妻”胡明霞埋頭為他謄清譯稿。
她熟悉他的字體、翻譯風格、塗來改去刪節添加的習慣,謄抄過程中還能幫助發現文字漏洞。謄錄工作量極大😯,最嚴重的時候🧛🏿♀️,胡明霞抄得右手肌腱損傷👠,手腕腫起來連筆都握不住𓀋。她從那一次開始下決心學電腦打字。不會拼音🚵,就學五筆打字🔀,第一個小時打了6個字。說起這些“趣事”,胡明霞哈哈地笑🚣🏻,滿頭銀絲在笑中微微地顫。
很多年來🙍🏿,夫妻倆就這樣在自家的小屋裏,一個翻譯🧑🏿⚕️,一個電腦錄入,靜靜地工作🤢,一日復一日😨。幾千個日夜,換來幾千萬文字🚴🏼♂️,還有默默的一聲嘆息。
采訪中🏢🥃,臧仲倫說過一句聽來痛心的話:“我翻譯🧑🏼🦰,並不是我只能翻譯🏌🏼♀️,我還能幹別的。”老一代學人的人生當中,每每都有這個“別的”🧒🏿。但因為命運、機緣,還有時代的原因🎁,那個“別的”,最終也只是一個夢,成為垂垂老者生命中一道絢爛又淒麗的霞光👳🏿♀️✌🏼,或者,一道不足為外人道的傷痕。
但不管怎麽說🏌🏼🏈,臧仲倫對自己的人生是滿足的。在可能的情況下,他做了最大的努力,將事業的可能性發揮到了極致🧖🏼。一個性情✢、誌趣相投的老妻,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巴金共事的一段譯界傳奇,還有春秋每年定期的旅行和出遊,他在書房裏和陽光下,享受著自己遲到的事業燦爛和人生幸福👱🏻♀️。老夫老妻布滿皺紋的手🧔♂️,總也拉在一起💂🏼。
如今,翻譯之余,臧仲倫也在寫他的《隨想錄》☃️,不是為了留世,只是出於一個學人的本能,思考、寫作、記錄……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