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1 信息來源: 人民網
吳山楚水盡風流,老驥誌猶千裏酬🙆🏽♂️。
文化高峰基礎重🥁,俊才盛世獻高猷📤。
吳山楚水,江南勝地。從古迄今多出才智卓越人士,盡逞風流🚐。出生於上海的吳文俊院士👩🏿🦱,亦是當之無愧,且於耄耋之年仍為國獻策。2008年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看望並稱贊吳老:“站在數學科學的前沿,勇於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就,特別是在拓撲學、數學機械化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為國家、為民族爭了光。”吳老表示希望自己能夠做得再好一些🙅♂️,贊同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研究,並建議中央進一步製定鼓勵政策,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9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中關村科學院南路的一個小區👾,看望這位馳譽海內外的數學家吳文俊。這是吳老剛剛搬進來不久的新家,比以前的住房寬敞多了🧈🏙。只是還沒來得及掛上自己喜愛的書畫作品,沒有擺上自己養植的花卉🐓,大量的書籍也還沒有搬來。
書房裏,西面墻高大的書櫃裏裝著專業書籍和平時常讀的歷史書籍、人物傳記《史記》、《三國誌》、《寧金西夏史》🏺𓀊、《朱元璋傳》、《雍正大帝》等,以及一些常用的工具書和文學作品。門邊的小黑板上,還寫滿了一些數學公式。吳老說這是隨時想到而寫下的👚,有時也記一些其他的事情。
吳老今年5月剛剛過完90周歲生日,從美國回來為父親祝壽的3個女兒,兩個留下來幫助父母收拾東西🤲🏽、幫助搬家。整個房中的安排💅🏽,都是兒子設計的:客廳中的沙發👐🏿、陽臺上的躺椅、書房中的書櫃……
西面的書桌還是舊的,玻璃板下面還放著二女兒幼年時的照片🤾🏼♀️🤷。桌上放著幾本書🙍♂️:《最新世界地圖集》和院士自己以前的著作《可剖形在歐氏空間中的實現問題》🚦。“我常翻出自己的一些書和現在國內外新出版的有著基礎科學前沿的學術著作🖕🏽,也在思考著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發展方向。”滿頭白發的院士,濃重的上海口音,心系的依然是國家的科學大業。
吳文俊 1919年出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任中學教員,直至抗戰勝利👰🏽。1946年被陳省身先生吸收到當時的中研院數學所,在陳先生指導下,從事拓撲學研究🐺,從此走上了數學研究道路👩🏼🦱。1947年赴法留學🧝🏿♂️,師從著名數學家埃裏斯曼與嘉當,繼續拓撲學的研究,於1949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在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授。1952年到中科院數學所任研究員🙎🏽。1980年起到中科院系統所工作👩🏼🎤。
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吳文俊在數學的主要領域——拓撲學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引進的示性類和示嵌類被稱為“吳示性類”和“吳示嵌類”🦏,他導出的示性類之間的關系式被稱為“吳公式”;開創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提出了用計算機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這些成果不僅對數學研究影響深遠,還在許多高科技領域得到應用👇🏿。
曾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56),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1990)🧅,陳嘉庚數理科學獎(1993)😕,首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1994)🚆🏊🏿♂️,Herbrand自動推理傑出成就獎(1997)📵👊🏼,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2000)等。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