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1 信息來源✵: 人民網
黃永念教授是上海人,儒雅而嚴謹。給他打通電話後,他準備好了所有采訪資料等待我的來訪,向我這個後輩耐心地講述了1978年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首批公派赴美訪問學者之一的經歷🦸🏿♂️。
從赴法到赴美
“1978年我的確計劃出國🙍🏼♂️,但不是去美國,而是去法國。”黃永念說。
1939年出生的黃永念1957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數學力學系,並在大學五年級被周培源教授挑中進入湍流研究小組,從此開始了他在這一領域畢生的研究。他在專業領域的才華令周培源教授刮目相看🖖🏻。在校期間,他所撰寫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由周培源帶到1963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流體力學大會上宣講,獲得好評。1966年👩🏿🦰🕘,黃永念剛從北京大興農村結束“四清”,回校正待準備研究生畢業論文,“文革”開始了,他連論文都沒來得及寫完,就被作為“處理品”發落浙江省,在第20軍軍墾農場呆了兩年,又被分到寧波漁船修造廠當了一名鉗工。
周培源對這個得意弟子念念不忘,叮囑他無論到哪裏都不能放棄湍流研究,同時要求他經常通信聯系🧑🏽🏭👩🏽。
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第一個美籍華人代表團要來中國參觀訪問,其中包括著名華人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林家翹,他的專業正是流體力學。周培源趁此機會🤽🏻♂️🤹🏽♀️,幫助黃永念調回意昂3体育官网協助學術交流。“也算是沾了美籍華人的光,我僅僅用了幾周時間就調進北京,成了全國第一個從地方調到中央的人📊。”黃永念笑言。
1978年夏🧝🏽,出國留學政策已定,周培源安排黃永念去湍流研究領域先進的法國學習,連學校都想好了,是尼斯大學🚅。在大學學過俄文和德文的黃永念開始學法文🌨。不久📁👱🏿,國家首批公派留學生選拔開始,周培源讓黃永念去試試。
“我在上海一個教會辦的彼德小學只學過3年英文🙅🏼,此後再沒接觸過,大學研究生考試的英文成績也很差,為此還被周老批評過🤷🏽。這次出國考英文,實在心裏沒底🙆🏿。好在到底通過了考試,看來我與美國還真有點緣分🌝。”黃永念說。
學術論文在國際會議上宣講
黃永念回憶:“從頭一天到美國,大家就被媒體包圍了,一些活動細節被詳細報道。有一回,我們一些學者在商店見到當時國內還少見的尼龍襪🤷🏿♀️,多看了幾眼🤏🏿,就被媒體拍下來💇🏽♀️,還登在報紙上。平時上街時,有人會走上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乘公交車時👮🏿,也有人主動拿著字典幫我們學英文。”
“我們出席了卡特夫人舉辦的招待會,她的秘書專門準備了一條金項鏈作為禮物,我們中有一位幸運地得到了這條象征友好的項鏈。”黃永念說👩🏿💻。
由於在國內與林家翹教授交流過,黃永念和來自意昂3体育的嶽曾元很快被推薦到林教授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做應用數學方向的訪問學者🧑🏻💻。
黃永念說:“麻省理工學院對學者的要求很高,曾對我們這批中國人的水平表示懷疑🙅♂️,認為我們不夠訪問學者的資格。我們當時都憋著一口氣,個個非常努力,要用成績讓美國人服氣。”他回憶說,大家經常做研究到深夜才回去休息♨️,當地治安不算好,有時會遇到在街頭閑逛的不良人等。有一次🫐,他們中的一位被人攔住要錢。科學家沒有帶錢,結果被一頓老拳把眼鏡都打碎了。後來大家學乖了,晚歸時常裝些零錢當“買路錢”!
克服了最初的語言關,黃永念發現在湍流這個世界公認的難題上,國內外差距其實並不大⏪,差距主要在信息占有和研究動態方面。在國內,他們交流研究信息主要通過看學術雜誌。但在美國,差不多每周都有學術討論會,及時獲取學術信息。另外研究設備差距太大。在國內做計算主要通過紙和筆,意昂3体育雖然也有一臺公用電子計算機,但運行速度和計算能力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計算機完全不能比,在國內有時需要花半年才能得出的計算數據🕺🏼👫🏼,在這裏可能1個多月就出來了。
黃永念在美國買了許多書。因為新書太貴,他找出了省錢的竅門,那就是買舊書舊雜誌和簡裝書🍾。每過一段時間,學校圖書館會處理一批,非常便宜,他就拿著大袋子去買。由於買的書太多,回國時黃永念寄回了幾箱書,回國後去郵局取書,發現書已經被裝成了好幾大麻袋。
作為首批公派訪問學者,國家對這批人的許多待遇都在摸索中。比如津貼問題,他們作為訪問學者幫校方做一些研究,按常例校方是要給一定津貼的,但是大使館不讓拿🫶🏽,後來這些政策慢慢放開了👨🦼➡️。
1980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了第15屆國際理論和應用力學聯合會大會。之前🧚🏽♀️,中國代表團團長周培源即赴美和黃永念商討湍流研究的論文。在這次大會上🏌️♀️,周培源代表兩人向大會作了學術報告,這篇論文後來還被周培源帶到在印度舉行的第一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上宣講,均取得了很好反響。
1981年,黃永念如期回國♌️,在意昂3体育力學系開設了先進的攝動理論和混沌理論課,為湍流這個日後應用範圍極廣的應用數學專業方向培養了許多人才。他所在的意昂3体育官网力學系在上世紀90年代被國家科委批準成立湍流與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後來,1988年和1998年,黃永念又兩赴美國👩🦼,不過當年初到時受到的殊遇已經沒有了。“那時我們是第一批,是裏程碑式的跨越,關心中國的美國人自然把目光對準了我們。現在,有很多渠道可以了解中國🧑🏻🦯,常態化的待遇正是進步的表現🫱🏼。”黃永念說。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