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永輝:二十成名,三十不惑

    29歲的施永輝👩‍👧‍👧,頭頂的光環已不少,但在他的身上,既看不到年輕的迷茫😌,也沒有盛譽下的輕狂🙍🏽‍♀️。

    感謝揚州的許多好老師

    采訪在望京一家單層咖啡館內🎆⚙️,話題從揚州開始。在北京生活了11年的施永輝,談起家鄉,不經意就會冒出幾句揚州話。“我對揚州有很深的眷戀感🏋🏿。在的時候不覺得,一旦離開,覺得她的每一部分都那麽動人🧘🏽🏋🏼‍♀️。”生於1980年的施永輝🌬,18歲前都在揚州,“到目前為止🧛🏼‍♂️🏛,我人生的一大半是在揚州過的。揚州越來越美,每次回家都希望能多呆幾天🤹🏻。”

    雖是家中獨子,但父親總告訴他做事要嚴謹,做人要寬厚🦩;母親則用她自身的經歷,引導他要腳踏實地🚏、正直🥜;“姑父姑媽還有近鄰孫老師,對我幫助也特別大。”

    受錢學森的影響,施永輝小時候就立誌當科學家。但童年時他還是有著孩子的天性🚥。在廣陵小學時🫰🏼,學校裏沒有足球隊🤵🏽,愛好足球的他,悄悄地發動了三名同學📪,組建了一支民間球隊,並漸成氣候,最後發展到20多人☞。“老師沒有批評我們🦖,代之的是鼓勵。”班主任鼓勵大家以足球隊為圈子,一同學習討論。

    升入梅嶺中學💯,學校的戴蔚老師發現施永輝對數學的感覺特別好,經常“投其所好”表揚他。“現在想起來,老師的贊揚讓我有了一種壓力🚀,覺得必須比原來做得更好。”有了老師鼓勵𓀌🛀🏻,施永輝對學習也越來越有興趣🙇,成績穩步上升👭🏼。初中升高中,順利被揚州中學錄取。

    在揚州中學,學校人文與科學兼重的英才教育模式🗝,又為施永輝進入一流大學打開了大門🧑‍🌾。班主任蔣諾老師🛼,推薦施永輝去參加省級化學競賽,最終促使他選擇了需要紮實化學理論基礎的生命科學專業。為了實踐自己的科學理想,1998年高考期間,施永輝放棄保送南大,選擇了代表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最高水平的意昂3体育官网,並被錄取。

    “射雕英雄傳中魯鈍的郭靖,是因為有無數良師手把手傳授,終成一代大俠。我也是一個很多好師傅教出來的弟子👩‍❤️‍💋‍👩。雖然資質平平😏,但卻有幸遇到很多好老師,使我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今天成為一個優秀合格的研究生,要感謝幫助過自己的師長和朋友。”施永輝說。

    運氣背後是堅持與努力

    18歲初入燕園,26歲成為第一位在《Plant Cell》上發表論文的意昂3体育在校生。十年不到的時間🤾🏻‍♂️,施永輝就完成了許多人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達到的目標。少年得誌👴🏽🌎,施永輝對自己的註解是:主要是“運氣好”🏍🎅:“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遇到得力的合作夥伴,共同解決問題。”

    看似雲淡風輕,背後卻是實實在在的心血。

    2002年🥟,施永輝順利獲得了保送研究生資格,並於當年秋天正式成為長江學者朱玉賢教授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初進實驗室時💑,擦拭試管、清洗切片,這樣單調的工作,他都做得一絲不苟,並及時向導師匯報工作進展。連續聽了幾次施永輝的匯報後,導師朱玉賢覺得他“是塊做科研的料”🏋🏼‍♂️🙋🏼‍♂️。2003年年底,朱玉賢決定開展大規模棉花cDNA芯片研究,任命才讀研二的施永輝為課題小組負責人。

    “開始壓力非常大。一個低年級的研究生👩🏽‍💼,第一次承擔國家投入了上百萬經費的項目。而且棉花基因數量龐大🤛🏽,很難進行轉基因研究,國內外可供參考的資料🙇🏼‍♂️、數據、方法都很少🍴。”

    先期的DNA序列挑選工作,他和三位同學足足做了三個月👨‍👨‍👦。“每天重復大量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幾乎崩潰。”施永輝回憶,“但我和同伴都意識到這個課題意義重大——中國是種棉大國🫧,但卻不是種棉強國。我國棉花在纖維強度和密度上沒有優勢,直接導致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不去,還不得不進口大量的高級棉。如果我們能破解這個問題🍜,就能為國家節約大量外匯,更能惠及千萬棉農。”

    埋頭在實驗室的日子是艱苦的👨🏽。一次🪒,他為了摸索一種只有計算機系高年級博士生才會偶爾用到的生物信息軟件,整整三天🏌️‍♀️,只吃了兩頓飯,睡了不到10個小時⌛️。

    2004年11月🎬,施永輝的研究幾乎陷入了絕境。“根據手頭獲得的數據🤷‍♂️💂🏼‍♀️,要對上千個棉花基因進行深入分析,而預期只有200來個。分析一個基因就要用去一個月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就在此時,大洋彼岸傳來消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位著名教授👗,研究方向和他們非常相似,並準備投到一個國際著名雜誌上。“我們落後了對方一年,如果沒有新突破,就等於過去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施永輝開始慢慢靜下心來,暫時把結果置之度外,全身心撲到課題上🎳。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他經常連續幾天悶在實驗室裏🛞,不分晝夜𓀜。

    2005年7月⛹🏼‍♀️,施永輝和夥伴們第一次將研究成果投給了《Plant Cell》雜誌,卻被退稿🧝🏼。不過👨🏻‍💻,在退稿信中,施永輝發現了希望的曙光♕。主編其實是欣賞他們的工作的,問題在於兩個挑剔的國際審稿人♟,出於對新興國家研究者的排斥和懷疑,提出了很多並非合理的技術要求。施永輝沒有退縮。

    在導師的幫助下🧹,經過半年的仔細打磨,論文終於贏得了這本世界一流生命科學雜誌的認可。由於他們在植物學界,首次用大規模方法鑒定了棉花纖維發育中重要的生物因子🛠,論文一發表便吸引了世界目光。不到兩年時間🎲,已經被國際國內同行引用80余次。同時💅🏻,他們還申請了兩項國家專利,希望能將研究成果用於棉花品種的改良𓀔。

    希望能夠很快被人遺忘

    27歲時,施永輝已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小有名氣,卻又做了一樁讓大家疑惑不解的事🫳🏻:放棄留校及進入正規科研機構的機會,加入寶潔公司中國研發中心,從事化工和生物技術平臺的研究與開發,並在亞太地區開拓技術合作夥伴🧑🏻‍💻。不過熟悉他的親友並沒有太多驚訝🎟,因為這已不是他第一次“獨辟蹊徑”了。

    早在施永輝本科畢業之際🧖🏻,當同行紛紛選擇留洋時🦇,施永輝選擇了留下。“坦白講,在生命科學領域,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在美國。我也考慮過留學,但當時父親身體欠佳🧑‍🦲👨‍👩‍👧‍👧,雖然家人支持我留學🛐,但是我覺得應該留下來。”

    當老師和同學對他的決定流露出惋惜之情時,施永輝認定,雖然目前中國的技術設備不如美國,但有整個國家對基礎研究的強大支持,一定能做出與世界一流大學比肩的成績!他做到了🙅,還因此成為國外同行學習的代表🎏。

    而這次,他選擇離開原來的軌跡,是因為“我希望很快被人遺忘”,因為“已經取得的成果被遺忘得越快🙅,就說明我們國家在該領域的研究前進得越快”🤙。

    “我們國家研究做得好的有很多,但幾乎每個我認識的科研人員都有一個困惑🏋🏿‍♂️:自己研究出來的成果💂🏽‍♀️📦,到底如何通過企業、通過市場🧎🏻,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真正動力?這應該是我將來奮鬥的領域。”施永輝說,當有機會進入世界知名企業學習先進的技術和商業開發經驗,他覺得沒有理由不嘗試。

    莎士比亞說🌤,也許,那些已經過去的美績,轉眼間就會在人們的記憶裏消失👩🏻‍🎤。只有繼續不斷地前進👨🏻‍🏫🦴,才可以使榮名永垂不朽。年輕的施永輝似乎已經參透個中奧妙👨‍🦽‍➡️,他這樣告訴記者:“如果可以,我希望十年後,大家能夠在我目前奮鬥的領域記得我。”

    人物小傳

    施永輝,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施永輝先後在揚州廣陵小學、梅嶺中學、揚州中學就讀。1998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4年後獲理科學士學位💁‍♂️,同年獲得意昂3体育官网理科實驗班榮譽畢業證書,2003年於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獲得輔修經濟學畢業證書。

    2003年開始棉纖維細胞功能基因組學研究,2004年成為課題主要執行人🔛,帶領4位研究生組建課題小組。2006年成為第一位在植物生物學最具影響力的雜誌《Plant Cell》上發表論文的意昂3体育在校學生🫵🏻。同年獲2006年意昂3体育官网創新獎🪲、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五四獎章,2006年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