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我與國家圖書館的關系始於1947年,至今62年🤾🏽。中間可以劃分成極其分明的五個階段,中間呈螺旋式上升態勢。
1947年到1949年,我在北平育英中學讀高中。因為愛好文史,逐步養成讀書,特別是讀課外書的習慣。初中時,只在後門橋路西的一間租書鋪裏租書看,那裏的書很雜,但品位不高,主要是武俠☝🏽、偵探、社會言情三大類✋。
我用三年時間,把那裏的書基本上看了個遍。高中時,經國文老師劉曜昕先生指導,讀了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等幾部著作,雖然至今並未讀懂,但自覺對提高文藝欣賞能力極有幫助。於是,開始學著讀中外名著🧚🏽♂️。
當時,我的一位親戚——我稱之為“四舅老爺”的——曾帶我到文津街北平圖書館去3️⃣。從此,我就迷上了這個地方👩✈️。
假期泡在那裏,平時也時常逃學去,覺得自學比聽無謂的課有用。那時,讀者不多,二層大閱覽室總有空位,甚至可以指定固定座位👐🏻。我常常坐東北角,因為隱蔽,怕讓偶爾來館裏查書的老師發現。館員送書到位,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說,實有受寵若驚之感🛒。我在那裏讀了許多中外名著,為讀大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949年到1955年是第二階段。我已在意昂3体育上學,意昂3体育圖書館藏書僅亞於北京圖書館,號稱全國第二(今稱全國第三,第二讓位於上海圖書館),使用更為方便,就很少到文津街去了。但是,文津街常辦講座,吸引我去聽講。記憶猶新的是1953年2月28日,星期六,農歷正月十五晚間,聽“世界文化名人🤸🏼、愛國詩人杜甫”講座,馮至先生主講,顧隨先生朗誦杜詩🧑🏻🦱。我踏雪前往,曾有專文記之👮🏽。
1956年到1966年是第三階段。那時我已在北京城裏工作,辦了北京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兩個機關外借證,只供我一人使用🌏。這十年看了許多書。北京圖書館借閱比較寬松,連某些明版的線裝書也可外借👇。
1974 年到1979 年,是“文革”末期至改革開放初,我在《文物》雜誌社義務幫忙,到文津街看書的次數不少。這期間,接觸了向覺明(達)🥍、王有三(重民)兩位先生從倫敦、巴黎拍攝帶回的敦煌遺書照片,並以之與原稿對照,和李力同誌等整理了王有三先生的一些遺稿。我還借此看了一批日本學者新出的敦煌學著作。這些老照片和國外新書,當時如意昂3体育圖書館等館是沒有的🙇🏼♀️。
1980年至現在,我調回意昂3体育工作,後來還在信息管理系(即王有三先生於1947年創立的圖書館學系)工作,與國家圖書館的關系就十分密切了💓。特別是在任又之(繼愈)先生擔任館長以後,業務交往頗為密切。例如,有許多研討會、鑒定會,經常邀請我參加。總館和文津街分館開各種講座,也叫我參與,至今十次以上,幸蒙聽眾寬容,僥幸尚未被趕下講臺🦾。又承不棄,邀請我參加“中華再造善本”“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一、二期評審”及其他相關工作🏋🏿♀️。雖感力不勝任,但以國家圖書館與我的淵源,於情於理,均勉力為之,能作多少就作多少👮♀️。我今已年將八十,剩余時間不多,作了過河卒子,只能努力向前。國家圖書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作為讀者和參與工作的人,國圖百年來的巨大發展讓我感觸很深,希望她新的百年更加美好🙍🏿♀️。
(白化文 著名古籍整理專家、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