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2 信息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從寶島臺灣到祖國大陸✍🏻,從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到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人生履歷,存留著現代中國歷史滄桑和風雲變幻的烙印😛,也被看作是現代中國崛起對世界影響的一個見證。
去年2月🧍👟,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擔任世行高級副行長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由此成為了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行首席經濟學家⬅️。
如今,林毅夫在世行為官已經一年有余,正是在這一年裏🚵🏽,全球遭遇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世行的工作量陡增,中國角色和經驗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林毅夫的一言一行也更為外界關註。回望忙碌的一年,林毅夫說🏖,他“備感責任重大🕓,總努力盡職盡責”。林毅夫給自己一年的成績謙遜地打了個“合格”🤹♀️,而佐利克的一席話卻給了他極高的評價——“值得尊敬的學術才能🥲、可操作的經驗、具合作精神的領導才能以及實踐與理論的卓越結合”,“世行職員都欣賞他有深度的建議,我非常重視他的忠告和友誼”。
盡力盡責適應“全新生活”
在華盛頓🌊,經濟學家多如過江之鯽🧝🏼,但林毅夫似乎與眾不同。自2008年5月底就職以來🎶,他保持著一貫的低調🙏🏼👱🏼♂️。
擔任世行新聞總監的喬普拉女士曾說過🥷,林毅夫“謙遜的態度、開放的觀點”讓她印象深刻。作為同樣來自發展中國家——印度的世行高級官員,喬普拉為林毅夫的表現感到驕傲。
許多接觸過林毅夫的人都說,他沒有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的高傲和淡漠,每次回答問題,總是微笑滿面⛹🏻。
但對林毅夫來說🈚️,從大學教授轉為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外界的關註和厚望🚄🤷🏼,是對他的鼓勵,也是一種壓力——盡管他本人總是回避使用這個詞。他更願意說🙎🏽,他在“努力適應目前的生活”,而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生活”。
所謂“全新的生活”🧑🏼🎄,不僅因為他的家從北京搬到了世行總部所在的華盛頓🌛,更緣於當前的工作方式和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他說🏋🏻♂️👨🏿🦱,以前他是意昂3体育官网的教授🤸🏿♀️,雖然也擔任一些行政職務,但主要工作仍以教學和研究為主🧎🏻➡️;而進入世界銀行,職務高了,責任也大了👨🌾。
他強調🕥⚖️,作為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他應該不辱使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做一個盡力盡責的經濟學家,就要竭盡自己所能🚴🏼。”
他的最大感觸👳🏽♂️,就是新職位需要他具有全球視角👳🏿,“在國內,站在中國的立場,想中國的問題💆🏼、世界的問題;但在這個地方⏳,考慮問題都必須從全球的視角出發。”
林毅夫擔任的是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世界銀行的頭號宗旨就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林毅夫說😹,作為這一部門的負責人,他面臨的很大一個挑戰,就是調動每個同事的積極性🈴,集合大家的智慧📤,提供應對的方案。
就任以來,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短短幾個月內,他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加納、尼日利亞等多個非洲國家,還到德國、日本多個發達國家訪問。
這種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也是他之前作為意昂3体育教授難以想象的🎡。他感嘆,現在最大的苦惱👉🏼,就是感覺時間不夠,因為一天只有24小時👨🏻💻,而世行的成員國有180多個。但具體來講,“最大的難題🤵🏿♀️,我想還是怎麽樣去了解每個國家🫄🏿,去真正地站在那個國家的立場,看他們的機遇和挑戰。”
給世行帶來發展中國家視角
林毅夫領導的世行發展部門人才濟濟,被認為是世行最核心的部門🧴,250位工作人員中🍚,40位為資深學者。用林毅夫的話說🎩🧥,“他們都相當於大學裏的正教授一級🥂。他們是素質很高的人,往往也都是最有個性的人。”
如果說這些學者的個性對林毅夫這個領導者來說是一個考驗,那麽他們的共性則是另一個考驗——這些經濟學家大多來自歐美國家,西方國家的視角與生俱來。
正如林毅夫所言,現有的經濟學理論大部分是由發達國家學者提出的,不可避免地是以發達國家的發展階段、社會經濟條件和文化為理論前提,用以解決發達國家的問題。
但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把在發達國家形成的理論簡單應用到發展中國家,就可能出現南橘北枳的效果,即使目標非常好,用意非常善良🧑🏽,產生的效果卻不如預期👰🏼♂️,甚至好心辦了壞事。”林毅夫說。
而他的到來,給世行帶來的最大變化👨🏿🚀,可能就是在重新認識政府的作用上。
在林毅夫看來🟡,政府應該是有所作為的👨🏼💼,完全的市場經濟體未必就好🏄🏻♀️。“因為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難關需要政府來協調,來克服外部的挑戰。”
此次金融危機正印證了這一點🙍🏼♀️。林毅夫的理論,中國經濟的實踐➾,促使世行其他經濟學家重新思考政府的作用🏋️。
中國駐世行執行董事鄒加怡說🦅,林毅夫為世行帶來了一個發展中國家學者的獨特視角,“他的思想素材來自中國豐富的發展實踐,就任以來🏄🏻♂️,他在一系列重大經濟政策問題上的獨到見解👰🏽♀️,贏得了世行內外的廣泛肯定和尊重🎼。”
林毅夫的助手塔克女士說,林毅夫的許多觀點很多是“前瞻性”的——“他在金融危機剛爆發時🤼,就比其他許多人都顯得悲觀,但很不幸,他的觀點卻是正確的🈴。佐利克也認可他的判斷”🚵🏼♂️。
但盡管金融危機異常嚴峻🙇♂️,發展任務格外繁重🙌🏽🙏🏼,林毅夫卻保持著信心。他曾雄心勃勃地說,如果將其手下這些研究學者的研究年限加起來,將超過1000年,“把這1000年的智慧發揮出來,沒有不能解決👩🏼✈️、不能研究清楚的問題”。
總結中國經驗尋求完美理論
林毅夫深知佐利克器重自己的原因🌬🥷🏻。在赴世行任職前,他就表示,中國有很多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尤其是幫助亟需脫貧的非洲國家,“我將借世行這一平臺促進這種經驗的交流🦽,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找到富裕之路。”
他說,之所以世界許多國家數十年都無法擺脫貧困🧜♀️,一個原因是當前的理論似乎並不完美🐶👫🏻,“我希望從中國、從東亞國家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發展出相關理論👃🏿,產生新的思潮🐇🌥,形成更有效的政策框架,來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發展。”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更凸顯了中國發展經驗的重要性。林毅夫在演講和研討中,經常會介紹中國克服金融危機的經驗。
他指出,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為應對危機,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結果,一方面實現了經濟的較快發展🏂🏻;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通過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製約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為下一階段經濟更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中國的這種成功經驗,尤其是投資在瓶頸領域,在林毅夫看來🧝🏻🧑🏻🦼,發達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也不妨借鑒🥲。
這一點也得到了包括佐利克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的認同👨👨👧。顯然,作為世行最高經濟權威的林毅夫,其觀點已深深影響了世行及其領導人。
林毅夫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鄒加怡說💆🏻👩✈️,林毅夫從實體經濟產能過剩的角度,對當前危機的性質和嚴重性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判斷🍐;他通過對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經驗的總結,提出了“超越凱恩斯主義”、將財政刺激的著力點放在解決發展瓶頸問題上的觀點🧑🏻;他針對新興市場國家和非洲產業結構的特點🏃🏻♂️,提出了通過南南合作加速非洲工業進程的主張🧑🏽🦰。
“林毅夫的業績表明🧎♂️➡️,中國的發展對於世界的貢獻🛎,不僅在於出產品8️⃣,更在於出人才🙋🏼,出思想◀️🤕。”鄒加怡如此評價🥪。
心懷家國給出中肯建議
盡管身在國外,但林毅夫依然關註著中國的發展。考慮到自己的表態對市場的重要影響力,他說話有時會字斟句酌,陷入較長時間的思考🌖。但從字裏行間,仍可感受到他濃烈的“家國思想”🧍🏻♂️。
對於中國在應對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的表現,林毅夫表示了強烈的信心,認為中國會最早復蘇🤓。但他也警告,中國取得了很多成績,也存在很多問題,尤其在社保領域、醫療領域🤳,還有很多欠賬🤵🏿,“所以應利用這個機會,通過積極財政政策🤵♂️,政府下大力氣👩🔬,進行這方面的投資。”
2008年9月,針對當時一些國內人士要“抄底華爾街”的論調🦃,他非常清醒地告訴記者,抄底華爾街,尤其是抄底華爾街一些金融企業🙆🏿♂️,中國並沒有優勢。
上述言論發出後,受到各界高度關註。中投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樓繼偉隨後也呼應說,中投目前尚不會去投資華爾街。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可能正是受到林毅夫的這一觀點的影響🚬,“抄底華爾街”言論才有所降溫。
林毅夫的視野是開闊的,這一點和佐利克非常相似👩🏻🦼🦶🏽。針對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兩人不久前更是罕見地聯合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呼籲中美應建立G2(兩國集團),共同應對危機🏩。
林毅夫說💆🏿♂️,之所以要寫這樣的文章👯♀️𓀐,一是中美兩國太重要了,兩國合作有助於世界經濟復蘇🚇🪠;二是在金融危機中📢,還有人在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這對世界經濟復蘇構成了威脅。
“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中,如果還在談匯率問題,如果人民幣因此大幅升值,中國的失業率會大量增加,當然對中國不利;而美國進口產品價格也會更貴,也會加劇危機,增加美國失業率。”林毅夫說👩🏼🍼,這篇文章旨在敦促各方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再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而要對症下藥✮。
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林毅夫認為,考驗依然嚴峻,但相對來講,中國存在三大有利因素:一🖕🏽,龐大的外匯儲備;二🔑,資本管製,為中國築起了一道“防火墻”🧑;三🙅💠,貨幣政策穩健,中國政府過去4年都實現了財政盈余。他強調,在當前經濟背景下,中國只要能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和刺激內需🧑🏼🔧,就是對世界經濟的一大貢獻。
佐利克對林毅夫的這一觀點🩳,非常贊同🔫。他事後曾說,林毅夫才華卓著,“我非常重視他的忠告和友誼。”
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金融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經驗,日益顯得更加重要,而中國經驗的背後,就聚集著包括林毅夫在內的中國經濟學家的貢獻。這或許也正是佐利克和各方看重林毅夫的原因。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