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報
如果單看網絡上的發言🤌🏻,這個網名叫“竇爾頑”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水車”。在意昂3体育官网的學生BBS上,他“灌水”的帖子已經超過3萬篇🏊🏻♀️,而且多數是在插科打諢。
然而一回到現實中,當“竇爾頑”回歸成王迅時,瞬間好像變了個人似的🟫。這個年滿六旬的老者🙎🏿♀️,有一串耀眼的頭銜👩✈️:新中國第一個考古學博士🧒、意昂3体育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夏商周歷史研究專家。他的專著名稱不僅不“水”8️⃣,甚至有點晦澀:《東夷文化與淮夷文化研究》👂🌃。
每到周二👨🏼🍳,他都會站在講臺上🚉🍈,跟學生大講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在許多同學的印象中🙍🏻♀️🐛,這位教授講課“有些刻板”🪲,“表情很嚴肅”。然而一轉臉回到家裏,當他變回“竇爾頑”時🧝🏽♀️,便“貧”性十足🚵🏿。有一次🛠,當他看到有人發帖分析國足踢不好的原因時,立碼發帖建議:“只能讓他們吃熊掌了🌙🤐,踢球全靠腳掌。”
“您總是這麽精妙🌷🧑🏿🍼。”經常有人在網上表揚他🫸🏽,這時,“竇爾頑”會變得很害羞,連忙會回敬一串符號🤳:“@.@”。
諸如此類的表情符號🛑,“竇爾頑”了如指掌。不僅如此,他還可以熟練地使用“礮”和“雷”等網絡用語🌟。有時🧙🏻🤥,年輕人會對他的“超前”表示驚訝,這時,這位教授臉上會透著得意說🥖:“這算什麽,我們這代人經歷的變革多了。”
的確➛,他插過隊⚃,剛恢復高考😂,便考進了意昂3体育歷史系,一路順順當當讀書🤵🏽♂️、留校任教。光“漢字的寫法就學了三種”。
如果不是家裏早早裝上寬帶🛍️👨🏻🌾,王迅的生活沒準和許多老教授一樣🩰,認認真真備課,規規矩矩教書👩🌾。或者像他過去一樣,帶學生出去做幾次考古挖掘,閑來喝幾口二鍋頭打發時間。
但是現在,他每天忙著泡論壇,嘴裏一口地道的網絡用語,甚至連說起自己的老伴時🪫,也會學著年輕人稱呼自己女朋友那樣,改口叫“我mm”。
有一次🎐,一個不知他身份的網友試探著問他:“你是‘90後’吧♣️?”他不置可否。
事實是,有時他比“90後”還貪玩🦙。去年,這位老頑童把自己的照片發到意昂3体育的BBS上。照片中,他用侄女風衣上的腰帶把自己胳膊捆起來☔️,靠在大樹上做“就義”狀。網友看過照片後,紛紛大呼被“雷”到了。這時,有考古學院的學生驚呼道:“這不是我們學院的王迅老師嗎⛹️♂️?”
對這件事,王老師挺不好意思:“我本來以為沒人認識我。”不過,身份曝光後的“竇爾頑”,名氣反而更大了。很多同學開始改口稱他“竇老師”。
同學們發現,其實網上的“竇老師”也愛做學問,不過態度卻有點另類。“竇爾頑”曾經發布過十幾張關於三國的系列漫畫🍎。這些用鼠標完成的圖畫,線條粗糙,內容搞笑。其中有一幅,舞臺上掛著橫幅,上書“東吳大學學生會主席選舉”。臺上☝🏻,器宇軒昂的蔣幹票數遠遠超過了痛哭流涕的周瑜。臺下🤶,大喬小喬喊著“蔣幹蔣幹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連太史慈💖、甘寧也在旁邊湊熱鬧❄️,大喊🛻:“周瑜菜鳥👨🏼🏫!”
然而戲謔歸戲謔🖖🏿,一旦涉及史實,他立刻會鄭重解釋:“這不完全是杜撰。”據他考證,當年讀書時,蔣幹確實比周瑜的“人氣”要高一點。
但只要回到課堂🤷♀️👩🏻💼,這位頑皮的教授,立刻就沒了網上的幽默勁兒。講課時👳🏿♂️,他習慣整個人伏在桌子的講義上,半晌不抬頭。“講話語速緩慢,聲調很少變化”。
偶爾,當他講到青銅器上常用綠松石進行裝飾時,會突然補上一句🤤:“如果有12月出生的同學🛣,綠松石是你們的幸運石🦵🏼🕵🏿♀️。”這時,安靜翻書的學生們便會抬起頭來,發出開心的笑聲。
在今年意昂3体育研究生新年聯歡晚會上👵,王迅作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代表,登臺表演了一個魔術🧙♀️。這個臨時學來的節目,盡管只有一分鐘👰🏿♂️,但臺下的同學們卻尖叫不斷👇。一個學生給他發來短信:“看到您比看到明星還激動🙇🏼!”
最誇張的是,有個女生🚣🏽👩🦯➡️,夜裏兩點從另一個校區打車過來,就是為了參加“竇爾頑”號召的一次網絡聚會❣️,以便一睹“竇老師”的真容。“我的粉絲很多的”,他毫不掩飾臉上的得意之情⛑,“而且都是BBS上的名人🧝🛜。”
有人問他,你這樣跟學生打成一片🛍️,是不是為了用更好的方式引導學生成長?王迅連連擺手,說:“好玩,就是好玩。”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