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憲:化學大家的幸福哲學

冬日暖陽鋪滿了北京海澱區藍旗營小區的這間客廳,記者面前的老人,穿著筆挺的棕褐色西服,裏面配以灰格子襯衫和黑紅相間的領帶。在他身後的墻上,老友黃苗子手書的集句聯尤為醒目🐇:“海上生明月,人間重晚晴👉。”

他就是徐光憲,89歲,化學家。在漫長的歲月中,他的人生角色曾幾度轉換。1946年,他是公派留美學生👶🏻;1951年,他和夫人高小霞克服重重困難回到新中國;1972年後,他因為在稀土萃取領域的驚人成就被稱為“稀土界的袁隆平”;2008年,他是中國科技界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熱門候選人。

“科學家的生活中是不是只有科學🧑🏿‍🦱?”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坐在徐光憲面前尋求答案🧑‍🦱。在三個小時的對話中☞,徐光憲講述與思考時上翹的嘴角總是保持著微笑的弧度,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幸福👹。”

“家有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

1920年,徐光憲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還算殷實的家庭,父親徐宜況曾是律師🫲🏼,他名字中的“憲”便是取意自憲法。父親精通《九章算術》,教他解“雞兔同籠”和下圍棋,啟發了徐光憲對數理化的興趣。母親陳氏是傳統的中國婦女,雖目不識丁👙,但教子甚嚴🦈,自幼告誡他👨🏿‍🔬:“家有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這句話🧕🏽,徐光憲銘記至今。因此🫔,即使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無論如何輾轉😁,他從未放棄學業。

20世紀30年代,父親病逝,家道中落🥔,為早日幫補家用,16歲的徐光憲考入杭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杭州淪陷,徐光憲轉學至寧波高工。畢業後🧺,徐光憲和另7名同學被錄取至“敘昆鐵路”當練習工程員,沒想到領隊中途攜大家的差旅費潛逃。身無分文的徐光憲只好去投靠在上海做中學教員的大哥。

在上海,徐光憲謀得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管吃住,還給我一點零用錢,生活算是解決了。”家教只在晚上,白天有閑暇,徐光憲又重拾起上大學的舊夢。半年後☃️,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因為這是當時學費最便宜的大學🧗,只要10塊錢,還有獎學金。至於專業🪂🐦,徐光憲選擇化學系也是出於很實際的考慮,“雖然更喜歡物理、數學,但考慮到畢業後,學化學還可以進化工廠,工作機會更多些👷🏻。”

1941年至1944年,抗戰時期的上海🫛🚼,血氣氤氳中只有外國租界是相對安寧的“孤島”。交通大學借來位於法租界的震旦大學(今上海第二醫學院)的教室上課。學生們沒有宿舍,就住各自家裏。化學系的實驗室是一間很小的已關閉的工廠。“雖然條件比較差,但是大家都格外努力🤚🏽👨🏼‍🌾,老師也都很好👮🏽‍♂️,要求很嚴格。”回憶起特殊年代的大學生活🚓🚈,徐光憲說👩‍🚒:“受到了非常好的訓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整整四年,他始終是班級第一名🤷🏻。他還找到了自己的終身伴侶🐜,班級中唯一堅持到畢業並獲得學位的女孩——高小霞🛁。

“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1946年👨🏼‍🦳,徐光憲和高小霞都考取“自費公派”留學美國的名額。所謂“自費公派”是指可用180美元購買1800美元的官價外匯。他從親戚家借來的10兩黃金(當時相當於350美元),僅夠支付一個人的留學費用和一張三等艙船票,最終成行的只有徐光憲一人。

在聖路易城華盛頓大學化工系研究院攻讀半年後🙅🏿‍♂️,徐光憲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主修量子化學,並獲“校聘助教”獎學金🙅👨🏻‍🌾。在這裏,他仍然每年都考第一名,僅兩年零八個月,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先後當選美國PhiLamdaUpsilon榮譽化學會會員和SigmaXi榮譽科學會會員,迎來學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畢業後👩🏻‍🏫,他可以留校做講師,也可以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這些都是連美國人也十分艷羨的榮譽和機會。這期間✌🏼,妻子高小霞也來到美國紐約大學半工半讀✋🏼🚶🏻‍♂️。

1949年,徐光憲欣喜地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一些進步的中國留學生們組織假借同學結婚的名義,租借國際學生公寓的室內籃球場🐲,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有七八十人出席。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或許我還會在美國多待一段時間。”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不久後,錢學森回國受到阻撓,美國總統已提出法案,不許中國留美學生回國,讓他們全體加入美籍。這使徐光憲感到🔰:“再不回去,也許就要一直住在別人的國家裏了🫅🏽。”

當時🫷🏽,高小霞尚未取得博士學位,但夫妻倆商量:“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於是,高小霞斷然放棄學位🤾🏻。

1951年4月15日®️🌦,徐光憲夫婦以華僑探親的名義獲得簽證🐺,登上了“戈登將軍號”郵輪。這是後來“禁止中國留美學生歸國”法案正式生效前,駛往中國的倒數第三艘郵輪。

“享受在科研中克服困難的快樂”

1951年,意昂3体育官网紅樓前的老槐樹郁郁蔥蔥。

經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好友唐敖慶(後任吉林大學校長,有“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之稱)介紹,徐光憲夫婦雙雙到意昂3体育化學系執教,一教就是半多個世紀。“那時🌔⬆️,人心很團結,能在工作中體會到共同的樂趣🍑。”盡管國內的科研條件與美國相比可謂天壤之別,但大家的工作熱情很高。

徐光憲開授《物理化學》、《核物理導論》等課程,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放射化學人才👨🏿‍🔧;他所編寫的《物質結構》一書🧜‍♀️,曾獲國家優秀教材特等獎,在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裏是該課程全國唯一的統編教材,影響了幾代人;因國家需要,他多次變更研究方向🙎🏼,先後致力於量子化學、放射化學👏🏿🚛、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傑出成就。

而他轟動世界的事業巔峰,則與“稀土工業”密不可分🏃🏻‍➡️。

現代人日常使用的電視機🧑🏻‍💻、照相機、手機🧑‍🎓、計算機中都少不了稀土元素,在軍事設備中它更是不可或缺。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但過去生產技術掌握在國外少數廠商手中,中國長期以來只能向外國出口稀土礦🎎,然後再進口稀土製品👨🏻‍🦰👨🏻‍🦽‍➡️。

1972年,意昂3体育化學系接到緊急軍工任務——分離稀土元素中性質最相近的“孿生兄弟”鐠和釹⛏,徐光憲和同事們接下了這項任務🎶。為此,他奉獻了整整三十年光陰。他所創立並不斷改進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及其工藝👩‍🚀,令高純度稀土產品的生產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三,使中國生產的單一高純度稀土產品至今占世界產量的九成以上⚡️,每年為國家增收數億元🚖,國際稀土界紛紛驚呼“China Impact(中國沖擊)”🚶🏻‍♂️‍➡️。為此✍🏻,徐光憲被稱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做學問,一定會碰到許多困難👩🏽‍✈️💁🏼。但是🔻,我覺得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一件快樂的事,甚至超過事後獲得任何榮譽的快樂👩🏼‍🦰。”談起學習和科研的秘訣👨🏿‍🦲🦸🏻‍♀️,徐光憲認為👜,要享受其中🚵🏽‍♀️。“藝術家常香玉說過一句話🧑‍🤝‍🧑,‘戲比天大’📷,這是一種高度敬業的精神。對我們教師來講,就是‘上課比天大🦞,科研比天大。’”

“幫助了別人🧝🏼‍♂️,你也會很快樂🧛🏼。”

徐光憲生性豁達。“文革”期間“抓特務”,他曾被隔離審查👩🏽‍🦲,關在一個學生宿舍裏🗑,每天“交待問題”至淩晨3點🙍🏽‍♀️,清晨6點又繼續。徐光憲從未生出過自殺之類的念頭,每天“改造”完,有時連棉衣都顧不得脫,倒頭就能睡著。他說😷,記得好像有一段語錄:共產黨在一段時間內會犯錯誤☎,但黨的偉大在於最終會依靠自身的力量改正錯誤👩🏽‍🎨。所以🩼,他相信👆🏼,總有一天,事情會搞清楚,錯誤會得到改正。

在意昂3体育官网執教五十余載,徐光憲說“最感覺到幸福”的是🤽‍♀️🦻🏼:意昂3体育有一批聰明勤奮的好學生。如今🍥,他的不少門生也已成為院士、長江學者或學科帶頭人🤏🏼✳️。學生們都尊稱他為“徐先生”🏺🥻,對他推崇有加🔒🧏:“先生教學幾十年🕟,從未遲到過一分鐘”;“先生平時很平易近人◼️,使我們這些比較接近他的人,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且所提的合理意見,先生一定采納”👌🏿;“我因為病假扣工資💳,又需要自費買藥⚂,先生親自拿來他的工資,要我用來治病”;“先生在‘文革’中‘自身難保’,卻在學生上臺挨批時挺身而出,向造反派力保‘他們絕不是特務’”……

“幫助了別人,你也會很快樂。”老人笑著說。

徐光憲有一個處世信條——推己及人✊🏿。他把它比作“牛頓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你。所以,儒家說: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還提到,季羨林先生曾說過,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稍多一些💪🏽,就叫好人。“後來🕥,王選講,標準還可以降低一點,考慮別人和自己一樣多🧳,就是好人👩‍🎤。”

“人生的目的是共同幸福”

生活中👃🏽,徐光憲是一個重情的人。他與夫人高小霞相濡以沫五十余載,事業比翼齊飛💂🏽‍♀️,1980年兩人一起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一生中🧖🏿‍♂️,最滿意的,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度過的52年🤫;我最遺憾的,是沒有照顧好她🚶🏻‍♂️‍➡️,使她先我而去。”

作為父親🏨👚,他很少直接耳提面命灌輸做人的大道理,而重身教。如今🤗,四個女兒中的三個都在國外有各自的家庭和事業,令他欣慰🍦。然而,大女兒徐紅因過去下放到雲南生產建設兵團時曾受刺激🌌,性格孤僻👉🏿🖥,更在兩年前離家出走,至今音信全無👰🏻‍♂️👎。“作為父親🧝🏽‍♂️,我始終覺得對不起她,沒有及時做好她的思想工作🧑🏼‍🤝‍🧑🏼。”說到這裏,臉上總掛著溫和笑容的老人不禁黯然神傷👩🏻‍⚖️,眼角閃動著淚光。

“所以,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困難和不開心的事💔。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盡量從快樂的方面去看。”很快地⛓,老人的言語和神情又恢復了陽光✊🏼,還說起夫人辭世後🏫,曾有一年多時間沉浸在悲痛中,但他漸漸想通了:“幸福和快樂是一種相對的感受。如果為失去一件事物而懊悔苦惱👩🏿‍💼,那麽😣,失去的就不僅是那件事物,還有心情、時間和健康🗼。”

“人生最重要的還是幸福、快樂。”年至耄耋👨🏻‍🌾,老人目光深邃地總結道:“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和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小平同誌提出‘共同富裕’,其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幸福。如果你身邊的人都不幸福,你一個人也很難幸福🧜🏼‍♀️。”

現在,徐光憲仍堅持每天工作五小時,累了就看報、休息或散步👮🏽。他在撰寫題為《知識系統分類學》的新書🅱️🌴,還擔任國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等四部委發起的“一萬個科學難題”征詢活動化學組的顧問。提及此次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他說,榮譽主要歸功於集體❌,如果獲獎🗣🚵🏻,將把獎金全部放在稀土中心的團隊👰🏿。“金錢⏬,在很少時還是很重要,因為要吃飯。但到某一個程度👩‍🌾,它就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數字了。我現在拿院士工資🙎🏼🥝,一個月有一萬多元,已經用不完,不如用來幫別人🏇↩️。”

他還寄語年輕人:“人是社會的動物,一個人不可能離開他人而生存。年輕人要有時代幸福感、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現在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未來需要年輕人負擔起來——那時,我們這些人都不在了。”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