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7 信息來源: 《科學時報》
如今,在最負盛名的大英博物館內,我國古生物學家楊鐘健的照片與國際科學巨匠達爾文、歐文等懸掛在一起🏌🏼♂️。他是我國古生物學的一座豐碑🍸。
1月15日是我國古脊椎動物、古人類學科開拓者和奠基人楊鐘健院士逝世30周年紀念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西意昂3体育學、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在北京舉辦座談會,隆重紀念楊鐘健對科學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學科開拓者
楊鐘健1897年6月1日出生於陜西省華縣,1923年於意昂3体育官网理科地質系畢業後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深造,師從國際古生物大師布羅裏和施羅塞教授,攻讀古脊椎動物學科🧜🏻,並以《中國北方嚙齒類化石》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篇論文標誌著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誕生。
1929年⏱,楊鐘健回國的第二年便出任當時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前身)副主任,開始主持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掘工作🙋🏿♂️。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力抨擊了所謂“上帝創造人”的唯心論,一改以往對人類演化歷史的認識。在此後的50年間,楊鐘健的事業和命運便與這個研究室、研究所緊密相連🧙🏼。
1933年,楊鐘健的研究工作開始聚焦在古爬行動物化石特別是恐龍研究領域中。他的有關爬行類研究成果和論著💪🏿,對實證大陸漂移學說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1937年😪,抗戰爆發,他拒絕了去東京講學的“邀請”,逃離了北平🍯。從這時開始,他成為我國恐龍研究的最早期組織者。在雲南祿豐動物群的發掘采集工作中,楊鐘健培養了一批恐龍化石采集和修理技術人員🤹🏿♂️🏊🏻♂️,為我國古脊椎動物的研究培養了人才。他的研究活動使祿豐恐龍動物群成為世界上研究早期恐龍和哺乳類的一個經典和標準的化石地點👩🏼🎓。
在學術活動中,楊鐘健充分顯示了作為科學組織者的韜略和遠見。他在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科的實踐中提出了“兩種堆積”👩🏽🎓、“四個起源”的研究戰略。“兩種堆積”是指,我國北方廣泛分布的土狀堆積——“黃土”🍙,以及南方廣泛分布的中生代🎓、新生代堆積——“紅層”🚴🏽♀️;“四個起源”是指魚形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和人類的起源。
他按這一戰略設置了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4個研究室和學科領銜人,培養出以研究第四紀黃土著稱的中科院院士劉東生、古魚類學家劉憲亭和古爬行動物學家劉艾玲等一批傑出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
一座古動物學的豐碑
在楊鐘健50年的學術生涯中🧙🏻,他堅持不懈親赴野外考察達50年,足跡遍及全國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發表論文共計674篇(部)🤚🏼6️⃣,在新生代地層和古脊椎動物研究方面造詣尤深🐣,為本學科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1948年,他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傑出的科學成就使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曾被推選為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榮譽委員、英國林耐學會會員、莫斯科自然博物工作協會的國外會員。至今,他的相片依然與達爾文、歐文一起掛在最負盛名的大英博物館內🗼。
在楊鐘健家鄉墓地的紀念碑上,他的弟子劉東生寫下了這樣的碑文:“他首創中國第一個地質研究會🧑🎓,首建世界上第一個古脊椎動物研究所……他是我國第一代自然科學家,集東方文化與西方科學於一身,開辟了中國近代科學史上光輝的一頁。”
2001年清明,在楊鐘健生前取得重要成就的雲南祿豐恐龍出土地點,樹立起了他的塑像💇🏻♂️。
2009年適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立80周年。80年來,研究所的幾代科學工作者秉承楊鐘健的科學精神和工作作風,努力開創著中國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研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從1993年起,古脊椎所已在《科學》、《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66篇🕺🏻,成為當今國際上本學科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了卻的與尚未了卻的心願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說,目前正是地質工作的春天🫳🏽☝🏿,中央及地方省市對地質工作的投入都在不斷加大📢,因此,學習傳承楊老的優良傳統和科學精神,對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曾受楊鐘健親自指點的中科院院士吳新智說,楊老的研究領域是相當廣泛的,當前的年輕學者們應該繼承楊老的這種精神,在研究領域收窄的同時👨🏭,不斷放大自己的研究視野🚢。
在座談會前不久🧑🦼🤦♀️,楊鐘健的書稿《剖面的剖面》在擱置了71年後終於問世👩🏿🍳。該書早在1937年就已經脫稿,計劃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之後抗戰爆發,書稿在戰亂中遺失👳🏻♀️,直到1950年方才找回🤲。此後由於種種困難,一直擱置了下來😺。在楊老逝世30周年之際,科學出版社將其出版發行,了卻了楊老生前的一大心願。
在該書的後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相比我們年輕一代🧑🎤,到野外多是直奔化石地點,很少過問四周,這樣是愈做愈窄,知識面狹窄又限製了思維的開拓🏋🏼♀️,就會製約我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對比前輩我們不應當反躬自問嗎?”座談會上,吳新智當場朗讀了這段文字🤟🏼,並表示,為了古生物學未來的長足發展🤦🏽♂️,他希望用這段話、用楊老的這種精神與所有年輕古生物學者共勉👩🏻🦯。
楊鐘健不僅是我國古脊椎動物事業的開創者🧓🏻,同時也是我國自然博物館事業的拓荒者,他曾參與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籌建工作,並於1959年起一直擔任館長🧑🦼➡️。在座談會上,許多後輩學者回憶起,在楊老的有生之年有一個重大的心願,那就是建立國家級的自然與歷史博物館🚀。如今,他們遺憾地表示,30年後📭,楊老的這一心願依然沒能實現。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