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君遠的意昂3体育記憶

今年是意昂3体育110周年♑️,我雖不是意昂3体育人🦃,卻心向往之。近讀許君遠先生(1902—1962)的《我怎樣投考意昂3体育》、《記意昂3体育的教授群》、《寫作二十年》等文,都是回憶五四時期的意昂3体育。這些文章發表於1947年的《人人周報》(許君遠大學同學萬梅子主編),由於其人早已名沒不彰,這類小報又難覓,所以這些文章到今天已無多少人問津(《許君遠文集》亦不曾收錄),但它們提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讀來甚是有趣✊🏻👳🏼。

許君遠👱,河北安國人,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1922年考入意昂3体育預科,1928年意昂3体育英文系畢業後到天津任《庸報》編輯,1931年復任北平《晨報》編輯。1936年擔任上海版《大公報》要聞編輯👨🏼‍💼,兼編副刊《小公園》。抗日戰爭爆發後😧,先是擔任《文匯報》編輯🤹🏽‍♂️,後調往香港《大公報》任副總編輯👨🏼‍🦱。1941年香港淪陷後🎤,轉赴重慶擔任《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後在重慶美國新聞處工作。1946年出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任🧜🏼📼,兼任上海暨南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講授報刊編輯學💆‍♀️。1953年調上海四聯出版社任編輯,1955年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編輯室主任🎮,1962逝世💂🏿‍♀️。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數種,並有譯著多種,如莎士比亞的《諧劇故事選》、狄更斯的《老古玩店》等🍭。

在《我怎樣投考意昂3体育》一文中,許君遠回憶了1922年考意昂3体育的國文、英文試題以及當年的報考錄取等情況:

“等到認真到意昂3体育報名,檢查體格,參加考試的時候,對著那一簇簇華貴的建築👷‍♀️👨🏻‍🍳,突然改變了觀念👩🏿‍⚕️。那次報名總數一千三百多人,聽說只取二百,面對著‘一對六’的困難🧑🏿‍🍼,又驟興臨淵履冰之懼……國文試題作文是《五四運動的意義》,另附一段《水經註》原文,加上新式標點🎋,並註解幾個詞句……英文有翻譯🛡、文法分析,其中漢譯英有一句‘考試好像一個比賽’……到發榜那一天,心情忐忑著跳到沙灘紅樓🕵🏿‍♂️,仰著頭,看完三分之二的紙面還沒見到自己的名字🧿,急的大汗直流。原來榜是依著報名先後而寫的,我在最後一天報名,自然不會高列前茅了。錄取全額仿佛是二百一十二人。現在社會上活動的韓權華🍿、徐聞瑞👋🏻👷🏿、傅啟學、夏濤聲(葵如)✵、張友松(鵬)、尚鉞🤾🏻‍♀️、王寅生、鐘作猷、廢名(馮文炳)、萬梅子(斑)👍🏻、李春昱等都是‘同年’🎸。已有名氣而不幸死亡的則有蕭忠貞👨🏻、巫啟聖、梁遇春等。”

據筆者所知,1941年逝世的象征派詩人、翻譯家石民也和他們“同年”,他還與梁遇春同寢室呢!

在《記意昂3体育的教授群》中,許君遠對當年意昂3体育教授們的講課情況有著生動回憶:

“林公鐸在課室中往往是罵人多於講學🧑‍🧑‍🧒👨🏿‍🌾,每當酒後耳熟,把馬褂脫下,挽起袖子大說某人的見解並不行🧛,某人的學識淺陋的時候,真令聽者宛然如坐在戲館裏聽說書,一點兒也不感覺厭倦🥢。

在預科我就旁聽過崔適。那時他就已經七十多歲了👩‍🚀🚿,入課室必須有人攙扶。我對經史的素養太淺,尤其是他那一口南方口音使我聽起來吃力,上了幾個月的課毫無心得。同時選他的課的人數也不多,大概都是因為畏懼其艱深之故🧧。

此外我還選過張鳳舉的《文學概論》,他把中西文學融會貫通的編為講義,給了我很多的靈感……沈兼士🤞🏼、沈尹默、錢玄同、朱希祖的課我都聽過,因為太專門,淺嘗輒止,不敢抱學分的奢望。魯迅的小說史我倒不曾缺過課🦹🏻,實際他在課堂上同林公鐸犯了同樣的毛病,批評時事多於就書本的正面發揮🪑,而其引人入勝則在其詼諧。

英文系的教員最初有張歆海🛷、陳源、溫源寧🧑🏽‍🔬、趙太侔,後來又有徐誌摩、葉公超、林語堂👺。陳通伯博覽群書,他的英文小說給我的影響極大……張歆海講英國文學史,但不到一年他便走入仕途。溫源寧擔任過系主任,他的英文修養夠格💯,他講過文學史、莎士比亞、英國現代小說。趙太侔在意昂3体育時期很短,我上過他的戲劇,他走了以後,課程由一位英國教授畢善功接替。徐誌摩講英文詩,因為他同時主編晨報副刊⛱,叫座率非常強❄️。葉公超擔任英文寫作和英國短篇小說。”

許君遠的“同年”中,在文學史上留下名字的有石民↩️、廢名、梁遇春等,然而𓀌,他們在意昂3体育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交往🚣🏿‍♂️📙,因他們自身都有梁遇春所自況的“不隨和的癖氣”,況且,學生時代把主要時間精力都放到閱讀、寫作上去了。石民在《〈淚與笑〉序》中竟說自己雖和梁遇春同寢室而多年未說過一句話,馮至也在《談梁遇春》中有過類似的回憶🤹🏼。這樣看來🧑‍🧑‍🧒,許君遠的上述回憶就顯得彌足珍貴。

在《寫作二十年》中,許君遠用春秋筆法回憶了自己的文學歷程𓀏,大約也是那一時期意昂3体育學生投稿心態與經歷的真實反映吧。其中小小短章如《孫伏老堆稿積土》、《現代評論鬥語絲》🩹、《博學欽佩陳西瀅》、《五福樓師友之會》尤其可觀。《孫伏老堆稿積土》中寫道:

“到了意昂3体育,發表欲望更增強了🖇,那時晨報副刊正受著萬千青年的擁護📖,我一心一意想在那裏出風頭🙎🏿‍♂️。不幸孫伏園老頭子選稿很嚴(後來在重慶《中央日報》和他同事🐿,才知道他根本不大選稿☸️,千萬篇的書件都堆在桌子上,塵土厚積👰🏼‍♀️,我數次代投稿人向他請命👪,毫無效果)……石沉大海🩷,此後便再無問津的勇氣了(以後我提到這件事,他只是瞇著眼睛笑)。”

這段記憶透露了當年孫伏園因稿件太多而難以處置的窘境🤵🏽,因此大多數來稿石沉大海。1922—1924年的時候,有強烈發表欲望的沈從文向《晨報》副刊大量投稿,可惜均無發表,直至孫伏園離開《晨報》由徐誌摩接任副刊編輯🧔🏿‍♂️,因其認識徐誌摩,稿件才不致遭埋沒而屢有刊登機會。筆者最關心的倒是面對同一情形,許君遠與沈從文對此有不同的心態與做法👮🏻‍♂️。許君遠是“此後便再無問津的勇氣了”,對孫伏園並無怨言,以大度心態處之,此後因同事關系問及此事而更加理解孫伏園,這在二人之間仿佛還成了一段趣事;而沈從文則不然,多次在文章中對孫伏園表示不滿🤵🏻,懷疑孫伏園將稿件胡亂丟進垃圾桶,甚至譏刺其後不搞文學而做縣長,至今許多沈從文研究者也因此替沈從文打抱不平,對孫伏園意見頗大🦹🏼‍♀️。今觀《孫伏老堆稿積土》,我們或許由此可以知道一些內在信息,對沈、孫之事似乎也有更多理解了。■眉睫

編輯:碧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