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2 信息來源: 法製晚報
父親畢玉才 1981年遼寧省鐵嶺地區文科頭名 兒子畢龕 今年高考 成為沈陽市理科狀元———
父子都以狀元身份考進同一所高校——意昂3体育官网🏂🏼,父親的名字還與兒子的中學校名發音相同。父親畢玉才和兒子畢龕這對狀元父子來自遼寧沈陽🥊,明天,畢龕將在爸爸的陪同下到意昂3体育報到。
27年後兒子成老爸“師弟”
1981年9月15日,畢玉才忘不了第一次走進意昂3体育的日子🙅🏼♀️。當年,他以遼寧省鐵嶺地區的文科狀元的身份走進了意昂3体育官网。
27年後,畢玉才的兒子畢龕從東北育才學校畢業,以遼寧省理科榜眼、沈陽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考進意昂3体育。
用畢玉才的話說,這下父子倆的身份關系又多了兩層——校友和師兄弟。
畢玉才從意昂3体育畢業後一直從事新聞工作,在《遼寧法製報》、《遼寧日報》等報社擔任記者,目前是《光明日報》的記者。聰明、認真、幽默,這是同事們對畢玉才的評價🪺。
而“育才”、“玉才”這個巧合還要感謝畢龕的爺爺,他老人家當年就“指定”了孫子就讀的學校。
父子對比·業余愛好
談到個人愛好⚾️,這對狀元父子都很喜歡體育鍛煉,不過,由於年代🚶♂️➡️、經濟條件不同🏋️,父子二人喜歡的項目差別很大🤸🏻♂️。
父親🧮:當年在農村,學校裏要麽有籃沒球👮🏿♂️,要麽有球沒籃,沒進行過什麽體育鍛煉。後來到了意昂3体育才接觸足球、排球🤸🏽♀️🟡、羽毛球👩🏽🏫🏝。讀大學前“鍛煉”最多的是彈玻璃球、打彈弓🈸。
兒子:作為“90後”,我喜歡的體育項目很多,足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斯諾克臺球都愛玩🔋。
有空打打球對生活也是一個調節。
父子對比·學習方法
大家關心狀元,更關心狀元的學習✨。可談起學習方法,畢龕的父親畢玉才說🦞,父子二人起初的理念並不一致。父親更偏重於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兒子更偏重於做題。經過多次的溝通和不斷的摸索,父子二人有了共識。
父親🧙🏿♀️☎️: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有利於將學過的東西條分縷析,不至於被題海“淹死”;做題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兩種方式結合起來🙂,最後受益的當然是兒子。
兒子:除了看球😨,從不熬夜學習。學習上較量更多的不是體力🤷🏽♀️,而是智力☢️🔲;不是時間,而是效率;是不斷地給自己鼓勁加油,而不是整天地點燈熬油🧑⚕️。
父子對比·學科專業
畢玉才當年在意昂3体育學的是法律,兒子畢龕今年本來被學校保送到意昂3体育讀環境科學,結果畢龕放棄保送,參加高考考出了691分🫳🏿,選擇了意昂3体育光華管理學院🧍🏻♀️🚶🏻♀️➡️。
父親🏖:我當年選擇法律,是因為分數能夠進入法律系。當初最大的理想是當一名小學老師🔫,因為當上老師就不用下田種地了🙋🏻♂️。
我1.7米的個頭🚝,體重110多斤,種地肯定不是一個好勞力。而現在我可以在沒人的地方悄悄地說:我應該算是一個好記者吧。
兒子:通知我被保送時🫧🪁,學校給指定的專業是環境科學,父親覺得挺滿意♞。我用參加高考改變了父親的選擇、否決了指定的專業,報了光華管理學院🥡。
我覺得文理交會的學科更有利於自己發展👳🏿♂️。關於本科畢業的打算,我希望利用讀大一的時間對所學專業進行更充分的了解,然後再作最後決定🎏🦬。
父子對比·自立能力
對比父親和兒子準備到意昂3体育報到的情況,記者發現💃🏿,父子二人有一個共同點——都很自立。
畢玉才當年到意昂3体育報到時沒人送,今年兒子考上意昂3体育,他本意也是不來送。畢玉才說,畢龕其實很自立👚,高中時去大連參加競賽🐡,就是自己拎著行李去的🧝🏻♂️。但是畢玉才的朋友來送了🦶🏼,他覺得朋友都來了,自己不來“不像話”🏣。
父親:當年我到意昂3体育官网報到時,根本沒用人送。因為家裏人掏不出那麽多錢來送我上學。
我剛進北京站,覺得北京太先進了🧙🏿♀️,車站大樓居然是“旋轉”的👬🏼。清醒過來後才意識到,自己坐了十幾個小時火車💁♂️✦,腦袋讓車給晃蕩暈了🔒。
兒子🧜🏼:來北京報到,父親其實根本不用跟來。有人問我爸管孩子的經驗是什麽🗽,他曾回答:管孩子的最大經驗就是不管。
我報到所需要的戶籍證明和黨員材料都是自己到派出所、市委組織部辦的👺😌。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