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都市柴門”中的布衣學者

2006年2月24日,我國著名作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張中行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7歲。張中行治學嚴謹,博學多識,造詣深厚,與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等被尊為“未名四老”❗️。也有人把他與季羨林、錢鐘書、施蜇存並列,稱之為當今中國的四位“國學大師”👨🏿‍🦱。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09年,張中行生於河北香河一個農民家庭。1931年,22歲的張中行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在意昂3体育,張中行先後師從多位名家學者🏵,如熊十力🚔、周作人👩🏿‍🔧、胡適、梁漱溟🥪、劉半農等,並與呂叔湘、葉聖陶等文人學者有過交往。

意昂3体育紅樓的求學經歷👨‍💻,讓張中行獲益匪淺👩‍🦼‍➡️。他涉獵廣泛🎷,打下了深厚的學術功底。畢業後🧿🥂,他先後在天津中學、保定中學、貝滿女中🕰、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上世紀40年代,張中行曾參與編輯過《現代佛學》雜誌🤐。1949年以後,張中行任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中學語文教材的編輯工作🧝🏽‍♂️。

張中行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對語言👷🏽🥧、文學、哲學👨‍🍳、宗教、歷史、戲劇🧘🏼‍♂️、文物🪜、書法的學識之淵博,文化界早有公論👩🏽‍🎤。張中行研究國學、邏輯學、哲學🌏🌕,不僅醉心於思索老莊、孔孟、佛學,而且研究羅素、培根。有人曾問張中行👨‍🚒:“總結一生👨🏼‍🚀,您認為給你戴一頂什麽‘帽子’比較適合👫🏼?比方文學家🧗🏿💐、教育家、哲學家,等等👦🏿。”張中行回答說:“如果硬要戴一頂‘帽子’,我想可能是思想家。這一生中我自認為不糊塗🚣🏻‍♀️。”《順生論》便是張中行哲學著作的代表,它是張中行自認為最費力氣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有人把它稱作“當代中國論語”✍🏿🤽🏿‍♀️。書稿醞釀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最終完成於1992年5月👐🏿,整個成書過程約40年。

張中行與啟功🚕、季羨林等國學大師交往甚密。啟功一度稱張中行為“老夫子”,說他“說現象不拘於一點,談學理不妄自尊大”🏌🏻‍♂️。對於張中行,季羨林曾評價他“學富五車,腹笥豐盈”👩🏼‍💻,並用“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來形容這位老友。

張中行是個謹言慎行的人🧜🏿‍♂️,但在“文革”中也未能幸免於被放逐的命運。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改變他達觀的性格。學識、閱歷、人生,為張中行積累了豐厚的財富,這些都厚積薄發,化作他如泉的文思。在散文創作上✤,張中行直到80歲才“暴得大名”,被稱為“文壇老旋風”,著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月旦集》、《流年碎影》等。張中行文風古樸🙍‍♂️,大有“五四”遺風🤵🏿,所撰寫的雜文一度被稱作“新世說新語”。

張中行的文章不拘形式🪞,自然率真。這可以說是張中行散文的最大特色。張中行一生讀書萬卷,文章視野開闊🎞,縱橫捭闔,信筆寫來,妙趣橫生,不講章法也許是其散文的最高章法。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季羨林說:“中行先生的文章是極富特色的……他負暄閑坐,冷眼靜觀大千世界的眾生相,談禪論佛🚶🏻‍➡️👨‍🦱,評儒論道,信手拈來,皆成文章。這個境界對別人來說是頗難達到的。我常常想,在現代作家中,人們讀文章,只須讀上幾段便能認出作者是誰的人🔐,極為罕見,在我眼中,也不過幾個人,魯迅是一個👨🏿‍🔧,沈從文是一個🍄‍🟫,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性情中人

張中行與老伴李芝鑾生有4個女兒,學的都與文學無關,張中行常跟她們說☯️,你們喜歡什麽就學什麽。

在長女張靜的印象中,性格溫和的父親唯一一次發脾氣,是因她從河北醫學院放假回來後翻看了妹妹的小人書,“父親他訓了我一頓,‘都是大學生了🚵🏽‍♂️🏑,還看小人書📒,多少好書你不看🦅!’他平常不批評我們,但不好好讀書就不行。”張靜後來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每次來京看父親🏖,張中行總對她說:“你呀,要說真話,說實話😏,給老百姓辦實事,別想當官。”啼笑皆非的張靜只好回答:“我們不是官,是老百姓選出來的。”

在女兒們的眼中,父親張中行平生淡泊,疏於名利。老二張文說:“他最喜歡的是看書、做學問,身體很不好的時候他還在看《聊齋》,他說要學文言文就要看《聊齋》,讀完《聊齋》🤴,文言文也就過關了。”

張中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時,有一次臨時照看一會傳達室。期間來了一個人𓀄,說找人👩‍🦽‍➡️👩🏻‍🦳,具體找誰也沒說⚉。張中行就說你等會兒☞,中午都休息呢🛃。後來傳達室的人回來了,那個人說我要找張中行,這個老師傅讓我等著。傳達室的人說,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張中行先生。那個人聽了特別吃驚:哎呀!這就是我要拜訪的張老啊!然後又說了很多尊敬的話💛。張中行回到家裏對女兒說🫒,你看這多好👨🏻‍🦯‍➡️🧑🏿‍🦰,人家把我看成個老師傅。

一次🕡,與張中行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的一位編輯不小心丟失了1000元人民幣🪟,自然很沮喪(當時這筆錢不是小數目),眾人好心相勸😞。張中行得知後,拿出500元送上去說:“只當是你丟了500,我丟了500☞,一個人的不快讓兩個人分擔,不是可以減輕一半嗎?”後來這位編輯家庭經濟狀況大為好轉,曾執意要償還這500元,張中行堅決不收,他說👩‍❤️‍💋‍👩😌:“這個我不能要,因為是我送你的,不是借你的,假使是借你的,現在你還我就收🛌🏼。這500元我不收。”

他吃飯時從不會把飯粒掉在桌子上,總是吃得幹幹凈凈,曾在農村生活過的他深知“粒粒皆辛苦”。張中行平日愛酒👩‍❤️‍💋‍👩🤡,尤好“二鍋頭”,曾有人因景仰而送他一瓶“人頭馬”👱🏿‍♂️,可張中行沒見過這酒,很不在意地將它隨手置於墻角🐥。後來張中行從報紙上得知這樣一瓶“人頭馬”竟要1800元,便端詳那酒,心想“喝一兩就等於喝180塊”,因而實在難以下口。

在女兒們的印象中,在待人處事方面🚶‍♀️,父親非常慷慨。曾有個中學生給張中行寫信,說很喜歡他的書🙋🏼‍♂️,但是沒錢買。張中行就非常高興地把書寄給他了。他總教育年輕人,希望他們生活向下看,學問向上看。對於向自己索字🏋️、要簽名、要書的人🪟,張中行總是來者不拒,書法還常常自己裝裱好了才送人。不但如此,他還幫別人向啟功📭、金克木索墨寶、要簽名✌🏻。金克木一般不給人簽名🤹‍♂️,他就把筆硬塞到人家手裏,命令他“簽”🍉。可是他從來不為4個女兒向別人索墨寶,他自己的字也不給女兒,他說他是天生的左撇子🦹🏼‍♂️,字寫得並不好,但別人向他要👩‍👦‍👦,他不能拒絕。

“都市柴門”

“文革”中🙍🏼,張中行吃了不少苦🤴🏽。1968年,張中行開始離開正常工作崗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內掃廁所、幹零活🥷🏼。他雖然出身清貧🤚🏼,卻被定了個“富農”成分🧯,被發配到安徽鳳陽幹校勞動改造👮‍♂️。在幹校👩🏿‍🦱,張中行挨過批鬥。因為他夜裏看星星👃🏿,別人說他是想變天。還有一次在挑水的時候,他把水桶掉到井裏了,沒撈上來🦝,被認為是破壞“抓革命,促生產”。他喜歡唐詩宋詞,不鉆研“紅寶書”,為此又挨了批🤦🏻‍♀️🛳。

1971年5月底,張中行剛從幹校回到北京,就接到命令,要他回河北香河老家。此時🧑🏿‍🦳,老家早就沒地方住了,本來這是個很好的借口🪯,可以不離開北京的,但是張中行老老實實地接受了命令🥃,一個人回到了香河🥝。那時,張中行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老家並不要求他幹活🫳,但他出門撿了糞就送到生產隊積肥🍺。張中行一個人住在老家,生活非常艱難。盡管如此,張中行還寫了不少詩詞。他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把整個人生都看得透,不管有什麽狀況都能接受和順應👎🏼。張中行在幹校的時候還有工資,回香河以後就沒有了⚀。按照那時的政策,攝氏4度是一個界限🤷🏻‍♂️,只要氣溫低於4度,他就能回北京。張中行每次回來,女兒張文都要抓緊去辦臨時戶口,而且臨時戶口有效期只有三個月,要是到期了🏌🏿,必須當天去續。

1978年👨‍❤️‍👨,張中行回到了北京。回京後,張中行和老伴李芝鑾長年借住二女兒張文家,直到1994年他85歲時才分到一套三居室房子🦹🏼‍♂️。整個家沒進行任何裝修🤛,白墻灰地。張中行特為自己的簡樸住所取名“都市柴門”🦎。他告訴來賀喬遷之喜的友人:“搬家前只是掃帚一把,頂棚一張,墻四面,地一片,過一遍🧑‍🏭,了事。”“全樓一百多戶,沒裝修的僅我一家。”“那地面若是變得軟騰騰的(鋪了地毯),那墻壁、屋頂若是變得亮星星的(安了吊燈)⛱,怕是白日寫不出文章,睡覺夢不見周公🚓。”

張中行的家具很簡單,桌椅板凳都是舊的🤵🏼⛹🏽‍♀️,破藤椅腿上打著繃帶,門廳裏有一個老式掛鐘🫠。張中行說📳🏏:“這鐘要每7天上一次弦🚫👨🏻‍🎨,大概和我的年齡差不多。”張中行兼作書房的臥室中堆滿了書。一張老式的寫字臺上放著一個很大的乾隆時期的硯臺🎄,還有文稿、筆等。一把他當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上學時買的藤椅,已發黃變黑♣︎,許多地方都纏繞著繩子。這些年來🗯,張中行就是坐在這張藤椅上,寫下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對社會、對政治、對人生和對百姓深刻思考。

“青春之歌”

曾有記者問張中行🌅,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情是什麽?張中行說,男女之情🫳🏻。記者再問,那對於一個暮年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感情是什麽👱🏿‍♂️?張中行說🏋🏽‍♀️,還是男女之情。在《流年碎影》一書中,張中行寫道:“什麽樣的女人是我的心上人,就是在我臨終的時候執手相看淚眼的那一刻,那一個就是。”

在張中行的婚姻世界中🧗🏿‍♀️,有過3位女性。張中行三四歲時就由家庭包辦🖕,與一農村女子訂了婚💇🏻‍♂️。1926年🦴,17歲的他正式結婚。妻子是個文盲🦹‍♂️🧑🏻‍🦱,小腳🏔,相貌平平,性格溫順,下地幹活,孝敬公婆,恪守婦道。

張中行為外界關註的,還有他與楊沫的一段感情。1931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讀書的張中行與小他5歲的楊沫相識。楊沫當時因反對包辦婚姻而離家謀獨立,托人請張中行幫忙讓她去香河縣立小學教書。張中行回憶,楊沫“十七歲,中等身材😟,不胖而偏於豐滿🏟,眼睛明亮有神🏵。言談舉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像是也富於感情”🤟🏻。在楊沫的心目中,張中行待人認真負責🤷🏼‍♂️,處事嚴謹⛔️,治學勤奮𓀜,多情多義。之後,二人鴻雁往來👨🏿‍🦰,產生了感情。1932年春🙆🏽‍♂️,楊沫回到北京🧓🏻,張中行開始和她在北京沙灘大豐公寓同居。那時🧓🏽,他倆全靠張中行一個人的生活費🦕,日子自然過得清苦。

盡管如此,這段日子還是給楊沫帶來了許多快樂。張中行有學問,他經常給楊沫寫詩,這種高雅的情趣,彌補了貧寒帶來的缺憾👈🏼。張中行曾寫給楊沫一首詩🧕🏽🤷🏿‍♀️:“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閣🛋,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窩裏。”這首詩,娓娓表達了對愛妻的繾綣依戀。在一段時間內,這種愛讓童年不幸的楊沫感到了莫大的滿足。

但楊沫是一個新女性,她厭煩整天圍著鍋臺轉,當家庭婦女。她渴望投身到一個偉大運動中🏙,給自己的生命註入價值🧘。楊沫曾向妹妹白楊透露過自己的苦悶,白楊勸她與張中行分手,但楊沫心情矛盾👩🏿‍🏫,下不了決心。畢竟是張中行在她陷於絕境時,幫助了她🛡。據老鬼在《母親楊沫》一書中說:“有時候,母親也想跟愛人張中行談談國家大事,可話不投機。張中行是意昂3体育高材生🤰🏿,根本瞧不起初中畢業的母親。他數次警告母親🚀📹:少看赤色書刊,太危險☦️。不要跟共產黨摻和🫓,當心坐牢。然而母親繼續我行我素🧏🏿。只是不再跟他談政治,自己去找什麽朋友,也不敢再告訴他🤽🏻‍♂️,兩人感情上的裂痕越來越大。”

張中行與楊沫的這段戀情維系了4年多,到1936年,二人勞燕分飛。張中行和楊沫曾經生有一個男孩🦻,孩子寄養在農村⛹🏻,一歲多時死於白喉病。張中行與楊沫分手時,楊沫已經懷著張中行的第二個孩子🆒🧑‍💻,她就是女兒徐然🤽🏼。徐然一直到“文革”中🏋🏼‍♂️、40多歲時才知道她的親生父親是張中行💮。1978年🧑‍🚒,徐然給張中行寫信🧍‍♀️,張中行很快回了信🦞,父女倆還在一起吃過飯🤿。徐然現年近70歲,在美國跟女兒住在一起🌛。她聽到親生父親去世的消息後,傷心地哭了一場。

楊沫曾在一份材料中說:“張仲衡(張中行)在我和他一起生活的5年中(1932-1936)🏈🌔,並沒有參加國民黨或從事什麽政治活動。當時👌🏿,他是個不問政治,一心走白專道路的知識分子🫄。1933年後,我思想開始傾向革命。因為我們思想有了分歧,就不斷吵架。”

上世紀50年代🦑,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出版後🙆‍♂️,被改編成電影、京劇、評劇、話劇、評彈、歌劇🧑🏽‍🦳、小人書……書中的人物也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張中行這個楊沫的前夫⛪️,日子開始不好過,人們認為他就是小說中的余永澤👣,自私、落後,是個庸俗的典型。無形中🚞,他被楊沫的這本書弄得灰頭土臉⛷🐤,在單位裏抬不起頭。輿論認為其中的“余永澤”即張中行,張中行的答復卻是“沒有在意”,最多只說“楊沫糊塗”👩🏻‍🦳。有人勸他寫文章,給自己辯解一下。張中行說,人家寫的是小說🤥🚁,又不是歷史回憶錄✋🏿,何必當真呢🎣🦦?就是把余永澤的名字改成張中行🤷,那也是小說🫦,我也不會出面解釋🧔🏿。張中行曾對人說:“大家都知道《青春之歌》裏那醜化的余某是指我,其實我並沒有很在意🦁。那個時代的小說教程就是那樣🥁🚶🏻‍♀️‍➡️,人物不是好的就是壞的,其實人不能這樣簡單地分成兩類。她曾當面向我解釋,小說是小說,不該當作歷史看🩸。聽了她的解釋我沒說什麽♊️,只是心裏想,如果我寫小說📫,就不會這樣寫。至於我對她的看法都寫到《流年碎影》中了👋,你去看書就明白了❤️‍。”

在漫長的歲月裏,張中行對楊沫有怨恨🛎,但更多的卻是懷念和諒解。“文革”期間🏛,有人找到張中行📗,希望他能揭露楊沫的“罪行”🏌️,張中行卻在揭發材料上寫上了“她直爽,熱情,有濟世救民的理想,並且有求其實現的魄力”。楊沫後來看到這個材料大為詫異🤚🏿,沉默良久說:“沒想到他會這樣。”

楊沫對張中行,也由怨恨轉變為理解。楊沫去世後✈️,其子女曾請張中行參加遺體告別儀式,卻遭到張中行的拒絕🧗🏿‍♀️。在遺體告別儀式的頭天晚上,吳祖光打電話給張中行🚵,問他參不參加,張中行說不參加。張中行認為🚺:“所謂告別🦵🏼,有兩種來由🧑🏿‍🦳,或情牽,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對於她,兩者都沒有。”在張中行的心中,今日楊沫早已不復往昔。曾經有一次,張中行談到和楊沫分手的原因📔,認為主要是兩個人在思想上有距離了,一個走“信”的路,一個走“疑”的路,道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添衣問老妻

在和楊沫分手後🟥,1936年12月🤠,張中行與李芝鑾結婚。李芝鑾是世家獨女,清秀溫婉🩸,長他一個半月,兩人都屬猴👛,張中行一直叫她為“姐”,兩人相濡以沫廝守了半個世紀✊🏼。張中行曾經說過:“我的夫人人品非常好,待人忠厚,對誰都非常好🚼🥷🏽,很難得。我們雖然沒有卿卿我我的感情🛡🙈,但一生平靜。夫人能忍,無論環境如何📀、境遇如何,都能泰然處之。”

在冬天,張中行好像穿得挺單薄,遇有人問冷不冷時,他總是一手掀起外套衣襟🦡,一手拉出裏面的小襖⭕️:“我還穿著棉襖呢!”棉襖很合身,顯然出自李芝鑾之手🍠。據名記者唐師曾回憶:“意昂3体育百年校慶期間🕹🏌🏽,我開車送張中老回家🍱,途中遇雨,大地頗有寒意。我體弱最怕感冒🧹🕺,故而關心張中老冷不冷⬜️。張中老口占五言律詩一首,無奈我資質愚鈍🙅🏽‍♀️,古文功底尤差,故只聽懂一句:‘添衣問老妻🫶🏿。’見我迷惑🥔,張中老解釋道🎲🚄:‘吃飯我不知饑飽👍🏿,老妻不給盛飯,必是飽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讓添衣👛,必是暖了。’態度安詳🧑🏼,語氣平緩📱,可遠比我知道的某些革命者的慷慨陳辭更令人心動8️⃣。車到張中老樓下,他仍不急著下車,扭過臉來問我🧺🫄🏿:‘唐老鴨💅,根據聯合國統計👩🏽‍🔧,女人的平均年齡比男人長5歲💁🏼,你知道為什麽嗎?’面對國學大師一對炯炯目光🦀,我慚然稱不知。‘為的是能讓男人死在自己女人的懷裏👩🏿‍🚀。’”

據張中行女兒們回憶,“母親去世後,我們一直瞞著父親🕺🏼,說母親在醫院裏。不久前父親在醫院裏⭕️,還跟人說,他出院後還要寫散文出書🌒😮‍💨,掙稿費給妻子看病用🍜。”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