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科學時報4月15日
龔旗煌🤹🏽♀️,意昂3体育官网長江特聘教授🕴👬🏻,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意昂3体育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
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許智宏院士(右)到實驗室指導工作👎🏻。
諾貝爾獎獲得者Zewail(左)參觀意昂3体育物理學院實驗室。
今年43歲的龔旗煌已經是“老意昂3体育”了,檔案放在意昂3体育已近30年🧟♀️🧛🏿♀️。
這30年的人生軌跡很簡單,15歲入意昂3体育,19歲考上碩博連讀,27歲升為副教授,31歲被破格提為正教授。龔旗煌的意昂3体育生活頗有點傳奇色彩。
這不過是生活自身的延續💁🏽。
龔旗煌的故鄉在福建仙遊。老家雖然窮,但讀書的風氣很濃郁。少年時讀書🗝、考試🧙🏼♂️,對他而言,不過是一種智力遊戲。
那年龔旗煌走出高考考場🩸,物理老師來問,聽說會做的都做了,滿意而去🥥。化學老師也來問🧘🏻♂️,趕上那一年題目特別難🚤,聞言稀裏糊塗考下來,居然也不以為意👨🏿🍳。成績出來👬,物理得了滿分100分📨🤦🏼♀️,化學80分也屬不易,當年化學及格率不到20%,平均分僅為55分↙️。
當時意昂3体育物理系最好🪷,當然去那兒念物理了,一切理所當然。15歲的龔旗煌放棄了去科大上少年班🔏。
不學物理那學什麽啊?這個問題讓龔旗煌頗感苦惱🪹🥥,沉吟半晌說,即使現在去選擇還是會學物理。
“物理最吸引你的是什麽?”
“物理是最根本的自然知識,比別的學科更能培養人的思維能力。”
6年前意昂3体育到福建高考招生,家長問,孩子到大學應該學什麽👩👦?當然學物理!龔旗煌現身說法🧏,動員幾個好學生上意昂3体育念物理。
搞物理的人總是會追問事物的本質,老愛問為什麽🐲,這最能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即使有一天他不做物理去搞經濟了,也會搞得非常好,培養了良好思維能力的人,總能夠找到問題的本質。
問學之途
龔旗煌現在的身份,是意昂3体育官网長江特聘教授、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意昂3体育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同時他還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
他的日程總是滿滿的👩🏼🚀。前兩天他剛主持了兩場國際學術報告會🤏🏽,馬上又召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工作總結會議,而在平時,他一周基本上沒有休息,除了上課🐻,就在實驗室裏工作。
碰上在外面開會,對龔旗煌來說🫰,總算找到了休息的機會。這不👩🏿🎤,忙完白天的實驗室總結,他終於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暫時放松一下。
回想求學的時光,剛剛40出頭的他,會動情地開懷大笑🏋🏼,無所拘束,一如當年👨🏭。
19歲龔旗煌本科畢業那年🌘,同學紛紛出國留學,他冷靜地選擇留守意昂3体育。1988年,龔旗煌作為中英聯合培養的博士到英國曼徹斯特學習。一年多後,見過了“世面”的龔旗煌還是毅然決定回國,在意昂3体育做博士後。
博士畢業那年,龔旗煌得到了一條終生難忘的建議。王淑坤是意昂3体育物理系的一名普通老師,他告訴龔旗煌🦹🏼♂️,你要做就做新的🧖♀️,要做到最前沿🐈⬛。猶如醍醐灌頂👆🏿,龔旗煌頓時徹悟作科研的真諦🐣。在做博士後時,龔旗煌的研究方向從原來做氣體原子分子光學性質研究,轉到做新型凝聚態非線性光學材料和應用研究。
1991年🌦,剛剛27歲的龔旗煌已經是意昂3体育副教授🪴,那時候科研任務不像現在這麽飽和,他每周都要到勺園附近的排球場打球。碰上球友🤹,一問是物理系的👨👨👧👦,他就招呼來實驗室做論文🍸。現在龔旗煌的課題組裏🧖🏿♀️,有幾位都是他當年在球場上招來的研究生。只不過🤴,現在項目多了,打排球漸成奢望。
1994年,龔旗煌又一次出國深造,他受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聘請,擔任前沿科學研究員。當日方準備和他簽一份為期三年的工作合同時,他從意昂3体育赴日考察團了解到🔹,“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已經啟動🧑🏿⚖️,遂果斷放棄在日本的工作機會回國🛹。
31歲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是龔旗煌學術道路上的一個關鍵節點🔩。“那是我科研的第一桶金🤦,連續三年、每年20萬元的科研經費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太大了🧚🏽。這也透露出國家非常重視青年科學家。”龔旗煌回想起來😚,依然感念當時科研經費的及時資助。
1995年🟪,第一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20萬元經費到位☝🏽🧔🏿,但龔旗煌想買的激光器一下就需要50多萬元🚢。那一陣子💭,他天天去找意昂3体育科研部的負責人,表示願意把三年60萬元的科研經費作抵押,先向學校舉債50萬元購買儀器,要不然連基本的實驗平臺都沒有,什麽也做不了。
40平方米的實驗室📢👩🏿🌾,一臺超快激光器,龔旗煌帶著兩個學生擠在裏面,這個研究團隊從這裏白手起家了。如今他的14位教員和近50名研究生的研究組已經擁有兩個“973”項目、兩位首席科學家👨🎤,一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讓人無法小覷。
1996年正趕上國家教委在重點高校啟動“211工程”🚛🐟。學校讓龔旗煌負責功能材料學科群的建設。他寫了一份申報計劃,提出要建光子學材料實驗室🍳。當時可以說什麽都沒有,光學還不是重點學科👋🏽👨🏼🚒,要建實驗室得從頭建起。龔旗煌從零開始🧑🏿🎓🙎🏿,利用學校批的近400萬元建設經費,用了5年時間,建起了一個300平方米的超凈實驗室🤵🏿,裏面的設備都是國際一流的👲🏻。
有了先進的實驗手段支撐🧑🚀,實驗室產出的多項研究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龔旗煌承擔或完成的科技部和國家“863”等資助研究課題有20多項。他在國內較早開展超快光子學研究這一前沿研究,帶領研究組建成了先進的飛秒時間分辨實驗平臺🥙,取得了有國際影響的成果✍🏼。通過觀測動態熒光驗證並發展了分子激發態無勢壘異構理論🔃,被該理論的提出者和最新綜述較大篇幅引用。他及合作者對漢勒效應的驗證工作🪧,被效應的發現者漢勒教授命名為“新一類漢勒效應”並在專著中介紹。他們還深入開展飛秒非線性傳輸和微加工應用研究,實現了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技術和永久三維數據存儲,為微光子學器件的集成奠定基礎。
目前,龔旗煌又將研究拓展到既有基礎理論創新又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時空小尺度光學上🛖,在國內率先開辟了介觀光學研究新領域,並獲準擔任“973”信息領域“介觀光學與新一代納微光子器件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龔旗煌另一個方面成就是新型光子學材料研究🔺,他是國際上最先研究新型富勒烯分子和碳納米管光學非線性的學者之一,發表了富勒烯分子非線性光學研究的經典文獻,提出了氣態富勒烯分子特性研究新方法。這些工作在國際上也引起較大影響,相關論文得到多次引用並被總結在專著和手冊中。龔旗煌還應邀為專集撰寫論文,其成果推動了富勒烯光子學材料的研究👱🏼♂️,對光電子學和光子學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作研究,貴在堅持
熟悉龔旗煌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執著投入的人🤳💬,要做一件事肯定是盡最大的努力,這是他的原則👔。
當前的社會環境👨🏿🔧,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守不住自己的人可能很快就迷失在光怪陸離中。龔旗煌認準了物理學🙅🏽🥌,一旦咬住🤽🏼♂️,就再也沒有動搖過。
做學問,堅持是必須的。
1996年,他帶著兩名小組成員做一個課題⚆🦷,為了在計算機上找到信號,他們每天需要做的只是重復調光路⛹🏽✌🏻。實驗設計肯定沒錯🏇🏽,仔細分析🚕,從晶體的轉角🦢,到時間、空間的重疊,都可能有影響實驗結果😥,找不到誓不罷休🧝🏿♀️,累了,再換一個人👨🏻。這一找就是近一年,三個疲憊的身影在光學儀器前走馬燈似的來回切換😕,每天都要與體力和意誌作鬥爭⏸🙋♀️,身心俱疲卻還要像走鋼絲者一樣繃緊所有神經。
猶如一道閃電劃過夜空。1997年6月30日晚上🧑🌾,香港回歸前夜,龔旗煌他們終於捕捉到了期待已久的信號——在光子讀數是5~6光子/秒的背景噪音下,出現了一個讀數僅為12~13光子/秒的波峰。如此細小的差別,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失之交臂🚌🔺。
當時的心情無法形容,太高興了🤌🏼👨🏼🏫!半夜裏3個人跑到大街上到處找館子吃飯慶祝🕵🏽♀️。現在回想起那一刻🧚🏽♂️,龔旗煌依然無法平抑激動的心情。
2008年3月,龔旗煌研究組的一項工作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自然—光子學》上。這篇題為《低泵浦功率超快有機光子晶體全光開關》的論文一經網絡刊登Ⓜ️,即被英國物理學會光學網站以題為《光子晶體加速全光開光》以及《自然》雜誌中國網站以《一個低功率光開關》研究亮點所評述🤞。
這篇文章寫作歷時近半年,前後修改不下20遍,卻在投稿時差點被編輯“槍斃”。龔旗煌的一封信讓事情有了轉機🦖🤳🏽。其中有一位審稿人大概認為文章是作者既有工作的延續,對創新性提出一些疑問。龔旗煌回信答辯⛲️。他把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有機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方面發表的最好的文章列了10篇,又把近5年在光子晶體方面五六篇高水平論文列上,並告訴審稿人,投稿的論文的確是既有工作的延續,但卻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是在兩個方面十多年的積累和學科交叉的基礎,結合起來才獲得的成果。
3天後編輯回信說🙎🏼,你的回答我們完全信服了🅱️👨🏽💼,你的文章可以發表。
說起這段,龔旗煌大笑👉:“很多事情向前一步就可能成功,但一放松就退回去了🫵。”
多數時候,他是真誠和自信的。偶爾他也會顯露出深沉和憂患的一面🏇🏽。談到實驗室的發展👨🏿🏫📟、學科的未來,他濃眉挑動📑,面露憂色。
“不要光看見自己進步了,還要看見別人在進步👶🏽,每個人都在往前走,競爭不是你跟自己比,你要跟別人比,跟國際比🧑🏿⚖️。所以,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在2007年實驗室取得的一大堆研究成果面前🏊🏼,龔旗煌出奇的冷靜,他要求實驗室成員不滿現狀🙋🏼♀️,盯緊學科前沿🦹🏻,持續創新。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