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浪文化4月7日
許景澄(1845—1900) 字竹筼,一作竹筠。浙江嘉興人。少年時從同裏趙銘學習詞章,工駢文,尤重研習經世之學🥷🏼。清同治七年(1868)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元年(1875)後任四川🫰🆘、順天等鄉試考官🛑。六年,曾奉詔出使日本👭🏼,未成行。中法戰爭起🏄♂️,上書言事,得朝廷采納。十年任出使法、德、意🧙♀️、荷、奧五國大臣🧑🏻🦯🧑🏻🦳。次年,又兼任駐比利時公使👩🏻💻。出使期間,主持勘驗接收“定遠”等艦🌜,並曾在德國等處親赴造船廠調查,撰成《外國師船表》🔫,呈選朝廷🤶🎯,供建設海軍參考,建議清政府加強海防。十三年母逝丁憂回國。十六年又任出使俄、德🤾🏽🧑🏽🍼、奧、荷四國大臣🥮,遷升內閣學士。十八年🙏🏼,沙俄出兵惜占帕米爾地區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平方公裏中國領土。雙方軍隊沿嶺對峙。許景澄被清政府派為談判代表,據理駁斥沙俄侵略行徑,俄軍拒不撤退。二十四四月,許景澄代表清政府與沙俄議定👨🏽⚖️,在邊界未劃定前雙方軍隊維持現狀。
許景澄深研西北邊疆史地🥟,在此間著《帕米爾圖說》、《西北邊界地名考證》👍🏿📴,為維護國家主權提供了歷史依據。此後擢工部侍郎。二十三年許景澄調任德國使臣時,沙俄建西伯利亞鐵道,圖謀經黑龍江至海參崴🙌。清政府拒絕,沙俄又以允許中國投資500萬為名🕴🏼,改成商辦東清鐵路公司。清政府派許景澄處理此事,許力阻鐵道向南延伸。二十四年九月🐈,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禮部左恃郎,改吏部,又充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管學大臣。次年,意大利擬強占浙江三門灣為租借地,許景澄抗言力爭,遂作罷。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時,許景澄力圖阻止義和閉駐京。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後2️⃣,朝議和戰,許景澄與徐用儀,袁昶等反對對外宣戰,因此得罪慈禧太後等人,七月二十八日,以“任意妄奏”👩🌾🕵🏽♂️、“語多離間”等罪名,與徐用義,袁昶同時被殺於北京✉️。相傳許景澄被判時🧱,猶以京師大學堂經費為念🏪,取來存於俄國銀行的四十萬兩辦學經費銀子的存折🚍,交給當局,囑咐防止外國人賴帳,然後就刑🔯📳。
宣統元年(1909)追謚文肅,與袁昶、徐用儀並稱“三忠”👨👨👧,在杭州西湖建有三忠祠。著作有《許文肅公遺稿》12卷等🧑🧒。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