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要把生命融化在作品裏

葉永烈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麽》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其後又創作了《時間簡史》♨️、《知識之花》等一系列優秀的科普作品。這些讓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科普科幻作家中標誌性的人物🙆🏼‍♀️。

到現在人們一提到科普,還想到葉永烈。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進行了轉型,將主要精力放在當代重大政治題材的紀實文學創作上。從“四人幫興衰史”系列到“紅色三部曲”,這個轉型讓葉永烈走入更廣闊的天地👩‍👧‍👧,也給我們帶來一個更加豐富、多維的葉永烈👨‍🍼。

早已著作等身的葉永烈依然筆耕不輟🙍🏼‍♀️,每年都有幾本新書問世。2月20日🦏,葉先生夫婦來泉🔚,記者得以在他下榻的飯店進行一次專訪。他的創作生涯如何演變𓀘?他的那麽多著作是如何完成的🛎?這些問題在采訪的過程中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超級“舊聞”記錄者

葉永烈曾經被稱為“舊聞記者”,他自己說過,“把舊聞寫好了,也能成為新聞”🐩。其實🏌🏿‍♀️,葉永烈寫的舊聞要比許多新聞難得多💇🏻,像他寫“四人幫”🚶🏻、寫陳伯達🧙、寫傅雷夫婦,需要接近許多關鍵而敏感的人物🧑🏽‍🦰。他還要和時間賽跑,一旦這些歷史老人離世🦹🏿‍♀️,許多故事和真相也許就此湮沒。葉永烈用作品證明🦿,他寫好了“舊聞”👷,這些“舊聞”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記錄🦸🏻‍♀️。

■轉型:更多思考國家的命運

葉永烈有許多作家羨慕的“高起點”👰🏼‍♂️。葉永烈19歲時,正讀大二,寫了一本書《碳的一家》,直接寄到出版社。

第二年,因為《碳的一家》,年僅20歲的葉永烈被當時《十萬個為什麽》的主編曹燕芳看中,讓他寫其中的化學分冊🧣。後來葉永烈繼續了天文🍷、氣象👷🏿‍♂️、農業🕺🏽、生物等分冊。《十萬個為什麽》在1961年的國際兒童節第一次出版,全書共900多個為什麽,葉永烈占了300多個👨🏼‍💼。這一次出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奠定了葉永烈寫作的基礎。媒體約稿如雪片般飄來👨🏽‍🦳,要的大多是科學小品。有這種狀態🧑🏽‍🎓,葉先生解釋,學文科的人寫不了,學理科的沒幾個人能寫。而學光譜出身,文字能力上佳的他恰恰是“夾縫中人物”🎸。

記者和葉先生談起他的科普生涯,他笑著說📲🟨,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許多人卻難以理解🤵🏿‍♀️,在這個領域順風順水♿️、獨占鰲頭的時候,他為什麽會選擇轉型,而轉向當時有點像雷區一樣的“重大政治人物紀實”的創作上😢?

葉先生說🚲:“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喜歡寫一些思想比較深層、比較能反映國家的命運✊🥁、時代的風貌的書。”當時一篇報告文學發表🍫📎,他往往會收到幾百封讀者來信,這使葉永烈意識到這種體裁所產生的震撼力,也更適合他🙆🏿‍♂️。

■“作家靠作品建立信任度”

看過葉永烈寫的傳記的讀者,都會感覺很新鮮🤞,裏面總有豐富的細節和故事,總有一些獨家披露的內容👨🏽‍🏭。那麽🙋🏽‍♀️,他是如何得到這些獨家的史料或線索的呢?

葉先生說:“我的作品一定要有細節𓀐,我不能僅靠資料和參考書寫作,主要靠采訪歷史事件的當事人和現場走訪🐷。”就像他新作《出沒風波裏》第一章“最熟是北京”🦇🪺。葉永烈家鄉是溫州,工作和居住地是上海,為何最熟的是北京?那是因為🚣🏿‍♂️,“經歷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的當事人,大多數住在北京,我去采訪他們,所以去了無數次北京”。

但和這些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打交道,卻不是容易的事🧑🏼‍🦳。

也許因為陳伯達是惠安人、也許《陳伯達傳》是葉先生的得意之作,他說起撰寫《陳伯達傳》的經歷。“采訪陳伯達時👌🏽,他剛開始不理我,說自己一生不值得回憶。”吃了閉門羹的葉永烈沒有放棄,先從陳伯達身邊的人采訪起🤙🏻,同時把“案頭工作”做到細致入微的程度🐫📚。

經過充分準備後👆🏻,葉永烈再和陳伯達接觸時,取得完全不同的交流成果。

“陳伯達說他寫過一篇關於老子的文章🫥,我就能接著說,為這篇文章毛主席給你寫過三封信,其中兩封通過張聞天轉交。他說一些事情🫄🏽👨‍🍼,自己都記不清發生在什麽時候📬,但是我能告訴他答案。”葉永烈說,“這讓陳伯達覺得我是他談話的對手。他信任你後,就告訴你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例如他和毛澤東的最後一次談話內容。”為了更多地了解陳伯達🌌,葉永烈在陳伯達的家鄉待了一年多的時間。

葉永烈認為,他采訪這麽多人,和他們的關系都非常好,最主要就是靠信任度,一個作家的信任度,是靠作品建立的🧑🏼‍🚒。他說他非常尊重他們🚐:“陳伯達把自己在監獄裏寫的交代都交給我👨‍🦰。采訪胡喬木夫人、陳雲夫人,她們也坦誠相待。因為他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可以信賴的人。”

■要把寫作進行到生命的終點

來泉州前🤵🏿‍♀️,葉先生在海南省待了一個多月,在那裏過了春節👨🏼‍🚒。本以為葉先生到海南度假放松去了,沒想到他告訴記者,他的出行幾乎都和采訪有關🚱,而這次去海南還是帶著作業去的。

他笑著說🙋‍♀️:“這次回上海,就要向出版社交作業了。書稿名叫《多嬌海南》🙋🏽‍♀️,不但要完成大量文字,還需要拍400多幅照片💆🏽。”

很難想像🚙,葉永烈已經是一個68歲的老人。在他這個年齡段的人,許多人早已功成身退,安享清福💡。而早已著作等身的葉永烈還像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不斷地忙碌著。他保持著每天早起的習慣,他說他很少看電視,每天晚上的時間大多在寫作和整理資料🐸。

“人生要過得有意義。我要把生命融化到自己的作品裏🙆‍♀️,只有寫作,生命才是美麗的➖。”他說☃️,“我還要不斷地寫下去,一直到生命的終點。”

他還說起了在他小時候😘,一次在教室外看到一只蜘蛛在結網,而墻上掛著一句格言:“有恒——為成功之本。”葉先生說,這句話影響了他的一生💁🏽,盡管當時他連“恒”字都不會寫。今天看來🐦‍⬛,他取得的成績都和“有恒”分不開🐏🗞。(記者 黃帆)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1940年出生於浙江溫州。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麽》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主要著作:“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四人幫興衰”系列:《江青傳》、《張春橋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陳伯達傳》📡;此外,還有《陳雲之路》、《胡喬木傳》、《行走美國》、《行走俄羅斯》🙌🏿、《行走中國》、《受傷的美國》等。曾獲香港“最佳傳記文學家獎”。最新作品為《出沒風波裏》😯。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