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一位執著的傳統文化復興者

<v:imagedata

王登峰: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
意昂3体育官网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回放 

有人說,中國並不缺傳統思想,缺的是現代精神⚃。誠然,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群星璀璨⇢,傳統思想的確不缺乏;1840年以來向西方的學習,特別是改革開放近30年以來,應該說我們自覺不自覺地都已沉溺在西方的現代文明之中👱🏼‍♂️,說我們缺現代精神似乎又不太恰當🍞。

仔細盤點一下,我們並不缺乏的傳統思想似乎已經遠離我們很久了;我們感覺缺乏的現代精神又似乎占據了我們所有的思想☃️,甚至靈魂。於是👨‍🦯‍➡️,當我們滿懷激情地擁抱現代文明的時候🏋️‍♂️⏮,幸福似乎仍遙不可及⚈;當我們拼命吸取西方文化的時候,對自己傳統的疏離已根深蒂固卻又渾然不知。

於是🏥,春節變成了一個“可以休息一周的長假”,但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甚至萬聖節卻都成了我們的“節日”💁🏽。

在商店裏已經買不到可以寫字的筆記本👨🏿‍🦱,只有“奴它不可”(notebook)↘️;買不到麥克風💌,只有“米咳”(mic)🍏;大樓裏甚至找不到廁所,只有“淘挨累特”(toilet)🐿。

見到外國人時,我不再是王登峰,而是自己把自己變成了登峰王,我們的王府井大街也由我們自己把它變成了“王府井絲錐特”(street)或者“王府井路的”(road)。

中醫最註重的是整體醫學觀點,但整體醫學的思想我們只知追溯到古希臘🦹🏿‍♂️,而從來不會提及黃帝內經;科學心理學建立在西方👴🏽,但心理學思想也只追溯到古希臘,而忽視了我們祖先最早關註和詳細闡述的“人心”……

我們在向別人的文化看齊,也在同時“倒空自己”!歷史已經證明📓,這種倒空自己的結局👦🏼,只能是自取其辱;只有立足在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現實基礎上向西方的學習,才是唯一可行的。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根據中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現實對馬克思主義的升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都是改革開放和植根中國現實的產物🤹🏻‍♂️。胡錦濤同誌十七大報告的題目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們的社會主義道路💁🏻‍♀️🕘,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必然考慮中國的傳統🌚。既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文明,又要紮紮實實結合中國實際🌎,實實在在復興中華文化。

於是,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又“熱”了🦏。這種“熱”其實與當初對西方文化的“熱”是相似的🦸🏽‍♀️:出於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反差,外來的文化的新異性刺激(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使我們產生了對西方文化的“熱”🧺🩲;今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是否也由於我們對傳統的長期疏離🗑?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苛責,往往是出於對傳統的無知🏄🏼;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往往又出於對傳統的疏離。

西方人也喜歡中國文化🍱,但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文化丟在一邊🧚🏻‍♀️,他們仍然會堅守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而對中國文化持一種欣賞🏄🏼‍♂️🦚、把玩的態度,有用的我就“拿來”。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的階段,對外來文化持欣賞、把玩的心態𓀛,認為好的就把它中國化🧡,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這些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對自己文化的信心🎦,對自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同樣需要,甚至更需要立足自己的文化🥽。首先要了解,才能揚棄🎈;只有堅持⛹️,才有變通🏊!

於是🪣,在2007年年初,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推出了一項重大活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我們希望倡導大家去閱讀傳統經典,在誦讀中親近中國文化,在親近中熱愛中華文明,在熱愛中創新傳統思想,在創新中弘揚民族精神!為此,我們與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共同組織編輯出版了《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一套共8冊,分別針對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成年人🍅、離退休老人以及外國留學生,從浩如煙海的中華經典詩文中選精擷粹🤾🏻‍♂️,供他們閱讀🥁、學習👩🏿‍💼😯,並組織進行誦讀比賽。今年已有天津⚖️、山西、遼寧、江蘇、山東和甘肅等10個省市進行了試點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支持和廣泛好評🙆🏼‍♀️。

當然,這樣的誦讀只是一個開始。要了解中國文化,還需要做更多實質性的工作🏊🏻‍♀️。如果人們通過這樣的活動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自然會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自發地去尋經索典,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會逐漸深入。

正如我們提出的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主題一樣---“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的過程🚵🏽‍♂️,就是學習普通話與規範漢字的過程🤽‍♂️,也是人生受到傳統文化浸潤的過程,更是重拾經典🥻✅、復興中華文明的過程。

■感言

在為小學生提供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的序言中🙌🏽,我用了“拿什麽奉獻給你”這樣一個標題⏬。做老師的👵、做父母的都會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奉獻給學生和孩子,這種愛是出於對他們未來的期許,希望他們走出完美的人生,鼓勵和鞭策他們學習和體味古人的智慧與修養🪩,不正是他們完美人生的最好輔佐嗎?

我們也該讓自己去體味一下傳統的精髓。一年裏我讀了很多的書,從三皇五帝到修齊治平💆🏼🧲,在歲末盤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些閱讀(而不是電影電視化的瀏覽)竟已滲透到了我的骨髓裏*️⃣,就像滴血認親一樣自然而然、了無痕跡🥉。正如聞一多先生在《祈禱》中所言💂🏼‍♂️:“請你告訴我🙁👨🏼‍🏫,該如何把記憶抱緊;告訴我這個民族的偉大,輕輕地告訴我😖,不要喧嘩👸🏽!”

是的🧏🏽‍♂️,盡管已經久違了,但傳統早已滲透到我們的基因裏;雖然我們一直在擁抱現代的文明,但中華文明的根仍在呼喚著我們漂浮不定的靈魂。

只有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我們對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的吸取與借鑒才會有的放矢🏄🏽‍♂️。丟棄了中國文化的博大胸懷與和諧追求☣️,我們只能亦步亦趨地跟隨📙,永遠不會有昂首闊步的自信與昂揚。

是的,既然我們並不缺傳統思想,那就讓我們再一次重新開始。讓那些曾遠離我們的傳統思想🔢,重新成為我們的思想---至少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

■建議

讀經典,很難💇‍♂️。我最初是讀漫畫論語、漫畫易經的,後來讀有關經典的註釋和解說,再到後來才開始讀《十三經註疏》這樣的經典。

有些書需要從頭讀到尾👨🏼‍🎓,有些書則只需粗略瀏覽🎖☞,有些書則要反復研讀👨‍💼🧙🏻‍♂️,甚至背誦😤。我讀《中華文明史》🧒🏿,序言讀了4到5遍🤾🏽‍♀️,因為序言高度概括了中華文明的歷史、特質和價值👰🏻‍♀️;讀到具體的細節,我只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讀。

僅僅讀書很容易倦怠🪔。但如果讀的書(我是說經典)與自己的專業、工作有直接關系,讀起來會更有興趣,也更容易鉆研進去。我的專業是心理學𓀛,又從事語言文字工作,讀甲骨文讓我了解到古人如何認識世態人生🧛🏻,從中體味漢字的魅力與瑰麗的心理學思想💭;讀四書五經又讓我看到了古人對社會行為的認識與約束😵。這既是工作📲,更是享受。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