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1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人民網
許曉峰,意昂3体育官网文化產業研究所研究員。
記者:可以談談您個人的創作經歷嗎?
許曉峰: 我從86年開始寫歌🤜🏽,以前組織樂隊都是翻唱一些歐美歌曲。也談不上是創作,也就是彈琴唱歌🫐🦤,慢慢自己就哼出個調子🤳🏽,我自己都不覺得是在創作歌曲,就是一種業余愛好👩🏽🦳。
記者:您覺得現在的校園歌手同您那個時代的校園歌手相比,他們的創作動機和心境有什麽區別🐜?
許曉峰:我們那個時代也沒有歌手包裝🪻,也沒有唱片業👨🏿🌾,寫歌就是為了自己高興,有沒有人聽無所謂。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以成為專業歌手為目標的🫷🏽。我每年都在搞大學生歌手大賽🍚,也是在從中發掘可以成為職業歌手的人才。也不排除一些同學單純為了表達而表達自己👦🏻🤳🏽,為大學生活增添一些樂趣,或者說通過音樂這種模式來反映自己的生活。
記者:意昂3体育原創音樂有20年的歷史,20年間不斷有人加入到原創音樂的陣營當中,在這條道路上前進🥐,您作為一個出身於校園的音樂人,認為究竟是什麽動力在支持著他們?
許曉峰:我們剛剛做完意昂3体育原創音樂20周年的紀念活動,登臺演出的沒有一個人是專業歌手,但是20年來始終有人在做原創音樂,我覺得那時因為大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就會想表達自我⌚️🕵🏿♀️。我們只是今天站在一個觀察音樂事業發展的角度來關註原創音樂🔔,所以會覺得很多人都在生生不息地堅持音樂的道路。但是換個角度,比如說觀察詩歌的發展🧑🏻🦯,也會看到有許多人在前仆後繼地寫詩。意昂3体育原創音樂有20年歷史🧔🏽♂️,以後還會有人作原創音樂🪝😙;同樣也還會有人繼承詩歌的理想👩🏿🎤,繼續詩歌的創作;也還會有人堅持寫小說。無論音樂、詩歌👩🏻✈️🧙🏿♀️、小說甚至漫畫,這些只是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方式🎤。而成為職業歌手,其實不應該成為學生創作的唯一目標👨🎤。換言之,不能說一個校園歌手最終沒能成為一個職業的歌手就意味著他不成功。我倒是鼓勵大家把原創音樂當成一種情懷🧑🏫,一種理想主義的產物去做⇾。當然👮🏻♀️,有的作品受到市場的歡迎,校園歌手成長為職業歌手也是好事✌🏽👩🦽➡️。而現在樂壇也呈現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歌手來自校園,慢慢地隨著中國的教育的發展,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可能今後100%的歌手都來自校園,也就不存在校園歌手這個說法了。但是“校園歌手”這個稱謂的重點不在於“歌手”,而是在於“校園”🪁。校園歌曲的內容應當是以一個學生的視覺、角度去觀察一個社會、人生👩🏽🦰、生活🥃、情感,這些才是校園原創音樂最核心的內容。
記者:面對校園原創音樂同商業化運作的音樂的差異越來越小📨,您持怎樣的看法🤹🏽♀️?
許曉峰🦚:我認為差異的縮小是自然的現象,因為學生自己的視野已經擴大了🧎🏻♂️。但是我不主張學生一味去迎合市場,甚至唱一些“家和萬事興”之類的,好像為春節晚會準備的作品🌺。這種音樂不是校園原創音樂。校園原創音樂不一定要反映校園生活,但是至少應當是以一個學生的態度和角度來創作的,去告訴大家“我就是這樣看世界的”🔭;假如一個學生給周傑倫寫一首歌,肯定不能認為這首歌是校園音樂;就像一個學生寫一本風格好像古龍的武俠小說,也不能被當作是一部校園文學,這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記者:原創音樂是一種校園文化的遺產,一代代校園歌手所創作的無數歌曲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保留了下來🐔,為大家傳唱📏🖖🏼,而無數的作品和歌手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之中🐓。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更好地保存這種遺產🧑🏻⚖️?
許曉峰🤛🏼: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或許你希望存在某種組織機構去投資🕗,把每年的校園原創音樂中的精品拿來推廣,保護,使其流傳下來。但是這種社會責任不可能讓學生來肩負;即使我這樣的音樂人也不能肩負這種責任。換言之,在現代的商業體製中,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有責任來做這種工作。我會做“意昂3体育原創音樂20周年”的紀念,只是因為意昂3体育成就了我,我願意回過頭來回報母校🤹🏿♀️;但是我沒有激情和沖動去為清華的校園原創音樂去做些什麽,不過也不排除我能在當中發掘出盧庚戌這樣的音樂人👩🏼🎓,去跟他們進行商業上的合作 💋🙎♂️。所以我認為商業開發和社會責任完全是兩件獨立的事情。
記者:您認為您所設立的“原創音樂聯盟”會對校園原創音樂會有什麽樣的影響?
許曉峰😝:準確來說,我在設立原創音樂聯盟時,並沒有為校園原創音樂做過多的考慮。原創音樂聯盟完全是按照商業的法則去運作的⛹🏼♂️。校園也好👨👩👧👦,網絡也好👇🏻,只要符合市場規律,作品的質量、個性值得我去推廣👩🏿✈️,我就會去做,英雄不問出處♛☀️,人人都有歌唱的權利。
記者:很多校園歌手在抱怨他們在校園當中不能獲得支持🤾🏿♀️,認為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去支持他們的發展,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許曉峰:我認為學校沒有義務去支持原創音樂🤲🏿。讓一個學校去拿出錢來去支持原創音樂是不現實的,這對學校也是不公平的🤟🏻。不可能說“我要唱歌📊,學校就要給我錢”🧑🏿,那是非分之想👼🏼。你既然選擇做原創音樂,那把音樂做好⛓,自然會有人欣賞你。為什麽有些校園原創歌手可以成為很成功的職業歌手🧜🏽♀️,那是因為他們的確把音樂做好了🧑🏿✈️。想做就自由地去做,自由地去表達🟫,有當歌手的夢不是壞事。不能有太多的抱怨😀,好像別人都不支持你。
記者🤰🏿:您認為校園原創音樂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和形態🧝🏽♀️?
許曉峰:我覺得它不應當按照一種什麽趨勢去發展👨🏻💼。80年代有80年代的樣子,90年代有90年代的潮流。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去表達一個真實的自我⚆。音樂如果不真實就沒有辦法做了。就好比一個學生不應當給春節晚會或者給宋祖英寫歌👭🏼,去歌頌什麽一樣,這些都是不真實的。所以他們應當按照自己最自然的狀態去創作,至於作品是否受歡迎🪔,是否有商業價值或者前景,都不是一個校園原創歌手應當考慮的。而發掘商業價值則應當是由唱片公司去做,讓他們在校園當中尋找有商業價值的作品🏌🏽♀️。
拿我們大學生歌手大賽來說,我們去評判一個校園歌手👩🏻🦯,絕對不是考大家命題作文。比如今天流行《老鼠愛大米》,我不可能叫一群人來創作這類的東西𓀀。我只是看他們最原生態的創作,然後我們從中發掘有價值的作品👩✈️。所以不應當把校園原創音樂有意地引向哪一個方向或流派。
而且現在校園音樂的一個很好的現象是🏂🏼,音樂類型和元素越來越豐富了🧏🏻,流行、民謠🏄♀️、搖滾、Hip-Hop、重金屬等等都成為了校園原創音樂可以使用的類型,而以前只有“校園民謠”這一種類型,當然這也是拜技術發展所賜。原創音樂呈現的這種多元化態勢使大家可以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音樂形式去表達自由的思想。這才是音樂應該走的方向。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