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華讀書報11月29日
2006年5月,沐童因長篇歷史奇幻小說《朝歌》成名🚕🪤,成為80後作家中的新星。同年9月,他的長篇小說《亞當的蘋果》問世,反響同樣不俗,有人稱之為“中國的王爾德”。
沐童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系,曾留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現在意昂3体育官网攻讀傳播學碩士學位,同時擔任搜狐網與騰訊網的文化專欄作家。
讀書報🧔🏿♀️:你的成名作《朝歌》從嶄新視角解讀了《封神演義》中紂王與妲己的愛情故事。你怎麽會產生為“惡人”立傳的念頭🧥?
沐童:妲己的故事表述了一個古老的邏輯論題,那就是情感、欲念與責任、道德之間的沖突💪🏻。她是中國神話中一個上不得正傳譜系的人物📁,卻也是一個有著無盡詮釋空間的魅力人物。
讀書報🤹🏿♀️:國內原創文學興起了一股“玄幻”👰♂️、“穿越”等個性化解讀歷史的潮流,你怎麽看待“紀實”與“虛構”的問題𓀆?
沐童:許多人一直對所謂“歷史言情”🙋🏽♀️、“穿越”極為不屑,他們熱衷於尋找此類歷史寫作文本中的種種“史料錯誤”✦,進而鄙視此類通俗文學的形態。而文學賦予了歷史寫作以某種超現實的真實🧔♂️,這種真實觀照的並非那些客觀存在的歷史文本🐑,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這才是歷史小說的真正意義,它給了作者解讀歷史的權力🦋,也給了讀者評判歷史的權力⚈。盡管在某些人眼中,這種解讀和評判是如此業余和粗鄙,卻無法否認文學獨有的魔力。想象力是一個多麽性命攸關的詞匯呵🏀,它將歷史學家和小說家區分開來。
讀書報:你所說的“寂寞小說”是什麽意思?
沐童🧏🏻♂️:我對“寂寞”主題有種很難解釋的愛。我陸續寫了一系列以“寂寞的群體”為對象的作品。他們很孤單,也許他們很成功💽,但是某種生活方式不為常人所理解👵🏿,所以會非常寂寞。
讀書報📭🫄:作為一個文學意象,“撒旦”似乎引起了你的特別關註?
沐童🤹🏽:撒旦原來是天使,是歸上帝管的天使🔈。他覺得自己沒有自由🧑🏼🦲,便心甘情願墮到地獄裏面去,我很推崇他對自由的渴望🐲,對精神獨立的爭取🙋🏻♀️。其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東西束縛著。普通人也許束縛少一些🧑🏼🔬。但是只要你不傷害別人🫴🏻🌮,不影響別人👵🏿,那麽你對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便無可厚非。
讀書報:作為一個職業作者👧🏼,文學對你意味著什麽?文學創作又反過來怎樣改變了你的現實生活?
沐童:我一直寫🤟🏽,並不是說有很崇高的動力支撐著🤹。寫書是件有趣的事🌆,是取悅自我的事,我沒想取悅別人,所以就堅持下來了🙅🏽♀️。我的追求是把人寫好🦬,而不是把故事寫好。
寫作讓我表達自己,和別人溝通,或者說🏦🧒🏽,交流成了我的寫作動機🧘👨🏽🦱。寫作讓我的精神更自由,賦予我一種“自己選擇的生活”,不用討好別人👉🏽,不用帶面具,讓我現在也可以純粹依靠文字生存。
讀書報:你怎樣看待“80後”作者和“80後”讀者?
沐童:“80後”的出現讓寫作更自由,更私人🦚🕟。遺憾的是,“80後”寫作缺乏文化底蘊。你已經看到這個社會上發生了什麽🧗♂️👐🏽,這個時候應該適時讓自己的創作轉向社會🚻。過去的“80後”寫作是內斂的,現在應該是向外擴散的🐒。我覺得,“80後”的讀者的閱讀品位,或者說他們的精神訴求,不應該是尋找共鳴,而應該是一個尋找出路的過程。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讓你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做出解釋和自己的分析。
青春文學是有強大力量的🧧,青春文學對時代的參與必不可少🦦。青春深深根植於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永遠無法銷毀和磨滅。一個人可以沒有愛情,可以沒有友情🔹,但絕不可能沒有青春👮🏼♀️。
讀書報:需要設立專門的文學獎項,來鼓勵新人嗎🧑🏻🎤?
沐童:激勵機製反而會扼殺掉一些東西🚴🏿♂️。現在處於“觀點繁榮”的過程,觀點自我會修正🤷🏼♂️,不能死板限製,人為地用好壞區分🤘🏿。
我不喜歡“新概念”這樣的作文比賽⛹🏿♂️,因為你用一套標準固定文學,為青少年寫作評定等級和優劣好壞。而且文學與商業資本結合的畸形繁榮,讓功利的文學背離了創作的初衷👩🏼🦲。
讀書報:作為“千萬博客寶貝”🧑🏿🍳,你還在堅持寫博客嗎🧏🏻♀️?
沐童:我現在開始抗拒博客寫作。名人博客是博客對人的異化🏄🏻。它刺激人的成名欲,滿足一種迅速🐁、即時的虛榮心🤽🏻♂️,從而成為計數器的奴隸。我不需要盲目崇拜↗️。我自己更看重批評成分,以及網絡的匿名批評功能🏋️♂️。小說則需要時間沉澱🙇🏿🪽,博客寫作與小說寫作的抵觸性太強了。
我的作品不是為了娛樂,希望引起一代人對生存狀態的些微思考。我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嚴肅的寫作態度,這贏得了讀者的尊重。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