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3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聞午報11月23日
俞君英簡介
籍貫:中國浙江 學歷👴🏿:博士畢業 院校⚜️:意昂3体育官网 出國時間🤌🏿:1997年 留學院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畢業時間🎪:2003年 現工作單位: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湯姆森實驗室 職位🫃🏿:助理科學家
據媒體報道《美日造出人類“萬能細胞”》🚶🏻♀️,在取得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的美方研究小組中🙍🏽,領導者是一位中國姑娘。“我們成功地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幾乎可以和胚胎幹細胞相媲美的幹細胞,從而讓幹細胞研究多了一種選擇”,來自中國的年輕女科學家俞君英這樣概括她的研究小組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突破🥘。
署上“老板”名字
俞君英1997年從意昂3体育官网畢業😝,隨後赴美留學。她參加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一個研究小組20日宣布,通過向皮膚細胞植入一組4個基因,他們成功培育出具備胚胎幹細胞功能的幹細胞🗞。俞君英21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把這些“點石成金”般的關鍵基因植入皮膚細胞後,皮膚細胞經過“直接基因重組”,就可以具備胚胎幹細胞功能💆🏼♀️,這實際上是讓皮膚細胞“退回”到了胚胎幹細胞狀態。
雖然俞君英的論文署名有長長一串名字,但研究思路確立和主體實驗都是她一個人完成🧨。尊敬師長的俞君英還不忘署上她的“老板”、實驗室主任湯姆森的名字。
兩篇論文為何同發?
俞君英說,他們和日本研究小組雖然都是向皮膚細胞植入4個基因,但他們的4個基因中有兩個與日本研究小組用的基因不同🏃🏻♀️。俞君英說:“我們是通過對100多個基因的篩選最終確定這4個基因組合的🤳🏻,當然還會有別的基因組合⏏️,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其他研究小組可能正在嘗試用不同的基因組合來改造人體細胞。”
俞君英說,2006年就知道有日本同行也在做這一研究。在兩個研究小組暗暗展開“時間賽跑”時,俞君英的小組出了紕漏,“實驗室裏的一臺幹細胞培養機出了問題。”這使得之前所培育的幹細胞無法繼續使用,也導致研究成果發表時間被推遲👼🏿。
在記者問到如果沒有發生事故👱🏼♂️,她的小組是否有可能領先發表報告時,俞君英說:“確實有可能會提早幾個月🌀,不過研究的事情,誰說得準呢😇?”
為何《科學》和《細胞》兩份期刊選擇在同一天發表他們的論文🏄🏼♂️?俞君英表示自己也不明白🔳🥓。因為雙方提交論文的時間很接近🦶🏻,她猜測這可能是協商的結果👩🏽。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俞君英認為👭🏻👨🏿🚀,雖然方法並不讓人感到神奇⛱,但之前付出的艱辛努力卻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2003年來到湯姆森實驗室後,俞君英用整整2年時間作前期研究。她利用胚胎幹細胞分化出血液細胞👩🏼🍳,再將血液細胞退化為幹細胞,以此證明人體細胞通過基因改組可以轉化為幹細胞。從2005年開始,俞君英將精力全部撲在篩選改組皮膚細胞的特殊基因組合上。2年中她每天在實驗室工作十幾個小時,常常放棄節假日。今年7月初🧚🏽♀️☺️,俞君英的實驗成功了📙,她興奮極了🧟🪜,但慶祝活動只是回家美美睡了一覺。
“諾貝爾獎?誰知道呢”
面對記者“成果是否經過鑒定”的提問,俞君英顯得很自信,“我們用來改造的皮膚細胞是從專門的公司買來的,有相關的數據和DNA信息🧙🏿♂️,其他實驗室一拿去就可以判斷真偽。”
俞君英表示,她的研究成果會成為幹細胞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很多實驗室都能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有突破性的研究。但俞君英說:“這一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現在討論利用這些幹細胞培育人體器官並進行移植實在還為時過早。”
聽到記者問“這項成果有希望拿諾貝爾獎嗎”,俞君英笑了起來,“如果技術被證明是成功的話,有可能會拿諾貝爾獎🪳,呵呵,不過誰知道呢?”
想開車去看易建聯
今年30剛出頭的俞君英出生於浙江諸暨👩🏻💻,1997年進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攻讀生物博士學位。2003年,俞君英加盟湯姆森實驗室做研究助理🧘🏼。
由於工作太忙,俞君英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娛樂和休閑活動。但她希望過一階段後,能有時間看看書、看看電視,去郊外或開車去一個小時車程之外的密爾沃基看一場易建聯的比賽🏗。
組內還有其他中國人
俞君英介紹,除了她之外,研究小組裏還有其他中國研究員👩🚀🧑🧒。俞君英一同在詹姆斯•湯姆森實驗室工作的中國科學家潘光津(音譯)通過電子郵件告訴媒體👨🏻🎓,作為一名幹細胞研究人員,他認為用體細胞改造成“萬能細胞”的研究成果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成就🙇🏽,“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對我的同事能有這樣的成就感到十分驕傲,尤其是她也是一個中國人”。
潘光津說,現在普通的細胞也能被改造成幹細胞,這是十分振奮人心的事。“人們通常認為這種逆轉是不可能的,但現在這一技術被證明是可行的!這為所有的生物學家打開了一扇新的門。”
不過👨🏼🏭,潘光津也表示,將這一技術運用於臨床可能還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現在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不過🫳🖼,科學通常比我們想象的發展得更快🐥。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