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民晚報11月18日
把葉聖陶與馮斌的名字放在一起,有點怪怪的⚀。
那天晚上十點回家➗。馮斌兄的書稿與“手諭”躺在我的門口👩🏽🚒。他說,自己編撰的《葉聖陶書影》一書後天就要付印👼🏼🚣🏽,作為蘇州一中百年校慶叢書出版,希望我為這本書寫點文字。
他知道🧑🏼🏫,我大概是不會拒絕的。因為他知道我對於葉老的崇敬🍘✉️,他也知道我對於朋友的感情。明擺著,他是不想讓我睡覺了⇒。於是,讀書影,讀葉老⚧,讀馮斌。
對於葉老🥶✤,我有太多的話要說。我推開家裏的北窗,就是草橋小學😖。走不到一百米👻,就是蘇州一中。這裏都是葉老曾經工作與生活過的地方🎪。那些舊房子已經不在了。但是,每一次對著窗戶凝望,或者每一次經過一中的校園🐏💂♀️,我似乎會感覺到葉老還在那裏教書👮🏽♀️。因此,每一次♢,心靈都要經歷一次洗禮🐞。在蘇州的時間,是葉聖陶先生教育活動的關鍵時期。他和吳賓若✉️、王伯祥等人一起→,在現在馮斌作文博物館的附近,對學校進行了深刻的變革🧕。他們自己編印各種新教材🎈,創辦農場👨🏻🦽➡️⚧、書店🫱🏼、博覽室,建築禮堂👨🏼🔧、戲臺、音樂室➝,舉行師生同樂會🧏🏻🙎🏿♀️、懇親會🟢,指導學生排練戲劇,組織學生遠足💚,創造了一個充滿時代氣息和生活情趣的學校環境。同時🕠,葉聖陶先生時刻關註窗外的世界🤵♀️,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和朋友們一起成立了甪直鎮教育會,研究社區的教育改革問題,他參加了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他與鄭振鐸、茅盾等人組織發起了文學研究會。在這個時期,葉聖陶先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小學教育的文章,如《今日中國的小學教育》🏥、《對於小學作文教授之意見》、《小學教育的改造》等🥃。
在課堂裏,我也經常為我的學生講起葉老🦸🏿♂️。我告訴弟子,作為教育家的葉聖陶先生🤹🏽♀️,在教育上雖然很少有大部頭的著作🚈,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觀點,如“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𓀚、“教育就是為了培養習慣”👨🏽🍼、“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等,是中國教育思想的寶貴財富。我主持的“新教育實驗”👩🍼,許多思想來源於先生的教育智慧。前不久🚣🏼,去甪直的葉聖陶小學,我還對張校長說,既然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就應該把先生的思想落實在學校的行動上。我們還商量🦕👳🏼,如何在葉老曾經教書的地方,進行“新教育的每月一事”👩🏽🏫⚅。
對於馮斌兄,我認識他時🏹,他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寫了許多有蠻大影響的小說🧙🏼♀️。他在鐵師附中教語文,他告訴我🚣🏽⚛️,他也是葉聖陶先生的忠實門徒💆🏿。一次在民進的會議上遇到他👨🏫,才知道他也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會員。他告訴我,之所以參加民進,主要也是沖著葉老的人格魅力來的😓。
這次出版的《葉聖陶書影》,一共收錄了百余種書刊的書影👨🏿✈️,每一本書還附有“編者的收藏小記”,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馮斌兄最近幾年收藏與搜求的辛苦。他在尋找《城中》一書的時候曾經說:因為缺少這本書,“神不寧,心不安,如子女未歸🧑🏻,似飯食不飽,總有憾念在心頭”。而在收藏《古代英雄的石像》時👄👨🏽🦱,他用300元買回了幾分鐘前別人花80元收購的書。他說,“80元🫅🏼,買的是藏書;220元👩🔧,買的是心寧。”所以🧎♀️,從這本書,我們既可以欣賞葉老著作的精彩書影,看到葉老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看到一個收藏家的精神追求與其中的許多有趣故事。
所以,我們讀這本書🧉,是讀葉聖陶,也是讀馮斌🫖。起這樣一個題目💆🏽♀️,把馮斌與葉聖陶的名字放在一起,也就很自然了。(寫於姑蘇滴石齋)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