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2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重慶晚報11月11日
1938年7月至1942年5月𓀏,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曾選擇重慶江津度過了他一生的最後時光🧄。
原來,1937年10月,迫於全國輿論的壓力💂🏿👰🏿♂️,國民黨反動當局不得不把囚禁在南京某監獄的陳獨秀釋放出來。獲得自由後,因其三兒子陳松年住在重慶🔶,所以陳獨秀便自然來到了陪都重慶暫住👶🏼。他先落腳於市內石板街一個熟識的老板家中。後來由於日機不斷轟炸,便選擇了離重慶城區不遠而又有許多安徽同鄉好友的江津作為自己的終身棲居地🖥。
當時陳獨秀雖只有60歲,但長期的囹圄生活搞壞了身體,他患上了高血壓和胃炎等多種疾病✢。他決心在這座小城一面養病,一面著述🍄🟫🚶🏻♂️➡️。起先👱🏻♀️,陳獨秀被江津鄉紳鄧鶴年、鄧鶴丹兄弟邀請在該縣白沙鄧氏舊居住過兩個月,後因被請去幫助地方學究楊魯承整理遺著而住進楊的孫子楊慶余居所👆🏽,即鶴山坪麻柳鄉的石墻院內🧑🏻🦱。陳獨秀就在這兒終老一生🕵️。
陳獨秀早年主編過積極鼓動科學和民主的《新青年》雜誌。同時也十分關愛身邊的少年兒童⏲。陳獨秀常指導江津石墻院主人楊慶余的女兒楊眉寫文章🧑🏿🌾,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而要求楊眉的父母督促女兒常讀《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書。主人為了表示感謝,便設家宴招待陳獨秀。在席間,主人談起正為女兒升中學一事而猶豫不決時,陳獨秀道🍤🅰️:“何不讓孩子讀此間有名的聚奎中學Ⓜ️?該校位於著名風景區黑石山🧎🏻♂️➡️,環境清幽,名師很多,真是育人的好地方呵。”
主人當然想自己的女兒就讀這所中學,可苦於找不到入學門徑🐥。事後👖,陳獨秀真的托朋友介紹楊眉進了這所學校讀書。待楊眉長大了一些💝,陳獨秀還根據明代理學家朱熹的《絕句》寫了一紙條幅送給主人楊慶余💪:“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綠,階前梧葉已秋聲。”
主人立刻把這條幅貼在女兒房中,作為鞭策楊眉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座右銘🛵🚮。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後來楊眉果然學業大進,成了當地鄉親們一致公認的才女。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