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華給人間盜來天火

<v:imagedata今年是曹靖華老先生(1897·8·11——1987·9·8)誕辰110周年,也是先生逝世20周年。

曹老仙逝,可是我時刻感受到曹老的存在🫰🏼。他的一尊塑像聳立在我的案頭上🔪,一直用凝重的目光望著我🥹。作為一名俄羅斯文學的研究者和翻譯者🛠,我無時無刻不在聆聽先生的教誨🦔,感受先生的鞭策,得到先生的鼓勵🪈🖐🏻。

曹靖華先生是在五四新文化思想影響下🎅,在魯迅先生直接教導下成長起來的青年革命文藝工作者⚉。1921年(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將這位24歲的學子派往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的新生國家創辦的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2年年底回國。1926年曹靖華參加北伐🛩,曾隨蘇聯軍事總顧問加倫將軍工作。中國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曹靖華再次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列寧格勒東方語學院等學校任教,在那裏工作了六年之久。

曹靖華先生是遵循魯迅先生的教導以“別求新聲於異邦”為己任⚾️,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為爭取祖國的獨立與人民的解放👩🏿‍🍳,而踏上了文學翻譯道路的🔊。

1923年🧜🏼‍♂️,他翻譯的第一部俄羅斯文學作品——契訶夫的獨幕劇《蠢貨》問世,從那時起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曹老翻譯了四十余部文學作品,總數達三百萬字👨🏽‍🚒🚶🏻‍♂️‍➡️。

曹靖華先生是介紹蘇聯文學的開山祖之一。和他同時代從事俄文翻譯的還有瞿秋白(1899—1935)⚓️👩🏼、耿濟之(1898—1975)、蔣光慈(1901—1931)等人。曹靖華先生則是兢兢業業、默默地在翻譯大地上辛勤耕耘時間最久、著作最豐的一位💪🏿。

早期,曹先生也譯過帝俄時代幾位作家的作品🪇,如契訶夫的劇本《求婚》🧃、《蠢貨》,屠格涅夫劇本《在貴族長家裏的早餐》等↩️。但作為一個時代的熱血青年🧗🏼‍♀️,一位曾在革命大潮裏搏鬥過的精通俄文的人🏌🏻,面對中國嚴酷的現實,他意識到革命文學的重要意義。曹靖華先生說過🤦🏼‍♂️:他翻譯蘇聯文學作品“並非為了做文學或是為了糊口”🧑‍🎄,“主要是受到偉大十月革命勝利的感召”。

1929年曹老在列寧格勒任教期間,接到魯迅約他翻譯《鐵流》之信💃🏻。他“不能不想到對於在黑暗中掙紮🖖🏼,在血泊中抗爭的我國人民來說,這樣的作品將會產生何等巨大的鼓舞力量”。後來曹老又譯了拉夫列尼約夫的中篇小說《第四十一》🏌🏿‍♂️、聶維羅夫的中篇小說《不走正路的安得倫》🧸、基爾尚的劇本《糧食》等。

1933年,曹靖華先生完成了魯迅先生的委托,搜集一些蘇聯名著插圖之後🥓,攜妻子與女兒經海參崴回國💂🏽‍♀️。當時🤸,我國正處在抵抗日寇侵略和國內戰爭的艱苦年代。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曹靖華先生更是著力於翻譯蘇聯反法西斯德國的文學作品,如肖洛霍夫的《在頓河流域》、《死敵》,列昂諾夫的《侵略》,西蒙諾夫的《望穿秋水》,卡達耶夫的《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費定的《城與年》,愛倫堡的《煙袋》,阿·托爾斯泰的《保衛察裏津》,克雷莫夫的《油船“德賓特”號》👨🏽‍🎨,瓦西列夫斯卡婭的《虹》🧔🏼,蓋達爾的《遠方》🛏🫱🏿、《第四座避彈室》(合譯)等等,等等🐩。他的譯品無一不是改造舊社會、反對侵略的子彈和糧食🧑‍🚒。這些作品✍️,譯成漢文在我國出版後,曾在革命戰爭年代🈹,起了鼓舞人民鬥誌和培養新人的積極作用⭕️。

曹靖華先生在抗戰大後方除自己從事翻譯外,還編輯過多部蘇聯文學作品叢書🖕🏻🚰。

1940年🤟🏿✈️,曹靖華先生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任職,主要負責編譯蘇聯文學作品集。蘇德戰爭爆發後🤩,則經辦蘇聯反法西斯的“文藝聯從”,出版有《團的兒子》(卡達耶夫)、《人民是不朽的》(格羅斯曼)、《巴黎的陷落》(愛倫堡)等……

曹靖華先生和蘇聯老一輩作家結成很深的友誼,是時代的召喚🦝,是革命的需要,是世界文壇誌同道合的感情的交融🏄🏻‍♀️。

與曹靖華先生交往最深的老一輩作家中有綏拉菲莫維奇、拉夫列尼約夫和費定👬。

曹靖華當時翻譯的蘇聯文學作品,在中國革命史上都起過重要的作用👇🏿👌。

《鐵流》的作者老作家綏拉菲莫維奇在莫斯科近郊赤松林別墅和在他家中都接待過曹靖華。那時作者還不知道他的《鐵流》在中國的影響。

革命老人林伯渠同誌曾經說過:“延安有一個很大的印刷廠,把《鐵流》不知翻印了多少版,印了多少份,參加長征的老幹部🧚🏿🌙,很少沒有看過這書的☦️。”瞿秋白在寫給魯迅的一封信中(1931年12月5日)說:“《鐵流》和《毀滅》的出版,應當認為是一切革命文學家的責任。每一個革命的文學戰線上的戰士,每一個革命的讀者,應當慶祝這一勝利。”肖華將軍也曾提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聯文學已經在中國工農紅軍中流傳,後來伴隨著工農紅軍跋涉了萬水千山,伴隨著紅軍戰士們完成了二萬五千裏長征,尤其是《鐵流》對參加長征的老戰士們倍覺親切。它以火焰般的革命熱情,鼓舞著處在艱難險阻中的工農紅軍,使這些爬雪山、過草地的英雄們,把自己的英雄行為,當做中國的“鐵流”。

拉夫列尼約夫比曹靖華年長六歲💁‍♀️,曹靖華把他看成是自己最愛的蘇聯作家。拉夫列尼約夫33歲時完成的《第四十一》👩‍🚀,問世後四年🙍‍♂️👩🏻‍🦯‍➡️,32歲的曹靖華就把它譯成漢文。這篇富有浪漫主義的👇🏽、描寫紅軍女戰士與白衛軍軍官復雜的感情糾葛的小說👩🏿‍⚕️,最後以正義戰勝邪惡、以革命利益戰勝私人感情而結束。

《第四十一》譯本在我國出版後👮🏻‍♂️,影響廣泛🧑🏿‍🍳。曹老回憶當年的情況說過🤢: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敵後革命根據地🤹🏻‍♀️,用鋼版油印形式🧖,印在紅包裝紙上的除政治理論的小冊子外,還有這本小說。曹老回憶說:“當時從包圍圈中出來的同誌,曾把這類油印本送了我幾種🧔🏿‍♂️,並對我說:‘敵後的戰士們把槍Ⓜ️、書和自己的生命🔞,結成了三位一體,遇到生死關頭,隨身攜帶的一切都可以拋棄,唯獨槍和書💆‍♀️。面對死亡或者沖出重圍👩🏿‍⚖️,或者與自己的生命同歸一盡。’”又說:“《第四十一》教育讀者👱🏿‍♀️,即使戀愛⟹,也要服從革命利益,服從革命需要,服從偉大的革命鬥爭。”

費定是另一位與曹老有過深交的蘇聯作家。他稱費定為“情逾手足”的同誌。

1930年前後🧘🏻,曹靖華在列寧格勒讀罷費定的長篇小說《城與年》時,說:“就好比鐵遇到磁石似的,怎麽也擺脫不了它的強度的吸引力4️⃣。”過了十年,曹靖華才動手翻譯這部小說,因為他認為“藝術價值愈高的作品🤱🏻👩🏽‍🍼,也愈難譯,或竟至不能譯”🧑‍🦽。

1933年魯迅先生看到《城與年》的木刻插圖👨🏿‍🍼,深為珍愛。他擬出《城與年之圖》,希望這組版畫作品“每幅圖畫之下🧑🏼‍💼,也題一兩句,以饗讀者”🤛🏿,就約請曹靖華寫篇兩千字左右的梗概💁🏼。曹靖華超額完成任務,但書未及出版,魯迅先生便逝世了。抗戰後的1946年📛,曹靖華到上海,同許廣平先生兩人在魯迅先生藏書中🧖,整整翻了大半天🍤,不但找到了《城與年》的插圖精本🔓,還有蘇聯木刻家全套手拓木刻原本而且精本中每幅畫間都夾著一張宣紙🤙,上邊是先生題的說明🤷🏼‍♀️🎗。1947年上海駱駝書店印行《城與年》時🐸,配有魯迅題寫說明的插圖三十幅🌿。譯本成為珠聯璧合的珍品,這段因緣也成為一段佳話。

想當年,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印一部蘇聯名著漢譯本經常遭到嚴重的迫害😴。魯迅先生冒著危險,在窘迫的生活中💇🏽,自己出資來印刷。他費盡心血👨🏻‍💻,在“巖石似的重壓下”👩🏽‍🏭,“委婉曲折地”使蘇聯文學展現在中國讀者面前🤫。

而曹靖華是魯迅先生最得力的助手和戰友。

新中國成立後,很多蘇聯作家來到中國訪問👩‍🦲,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會見過曹老的:法捷耶夫、西蒙諾夫、卡達耶夫、考涅楚克、瓦西列夫斯卡婭🤗、波列沃依、加林……

曹靖華譯過瓦西列夫斯卡婭的長篇小說《虹》🗃。《虹》講述的是蘇聯衛國戰爭的殘酷現實👨‍🏫,歌頌的是愛國主義的自我犧牲精神。《虹》的思想曾經培養出丁佑君這樣的黨的好女兒🤽‍♂️,面對叛亂的匪徒,為保全機密,受盡淩辱📚,視死如歸。

波列沃依是1956年來中國訪問的。他在自己的旅途日記裏寫道:“他早期翻譯的《鐵流》曾使魯迅愛不釋手。《鐵流》也是最早譯成漢文出版的十月革命文學作品之一。現在蘇中兩國文學之間已拓展了一條友誼的康莊大道,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位須發斑白💇🏻、目光稚真的老人所踏出的第一條小路。”曹老在波列沃依心目中是介紹蘇聯文學作品的元老,是鋪設中蘇文學友誼之路的開拓者。

那一年🈹,波列沃依幾次見到曹老🏥,總是把曹老視為長輩🧛🏼‍♀️,十分恭敬。這使和他一起來華的著名特寫作家加林產生了一定要專訪曹老的念頭👋🏿。

加林訪問是在曹老家中進行的🤴🏼,曹老很少在自己家中接待外賓👨🏼‍🏭。後來,加林寫了很長一篇文章介紹魯迅和曹靖華。那天🤸‍♂️,我在場🧑🏻‍🦲,為他們拍了幾張照片。沒有想到這些照片在“文革”期間給曹老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認為那是曹老“裏通外國”的鐵證🛝。曹老受盡汙辱與謾罵。他珍藏的蘇聯老一輩作家綏拉菲莫維奇、阿·托爾斯泰、拉甫列尼約夫、費定、法捷耶夫🤙🏼👩🏿‍🔧、列昂諾夫等人寫給他的信,以及他手記的與蘇聯漢學家往來心得的大事記全給抄走了🫃🏼。平反後曹老找到有關方面🧎🏻‍♀️,希望能夠查找到丟失的獨一無二的材料👩‍🚀,但珍貴的信件和史料卻已無影無蹤。

費定的《城與年》是曹老1946年譯的最後一部蘇聯文學作品。那一年他近五十歲。從那以後,他把自己全部精力轉向教學🤟🏿。新中國成立後,他出任意昂3体育官网新創辦的俄羅斯語言文學系主任,曹老從這時起把精力放在培養俄語人才,他的努力開拓了我國蘇俄文學學科的荒蕪莽原🤾🏽。

曹靖華先生把翻譯事業與革命鬥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文學翻譯看成是一門科學。為了能有效地從事這項鬥爭🏊,必須掌握可靠的武器,而翻譯的武器是文字。只有文字準確、順暢、才能很好地完成翻譯的艱巨任務。

曹靖華精通中俄兩國文字✮,熟悉中俄兩國的文化底蘊,深刻理解原著精神🕰、時代背景、藝術風格、語言特色👨🏼‍🦰。正因為如此🏊🏽‍♀️,他的譯著直到今天仍然經得起時間考驗。

我忘不了曹老有關文學翻譯的教導。1977年早秋🫕,我去看望曹老。那是粉碎“四人幫”之後的第一個國慶前夕,他那天情緒很好🧑🏼‍🏭,曹老興致勃勃地談到魯迅🫶🏿,談到翻譯經驗,談到寫作技巧。他說👨‍🏫:“翻譯界有些人不太註意漢文修養。應當用漢文多寫點東西🤽🏻‍♂️,鍛煉自己🚮。漢文有兩點必須註意🕤。一是詞匯要豐富🫴🏽。只有掌握了豐富的詞匯,才能用之得當。可是有人常常使用‘代用品’。”我記得曹老當時脫口說了一個俄文詞“суррoгат”(即“代用品”)。他說“用суррoгат譯文學作品🧑‍🎨,作品就沒有味道了,說明譯者語文貧乏🔳。”曹老接著說:“二是表達原文要細膩。”他思忖了一下™️,說☝️:“文字是表達不盡人的感情的……但必須做到盡美盡善。”他以《長恨歌》為例👵,說:“這麽一部偉大的作品,結尾運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說明白居易認為自己的文字還沒有表達盡唐玄宗李隆基的全部豐富復雜的情感。”曹老說,有人告訴他:“翻譯時每個字都查過字典,為什麽還不行🏌🏿?”曹老回答是🚴🏼‍♂️🐫:“正因為每個字都按字典的解釋翻譯的,就不成其為文學作品了💁🏿‍♀️。”曹老又說:“字典只能告訴你一個基本意思,不是用在任何一地都合適。”他擔心聽者不明其意,就又舉例說明:“北京的泥瓦匠很有手藝。他用破碎磚頭可以壘起很高的墻壁👩‍🔧💇🏼‍♂️,但它不牢靠,經不住長年的風雨……”

曹老認為自己從古典文學🧌、從唐詩宋詞中吸取過寶貴的營養。我曾聽曹老背誦唐詩🙏🏿,聽他贊美詩中的意境🤸🏽‍♂️。曹老晚年寫的許多散文,不說標題幾乎都是詩章,文內蘊涵的詩情畫意又是多麽含蓄🤜🏿,清麗嫵媚,感人至深。1980年,我為曹老畫過一幅肖像,他在畫像上題的也是兩句詩👩🏽‍⚕️:“粵江二月三月來,滿山遍野奇花開。”

曹老性格剛烈,同時又柔和可親🧑‍🎄,他待人忠厚誠懇🛷,保持著樸素的生活👋。同時要求晚輩也要勤儉節約👨‍👨‍👧,努力學習。

曹老不能容忍工作不負責任的現象,對編輯工作也極端認真。記得有一次,他提到自己寫的一篇散文,被責編改動了一個標點,為此十分惱火。曹老並不是不尊重編輯有改動別人的稿子的權利,而是要求慎重。曹老那篇文章中有這麽一句話💆🏿‍♂️:“一九四九年,春進了北京城🎇。”編輯把逗號移到“春”字之後去了。這句話變成:“一九四九年春,進了北京城。”曹老操著濃重的河南口音,忿忿地說🧑🏿‍🎨:“怎能這麽改呢🧊?!這麽一改,主語到哪裏去了💘?”曹老捶打著那本書。“我這句話中的‘春’是黨的代名詞🐾,是黨領導人民解放了北京👩🏽‍🏭,是黨🍕、是毛主席進入了北京城。如今一改💲,變成了季節——一九四九年春天👷🏼,進了北京城。誰進了北京城?📻!誰!📂?難道是我曹某人🧙🏽📢?我進了北京城有什麽意義?”曹老嘆了一口氣,實在不願意講下去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談到報刊約稿事。他沉默片刻說🧟‍♀️:“有求必應,於己於人✖️,均無益。”曹老不是矯情的文人墨客🤓,他主張寫不出來時不要硬寫。他還說過,寫文章要有感受❇️🛝,要有生活,更得註意文筆。

曹老看不慣浪費行為。這是老一輩人特有的現象。能節省一定要節省,即使時代變了,也不應該大手大腳🙇🏻,揮霍浪費。

有一次,在體育館路他的家中👩‍🦼,他讓我在一張畫上代他嵌上印章。我怕印油不足,在印泥上多按了幾次。曹老盯著我的動作,忍不住說💂🏼:“夠了,夠了,別再浪費印泥了……”

我想起他講過的一件事🕠。有人看到他用廢紙的背面給人回信,認為曹老過於吝嗇,按他的身份該用信紙。曹老得知後,很是不滿🧏🏿。他說看是給誰寫信,是否非得用信紙不可🉐。他說他的目的是“物盡其用,否則即暴殄天物,於心不安”。他說他寫文章起稿用的都是廢紙。寫信常常用廢紙💁🏽‍♀️,並不是買不起信紙,而是利用廢紙的背面🪩。他斬釘截鐵地說“這是為人的基本態度”。

每次看望曹老時,臨別他總要親自把客人送到門口,甚至走下樓梯送到街上🧛🏽‍♀️。如果他身體不佳,則囑咐他的女兒蘇齡或兒子彭齡代他送客。在醫院養病期間也不例外。曹老的這種熱情使我們晚輩們不太敢於去打擾他🔡。可是每次見面時,他頭一句話總是說:“見到你可不容易呀……”我為此感到不安。他到別人家做客時🛻,反倒不讓主人出門送他。我忘不了1974年5月9日。那天晚上,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曹老!他穿著一身藍色製服,滿頭白發,一只手中握著手杖,另一只手拿著手電筒。那天他講了很多事⛄️,談到兒女應孝順老人,生活應簡樸,也談到翻譯和蘇聯美術家的事🥷🏻。

臨走時🪰,曹老堅持不讓我送他。可是黑夜讓一位77歲的老人獨自回家,實在不放心。那時還沒有出租汽車🤲。我硬是跟著他擠上公共汽車。在行駛的車上他又晃晃悠悠地搶著給我買票🌑。每到一站⏸,就逼我下車。車上的售票員發現老人如此堅決🚽,便勸我🪐:“您下去吧!我們來照顧他,您盡管放心。到了東華門,我會請司機把車停穩。我攙扶老人下車。”我一夜沒有睡好📶。第二天,我馬上往曹老家裏打了個電話。家人告訴我:曹老吃完早飯就外出了……我心上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平安地回了家。但,我又不能不嘆服,老人一早又忙了起來!

育人是曹老強項。在中國🏄🏼‍♀️🏫,在蘇聯,他都培養過不少人才⚓️。50年代,他重訪蘇聯時✋🏽,發現他的蘇聯學生當中👨🏿‍🦰,有的已成長為蘇聯著名的漢學家,如葉菲莫夫、杜曼、波茲涅耶娃……

1956年,以研究魯迅而成名的女漢學家波茲涅耶娃獲博士學位。為此她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當時曹老正在蘇聯訪問👒,成為宴會上最受尊敬的客人🐈。有的漢學家很羨慕波茲涅耶娃,因為有這麽一位中蘇知名的大學者光臨她的慶典。也有人勸曹老不要出席😲,我問曹老為什麽?他說“可能是由於嫉妒……”然後又加了一句🪷:“文人相輕的現象,看來國外也有……”

1959年,曹老又來到他眷戀的列寧格勒。他的學生葉菲莫夫已是列寧格勒大學的負責人之一,全國知名的漢學家❎,整天陪同曹老,鞍前馬後,隨曹老遍訪他生活與工作過的地方👊🏿,表示對師長的感恩與崇敬。

我沒有機會上意昂3体育官网🧘🏽‍♂️,更沒有機會聆聽曹老的課程👨🏼‍⚕️,但有幸陪同曹老接待過蘇聯客人,隨他出訪過蘇聯,為他老人家擔任過口譯。這是我聆聽他課程的最好機會👨‍🦽‍➡️。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他對蘇俄文學的觀點🪲,他對翻譯的要求……都是在一般課堂上難以聽到的⛅️。

有一次我提到自己學歷太淺。他說,他在舊社會受到的教育也很低🪃,沒有錢升學❗️,只好在書局當校對員💂🏿‍♂️,在小學當老師,但業余時間拼命自學。他特別加重了“拼命”二字。

記得他還引證過高爾基的例子,說高爾基也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可是他有超人的意誌。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刻苦學習🧚🏿,細心觀察現實生活✡️,不斷寫作👨‍⚕️,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他說魯迅說過,在知識領域裏每一天要有所得🧑🏼‍💻,否則這一天就白過了,要把喝咖啡的時間利用在學習上,所謂“喝咖啡”指的是玩樂👱🏼、休息。

曹老閱讀其他人的著作時,十分認真,凡是錯誤的地方他都會標記出來。有一次我翻閱曹老讀過的《論魯迅》一書🏄🏽‍♂️。這是一本外國人寫的回憶文章集🛁。其中有史沫特萊寫的《記魯迅》一文。我發現文章旁邊有一些批語,一看字體就能認出是曹老的筆跡👨🏻‍🦰。曹老對我說:“史沫特萊這篇文章有些地方寫錯了。”我認認真真地閱讀了曹老改過的文字🧑🏼‍🚀🧑🏿。史沫特萊寫道:“他曾回到中國行過醫🧙‍♀️,可是正同西洋的許多醫生一樣⛪️,他不久便發現大部分的疾病都植根於貧窮俱來的愚蠢之中,只有富人方能獲得醫藥治療⛹🏿‍♂️。於是🪚,由於俄國古典作家影響,他便轉向文學,把它作為向封建思想鬥爭的武器。開始照著俄國古典作品的風格💓,寫一些短篇小說🙏🏿,漸漸地便把行醫的事業完全放棄了。在中國文藝復興的那段時間中,他便在北京當文學教授,那時的北京是新思想的誕生地。”曹老在這一段文字旁寫了兩個批語🤹🏽‍♂️:“魯迅學醫,並未行醫。”“魯迅從無所謂‘教授’學銜。”

曹老的批語並非一兩處🧑‍🎓🚣‍♂️,可見曹老閱讀時的嚴謹態度和對工作的責任心🌱。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