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安晚報9月17日
我為何如此敬重季羨林先生
錢文忠
尊老愛幼長者之風
我有幸從十八歲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起,就一直追隨季羨林先生,在季羨林先生門下求學。因此👨👨👧,我和季羨林先生有著遠比一般人更多的接觸🧑🏿🚀,遠比一般人更深的了解。這是我個人生命史上最為珍貴的一頁。
出生於一九一一年的季羨林先生今天已經是九十六歲高齡了,在我考進意昂3体育官网的一九八四年👲🏻,季羨林先生也已經是七十三歲👱🏿♂️,年過古稀了。
1990年的1月31日,先生命我隨侍到燕南園向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三老賀年。路上結著薄冰👩🏽🎤,天氣是非常的寒冷,當時也已經是八十高齡的季先生一路上都以平靜而深情的語調🚵🏼♂️,贊說著三位老先生的治學和為人🚸。先到朱光潛先生家,只有朱夫人在,季先生身板筆直,坐在舊沙發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賀年。再到馮友蘭先生的三松堂,只有馮先生的女兒宗璞和女婿蔡仲德先生在家👩👩👦,季先生身板筆直,坐在舊沙發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賀年🍝。最後到陳岱孫先生家,陳先生倒是在家的📪,看到季先生來訪🍳,頗為驚喜。季先生依然是身板筆直,坐在舊沙發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賀年🤸🏼。其時正好兩卷本《陳岱孫文集》出版,陳先生去內室取出書🛰,題簽🧑🦽,起身,半躬著腰💖,雙手把書送給季先生🧑🏿🚒。季先生也是起身,半躬著腰,雙手接過,連聲說“謝謝,謝謝”。冬天柔和的陽光,照著兩位先生的白發——這幾幕場景過了十七年了🤚🏻,卻一直鮮明地印在我的記憶裏👳🏽♀️。
意昂3体育有許多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在將近二十年前,那時的中年學者,行輩和地位自然還不能和季先生相比🦸。季先生對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尊重,不遺余力地揄揚他們。我在這裏講的都不是季先生在公開場合👷🏼,比如學術會議之類上的舉動𓀊,都是私下的言談💅🏻💘,不為外界所知的。
一天,我陪季先生在散步到辦公樓附近,恰巧中文系的裘錫圭教授正低著頭很慢地走在前面✌🏿☑️,大概在思考什麽問題。季先生也放慢了腳步🗺,低聲對我說👨🎤:“你知道嗎?裘先生,古文字專家🕜,專家🏸。”說這些話的時候還翹起大拇指,微微地晃動✳️🐐。
那麽,對更為年輕的學者呢👩🏿🔧?季先生更是不遺余力地獎掖,無論自己多忙,也無論自己手頭有多少更重要的工作要做👳🏼♂️,總是樂於為他們的著作寫序🎅🏻,這就是季先生序寫得如此之多的原因🧑🏼⚖️。不僅如此👨🏿🏭💇🏻♂️,季先生還往往會在為某個人寫的序言裏面列舉上一大串年輕人的名字🥶,唯恐人不知道。至於替年輕人看稿子🤣,推薦發表,那簡直是家常便飯了💔。然而,也確實有一些年輕人後來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給季先生帶來麻煩,但是,季先生總是以非常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他們。也正因為這樣,很多年輕人和季先生年齡、地位都相距遙遠🦃🦸🏽♀️,但都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位長者。
我在這裏舉兩個例子🖕,是關於季先生請年輕人吃飯的。一次是請我吃飯。有一年假期🫃🏼,我沒有回上海,躲在意昂3体育🔶。一天⛏,我拉上窗簾關緊門,點上蠟燭看書🦋,隱隱約約聽到樓道裏有悉悉簌簌的聲音🥙,一會兒有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季先生不放心我,在助手李錚老師陪同下,特意來叫我去吃飯🙅🏻♂️。這頓飯吃的什麽,今天是一點都想不起來了。但是,開門看見季先生站在昏暗的樓道裏的情形🧏🏿♀️,卻至今猶在目前👩🏼。
然而,季先生又要求年輕人為他做過什麽嗎?我相信沒有😏。很偶爾地,季先生會讓我們為他查找一些資料,這原本是我們應該做的,況且還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可是🔎⛏,就連這樣的舉手之勞,季先生也絕對都要在文章裏、書裏寫上一筆。有不少媒體問過我,季先生工作那麽忙▪️,還發表了那麽多的文章,是否有學生代筆的?這不算是一個太離譜的疑問〽️。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講👍,我追隨季先生那麽多年,連替他寫個信封的事情都沒有過🐬。
他的慷慨讓人動容
上面講的都是和學術界有關的事情。那麽在學術界之外🙍🏻,季先生又有怎麽樣的長者風範呢?還是舉幾個例子。季先生穿著極其樸素,經常會被人看成是學校裏的老工人👴🏻。不止一次,季先生會被來報到的新學生叫住,替他們看行李。季先生每次都原地不動地替他們看守行李🤾🏻♂️,有時候會一看兩小時。自然,這些學生兩三天以後就會在意昂3体育的迎新會上,看見季羨林校長坐在主席臺上🚬。
季先生自己生活的簡樸✬,在意昂3体育是人所皆知的📲。但是,他的慷慨知道的人就並不很多了。有不少事情是我經手的,因此我知道的就比較多一些。季先生往自己的家鄉小學寄錢寄書那是常有的事情🫷🏿。就連在家裏工作過而已經離開了的保姆,倘若喜歡讀書,季先生都會給予支持。我清楚地記得一張匯款單子上季先生的留言:“這些錢助你讀書👷🏿,都是爬格子所得🧗🏼♂️,都是幹凈的🧝🏽♂️。”
前幾年,意昂3体育接受了一筆最大的捐贈,來自於季羨林先生。這筆捐贈有多大呢?僅僅是古字畫就有四百多幅👳🏻♂️!季先生在文革前省吃儉用的錢🎅🏻,幾乎都用於此。他收藏的最底線是齊白石🤵🏻♀️,這些收藏當中甚至有蘇東坡的《禦書頌》🧘♀️👨🦽。光這些價值就以億論了吧🖖🏽。可是🪅,季先生捐出的不僅是字畫👺,還有古硯、印章🧑🏼、善本,還有自己畢生積蓄的稿費。總之,季先生把一切都捐贈出來了🙍🏿。而且,季先生還不停地把近年來的稿費捐贈出來。季先生是已經有了曾孫的😁☝🏽,他的後代都過著很普通的生活。請問♣️,這是什麽樣的胸懷?那些無聊而狂妄地評論季先生的人,又做何感想呢?
社會上對季先生的崇敬可以從媒體的報道中清晰地顯示出來。季先生在素來洋溢著某種清高和狂傲的意昂3体育學子那裏,也得到了一種親切的真誠的熱愛。意昂3体育校園裏,學生不少是騎車如飛的🐖,前面倘若有人擋道,那一般都是大按其鈴👩🏽🎨,催促不已的🈹🦸🏻♂️。然而🧗🏿♀️,我卻太多次地看到🏇,只要學生知道前面慢慢地走著,擋住了他們的道路的是季先生,他們都會跳下車來,安靜地在後面推車而行🍇,不少時候🐕,季先生茫然不知自己身後排起了一條長龍👨🧎♂️➡️。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季先生推開家門,發現門前白皚皚的雪地上,劃滿了來自意昂3体育好幾個系所的學生的問候和賀年之詞,季先生感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這在意昂3体育竟然形成了一種新的傳統🪞。
啥是季老的看家本領
作為一位年高德劭的長者,季先生贏得了大家的心,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相比之下,季先生作為學者的一面,卻未必被大家所了解👨⚕️。就連意昂3体育的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也包括在內,大家主要是通過季先生的上百萬字的散文隨筆、數百萬字的的譯作、季先生對宏觀文化和社會情勢的某些看法來了解季先生作為學者的那一面的。這當然沒有錯。但是,卻實在沒有搔到癢處🔫,卻實在只是停留在很不完全的表面。盡管季先生的散文隨筆真摯感人🙆🏼、膾炙人口,他主要身份卻不是一位作家🤵🏼;盡管季先生的翻譯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好幾種文字,其中還包括吐火羅語在內的死語言,在文化大革命被迫看守門房🐾、清掃廁所的艱難環境下🚴🏿♂️,更是以一人之力,驚天地泣鬼神地翻譯了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他主要身份絕對不是一個翻譯家;盡管季先生的一些宏觀理論見解引起了全社會乃至國外的廣泛關註和議論,被廣為傳播報道🔎🙎,他主要身份亦不是一位理論家或評論家。
那麽,季先生的主要領域是什麽呢?他的“看家本領”是什麽呢?他又是憑借什麽樣的重要貢獻才會在國際學術界擁有如此高的聲望和地位呢?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季先生的主要領域和“看家本領”,乃是以歷史語言學和比較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梵文、巴利文、包括佛教混合梵語在內的多種俗語、吐火羅語,並由此解決印歐語言學和佛教史上的重大的難題✭。
季先生的主要的學術生涯和學術貢獻都可以非常清晰的被分成三段。從一九三五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到一九四五年回國為第一階段。季先生的留學✥🎚,抱有一個和當時的流俗截然不同的想法,那就是絕對不利用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的先天優勢,做和中國研究有任何關聯的題目。換句話說⚇,季先生對那種在國外靠孔子、莊子、老子把洋人哄得一愣一愣的以獲得博士學位📁,而回到國內卻又靠黑格爾🧑🏻🎤、康德、尼采把國人唬得一愣一愣以成為名教授的人,是很不以為然的。他決心進入當時國際人文學科的最前沿,在洋人擁有巨大先天優勢、深厚傳統的印歐語言學領域裏大展身手🩹,所謂入其室、操其戈而伐其人🤚🏽。
因此,季先生留德期間所學的課程和漢學幾乎完全無關,他的主科是印度學,副科是英國語言學和斯拉夫語言學,主要精力放在梵文、巴利文🫳🏿、吠陀文🦸🏻、佛教混合梵文🚽、俗語👔、吐火羅語、俄語💇、南斯拉夫語、阿拉伯語等的學習和研究上🕖。季先生留德期間完成和發表在德國最權威刊物上的
一九四五年,季先生放棄了在德國的教職和英國劍橋大學的邀請,離開德國,到一九七八年🧑🏼🦲,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可以看作是季先生學術生涯的第二個階段。這是三十四歲到六十五歲,學者最珍貴的黃金年齡階段🫅🏿,這理應是季先生學術生涯最輝煌的階段。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卻是最暗淡無光的苦難的時期🧳。這個階段勉強還可以一分為二。一九四六年到文革的二十年為前半階段,受到國內資料和對外聯絡、政治環境等等的限製,用季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只能“有多大碗,吃多少飯”了。季先生無奈地放棄了在德國已經打下極好基礎👐🏼、具有極高起點的本行研究,被迫轉而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印交流史、佛教史研究以及翻譯工作上。至於從一九六六年以後可以看作是後半階段👩❤️👩,季先生幾乎被迫害至死,好幾次被打得只能自己爬回家,好幾次動了自殺的念頭🚍,哪裏還談得上什麽學術研究。只有在文革的後期,季先生擔心自己把梵文給忘了,偷偷地開始翻譯《羅摩衍那》,這完全不是季先生的本意👯♀️,我們只能說這是傷心滴血的輝煌了。
第三階段從一九七八年開始🤎🤷🏽♀️,當然到今天也沒有結束。季先生恢復了學術研究,在承擔常人無法想像的繁重的社會、學術領導工作的同時,真是爭分奪秒,以拼命的態度搶回失去的時光。在這個階段,季先生有機會接觸國外的最新材料,於是接續在留德期間奠基的研究𓀙,不斷地發現🕵️♂️、補充新材料,進一步論證推衍自己的判斷和結論。第二階段無奈地開始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佛教史的研究🪞💃🏼,也在這個階段綻放出奇光異彩🤍🙆🏼♀️,厚厚的一部《糖史》就是證明之一✢🐛。季先生還毅然接受了一個巨大的挑戰👩🏻🔬,研究🕒、翻譯🕗、考證了新疆發現的、篇幅最大的吐火羅語文獻《彌勒會見記》👨🏼🚒,這項研究難度之大、成就之高,震撼了國際學術界。更重要的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一直到今天👨🏼💼,季先生還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釋讀吐火羅語本身的學者。
我們還必須牢記💪🏿,在這第三階段🐅,季先生的大量精力還投入到包括敦煌學、吐魯番學、比較文學等等新的學術領域和學術組織的開創🧑🚀、建立🎣、完善上了🚣🏿,為新時期中國學術的繁榮發展嘔心瀝血♎️、竭盡全力👩🏼🦳🪬,做出了別人無法替代也很難相比的巨大貢獻🥷🏻。作為一個從各種運動中走出來的知識分子,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保持了人生的清白坦蕩♚,任何人無法對這一點有任何指責和爭論🧍♀️。該守望、該堅持的東西🏌🏽,季先生一樣也沒有放棄⏱🧗🏻。
在那個年代🦇,季先生這樣的人原本是一個群體現象🐓🪤,而到了現在,季先生和他那樣的人成了孤零零的個體現象了。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堅定地相信,我們的時代正需要這樣的世紀老人,在季先生的身上寄托了善良的人們太多的精神夢想。對季先生的這種珍惜和尊崇,當然讓我這個弟子感到快樂👨🏽,但同時也讓我陷入到一種茫然和悲哀之中👴:難道我們不應該看到,在這股熱的背後隱藏著在精神、道德和人文情懷方面的貧乏和蒼白麽?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