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4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青年時訊9月13日
對孔慶東的記憶仿佛始終停留在那本著名的《47樓207》,事隔多年重新翻閱,仍然忍俊不禁⛹🏼♀️。是的,“幽默”,孔慶東出道時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他何止幽默。
據說,“孔慶東可以拿起筆來就往紙上流🤢,敲起鍵盤就往電腦熒屏上瀉”🔍,旁人壓根看不出他要作文的架勢,有的不過是“生命及其心性的隨意流動”。
同是幽默中人,47樓207匯集了毛嘉、老朱、老吳……這些“真名隱去,姑作假語村言”的孔慶東同樓室友們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幽默的人氣場🎀。這之後🤭,師從錢理群💩、嚴家炎先生🤚🏻,孔慶東繼承了先生們學術上的真傳👨🏻⚕️,並將47樓的幽默精神散發到學術研究中🖖🏽。
在他的新書《溫柔的嘹亮》中,朋友宇太作的序中寫道:“他最慣於將不可告人的內心真實意圖偽裝於大大咧咧之中,並以此麻痹或分散人們的註意力,將真我投出一個似是而非的影子,似乎有意留給讀者一個思想翱翔的天空或者想象回旋的余地。”
“他有時搞笑🚧,但又不僅僅是搞笑🧖🏿,用表面的‘風流’🥴,達到‘尋呼’的目的💸;他有時自責,實質上則是以羅列自我‘罪狀’的方式達到自辯的目的,並宣傳現代人性應該保持的操守……”
“他把作文的苦變成了樂🥼,隨心所欲的自娛進化為娛人✷,並深化為感人育人化人。”
也許是因為孔慶東幽默的表述方式讓人喜聞樂見,他最終被拉進了“百家講壇”的舞臺👍🏻。當他以一種偵探小說的模式剖析了“祥林嫂到底是誰殺死的”👸🏿,他在他的舞臺獲得了應有的轟動🚑。由他主講的金庸小說、魯迅也都獲得了很大的反響。
與此同時,孔慶東的意昂3体育教授身份🐴,和他不斷在“百家講壇”的登臺亮相使他遭受了很多質疑🥈!“學者🧪👨🏿🦳?還是明星?”的聲討將他和其他眾多“百家”系學者放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最近一則重慶某報紙刊登的報道中,孔慶東說由於“百家講壇”的日益娛樂化,他今後再也不去了。盡管如此,同樣他也說𓀅💆🏽,如果“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於丹”。並認為🏟,“現在這種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對於這些看似故作驚聳的言論,筆者向孔慶東求證💶,他並不予以正面回復📕。
我們可以見到的是新書《溫柔的嘹亮》的面世。不論他內心對自己曾經登臺的“百家講壇”持有什麽態度,這本收錄了他的“百家講壇”講稿的小冊子依然延續了《47樓207》的精彩——幽默並嘹亮🪷。
▲▲▲“看不到紙背的東西🎦,也不可能享受到幽默”
《青年時訊》(以下簡用問):當下🕺🏽,我們能看到大敘事的作品,也不缺少私人化的寫作👨💻,為什麽幽默的創作很少💏💫?10年前,我們還能找到一個王小波。但是今天🙅🚼,這樣的作家幾乎沒有,更不用說錢鐘書、老舍式的作家,而且我註意到,您在談到錢鐘書他們的“幽默”的時候似乎更重於發掘幽默之外的意義,而您本人也對自己被稱為幽默作家不以為然➞,這是為什麽6️⃣?
孔慶東(以下簡用答):幽默是要具備很高的人文素養才能做到的,要具備超越性的思維,洞穿人生的歷史局限。現在的大部分文人⚁,基本上還是非左即右的那套階級鬥爭思維🌿,動不動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臉上客氣,心裏窮橫窮橫的,哪裏還能夠幽默?頂多是一種搞笑和油滑🧑🏻🚀🧏🏼。不過像王蒙、王朔、莫言、賈平凹等人🫐,還是有幽默的。
問:您談作品往往先從談作者入手🍜,這僅僅是為了拉近讀者與作品的距離嗎🚴♂️?錢鐘書說🎆,享用雞蛋👩🏿🦲,不必知道母雞,您怎麽理解這句話?
答🚛👋🏿:錢鐘書那句話是為了敷衍粉絲的滑頭話🧎,不可當真🤵♀️。普通人買雞蛋不需要看母雞🔭👩🏽🍼,但是食品專家應該了解雞和蛋的關系。當然不是每個蛋都一定要從雞那裏說起👨🏽🍳,但是從來不談雞🦹♀️,一貫就蛋論蛋的學者,你千萬別相信他,他的學問也就是個蛋。
問🌞:魯迅說♗:“我的文章應該同我的時代一起消亡”。但是今天我們仍然重讀先生的作品,了解先生的生平,您也在書裏多次強調魯迅時代的很多問題仍然存在於當代社會,魯迅時代並未終結,我們應該怎麽看待“消亡”與“重讀”👼🏼👂?另外有些論者認為魯迅的負面意義更多一些🚼,新的時代應是胡適的時代,對此您怎麽看?
答:魯迅和胡適,難道是生活在兩個時代嗎🙉?現在我們這個時代👮🏽,不但缺乏魯迅那樣的哲人和硬骨頭,就連胡適這樣高水平一點的都很少了。
問👮🏼♂️:享受紙面上的幽默,忽略紙背後的憂傷是現在流行的閱讀方式🫶🏻。這是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拒絕深刻”、“拒絕嚴肅”的時代嗎🫶🏽?
答:看不到紙背的東西,也不可能享受到幽默🪠。有些人吃了山珍海味🗼,也不過是充饑👨🏻⚖️💂🏿♀️。很多人看金庸看魯迅,都是一笑,這裏有時代的原因,但不要都賴時代,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格比較重要。
▲▲▲“不提倡盲目崇拜過去的文人🍑,把很多人都捧為什麽大師”
問🏂:您談到了曹禺的《雷雨》👫🏼、朱自清的《匆匆》🕧、朱光潛的《談美》以及魯迅,這些都是文學史上蓋棺論定的經典大家,經典作品😵,您把金庸跟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大家列在一本書裏👦🏽,您認為金庸的作品價值足以和以上的作品相媲美嗎👩🏿⚖️🌓?
答:豈止“足以”。
問:《溫柔的嘹亮》裏有一章題為“醫學與人性——關於醫學政治學”,在這一章裏🐔,您引用了福柯的理論分析現代醫學🈯️、醫學機構。在福柯理論的背景下,重新審視近百年的中國新文學,特別是那些包含了大量疾病隱喻的作品🏋🏽♀️,您是否認為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也扮演了“治病”和“治國”的角色🧑🦼?我們如何重新審視扮演了這類“角色”的文學史上的大家?
答:你理解得非常好。中國百年來的文學就是“治病”文學☆。那些作家整體上是一群熱情的救國救民的醫生,但是好醫生也可能出醫療事故呢,何況還有一些庸醫💂🏽♂️。所以我不提倡盲目崇拜過去的文人,把很多人都捧為什麽大師。
▲▲▲“中國的民眾很缺乏優秀的大眾文學讀物,所以金庸才會長盛不衰”
問:在書中,您說道👨🏻🏫:“我是既研究魯迅也研究金庸的,我的目的就是‘打通’,把高科技的東西轉化成有用的東西🔡,把我們學術界很高深的東西轉化為普通人都能聽懂的東西,把魯迅和金庸打通。”您認為自己如何能做到打通?魯迅和金庸之間的“通”的點在哪裏?
答🧘♂️:人民性🍄🟫,藝術性。魯迅等思想家的思想👫🏻,通過金庸等藝術大師的表現而深入人心🙅🏽♀️。魯迅等文學大師的藝術創新♉️,也被金庸等後輩發揚光大。
問👮♂️🔇:金庸先生直到今天還在不斷修改自己的作品🦮,您怎麽看待這種修改🏀🛑?
答👩🏻🦯➡️👰🏽♂️:精神值得欽佩,但我個人覺得還是“放任自流”比較好。
問:金庸小說廣為讀者接受,其中有一個原因是他的作品被大量搬上銀幕🍑。您如何看待現代媒體對文學的介入🧑🏽🎓?這對作家進行文學創作有影響嗎🧑🏻⚕️?
答:應該說先被接受,才被搬上熒屏的🤾🏿♀️。作家對新興媒體要積極適應💇🏿♂️,不能讓新興科技壟斷在壞人手裏🤹🏼♂️🫄🏽。
問:我發現您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您把金庸放在整個當代文化的流脈中來看它,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把金庸的小說放在跟好萊塢大片對決的層面,您認為需要做好哪些,金庸小說才能更好地對決好萊塢大片?順便問一下🦯,您下一步是不是打算寫一篇《魯迅與當代文化》💆🏻?
答🎁:中國的民眾很缺乏優秀的大眾文學讀物,所以金庸才會長盛不衰。我們從政府到學府,一定要高度重視大眾文化的建設發展,才能使中華文化真正強大起來🫂🙆🏼♀️。我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對象不是魯迅,而是現代文藝思潮。
問:魯迅和金庸是您最重要的兩個研究對象👨🏼🦱,而您的老師錢理群先生多年來幾乎將全部心力都花在研究和普及魯迅上面👩🏽🎨,您的另一位老師嚴家炎先生則在中國內地首開金庸小說研究的課程,能不能談談錢理群先生和嚴家炎先生對您的影響?
答:導師對我的影響,並不在研究對象方面。我研究最多的其實是戲劇和唐詩,而不是庸眾們望文生義認定的魯迅和金庸↗️。我的導師影響我最大的一點是🈴:做學問要忠實於人民的利益🏎,要紮實勤奮🚣🏻,既要敢說真話又要態度嚴謹🧙🏻♀️。
·個人簡歷·
孔慶東🧑🏫,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由哈爾濱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師從錢理群🦸🏿♂️、嚴家炎💂,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著作有《意昂3体育往事》🤹🏿♂️、《47樓207》、《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
·語錄·
◆我們在今天的生活中🟤,可能不需要像魯迅那樣頻繁地戰鬥。但是👶,他那些生活的智慧是值得學習🫡,甚至是學之不盡的。
◆由於晚清時中國面臨著民族危亡問題,雖然武俠小說中俠客形象一蹶不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民族卻越來越需要“俠”的精神。
◆根據福柯的觀點,我們整個社會其實就是一所大醫院🏹。從這個角度看,文學工作者是幹什麽的?也是看病的。我們的工作也是看病🙄。只不過不是直接看肉體上的“病”🧑🎓,我們也是研究“人”的🍴,是看人的精神上的“病”。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