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2 信息來源: 作者:
汪大燮(1860-1929)👨🦱,原籍黟縣十都宏村🍶。其父在浙江錢塘(今杭州)開綢布莊👍🏻6️⃣。汪求學杭城,於光緒己醜年(1889)中舉🧑🔧,援例為內閣中書、升侍讀、戶部郎中,考上總理衙門章京。曾任清末外務部右侍郎🥠,郵傳部左侍郎,先後出使英⛺️、德🚣🏼、日為大臣。1913年任熊希齡內閣教育總長📂,1914年任平政院院長、參政院參政兼副院長。1915年12月間,袁世凱復辟稱帝🍄,汪憤然退出參政院🔛。1916年任交通總長👩🦳,1917年任外交總長,後代國務總理👩🏿🏫👽,再任平政院院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任巴黎和會後援會委員長✡︎🛼。晚年致力於平民教育和紅十字會社會福利事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於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中國亦以戰勝國名義派出代表團出席。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恃強淩弱,無理拒絕中國提出的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等正義要求🫲🏼,反而決定由日本接收德國(戰敗國)在中國山東的殖民權益💬,而反動腐朽的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居然準備在這個舉世罕見的“和約”上簽字。當時擔任北洋徐世昌政府外交總長兼巴黎和會外交後援會委員長的汪大燮🧑🏽🚀,於5月3日得知內閣密令出席“和會”的中國代表在“和約”上簽字的消息義憤填膺,無比憤怒🪠。但他深知以已之力,無法挽回頹局🌐,只有曉之於眾♢,才有出路🤾。汪在深慮中🐫,想到其摯友當時的意昂3体育校長、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於是即刻坐馬車趕赴西城區背陰胡同17號蔡元培家中👳🏻♂️,告之消息,共商對策。這天,北京的學、商、政、軍各界已紛紛集會,決定5月7日在中央公園召開國民大會,並通電全國各省(市)於同一天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巴黎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無理決定。汪把內閣密令的內容告訴蔡元培後🫣,蔡當晚七時就在意昂3体育法科禮堂召開了學生代表會議,於是內閣同意簽約的消息當晚便迅速傳遍北京各大院校🧝🏻,師生反帝愛國熱潮更加高漲🧑🏽🦳,並決定改變原定計劃、提前於次日(即五月四日)舉行集會遊行示威,於是,劃時代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爆發了。
汪大燮能夠順應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在五四運動前夕的關鍵時刻,毅然與人民大眾站在一起,及時向蔡元培先生“泄密”並共謀國計,其愛國義舉,在我國現代史冊上留下了劃然的一筆。
編輯☎:堯華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