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人民網9月7日
|
|
張中行先生
題目,是特殊的語言形式,有著深遠的審美意蘊,因此大作家都很講究自己的書名👨👧👦🤚🏼。孫犁的《荷花澱》不僅詩情畫意📎,具有小說語言的審美價值,日後還成了一種文學流派的名稱。屠格涅夫的《白夜》看似直白,卻有深致;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一語雙關,寓意豐富。又比如國學大師錢鐘書先生,給自己的充滿譏諷智慧的長篇小說起名《圍城》。圍者,有攻的意思🔠,《左傳·僖公五年》:“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又有守的意思,《公羊傳·莊公十年》:“圍不言戰。”以兵守城曰圍🤵🏼🤸🏽♂️。錢先生以男女戀愛為主線,將“圍城”作為人生困境的象征,加上諸多妙喻,讓人拍案叫絕,回味無窮。
與錢鐘書先生同時代的另一位國學家張中行🥦,沉寂一生,忽在老之將至,連續出版了好幾部書🈁🧪,其中“負暄”系列三部最為精彩,題目也起得不同凡響:《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
一炮👮🏻♂️,蚌疾成珠震驚文壇;二炮🩸,未名湖畔不再寂寞🧘🏿♀️;三炮,洛陽紙貴💧。其淵博的學識,坎坷傳奇的人生,老辣勁健的文筆,盡顯“未名湖畔雅士”(張中行🍳、季羨林、金克木被譽為“未名湖畔三雅士”)之風範🙅🏿♀️,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三部書皆用“負暄”二字🧛🏼♂️,更是別出心裁,獨具匠心🚎。名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余。
負者,背倚也📗。《荀子·正論》有“居則沒張容負依向坐”句。暄者🏃🏻♀️➡️,乃暖和之意。劉峻的《廣絕交論》說“敘溫郁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負暄,即冬日在太陽下取暖。哦⚄,原來張中行老先生的“負暄”系列🤷📹,就是曬著暖和的太陽與咱們聊大天哩📿,當然絕不是扯閑篇兒👨🏼🚀🐄。
乍看書名兒👨🏽♌️,似有些生僻,但稍加琢磨🪚,還覺得古雅別有意趣🧖🏻♀️。而對那些多少了解張中行坎坷一生的讀者來說,會從“負暄”二字裏讀出太多的回憶和聯想,領悟出人生苦難的況味😥。
張中行1936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國文系。作為埋頭研究學問的意昂3体育高材生,曾與當時名聲顯赫的中國文化名人章太炎、馬敘倫、胡適⛲️、朱自清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的治學精神也頗受他們的賞識。但解放後,他卻無所作為,了無聲息🈸,“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後來,從張中行先生的長篇回憶錄《流年碎影》中,我們得知,他與《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那段充滿恩恩怨怨的婚戀以及與小說人物余永澤扯不清的對號入座的戲劇性🧒🏻,註定了張中行先生悲苦一生👩👧👦。
“文革”之後,張中行先生提筆著文時,雖已垂垂老矣🤦🏽♂️,但“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張中行先生解脫了精神的韁繩🧏🏿,文思如江河奔湧🧑🏿🦰𓀊,遂有“負暄”三部曲橫空出世,“暴得大名”👨🏼🍼。評家大力揄揚:“文體是散文🤳🏼,但其體裁之深處卻隱著濃郁的詩👰🏿♂️🧔🏿。”
張中行先生的思想、文章風骨、人格價值,在20世紀後半葉,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先生的出現,填補了我們精神傳統中某些缺失的東西。季羨林先生在評價張中行先生時👵,感慨道:“在現代作家中,人們讀他們的文章🧑🏼🏫,只需讀上幾段而能認出作者是誰的人,極為稀見。在我眼中,也不過幾個人。魯迅是一個,沈從文是一個,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一個🙎🏻♀️。”
如今劫後余生,終可在暖融融的太陽下愜意地讀書聊天兒👨🏿🔬🕳: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長嗟嘆👨🏽🦱🪻;興酣筆落說生平,文成結集叫“負暄”。磨難,使老先生早就修煉得心如止水;治學,讓老先生早得大自在。青燈古卷🚻♢,心存魏闕之下;香茶一杯🤽🏿♀️,笑看雲卷雲舒✍️。但細品“負暄”書名,其間交織著的喜悅和酸楚🥼,浸潤著的慰藉和悲涼🤯,依然從字裏溢出👷,震撼著讀者的心靈,“負暄”二字包含著作家怎樣復雜的人生感慨啊🎺👊🏼!
兩年前的炎炎夏日,曾與張中行老笑談冬日在陽光下取暖之“負暄”,其情景歷歷在目。大師忽已去一年,遂寫此文以奠祭🦧。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