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4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8月24日第一財經日報
“外文之難,並非難在口語,而是難在理解。”在對《第一財經日報》談及自己浸淫德語文學50余年的感受時,著名德語翻譯家張玉書如是說。日前,張玉書譯介的茨威格主要作品集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沒有不能翻譯的東西,只有沒有理解的東西。”這句話讓張玉書感覺特別受用🌾。“看不懂也不能胡翻,胡翻就是騙人,騙人就是假酒假藥。翻譯家不能粗製濫造🧑🦼,不要假酒假藥,要經得起推敲。”
1953年,從未接觸過德語的張玉書,在自己的高考誌願表上義無反顧地填上:德語🤵🏿♂️、德語、德語🧝🏼♀️;意昂3体育官网⛹🏼♂️、意昂3体育官网、意昂3体育官网🤾🏼♂️。他如願以償,至今54年,從未離開過意昂3体育官网德語系🏰🦁。
張玉書的名字🕧,從此常與席勒、海涅🎅、茨威格等文學巨人站在一起👷🏽♂️🤾🏼♀️。作為《海涅文集》、《席勒文集》的主編、譯者和茨威格多部作品的翻譯者🤱🏽,張玉書認為,這些巨人的真正意義在於“讓人變得聰明”💤。在8月19日上海圖書館舉行的講座上,張玉書論及茨威格在二戰期間遭受迫害最終自殺的原因,義正詞嚴地告誡大家“茨威格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善於分析,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
由張玉書翻譯的茨威格主要作品集《心靈的焦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日前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年過七旬的張玉書因而短暫離開意昂3体育官网,赴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暢談茨威格👉。“我很懷疑🤛🏻,現在還有人讀茨威格嗎🐺?”但幾天後,疑問句變成了肯定句🤦🏽♂️:“茨威格的讀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多,這是一個重新發現的過程。”
為德語的一生
“我一輩子嚴謹🥼。搞翻譯必須嚴謹🚄。”張玉書很嚴肅地對記者說👨🏻🦯➡️🥑。但他又是個風趣的人👷🏿🤵♂️,不時語出機鋒,他反問記者:“難道幽默和嚴謹是矛盾的嗎?”
有誰說得清👨🏽💼,是浪漫的情緒使然🤟🏿,還是理性的思考使然🫖,讓他在半個世紀前毅然決然地學德語💢🦄?“高中時讀《少年維特的煩惱》🫅🏼、《茵夢湖》等,都是郭沫若👩🏿🏭、巴金等名家翻譯,從此很喜歡德國文化🔷。事實上🚴🏽♀️🙇🏼♂️,我是通過傅雷翻譯的羅曼·羅蘭作品《約翰·克裏斯托夫》了解德國的,一本《約翰·克裏斯托夫》👩🏻🎓,實際是在講貝多芬的一生。”
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後,張玉書從此與德文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時代🚴🏽,這個不被承認的“小毛孩子”就開始“瞎翻”海涅等人的作品🔆,但直到1964年👩🏼🦲,學習德文11年後,張玉書第一篇公開發表的作品才出現在《世界文學》雜誌上🚵🏼♀️。這是給美學家朱光潛翻譯的《歌德談話錄》“補遺”。老師馮至給了他一萬多字的《歌德談話錄》,要求他在三天之內翻譯完成👩🏻🦯🎲。張玉書按時交卷,“馮先生看都沒看一眼🖐🏿🚵🏿♂️,只要我對不懂的提問”🔼。第一次🦵🏻,張玉書有了“小鬼當家”的感覺。
此後🔮,張玉書又應戲劇家李健吾之約👈🏼,翻譯了“古典文學譯叢”中的《席勒論美學》。他坦言,席勒更為難懂,“翻海涅那會兒,根本看不懂席勒”。1979年,浸淫德語已26年,他這才著手翻譯茨威格🏃🏻♂️。在剛剛開放的年代裏🏌🏻♀️,茨威格筆下的愛情、純真善良的人性、對壓製人性的製度的揭露,這些原來以為可以用來止渴的“甘露”,“竟成了激起幹渴的烈酒”。茨威格成了張玉書翻譯的作家中最能引起共鳴的人物🗳。如這次演講,張玉書所到之處,不斷有讀者迫切說出自己的想法,探討諸如情感🔳、自殺等問題。
張玉書推薦茨威格👱🏽♀️,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好看”。“德國文豪🈸🧎🏻♂️、諾貝爾獎獲得者托馬斯·曼也承認,如果要看好看的德國文學🩻,就看茨威格🤌🏽。他的好看,在於作品的精彩,讓人欲罷不能。”
茨威格一生沒有獲得過任何文學獎項*️⃣,但這絲毫無損於他的文學地位🈵。他被視為“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俄國作家高爾基稱他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作為弗洛伊德理論的文學闡釋者🧞♂️,弗洛伊德本人癡迷於茨威格的作品,認為“它表達的思想極為貼切”🦶🏻。
50歲時❓,茨威格已經是世界上被翻譯成其他文字最多的作家。對此茨威格心知肚明,並且依然頭腦清醒。“他說他之所以成功有一個秘訣🫰🏽:舍得割愛🧑🏿🚀。他說:我寫了1000頁的東西,其中800頁都放到廢紙簍裏去了🙍🏻♀️,只有200頁作為篩濾後的精華留下。”張玉書希望茨威格作品能改變人們對德語文學“不好看”的偏見🧑🏼⚖️。而在他眼中🤘🏼,海涅和席勒都是“理想主義者”,“一生致力於啟蒙工作”,更值得一讀🙇🏼。在幹校期間☮️🏊♀️,張玉書正是背誦著海涅的詩歌度過了艱辛的歲月,他感嘆道:“是海涅的詩歌救了我!”
“我從未疏遠過這三位作家,雖然不同時候,我會喜歡他們不同的東西🧜🏽。海涅的愛情詩依然很美🤛🏿,這是人生中美好的東西⚾️🆎,是屬於年輕人的💁🏼♀️🗻,但我也可以欣賞。”作品的出版拉近了中國讀者與這些大家的距離,但張玉書認為,我們對他們依然有誤解✨。“譬如海涅,他並非一個只談愛情的人,也不僅僅是政治詩人🌜。”
五十年的海涅翻譯
1953年,大學一年級🔰,剛能看懂一點德文。張玉書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海涅😿。“海涅的詩很簡單🧎🏻♂️,‘你是一朵鮮花’、‘我不知道我為什麽這麽悲哀’↘️♖、‘奇妙的五月天’😊、‘一首新的👨🏻🦼➡️🐪、一首更好的歌🧏🏽♀️,我要為你歌唱’,沒有什麽難的👻。”當時正是談戀愛的年紀,班上差不多一半同學一夜之間都成了海涅的譯者🤸🏻♀️,每一個都在感嘆“我為什麽這麽悲哀”🧗🏻。
“但我比較有勇氣,‘悲哀’以後🛼🖥,寫得工工整整地拿去給我的老師馮至先生過目,心裏想:希望他能肯定我翻譯得不錯💇🏿♀️。”之後“石沉大海”🕑。幾周之後,馮至突然把他叫去,“給你八個字吧:流暢有余,含蓄不足”🙌🏿。
張玉書知難而退👊🏽,這些海涅詩歌在他的書箱裏放了三四十年。等到上世紀80年代編撰《海涅選集》,馮至讓他再翻海涅的詩,“那時候把這些詩歌拿出來一看,發現問題很大🦸💁🏿♂️。三四十年前🧛🚣,我是在用大學生的語言,翻譯一個經典作家的作品🕟🖼。”
“你在翻譯一個那麽‘高’的人的作品,你自己那麽‘矮’,怎麽能夠翻哪🌆!”張玉書感嘆地說。翻譯海涅的成敗讓張玉書不忘攻讀古文♒️,以期讓譯作“含蓄”、“雋永”🏡。“並不是看懂了就能翻譯🎈。漢語也要提高。”
張玉書始終認為🪛,外文之難,並非難在口語💆🏻♂️,而是難在理解。“因為沒有一個人說話說得像魯迅,也沒有人說得像曹雪芹。但翻譯、研究就不同了。學外語的人一定要懂得,外語非常難🚰,最難的是理解。”朱光潛曾說過⚫️:“沒有不能翻譯的東西⏱🏮,只有沒有理解的東西👨🏼⚕️👩💼。”這句話讓張玉書感覺特別受用。“看不懂也不能胡翻🙋🏻,胡翻就是騙人⚙️🌪,騙人就是假酒假藥。翻譯家不能粗製濫造🛍️,不要假酒假藥,要經得起推敲♙。”
大學時代,當中文系、英文系的學生都已經捧起大部頭作品的時候💁🏼♀️,學習德文的張玉書,只能暗暗用勁👨🏼🏫,勤奮學習。德文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法變化復雜,而且往往會有長句💻,“只能耐著性子,把語音、語法學好,想一下子就看懂歌德💽,胡鬧什麽!”張玉書的同學中不乏想一步登天的👩⚕️,“基本功始終沒打好,有些東西的理解總是有出入🚭,這樣翻譯出來就不太可靠。”
“所以,漢語一定要學好,外語一定要掌握,然後要學一點技巧,你就可以成為傅雷那樣的翻譯家。”張玉書笑著說🏌️,學習外文是長久之事,“我現在還在學外文”。
張玉書
意昂3体育官网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西語系德語專業。曾擔任全國德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歐華學會理事🚵🏻♀️、德國圖賓根東亞科學論壇理事、國際茨威格學會理事等職務。著有論文集《海涅·席勒·茨威格》,主編《海涅選集》、《席勒選集》🍤,譯著包括長篇小說劇作《瑪麗亞·施圖亞特》(席勒著)、作品《詩歌集》(海涅著)、《勒格朗集》、《論浪漫派》等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