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1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華網8月20日
1923年6月8日的杭州,已經進入了黃梅季節,空氣中彌散著江南特有的悶熱潮濕之氣。這一天,杭州火車站裏,從上海開來的列車正緩緩地進站,停靠在月臺邊,車門開啟後,乘客們魚貫而出,不一會兒,從車上下來一位穿著灰布長衫,鼻梁上架著玳瑁邊近視眼睛的青年男子,這位男子就是當時名噪全國的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中國新文化運動發起者之一胡適。
這一次,胡適來到杭州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演講,也不是為了遊玩,而是要去約見一個令他魂牽夢繞多年的女子,盡管兩人一個多月前剛剛見過面🔦。這一年剛好是胡適從美國留學回來後的第6年🦓。
離開火車站後,胡適徑直來到了位於杭州西湖北岸的新新飯店,此次同行的還有意昂3体育校長蔡元培和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高夢旦,但是胡適並沒有立即去見他急於想見的人,而是等到6月24日,蔡元培離開杭州後,他才單身一人,來到了位於杭州城南南高峰煙霞洞邊的清修寺,在這裏,胡適等待著那位女子的出現🚣🏻🏎。
胡適1891年2月17日出生在上海的川沙縣,祖籍安徽績溪上莊村,父親胡傳曾是臺灣省臺東知縣,在甲午戰爭中戰死沙場,1895年2月,4歲的胡適在21歲的母親馮順弟的帶領下,從臺灣回到了安徽績溪上莊村,隨即進入私塾拜師讀書👨🎨🌿。
13歲那年,胡適離開了安徽績溪,到上海接受新式教育,開始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1910年的夏天,一個難得的機會改變了胡適一生的命運。他考取了第二批留美庚子賠款官費留學生的資格,前往美國留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左玉河:1901年被稱為庚子年,因為1901年我們簽訂了辛醜條約,在辛醜條約中規定,因為中國戰敗了,中國戰敗了以後要賠償英美法德日等等八個國家,要賠償他們一筆賠償費,當時中國人是四億五千萬人,每人一兩,加上利息總共是九億八千萬。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元青:庚子賠款美國從中國的賠款當中,得到了是,大概總數是兩千二百多萬,但實際上就是用於賠償美國的當時的出兵中國的軍費,大概是一千一百萬左右,有剩余的一千多萬,這剩余一千多萬,後來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他們跟美國協商,是不是能夠退還給中國,最後美國國會,在1908年的時候,通過一項法案,把多余的賠款,退還給中國,但是呢,專門規定必須用作中國資助留學生去美國留學。
胡適考取第二批留美庚子賠款官費留學後,先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農科,在對農科失去興趣後,轉入文科, 1915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追隨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學習哲學。1917年回國後任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在回國之前,胡適經陳獨秀之手,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但是,作為新文化運動主將的胡適,回國後不久,便陷入了一場封建的包辦婚姻,在母親馮順弟的安排下,恪守孝道的胡適與比他小一歲的同鄉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了親𓀚。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胡適回來和江冬秀結婚,也完全是出於無奈💪🏼。就是我們談到了這樣對媽媽的一種孝順,戀母所導致的一種很強烈的一種,不得不這樣來就範這個包辦的東西,實際胡適從內心是不願意這門婚事的,從他在上海讀中學開始逃婚,一直到美國,以遲遲沒有拿到學位,沒有畢業為由逃避這場婚姻,但最後1917年還是逃不掉,回來結婚了🐾。
(胡適族人)胡躍華:這個跟他從小喪父,然後母親對他恩重如山,他必須要把他母親的所有的加在他身上的這些東西當作自己遵(守)的一種意誌來執行一樣👨🏽🏭。
1917年8月,出於對母命的尊重,胡適回到安徽績溪上莊,迎娶兒時就已訂婚的江東秀。然而,新婚當天,吸引胡適目光的不是新娘子,而是新娘身邊的一個姑娘。這個姑娘是胡適兄嫂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叫曹佩聲,學名誠英,簡稱娟🧑🏽。
(胡適族人)胡躍華:曹誠英當時是江冬秀的伴娘,當時婚禮上兩個(人)相見了以後就有了好感👰🏽♂️。
胡適這一次來到杭州將要與之會面的正是五年前婚禮上的小伴娘,曹佩聲🟣。曹佩聲1902年出生在安徽績溪的旺川村,與胡適家所在的上莊村僅幾裏之遙。胡適在自己家鄉是一個明星式的人物,在他與江東秀的婚禮上,面容俊秀、舉止文雅的胡適一下子便吸引了小伴娘曹佩聲的目光😖。
(《胡適傳》作者) 沈衛威:對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15歲的曹佩聲來講,肯定對,當時她管他叫 哥,胡適的家鄉話叫 哥,對 哥是一種敬慕🪩。
曹佩聲的這聲"糜哥"讓胡適銘記了一生,而胡適在曹佩聲腦海中的印記也同樣是終身揮之不去🪂。1918年的冬天,在家裏的安排下,曹佩聲嫁給了從小就已訂婚的同鄉胡冠英,1920年曹佩聲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丈夫胡冠英進入浙江第一師範就讀,由於婚後四年,曹佩聲一直在外求學而沒有生育孩子,引起了婆婆的不滿,為此婆婆以曹佩聲四年不生孩子為由,給胡冠英在家鄉娶了一房小妾。此事惹惱了曹佩聲,已經開始接受五四新思想的曹佩聲決定與丈夫離婚🧜🏽♂️。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一旦到學校受了教育之後,新的社會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最關鍵的問題自由戀愛。那五四那個風潮,他們一定要面臨著對原有的包辦婚姻的一種沖擊。
1922年底,曹佩聲與丈夫胡冠英解除了婚姻關系。離婚後的曹佩聲繼續在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求學,這一變故讓受飽受辦婚姻之苦的胡適又看到了愛情的希望之火。曹佩聲離婚後第二年的4月29日,正是杭州城春光最明媚的時候,胡適出現在了西湖邊上🤧。胡適的鄉鄰好友,曹佩聲的親戚,著名詩人汪靜之曾說:"胡適來杭州的目的是為探視獨居的"小伴娘"。
在杭州,胡適再一次見到了自從婚禮上相見後就一直再未謀面的曹佩聲🛠🧑🏼🎤。此時的曹佩聲已不是胡適印象中當年的小伴娘,而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學生,雖然離婚後獨居,卻依舊開朗,且又帶幾分傷感。汪靜之曾這樣形容過曹佩聲:"她不算漂亮,但很迷人。先是令我著迷,後又使胡適著迷,她就是屬於那不很漂亮,但有迷人魅力的女人!"
略帶傷感的曹佩聲更讓胡適著迷。在杭州一同遊玩了4天後,5月3日,臨別之時,胡適為曹佩聲寫下了一首題為《西湖》的白話小詩:"十七年夢想的西湖,不能醫我的病,反使我病的更厲害了……這回來了,只覺得伊更可愛,因而舍不得匆匆就離別了。" 胡適
這首詩中的"伊"明寫西湖,其實指的就是曹佩聲,不是西湖更可愛,而是人更可愛。此中的雙關之意,唯有二十一歲的曹佩聲知曉,這是胡適在以詩傳情。
胡適是最早提出用白話文做詩的人,1919年8月,他出版了中國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成為在新詩國度裏探險的第一人。同一時期的新詩還有郭沫若的《女神》,汪靜之的《蕙的風》,都是這一時期影響巨大的作品。
由於胡適等人的推動,白話文開始成為新文學主流的語言樣式。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在全國推廣白話文,當時不叫(白話文),白話文是我們通常的口語說,叫國語,就是把白話文學、把國語推行到教育體製裏頭,那麽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1920年1月,促使北洋政府教育部,讓小學一二年級改用白話,這個是胡適和他那一代人做新文化運動成功的一個標誌,一個標誌性的東西,就是讓教育和文化和文學,融為一體⛲️。
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叱吒風雲,但也因為工作過度勞累而開始病痛上身,1923年,胡適來到南方養病,經常棲息於滬杭兩地。5月3日,已經見到曹佩聲的胡適,離開杭州後一直寢食不安,此時的胡適,雖然人在上海,但心卻依舊在杭州,依舊想著曹佩聲。而曹佩聲在胡適的詩歌中也早已看出這位當年的 哥已經愛上了自己。曹佩聲面對胡適隱晦的情感表白,也按捺不住久存於胸的情感。關於曹佩聲與胡適的愛情往事,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胡適傳》的作者采訪:沈衛威(《胡適傳》作者) ,曾經多次采訪過當時的唯一見證者,著名的湖畔詩人汪靜之。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汪靜之告訴我,她暑期回到學校之後告訴他,很激動地告訴汪靜之說,我愛上胡適了。
1923年5月25日,胡適在這一天的日記上粘貼了曹佩聲隨信寄來的八張與西湖有關的照片,其中一張是曹佩聲自己的單身像🤸🏻♂️。
深夜裏,昏黃的燈光下,胡適開始真正體驗到了愛情,而曹佩聲也正式開始了她與胡適間那短暫卻又各自銘記一生的情感苦旅。
到了1923年的5月底,陷入情網的胡適再也坐不住了。一個星期後,胡適再一次坐上了開往杭州的火車,出現在了煙雨朦朦的西湖邊上。6月下旬,各個學校放假後,胡適終於在杭州南山的煙霞洞邊等來了心中的愛人,曹佩聲。
(《胡適傳》作者) 沈衛威:煙霞洞在1920年代的香火很旺,周圍住了有主持,有和尚,胡適租的和尚的房子,汪靜之告訴我是租了兩間房,他自己住一間,旁邊給曹佩聲也租了一間房子。
杭州西湖南山,有三處名洞,為水樂🥒、石屋和煙霞,其中煙霞洞風景最佳,以朦朧中的煙霞為美,清修寺在煙霞洞的南邊,十分安靜,寺裏的僧人仰慕胡適大名,便把大殿東邊的兩間小齋房出租給了胡適。在這裏胡適與曹佩聲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
在杭州煙霞洞,兩人安靜地享受著愛情所帶來的幸福,每日寄情於煙霞,或兩人對弈,或閑坐品茗,或遊山觀佛。杭州多雨,雨後的西湖和四周的山巒更是清秀可愛,胡適在日記中多處記錄了他和曹佩聲一同漫步於山水之間。 今天晴了,天氣非常好。下午我同佩聲出門看桂花,過翁家山,山中桂樹盛開,香氣迎人。我們過葛洪井,翻山下去,到龍井寺……(《胡適日記》)
天氣不好的時候,兩人則在檐下同讀一卷書,胡適在日記中又曾這樣寫到:早晨與娟同看《續俠隱記》第二十二回《阿托士夜遇麗人》一段故事,我說這個故事可演一首記事詩……(《胡適日記》)
(胡適族人)胡躍華:胡適在杭州,一直都是跟曹誠英在一起,從很多的資料上面都反映當時他們兩個就像度蜜月一樣的。
兩人同居時剛好是曹佩聲放暑假,但很快就到了開學的時候,曹佩聲又請了一個月的假,繼續陪伴胡適,此後胡適一直在南方逗留到1923年的12月中旬才回北京⚃。
在煙霞洞與曹佩聲一起生活的時光讓胡適銘刻一生。胡適曾在1923年10月3日的日記中寫到:我這三個月中在月光之下過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胡適日記》🧞。
兩人雖然同居,但這並不為太多的外人知曉,1923年的中秋節,胡適邀請好友,新月派大詩人徐誌摩來杭州遊玩,自命為"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的徐誌摩一眼就看出胡適與曹佩聲非同一般的關系👋🏿👣。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他在煙霞洞住的一陣寫了幾十首詩,叫《山中集》叫徐誌摩看了。徐誌摩因為已經發現了胡適身邊有這麽一個年輕的女子🪗🧑🏽。然後就問他,說你寫的詩裏頭還有沒有隱藏著(什麽),胡適臉紅了,胡適說:"有,不敢對外人道"👌🏽🆗。
胡適雖然是中國現代較早接觸西方文化的人,但他又深受中國傳統道德的影響,在面對自由的愛情和舊式的婚姻這個問題上,他始終表現出一種矛盾。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胡適在五四前後他宣揚了一定要自由戀愛,自由婚姻,他說,如果你違背了戀愛婚姻的自由的道德,就不道德了🫛。這是胡適的婚姻觀。但是胡適自身有限製,自身有媽媽給他包辦婚姻的限製,但是他同時說,我們在追求自由的時候要負責任。
徐誌摩看出好友在杭州有了情人,便鼓勵胡適要"革命",但是與曹佩聲相愛的胡適想要沖破禮教的束縛,卻又缺乏勇氣。
因此胡適曾自我安慰:"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胡適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左玉河:這些知識分子,或這些思想文化界的這些名人,他們幼年或少年,多數都讀過四書五經,受過傳統這種教育訓練。而他們,當他們青少年以後,又接受的是西方的這種知識訓練,甚至很多都去留學了。因此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中,是一種過渡性的知識分子,是過渡性的,他們既有中國傳統的這種道德約束,同時也接受西方的這種民主自由的這種思想。
胡適一生行走在傳統與現代,新與舊之間,1962年他病逝時,蔣介石在送他的挽聯上寫到,"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這可以說是對胡適最佳的人生總結。
秋去冬來,離別的日子快到了,相見時難別亦難啊,天氣也漸漸轉涼,帶著一片淒涼之意,胡適在日記中寫到:睡醒時,殘月在天,正照著我頭上,時已三點了。這是在煙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 今當離別,月又來照我,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繼續這三個月的煙霞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過屋角去,不禁黯然神傷(《胡適日記》)。
新歷的1923年即將結束時,胡適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人間天堂 杭州,離開了曹佩聲,回到北京。
(胡適族人)胡躍華:當時跟胡適相約,胡適回去要離婚,然後來娶她,相守一輩子,
在微微的寒風吹拂下,胡適回到了北京👨🏼💼💇🏽。徐誌摩已經把胡適與曹佩聲相愛的事情傳開了。回到家中,妻子江冬秀手持剪刀逼問胡適,胡適承認了自己與曹佩聲的戀情,由於此時母親馮順弟早已去世,不用再遵母命盡孝道的胡適終於向江冬秀提出了離婚📍。
(《胡適傳》作者)沈衛威:江冬秀說你要跟我離婚可以,我先把你生的兩個兒子殺了,我就死在你面前。胡適再也不敢提離婚的事了。
面對江冬秀的以死相挾,胡適退卻了,但心中依舊念念不忘曹佩聲。與妻子爭吵後,胡適離家出走,住在北京西山的朋友家中,心中的苦悶🫳🏿、感傷和淒涼無處排遣,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胡適寫到"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上的人影"(《秘魔崖月夜》 胡適)
胡適與曹佩聲的這段情緣在北京西山的寒風中漸漸消逝,但是,曹佩聲至死都把她對胡適的愛珍藏在心底。
楊林橋,位於胡適家鄉安徽績溪上莊村的村口,1965年6月25日,楊林橋被山洪沖毀,曹佩聲捐獻了自己的積蓄,重修楊林橋。
(胡適族人)胡躍華:胡適曾經有一首詩,當時想到歸隱時候的一首詩,就是要在楊林橋邊建一座小屋,種菊啊種什麽之類的東西,種菜又種韭,就是說有這麽一首詩,所以曹誠英當時就是這座橋給水沖了以後,就修了這座橋。
曹佩聲終身未再嫁人,臨終前她留下遺言,一定要把她安葬在楊林橋邊的那條小路旁,因為那是胡適回家的必經之路🌹。
1934年,曹佩聲留學胡適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
1937年,曹佩聲回國,擔任安徽大學農學院教授,成為中國農學界第一位女教授。
1973年1月18日,曹佩聲在上海病逝,安葬在安徽績溪上莊村口😼。
1938年,胡適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
1946年,胡適任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新中國成立後,胡適前往美國後定居臺灣。
1958年,胡適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在臺北病逝📹。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