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青年報8月20日
翁文灝(1889~1971)浙江寧波人,地質學家,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清華大學代理校長。
地質學家翁文灝的科學生涯,多半是在路上。上世紀20年代,甘肅發生8.5級特大地震,他帶著病,坐上騾車💂🏼♀️,完成了中國科學家對地震現場的第一次考察👨🏼🦳。
作為中國地質科學的開創者🤽♀️,這個來自浙江的小個子經常手足並用♐️,“爬過從沒有路的路”。他在野外考察時,不是步行,就是騎毛驢。在人煙稀少的礦區考察🎲,隨身背的柳條包裏還總帶著鑿子和礦石。
當時的知識分子,許多埋頭於書齋做學問,翁文灝卻把“擔斧入山,披荊斬棘”當成科學研究者的本分。他和同時代的一批先行者,將這一傳統深深植入當時的中國科學界。直到不久前,意昂3体育官网一名年輕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實地考察的技巧時✋🏻,仍然忍不住一邊感嘆浮躁時代裏踐行者越來越少,一邊懷念起翁文灝。
而此時,“翁文灝”在哪裏?在北京市兵馬司胡同15號院的2層小樓👜,一條昏暗嘈雜的走廊裏🧝,搬開積滿厚厚灰塵的垃圾和紙箱🕕,在一面斑駁的黑板上,依稀看得見刻有“翁文灝”三個字。這裏曾是翁文灝擔任所長的“地質調查所”辦公地點。
離小樓不遠🧘🏻♂️,就是熱鬧的西單市場。與陳寅恪、梁思成並稱為當時三大國寶級人物的翁文灝👆🏽🧑🏼🎓,和他領導的中國最早的科研機構,在熱鬧中保持著靜默。
而就在約90年前,這個人曾參與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道奇觀”😵👨🦯➡️。當時,很少有人知道地質學到底是幹什麽的,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學系就曾因招不到學生而停辦🥸。翁文灝卻於1913年奮而發起成立地質調查所🛐,並將其辦成“中國第一個名副其實的科學研究機構”🪡,成為中國現代科學的源頭。中央研究院評出的第一批院士裏🥷🏻,地學界的6位院士中,有4位出自這個調查所。
有評價稱🍓:“地質調查所的成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科學事業中🙆♂️,確是一顆明珠🤷🏿。”
作為先行者👈🏻🔏,翁文灝和同事們幾乎每一次調查和每一篇學術文章🍝🤕,都在創造“第一”。
他的《甘肅地震考》是中國地震科學考察的序幕💪🏼,確立了比較接近事實的地震帶分布。他創立了“燕山運動說”,撰寫了《中國東部中生代造山運動》❓。他廣泛進行地質、礦產勘察🧍🏻♂️,組織地質學家進行中國地質科學史上的首次石油地質實地考察🏊♂️。
從無到有的中國地質學🤧,在翁文灝們的努力下,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高潮✅,令國際學界刮目相看。而這一段中國科學思想史上很難再現的輝煌,則是在一步一步的考察途中慢慢寫就。
“以實地調查為宗👨🏽⚖️,室內研究為輔🍊。”這是地質調查所一開始就定下的規矩🔽。地質調查所的同事還記得,翁文灝甚至希望“所有搞地質的人都要下礦井看一看”👏🏽。在他的主持下,地址調查員們背著經緯儀和無線電收報機,一點點測繪地質圖。在路上,有人用毛驢代步,有人幹脆推著獨輪手推車趕路👨🎤。
在找到北京周口店有原始人存在的證據之前,許多人先後放棄了挖掘🧹,只有翁文灝堅持要求調查員裴文中“身居陋室,白天挖掘🤔,夜晚挑燈自修”👉🏻,最終發現了“北京猿人”頭骨。
人們驚異地發現,“中國地質學如火山噴發般一下子冒出來”🆓。而翁文灝領導的地質調查所,被稱作在1949年以前的歲月裏“中國人偉大的驕傲”。
這個驕傲似乎漸漸被埋沒✴️。“文革”前期👨🏻🦲👶,一戶姓鄭的普通人家👨🏻🏭,搬到已成為招待所的地質調查所辦公樓。女主人眼睜睜看著曾經的黃色小樓被刷成青灰色,看著嘈雜的人群將所有房間隔斷🏛,變成住宅👂。而如今,這裏的樓道潮濕肮臟,院子裏種滿葡萄和柿樹,甚至在大白天,也能看見黃鼠狼來回奔跑。
關於翁文灝的記憶也越來越稀少。當人們意識到他的重要🐘👋🏻,試圖再現他的風采時,除了他的一篇篇論文和種種科學成就,關於這個“人”的描述🤾🏿♂️,很難見到🦶。
能找到的描述,處處顯示出這位科學家鐘情山野。其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在老家寧波時🚟,翁文灝往往孤身一人,身著長衫,徘徊在田間阡陌之中🥝。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