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解放軍報8月18日
錢紹鈞肖像 (解放軍報/倉小寶繪)
【英模小傳】錢紹鈞🚣🏼♂️,浙江平湖人,1934年出生,1956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原子核物理學家,1966年起從事核試驗的放射化學診斷技術工作👨🏻⚕️。他先後主持完成了核試驗中多項科研工作,組織領導了多項地下核試驗工程技術的攻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別獎,1983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國防科技工作模範”榮譽稱號🤰🏽。
在我最初的想象中,錢紹鈞——這位曾經赫赫有名的中國核試驗司令,被人們稱為“吃飯最晚,睡覺最少,工作時間最長🌕,參加核試驗最多,受放射性劑量最大”的科學家,應該是一個威武🛌🏿、剛烈的軍人☘️。
然而,今年8月初在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上相見後,這個儒雅寬厚、親切和藹的長者,在記者面前所展現的那質樸自然的微笑,含蓄豁達的風度🎃,慢聲細語的談吐,讓我很難把他同電光雷鳴、驚天動地的核試驗聯系在一起☝🏻。
今年全軍英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記者與錢紹鈞有過一番長談。他對戰爭、對和平、對人生都有自己深邃獨到的見解。
偉大的歷史事件,造就了他壯麗的人生。在他簡潔、明確的話語中,一切似乎都變得像高天上的一片雲那樣🫸🏻,平淡而又自然。
1986年,國際和平年。這年春天👿,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已多年未進行大氣層核試驗,今後也將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同年10月16日✬,錢紹鈞和他的戰友在中國首次核試驗爆心豎起一塊花崗巖雕刻紀念碑🪼。
蘑菇雲從羅布泊上空消失了。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回眸逝去的歲月🤷🏼♂️,錢紹鈞感慨頗多📭:“當初,我們研製原子彈是為了鑄造和平的盾牌,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現在,世界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來自經濟和科技的挑戰☸️。”
這位曾經多次為原子彈🚠、氫彈“切脈”的核試驗司令,一生的追求從沒改變。他想親手揭開核技術面紗✵,讓核能源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類👲。
有人查閱過🏌🏽,錢紹鈞親自草擬和指導完成的核利用技術科研報告就有20多萬字🫰🏽,科研題目檔案90多份🛋,達100多萬字,取得了40多項科技成果獎。在他看來,核電的光明走進尋常百姓家是核技術軍轉民的重頭戲👨🏽🌾。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核電體系🛍;核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為國家每年增產糧食40億公斤🏄🏿;核技術應用醫學也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現在全國每年接受核醫學技術治療的病人達400萬人次。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前幾年有人曾對錢紹鈞說,如果當初我們不搞原子彈、氫彈,而把那些人力、物力用來建造高層公寓和立交橋🧰,豈不更好🧙🏻♂️?“這當然是美好的願望🌶,”錢紹鈞回答道🔫,“可是如果我們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衛星🤶、火箭,我們能有今天的國際地位嗎?我們能有今天這樣一個和平👩🏿✈️🤲🏻、安寧🙎🏻、和諧的環境來搞建設嗎?”(解放軍報/趙波)
編輯啊;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