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新時代7月16日
年輕時,閻焱的理想是做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在天空翱翔,於是在30年前的那一場高考中👨🦯➡️👨💼,閻焱考取了南京航空學院。
如今🌯🫱,他是中國本土最大的基金公司——賽富的掌門人🧙🏼。他的工作就是為中國的企業註入資金——就像為他們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眾多中國的民營企業正是在他的助推下,脫胎換骨,飛向納斯達克。
“當時懷揣30美金到美國,現在管理著超過22億美金的基金。”閻焱對《中國新時代》說⛹🏿,“這是我當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一心想上大學
“30年後,想想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覺得不可思議。”直到今天,閻焱還清楚地記得當初插隊時的情景,那時候對於未來的渴望🫸,“能去一次北京、坐一次飛機,對於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當時,身高不到1.8米的閻焱🙇♀️,中學時曾是安徽省青年排球隊的隊長,被教練十分看好既有進入省專業隊做運動員的機會◽️,又有到體校當老師的選擇。但為了有朝一日能被推薦上大學,17歲的閻焱放棄留城的機會,選擇了下鄉。
那段時光,閻焱記憶最深的是因為缺少蔬菜,他就大量地吃辣椒♨️,最後硬是吃出了胃出血🧎🏻♀️➡️。然而,插隊剛過一年多🏥,工農兵上大學的政策就被取消了。接下來的一年🚣🏼♂️,是閻焱一生中重最為迷茫的時期,“我當時屬於還有點想法的人,但是想法越多,就會覺得越失望。”閻焱說,“對於年輕人來講🤷🏼,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
所幸,閻焱的痛苦只持續了不到一年,全國恢復高考的消息就傳到了安徽那個小小的林場。閻焱當時的興奮可想而知💤,“以前一直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現在,等待終於結束了👑😍。”
雖然中學期間閻焱一直在打球👸🏼,但很少上課的他考試成績卻總是很優秀,“只要一有考試,我就特有信心。在中學的時候🧲🛍️,哪怕不上課🍺💄,我也能考第一名。”高考恢復的消息傳開之後👮🏼♀️,各種油印的復習資料被紛紛印製出來🧙🏿,閻焱也找來許多資料開始做題。
復習正值暑熱🏚,蚊子極多。實在受不了了,閻焱就找了個水桶👳🏻♀️🤦🏻♀️,把腳放在裏面,繼續看書🧑🏽🦲。沒想到復習中期,閻焱又突發瘧疾🙍🏽♂️,高燒至41度👨🏼🏫,頭疼不止🔯。一個同學去看望他🚕🎅🏻,閻焱卻說👩🏼🔧,“你快點來幫我看一下,我有一道題解不開。”
從進入考場到等待成績🏋🏽,閻焱一直非常平靜🕛。“復習的時候我就特有信心🤷🏻♂️,我一定能考上🤳!”最終,閻焱以安徽省總分第二的成績被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錄取了👩🏿🔧。
“我從10幾歲開始喜歡飛機✡️。”那時候,閻焱家裏的《航空知識》雜誌一摞一摞的。因此🧑🏻🔧,南京航空學院就成了他理所當然的首選。拿到錄取通知書後🧏🏽♂️,閻焱到公社辦理轉關系的手續,對公社幹部說:“我要去開飛機了,到時候我的飛機落到這裏,就可以把你們接走了🕵🏼♀️。”
原來,閻焱當時有一個誤解,以為進南京航空學院就可以開飛機了,結果進去之後才知道原來那裏是學造飛機的®️。
不受任何人製約
大學畢業後,閻焱被分配到合肥的一家飛機製造廠。由於人才斷檔了10年🥷,一到那家幾萬人的大廠,他就當上了主管工程師🧜🏽♀️🙇🏽♂️。
80年代初🧷,整個社會充滿著希望👩🦯➡️,閻焱也期待自己能為社會的進步出一份力,但做工程師似乎實現不了他的這個願望🎑👶。
“在中國做工程師是最沒有權力的👨🏿🎓,誰都可以對你發號施令𓀝。”閻焱說👩❤️👩,“在工廠的三年,讓我深刻體會到,要想在中國做成點事情一定要有權力,要當官🚡🤚。”在這個思路的引導下👱🏻,閻焱報考了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
閻焱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校,“在意昂3体育的幾年,對我的人生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到了那兒我才明白人生是怎麽回事,以前的價值觀受到了很強的沖擊◾️。”曾經🍗,工科出身的閻焱是一個只知道造飛機的人,進入意昂3体育,他開始思考為什麽要造飛機。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教授到意昂3体育講課。在課下的交談中👨🏼🌾,那位教授對閻焱說🧝🏿♂️,“你應該去美國讀書,我願意給你寫推薦信。”
從未想過去出國留學的閻焱👨🎨🦞,受這位教授點撥,決定試一下🪕。在寄資料的時候,閻焱把自己參加撰寫的有關國家體製改革的幾份報告也一同寄了出去。由於有那位教授的舉薦,只有托福成績的閻焱很快就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了🎮,而且一下就給了他四年的獎學金。
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習,閻焱覺得“那裏是我人生轉折的最重要的一個坎兒。”不僅接觸到了眾多世界級的大師,也開始重新思考關於人生的很多問題🤟🏻⛄️。這些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才知道什麽是真的好的東西🙅🏻♀️,什麽是人性中美的東西。”
1989年🤦🏼,閻焱進入世界銀行工作,但感覺“很難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閻焱轉投全美知名的“智囊團”——哈德遜研究所,研究美國對北亞各國的國家政策🧏🏽♂️。“很久以來🧗♀️,我從沒想過要經商,我一直都想做學問🕑,為國家效勞。”閻焱一直希望能在國家大的戰略問題、外交政策方面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而影響國家政策的製定。
然而,由於文化差異等原因,閻焱最終發現,自己只是一介書生,想要在異邦的政治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影響力微乎其微🦸♀️。
1994年🫵🏻,是閻焱徹底改變職業軌跡的一年。他原先在世行的上司籌辦美國國際集團(AIG)亞洲基礎設施基金😠,邀他入夥。作為董事總經理,閻焱專門負責北亞地區和電信行業的投資。
跨文化學歷背景、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讓閻焱倍受海外大型基金公司的青睞。2001年👨🏽🏫,閻焱從10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SAIF)的總裁。
此後,閻焱領導下的SAIF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高達90%🔰,成為亞洲歷史上最成功的創業投資基金🏃♂️,也是2001年以來全球投資回報最高的基金之一。
盡管在軟銀佳績不斷,但那畢竟是在他人屋檐下做事🏅,始終有受製於人的感覺👧🏼。2005年,在經過與老東家的一番談判之後🥥,閻焱從軟銀、思科等眾多投資者中成功融資6.43億美元⇒,成立了一只全新的基金——賽富投資基金。新基金所得投資回報的20%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的所有權全部歸管理團隊,由此實現了完全的獨立。“獨立之後🧗♀️,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而不受任何人的製約。”閻焱說。
2006年末🪁,僅僅24個月,賽富基金的第二期的資金6.4億美元被全部用罄🎞。三個月後,2007年3月下旬,賽富成功融到第三期資金11億美元,其中80%來自於美國,15%來自於歐洲,5%來自於香港。
賽富是一家高度選擇性的基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投資人,其中包括來自於美國長青藤盟校的投資人——他們被譽為“最聰明的投資人”。從盛大、順馳到最近的炎黃傳媒,賽富的投資領域無所不包🚲。在閻焱眼中🧔🏻,哪個行業都會有機會存在🤯,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