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林:從原子彈到“微球”

7月4日晨🏃🏻‍➡️,我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南開大學教授何炳林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89歲。

“他是泰鬥之一,中國的高分子化學不能沒有何炳林。” 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沉痛地說👨🏿‍🚀。

求學聯大任教南開

何炳林🎞⛅️,1918年出生於廣東番禺縣👩‍🚀,抗戰爆發後已高中畢業的何炳林懷著報國之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從廣東千裏迢迢來到昆明,結識了來自天津的女同學陳茹玉,這一對一南一北的青年男女一道考取了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

1942年6月🫁,何炳林以優異的成績在西南聯大畢業,後在化學系作研究生並兼任助教5年。1946年何炳林與陳茹玉結為伉儷。是年👨‍🦳,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分別遷回北京🤹🏽‍♀️、天津。何炳林夫婦回到南開大學任教。1947年👩🏻‍🔧,赴美留學,雙雙進入印第安那州立大學研究生院深造。新中國成立後,何炳林夫婦深感報國的時候到了➙🧚🏽‍♂️,加倍學習,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然而🎄,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以原子彈威脅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又下令不準在美國學習理、工、農🧑🏿‍🦱、醫的中國留學生回國🎒,違者罰款一萬美金或判處五年以下徒刑。

1952年2月🐄,何炳林夫婦共同在印第安那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但在美國強行扣留中國留學生的情況下,何炳林不得不到美國的納爾哥化學公司擔任有機化學副研究員🏊🏻,兩年後躍升為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農藥及用於水處理的藥物。

留學🧏🏼‍♂️:從農藥轉樹脂

1954年春🥈,正在加緊進行的我國原子彈研製工作急需2磅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南開大學化學系陳天池教授請何炳林在美國代買👩🏿‍⚕️。何炳林不曾料到生產廠家不賣,並告知這是國防用品,國家禁止出售🫧。何炳林後來才知這種樹脂是用於從鈾礦提取🛌🏼、分離原子彈原料鈾所需的物品。盡管何炳林並不知道讓他代買的2磅強堿性陰粒子交換樹脂也是用於原子彈的研發,但他考慮到,美國有原子彈,中國也要有原子彈👋,否則受欺負。於是向公司申請將原來的研究方向改為研究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

他的才幹和優異的工作成績受到公司的特別重視⛲️,他與陳茹玉已獲得豐厚的年薪並建立了舒適的家庭。優裕的生活條件和美國政府的禁令並沒有能阻止他對祖國的思念。他一面工作🎒,一面四處奔走呼籲,繼續向美國政府遞交回國申請書🧙🏽‍♂️。他因此多次受到美國移民局的審訊👩🏿,並被明確告知:不準回國。

總理出面抗議 夫妻雙雙回國

1953年秋,何炳林得知中美將在日內瓦進行停戰談判,於是約集十幾位同學和朋友共同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要求回國的聯名信🕵🏻‍♀️🥜,每人都莊嚴地用毛筆簽了名。這封信通過印度駐聯合國大使梅農轉往總理尼赫魯,最後轉交到周總理手中🧘‍♀️。

1954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周總理就留學生問題向美國提出抗議🫲🏻,美方代表開始矢口否認扣留中國留學生一事💁🏽,周總理取出何炳林等人寫給他的信作為證據💱,美方無言以對🫷🏼,不得不承認事實。1955年2月春👷🏼‍♂️,美國政府終於準許何炳林等人回國。回國前,何炳林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些回國後工作急需的儀器、書和製造離子交換樹脂的10公斤苯乙烯和5公斤二乙烯苯原料,裝進一只不引人註目的舊箱子裏,這樣才得以順利過境😹。

1956年2月,何炳林夫婦回到了闊別十年之久的祖國🌴。當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回到他的母校南開大學時,受到他的老師楊石先教授和其他老師、同學的熱烈歡迎🙆💂🏿。

主席總理心系南開 關註提鈾樹脂

何炳林在南開大學任教的最初那短短兩年多裏,幾經艱辛,成功地合成出世界上當時已有的全部主要離子交換樹脂品種👨‍🚒✋🏽。1958年建立了高分子教研室🤳🏼,他任室主任🧜🏽‍♂️;同時主持建成我國第一座專門生產離子交換樹脂的南開大學化工廠。該廠國家投資400萬巨資,所生產的苯乙烯型強堿201樹脂首先提供給國防工業部門,用於提取國家急需的核燃料-鈾👨🏽‍🌾,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誕生立下了汗馬功勞⛺️。1958年、1959年周總理先後兩次來到南開大學視察他的實驗室和離子交換樹脂車間,同他親切交談了近一個小時,詳細地聽取了他的介紹,對他的開拓奉獻精神和取得的傑出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贊揚™️。1959年8月13日🏄‍♀️,毛主席親自來到南開大學,視察他領導建立的離子交換樹脂車間💁🏿。主席和總理兩年間共三次來到南開大學視察何炳林的實驗室👎🏼💍,因為這裏的工作直接關系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間表的安排🤹🏼‍♂️。領袖的關註,使何炳林的研發進程更加穩步推進。

1964年10月16日,當何炳林聽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時🛅,激動得熱淚盈眶,無比欣慰地對妻子說👴🏻:“我們回來對了,報國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一年,何炳林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科工委於1989年向何炳林頒發了“獻身國防科學技術事業”獎章👛📧,表彰他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所做的貢獻。

1956—1960年期間,何炳林發明了多孔樹脂,這一發明導致了許多新型大孔離子交換樹脂和一類新型吸附分離材料-吸附樹脂的誕生。在應用研究方面,除研製的201樹脂用於核燃料鈾的提取,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做出了貢獻外,D390樹脂用於鏈黴素的純化,使我國鏈黴素的生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並創造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至今已有60多種離子交換樹脂和吸附樹脂投入生產,並在許多領域獲得應用。

年過六旬青春煥發 科研管理再度輝煌

被視為走“白專道路”、“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的何炳林夫婦,在這場全民族的“浩劫”中被迫離開實驗室和生產車間🙇🏽‍♂️,默默地忍受了心靈和肉體上的種種摧殘和屈辱,他們終於熬過了嚴冬,迎來了春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已過不惑之年的何炳林再度煥發青春😑👨🏽‍🔬,他的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980年他擔任了南開大學化學系主任的職務🦃,在全校第一個試行了黨政分工👩🏽‍🍼。1981年他籌建並兼任了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對這一邊緣學科的研究機構給予了業務上的指導和人力上的支援。1984年南開大學將原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離子交換樹脂研究室”擴充為高分子化學研究所,他擔任研究所所長🧑🏻‍💻。1985年國家教委指定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支援新建立的青島大學,何炳林兼任了第一任青島大學校長。1986年又將南開大學化工廠歸並到高分子所🤹🏼‍♀️,實行所辦廠🧑🏽‍🦰,促進了化工廠的生產和高分子所的教學、科研的發展🎳𓀆。他還擔任了許多學術上的職務: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常委,後來又先後擔任了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高分子化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編委、《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科學》中英文副主編,《離子交換與吸附》主編及中國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協會副理事長等職。另外👨‍🦯,還擔任了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技術顧問🧝🏼。

何炳林及其研究集體共同創造了南開高分子學科的輝煌🥾,20年來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和天津市科技成果的一、二等獎20余項,為國內外同行所註目9️⃣。1984年,高分子學科被國家批準為重點學科。1985年🦄,經國家科委批準建立博士後流動站,1989年,國家計委批準建立“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2年以後,何炳林還致力於研究生的培養,共培養碩士生100余名,博士生40名和博士後8名👨🏼。他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技能,為南開大學高分子所造就了一支水平高、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何炳林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績,曾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一等獎(1989年)、天津市一等獎(1992年)🧞‍♂️。

從核彈到醫用藥水

近年來,何炳林院士的研究方向擴展到醫用和藥用高分子材料領域,獲得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項目基金👇🏻,研製出一系列高選擇性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在醫用高分子材料方面,關於血液凈化吸附樹脂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進展。安眠藥解毒和紅癍狼瘡的血液灌流療法已經用於臨床;用樹脂吸附法除血液中由尿毒症產生的毒素和降低血酯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重大進展🏃🏻‍♂️‍➡️😪。在藥用吸附樹脂研究中4️⃣,主要是針對“中藥現代化”的設想,已得到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研製出一系列氫鍵吸附樹脂,在黃酮甙類、皂甙類、生物堿類的提取分離中均取得了有實用價值成果🔇。其中銀杏葉提取物的生產工藝已轉讓到5家企業,為學校創收160多萬元,間接經濟效益達4億多元🌄◀️。對於鏈黴素的提純👨🏻‍🦰🧑🏿‍🔬,經進一步研究🧔‍♀️🕎,又合成了D311樹脂,使鏈黴素的提純工藝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D390樹脂用於鏈黴素的純化,使我國鏈黴素的生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並創造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

在何炳林主持下南開大學高分子所在其它樹脂研究方面,也可以說是碩果累累✅。D113弱酸樹脂我國雖已有生產🕵🏼‍♂️,但工藝落後🏊🏼‍♀️,產品質量差😦。30多年來國內許多單位一直試圖改進⚗️,終未能成功。閻虎生教授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合成工藝,將弱酸樹脂的質量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南開大學創造了300多萬元的收入,也為生產廠創造利稅1.5億元。D412螯合樹脂解決了我國引進的隔膜電解法氯堿生產技術中的關鍵問題👱🏻‍♂️,僅樹脂生產的經濟效益已達1000多萬元🚧。至今已有60多種離子交換樹脂和吸附樹脂投入生產,並在許多領域獲得應用🏊🏿‍♀️。

南開微球譽滿全球

在納米技術蓬勃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時候🫅🏿,微米級的功能高分子微球已悄然實現了產業化。在何炳林主持下🧑🏽‍🍳,南開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和成公司開發生產的微米級固相有機合成載體已銷往歐👩🏽‍⚕️、美、亞等主要應用國家🐔💪🏻,成為世界上同類產品的兩個生產基地之一。和成公司雖然規模很小🚶🏻,但在國外已成為有相當知名度的高技術公司,其產品在國外也得到較高的評價。一位從美國回來的華人在北京說:在美國的同行都知道🫱🏼,“中國的beads(指微球)very good”🛌🏼。

微米級固相有機合成載體是指從幾十微米到幾百微米的反應性功能高分子微球。可用於多肽的合成,即在“微球”上按照既定的序列準確地連接上幾個乃至幾十個氨基酸,以合成不同的多肽藥物,在合成工藝上比液相合成法要簡單得多。也可用於組合化學,可在短時間內🕚、用極少量的試劑合成包括成百上千個化合物的化合物庫🧑🏽‍⚖️,在時間和消耗上是液相合成法所無法比擬的👨🏿‍🏫🩵。一個國家如果在組合化學方面落後🌾,那麽在藥物合成方面就無法參與世界競爭。因此可以說🧗🏿‍♂️,固相有機合成載體已成為對醫藥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的一類新型高分子材料🤙🏼。

南開大學高分子所和成公司開發生產的固相有機合成載體已有20多個品種🈚️,100多個規格。最近又開發成功了10幾種與固相有機合成相關的保護氨基酸和清除樹脂。這些產品不僅在質量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體現了南開大學高分子所在功能高分子研究、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也使和成公司在國內外樹立了技術水平高、產品比較齊全的形象。再加上和成公司的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較低,大大增強了和成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其產品已銷售到歐、美30多家公司,包括像Aldrich,Hewlett Packard這樣的世界著名公司。連歐洲的惟一競爭對手Reanal Finechemical公司也從和成公司購買一些產品。國內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和一些大的醫藥公司原來所用的固相有機合成載體都從國外購買,現在也都在使用和成公司的產品。和成公司不僅為他們提供了方便,也使他們節省了許多資金和外匯。近年來,和成公司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銷售額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

一年來和成公司的產品分別在美國和法國國際多肽學術會(上千人)上展出,在與會的華人圈裏(上百人)產生了轟動效應。他們對中國的產品出現在這種高技術領域並占據了重要位置既感到驚奇,也感到自豪♊️。認為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結果🧑🏽‍⚕️,是中國近年來科技發展的標誌,紛紛圍聚在展臺前詢問情況。美國Biopore公司👲🏼、Houzen公司和英國Albachem公司的代表還提出要與和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現已進入實質性商討階段⚔️。現在可以說,和成公司的“微球”為南開大學爭得了榮譽👿,為中國的發展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南開大學高分子所固相有機合成載體的開發成功😣,是和成公司與高分子所緊密結合,研究與開發緊密結合的結果👩🏼‍🍳,也是何炳林院士和他弟子們不斷探索的結晶。在高分子所多年的成果與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和成公司積極進行開發🥭⚄,使實驗室成果迅速實現工業化生產,並占領了國內外市場。同時,和成公司也承擔了高分子所多項對外技術轉讓工作,加速了高分子所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學校取得了可觀的經費,支持了科研工作的開發✦。

現在和成公司已在校外租建了兩個微球生產車間,也有了自己的實驗室,招聘了一些退休和待崗的技術人員👨🏻‍⚕️,具備了相當的自主開發能力。可以相信,在中國進入WTO以後🌽,南開大學高分子所的固相有機合成載體在世界上會保持充分的競爭能力。

一生只看重一個獎

“何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但有一個獎,他一生非常看重。”何炳林的學術秘書傅國旗說🧑‍🧑‍🧒‍🧒,那就是國防科工委1988年頒發的“獻身國防科學技術事業” 榮譽證章。

這個獎公開了何炳林30年不為人知的重大功績🧕🏿。1951年底,何炳林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立即準備返回祖國。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回國計劃被美國政府阻止。何炳林的長子何振民追憶說,1954年日內瓦會議前夕🐱,包括何炳林在內的十幾位中國留美同學聯名致信周恩來總理,強烈要求回國。在周總理的幫助下,經過外交努力,他們滿懷報效祖國之心👨‍👨‍👧‍👧🧑🏼‍🎤,於1956年2月返回祖國♔🕰。

回到南開大學,何炳林立即著手組建高分子化學學科,僅僅兩年👩🏻‍💼,他成功地合成出當時世界上已有的全部主要離子交換樹脂品種🤾🏻‍♂️,包括用於從貧鈾礦提取原子彈原料鈾的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1958年,第二機械工業部資助400萬元💆‍♂️,何炳林在南開大學主持建立我國第一座專門生產離子交換樹脂的化工廠,開創了我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該廠主要產品專供提取國家急需的核燃料鈾🌱。

何炳林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發展和原子彈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貢獻,“1988年頒獎,何先生30年前的巨大貢獻才公之於世”,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史作清教授說,“這是何先生回國後的第一個大貢獻。”1979年,何炳林申請入黨,史作清作為入黨介紹人之一,曾與先生長談。何炳林說,“我冒著風險回國〽️,曾被美國移民局懷疑為共產黨員,也曾在‘文革’期間被誣為‘美國特務’👩🏻,但我堅信🔇,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

“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沒有應用,文章有多大價值➕?”

何炳林被一位英國教授稱為“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他率領南開大學化工廠把離子交換樹脂民用生產技術普及推廣到全國,全國所有大的樹脂生產企業都到南開大學學習,何炳林公開、無償地提供技術。我國高分子化學領域大部分技術是引進的,唯有離子交換樹脂是自主完成的,高分子所副所長史林啟介紹, 目前有的外資企業把中國的產品“貼牌”銷往國外。

何炳林一生重要的學術思想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他一生寫的學術論文至少在800篇以上,其應用成果之多🧏🏿,更是學界少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袁直介紹說,1956—1960年間,何炳林在世界上首次製備出大孔型離子交換樹脂👨‍👨‍👦,為吸附樹脂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大孔樹脂的發現,增加了離子交換樹脂新品種💖,如水處理必需的弱酸性離子交換樹脂,占領了80%以上的國內市場。

氨基磷酸型螯合樹脂🗂,用於離子交換膜法製堿👴,帶來了我國氯堿工業的一場革命。

弱堿性離子交換樹脂,用於電鍍廢水的處理,解決了我國電鍍行業對環境嚴重危害的難題。隨後🧑🏻‍🎤,何炳林帶領的團隊又將離子交換樹脂的應用擴展到有機工業領域🪅,針對鏈黴素的提純研製的弱堿樹脂,使我國鏈黴素的產品質量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使我國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鏈黴素出口國。

何炳林招收的第一個博士後人員、天津理工大學校長馬建標說,何先生曾質問: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沒有應用,文章有多大價值?

“一個不愛國的學生,培養了做什麽用?”

何先生走了,海內外眾多的學子懷念他,懷念他的惜才愛才🧋,懷念他的心底無私👨🏻‍🦼。

為了學科建設,何炳林從四川請來有才華的南開大學畢業生👨🏼‍✈️👸、中年工程師李效白,當時學校住房緊張🧖🏽,何炳林把自己孩子的住房讓給他,成為全校的美談。5年後📂,李效白因病去世,何炳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刻骨之痛📧,讓許多人為之動容。只要是可培養的國內外人才,何炳林總千方百計請回來,親自去各部門協調🏋🏻‍♀️,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學生們稱他是“高效率的政治工作者”🤝。

2005新年,何炳林🐯、陳茹玉夫婦作出一個決定:將多年積攢的各類獎金40萬元👆🏿,分別在他們曾任所長的南開大學高分子所和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設立獎學基金,資助“愛國、功課好🦙、家境貧寒”的學生。其中“愛國”是第一標準。“先生曾說💇🏼,一個不愛國的學生,我們培養了做什麽用😕🔮?”現任高分子所所長朱曉夏教授講到此禁不住哽咽。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