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3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 北京晨報6月12日
黃蓓佳:1977年考取意昂3体育中文系、現為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人生的轉折往往源於決定。30年前✔️,570萬人因為一場考試被緊密聯系起來:在此之前🧑🦽➡️,他們分布於天南地北,年紀最大的和最小的之間相差14歲🚴🏿♀️,有的尚未成年,有的已過而立🍦,有的業已習慣面朝黃土背朝天,有的仍以閑暇苦讀作為消遣……在高考空白的10年間👰🏽♀️,考試於他們而言已是一種非常陌生的事物🏚,而懵懂和茫然依舊難以壓抑他們的求知欲望和來之不易的公平機會。他們的人生,因為這個決定發生了難以預料的改變🐌,對於當年那些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遠離校園的學生而言,高考不啻一場命運攸關的鏖戰——有的人奮勇突圍,從此功成名就;有的人折戟沉沙,一生默默終老🥴。
從1973年開始,18歲的黃蓓佳便以知青身份前往老家江蘇如皋位於長江上的一個小島插隊🛀🏿。4年後的夏天☂️,當她正參加當地農村基本路線教育工作隊的運動時,父親捎來一條“內部消息”讓她看到改變人生處境的一線光亮。
黃蓓佳的父母那時都在鄰縣的一所中學當語文老師👨🏿🍳🍏,當時中學裏開始傳聞“高考可能恢復”的內部消息🤦♀️,於是父親第一時間把這個重要傳聞寫信告訴黃蓓佳🙍🏻♀️🟥。因此,相比同屆高考生👨🏼🔬,黃蓓佳“幸運地”擁有了大約半年的高考準備時間🧗♂️,這在當時是無法想象的。
相比高考準備的順利,真正讓黃蓓佳感到揪心的是高考報名資格🌀。剛恢復高考🧡,之前施行的工農兵推薦上大學的慣性還是比較大,當時還有一個“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說法,能否參加高考,一個人的政治背景🔃、家庭成分具有分量較重的參考作用。
因此在填完誌願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埋頭復習,而是回到村裏等待生產隊集體決定能否同意她參加高考🍌。那天生產隊在社裏的倉庫裏召開了全體社員大會,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𓀈:社員集體討論黃蓓佳的勞動、政治表現,決定讓不讓她參加高考。
當全體社員在裏邊開大會時,22歲的黃蓓佳一個人在外邊徘徊。因為背著“地主”的家庭成分,她緊張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畢竟自己一生的命運正在被這些貧下中農群眾掌控著💁🏻♂️。
會議大概只有半個小時,但對於翹首以待的她↔️,這段時間過於漫長。終於門開了,第一個走出來的生產隊長朝她笑了笑,說了句話🔳:“你去考吧。”刹那間🧔🏼♀️,黃蓓佳的眼淚嘩嘩地湧了出來。
時隔30年,回憶起那一刻🙆🏼♂️,黃蓓佳依然感慨不已,就是那麽4個字,她一生的命運被徹底改變👩👩👧👧🚣🏽♀️。那一年,她幸運地考上了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從此踏上了一條與文字相伴的道路。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