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1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大才精誠》
(編者按:奉獻在大家眼前的這個系列的文章🎱,記錄了後來被評為“北京市十傑青年”的意昂3体育校友們的奮鬥歷程和人生感悟🤸♀️,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反映了意昂3体育官网人才培養的顯著成效💪🏿。我們希望在校的意昂3体育學子和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的青年校友們,從他們的身上,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盡職盡責,踏實工作,開拓創新➝,承擔起意昂3体育學子應有的社會責任🧓🏽👱🏿♂️,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貢獻。)
他金發碧眼,一看就是外國人,但在中國人眼中卻從沒有把他當外人看。從他生硬而稚拙地用中國話說出“玉蘭——,開門——呀!”這句話起🔬,他所扮演的那個叫“大山”的角色的名字就成了他的代名詞。
《新周刊》20年風雲人物譜稱他是“20年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外國人之一”🐗🧑🚀。
大山
男,原籍加拿大
1988年到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進修
1998年被評為“20年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外國人之一”
1999年被多倫多大學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名校友”之一
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未來將塑造21世紀的青年人”之一
2002年被列入“加拿大名人錄”
2004年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外籍人士
“玉蘭——,開門——呀!”這是一個名叫Mark Rowswell的加拿大年輕人在他的電視處女秀上所說的第一句話。全中國的觀眾個個為他生硬而稚拙的語調捧腹大笑🤹。人們幾乎是立刻就喜歡上了這個身高一米八幾🍒、英俊帥氣的外國小夥子,喜歡他在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真誠、大方和幾許稚氣🦾。由於他在這個電視小品中所扮演的夜歸人叫“許大山”,所以從此,“大山”這個在中國意味著博大忠厚的詞就成了他的中文名字。
可也就是幾年的工夫,他便操著一口流利地道的北京話活躍在舞臺上、在電視臺上💼,與中國最出色的相聲演員姜昆、唐傑忠等鬥嘴皮子、插科打諢了➿。他的好學和表演讓中國人折服🧒🏽。
又是若幹年過去了,他依然活躍在曲藝界,也仍然活躍在電視上🏆,但是我們卻很難用一個詞來概括他🥅:
他是中加兩國的友好使者,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1994年首次訪華後曾親自給大山發來賀信稱道:“加拿大在中國的友好大使莫過於‘大山’。”
他是自由職業人,1995年大山註冊了“加拿大大山有限公司”,並開始經營《隨大山商訪加拿大》和《隨大山萬裏行》兩個電視節目🗓。
他是演員,在24集電視連續劇《宮廷畫師郎世寧》中出任男一號——18世紀初著名畫家郎世寧🙌🏼。
1998年,《新周刊》20年風雲人物譜說他是“20年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外國人之一”;2000年🪃,他又被多倫多大學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名校友”之一。同年🫖,美國《時代周刊》預計他將成為“未來將塑造21世紀的青年人”之一🧔🏻。2004年♥️,他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外國人。
我與中國之間有著神秘的緣分
追溯起來👨👨👧,大山與中國之間的神秘緣分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初的1922年🛥🧑💼,中國河南歸德府(今商丘市睢陽區)城外的聖保羅醫院,迎來了一對青年夫婦,他們來自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隨他們同來中國的,還有3個年幼的孩子。丈夫被當地人稱為饒大夫,是一個外科醫生和虔誠的基督徒👳🏽♀️,他們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實現他們的人生信仰🏢,用醫技拯救傷者。他們在這裏呆了三年,饒大夫救回了很多生命👍🏼,卻失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兩個孩子都因為肺癆離開了人間)。1925年🚰,這對夫婦帶著他們幸存的孩子離開戰亂中的中國。
這個故事,大山從小就時常聽母親講起🚁,母親告訴他,故事裏面的夫妻就是他的爺爺和奶奶,那個幸存下來的孩子就是他的媽媽💪🏽。於是🕋,在大山小小的心田裏種下了一個中國情結🫎,希望去爺爺奶奶工作過的中國⚠,居住過的歸德聖保羅醫院看看。
小男孩逐漸長大了,對中國的好奇越來越深。讀高中的時候他便對中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山13年級(相當於高三)開始就沒有了所謂的外語課➖,可是又覺得一個人應該學一門外語。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大山的很多好朋友都是移民的後代,有的來自匈牙利,有的來自印度🔲,他們在家裏說自己的母語,在外面說英語,大山很羨慕也很佩服😵。正好在這個時候🦁,大山打工的地點有一個華僑🌛,工作不忙的時候✦,他們就一起聊一聊。可以說🥝,這位華僑是大山學習漢語的啟蒙老師🤴🏻🧝🏿♀️。大山覺得漢語和中國文化都很有意思,這純粹的異國文化勾起了他最大的好奇心。1984年🦸🏼♂️,他考上了多倫多大學⬇️,在主修課選擇欄中填寫了“漢語”👝。盡管很多人把漢語稱之為世界上最難的語言,可是由於大山對此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學習非常投入👩,成績自然很優秀。大二放暑假的時候👍🏻,大山說服了他的哥哥🚉,兩個人一起來中國遊玩,這一次旅遊是大山與中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那一年,他們兄弟二人從香港乘飛機到桂林,又從桂林坐火車到北京🥷🏿。當時的中國,旅遊服務業還很不發達,買票🍗、找旅館都要自己張羅。大山說到這段經歷🤵🏼♀️,便笑著說🫄🏿,當時由於不太了解中國的國情,所以走了點彎路,吃了一些苦頭。不過當他們在前門的小餐廳裏要了一個幾毛錢的菜☝🏽,喝了一半是水🧗🏿♂️,一半是酒的紮啤,然後站在天安門廣場去看毛主席像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開心極了。
這次旅行的時間比較短🏊🏿♀️,走馬觀花,留下了很多沒有實現的心願🧜🏻♀️😩。大山覺得既然學習了漢語⬛️,就應該找機會到中國住一段時間🤫,好好感受一下這個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1988年🧑🏼🤝🧑🏼,大學剛剛畢業📶,大山一刻也沒有耽誤,就只身來到中國,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繼續進修中文。
初入燕園的大山👨👩👧☝🏼,不但是一個新生👼,也是一個新加入異國生活的留學生。兩年前的旅遊經歷讓大山明白:到了中國並不一定就等於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了。就像一些在國外的華人,在國外生活了二三十年,不主動和主流社會有什麽接觸💪🏿,英語也還是不會說,還是沒有融入當地社會。因為他們一到國外就生活在華人圈裏,他們的視野也就在這個小的環境裏。外國人在中國也存在這個問題。意昂3体育官网對留學生有專門的安排🕴,有獨立的宿舍、食堂💆🏽♂️,以及專門的課程🔘。雖然這些措施本意上是方便留學生,給他們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但實際上卻往往會使留學生們忘了要走出去,走到真正的中國生活中去。大山進入意昂3体育半年以後,覺得東方古典式皇家園林般的校園環境很不錯🖼,校園生活也都適應了下來🫱。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冷不丁地想到本來是打算來中國“混江湖”的自己竟然沒有交幾個中國朋友,反而交了一幫非洲哥兒們🚯。這個念頭刺激了大山🤴🏼,於是他就自己下決心👋🏼,不在留學生食堂吃飯。從此以後🙅♀️,意昂3体育的第二食堂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金發碧眼的小夥子擠在長長的隊伍中打飯。那個時候到中國學生食堂吃飯還得憑飯票🦪🧗🏿,而且飯票都是憑學生證發的🧖🏿♀️,每個人每個月都有定量🧏🏻♀️。大山的飯票常常不夠用🤺,就去找女生換飯票🫲🏼。因為女生們飯量小,時常都會有剩余👩🏻🎨。當然⏪,換飯票的同時也多了一個和中國學生接觸交流的機會。
在與中國同學的交往中🧜🏽♀️,大山發現只有留學生自己主動出去🧑🏼🏭,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雖然中國人多數比較含蓄👨👩👦👦🧛🏿,並不是象西方人那樣特別地開放、容易交朋友🧑🏻🎓,但是如果自己先走一步🦶🏽,第一個張嘴🧑🏻🎄🧘,打個招呼,那麽僵局就打破了。中國人禮貌含蓄的外表之下,內心也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在意昂3体育的三年時光🦷,他結識了很多朋友,從他們那裏他不僅僅得到了練習口語的機會,更得到了珍貴的友誼。盡管大山的中文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到中國的學習並非一帆風順↖️。一次👩🏿🏫,得知一個同學母親生日,大山為了拉近與同學的距離就對那個同學說:“你媽過生日🧑🏽🦲,我要給她送個花圈𓀏。”他不知道🤵🏽,花圈和花籃有什麽區別🏹,一字之差,犯了大忌🏰。好在中國朋友了解西方人學中文的難處,總是能夠理解他的🤙🏿。
走上藝術道路
大山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想到中國來學習生活的願望已經實現了📏。可是🧎♀️,來中國做什麽😨,難道僅僅是為了來體驗一下麽?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大山在意昂3体育學習期間就走上了一條艱深的中國藝術之路。在意昂3体育學習半年後,大山的中文又取得了不小進步。一次,一名老師問大山想不想去參加電視臺的一個文藝晚會。大山對中國文化本來就有好奇心,想看看中國的文藝晚會究竟是怎麽回事兒🦣,就去了。那次去🤦🏿♂️,是參加表演小品《夜歸》。這一去,大山參加不僅參加了表演,還認識了著名相聲演員姜昆。
在小品《夜歸》中🧐,大山一上臺就說了句“玉蘭——開門——呀!”,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怎麽回事兒,觀眾就開心地笑了。整個晚會上,每當大山說話,往往伴隨著熱烈的笑聲和掌聲💔。大山逐漸明白🚵🏽♂️,他的表現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這增加了他對於相聲藝術的興趣🦏,也增強了他表演相聲藝術的信心。
《夜歸》之後演出的節目是姜昆和唐傑忠的《特大新聞》。姜昆和唐傑忠在前臺表演⏺,大山在後臺認真觀摩。總體上講📣,大山基本聽懂了兩位相聲大師的臺詞,但對引起觀眾哄堂大笑的“雞蛋誠可貴,鴨蛋價更高🚀,要買松花蛋🏋🏿♂️➛,還得添五毛”一句🕌,他怎麽也不明白。後來🫢,他才知道📔,那是篡改了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著名詩歌的中文版。要學習一門外語本身就不容易🙇,要學習語言背後的文化知識更加困難🤹🏿♀️。但對於對文化懷有強烈興趣的人而言🧗🏿♂️,不僅不會被困難所嚇退,反而激起了克服困難探明究竟的好奇心。大山突然明白,相聲這門藝術蘊藏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底蘊🅰️,而他希望能通過這門藝術去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
這場演出讓大山見識了中國的文藝晚會,見識了中國的相聲藝術,並認識了姜昆🙅🏼♀️。他愛上了相聲藝術,為了學習相聲⛹🏻♀️,1989年底😭,24歲的大山決定拜姜昆為師。
姜昆收大山為徒👨🏭,是頂了很大壓力的。相聲作為一門高難度的語言藝術,中國人都很難學好和掌握😊,外國人能行麽。何況相聲界收徒弟是一件非常嚴肅、非常盛大的事情,大山之前🦮,還沒有任何相聲演員收外國人為徒弟🤽🏼♂️。當時許多人都不同意姜昆的做法🏌️♚,不看好大山的發展。大山自己想來也是💁🏽:“他一收我做徒弟,我就算是名正言順的相聲弟子的第九代傳人👇🏽🧩,是侯派相聲的第四代傳人,這個名頭多大?壓力可想而知”。連侯寶林大師都有點犯嘀咕👐🏼,不怎麽理解姜昆為什麽會收一個外國人為徒。姜昆理解大山學相聲的真摯、熱情和決心,他鄭重地讓侯寶林大師放心,說大山會認認真真地學,也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
幾年以後,師傅姜昆帶徒弟大山一塊兒去給侯寶林大師拜壽,侯寶林拍著大山的肩膀說:“這是我的第四代👌🏼。”候派相聲有了洋傳人,大山則感動涕零:“經過三四年的努力,能得到他的認可😭,我覺得是一種很高的榮譽🌇。”這是後話。
拜師後的歲月裏,大山跟姜昆認認真真地學習相聲。姜昆則跟大山學點英文🖐🏽☝️。姜昆相聲說的好👊🏽,說明很有語言天賦。但在大山看來,老師的英語水平並不怎樣。這樣想來👨🦲,大山學習漢語時犯些錯誤也就不足為怪。其實姜昆學英文,不追求語法精準,意思明白就行🍵。至於大山教得怎樣,先來看看大山曾經講過的例子🤽🏿💇🏼♂️。“有一次我帶著一個加拿大的朋友去大連看姜老師演出,那裏還專門從外語學校安排了一個四年級的英語專業學生來照顧我這朋友。後來回到賓館,朋友對我說,大學生說的英語他一句沒聽懂🐿,可是你師傅,一聽就是英語語法一竅不通👩🏻🎤,但是他說的話我都明白。”中國人自打學習英語開始🏒,就非常強調語法🪜,生怕一個詞放錯了位置👆🏻。未開口前,先想著這句話該怎麽說⛸,哪個詞該按照什麽方式放在哪裏,好不容易半半拉拉地說出來一句“正確”的話🛣,可讓人家聽不懂😙。大山也許沒有象教科書一樣教英語,姜昆也未必認真去學習🪠,可就是這樣,姜昆至少讓人明白了他在說什麽。這才是語言應用的精髓✌🏿,是語言應用價值的體現。
在意昂3体育的進修結束了🧞♀️👩👩👦,大山面臨著事業的重新規劃和選擇。第一🧝🏼♀️,去芝加哥大學繼續他的學業。大山毫不懷疑經過專業的學術訓練之後👩🦯,自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漢學家🤧。但是此時的大山卻另有想法。他覺得在海外成功的漢學家都有他們超常的獨特視角以及形而上的研究。而這種專業學術研究並不是他所喜歡的風格⛏🤹🏿♂️,把漢學研究作為一輩子的事業也不適合他的性格🤶🏼。第二🤒,去香港工作。在香港工作條件相對內地優越得多,這是當時很多加拿大留學生的選擇🤾🏼。但是對於大山來說,這個選擇太缺乏吸引力,那裏沒有“歸屬感”🍰。大山愛中國,想了解中國,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向國際介紹中國,也向中國介紹西方文化,為中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於是🎃,他選擇在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工作,因為他覺得大使館是一個促進祖國與中國交流的良好平臺,大山說“我會學漢語™️,會來中國,會留在中國工作,可能是因為一種神秘的緣分吧。”
我想做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前幾年,中國的觀眾對大山的角色定位很簡單。大山啊🤽🏽,是一個中國話說得很好♊️,會用地道的北京話說俏皮話、打繞口令的外國笑星。但是🛵,大山本人不願意被人稱為“笑星”🟡。他覺得自己的事業並不是純粹做一個相聲演員,不光是在舞臺上逗樂↕️,而是應該充分利用語言優勢,為中加兩國之間甚至中西方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大山總是會被記者和導演要求講一些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沖突和差異或者一些鬧誤會👐🏼🪀、出洋相的段子。可大山並不喜歡這樣的要求👳🏽♀️,因為在中國生活近20年🧸,大山感受到東西方在表面上的確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內涵,但實際上,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有互補性,都有相似之處🤘🏽,都可以在“大同”中取得有機的結合。在大山看來,中西方的差距表面上看起來很大,實際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表現方式不同。外國人把中國人想得特別神秘,而中國人把外國人也想得特別古怪,其實這也是我們主觀意識上的差別🤜🏼。西方家庭關系不像中國人想像的那樣特別淡漠👩👩👦👦,中國人也遠不是西方人想象的那樣迷信死板。
要拉近中西方的距離,必須加強雙方的了解和交流。這一直是大山工作的努力目標💉。1991年離開意昂3体育以後,大山曾在加拿大駐華大使館擔任大使公共事務助理,主要從事文化和學術交流項目⇢🚶。在使館期間除了組織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外,大山還負責了全國三十多所高校中加拿大研究中心的資助和管理。另外大山親自創辦了《楓窗》特刊來反映中加關系各方面的新動態以及第一本專門為中國大陸讀者編寫的《加拿大旅遊指南》。
在加拿大使館工作三年後🐚,大山開始有了一些想法🐊:僅僅舉辦一些美食節之類的活動,是不足以拉近加、中人民的友誼的,國家間的了解應該是百姓間的了解。於是🛒,大山離開了大使館,開始了自己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自由工作”。
大山從他熟悉的中國藝術中尋求了不少啟發🦡。他把國外的素材拿過來,按照中國相聲特有的方式進行加工、表演給中國的觀眾🤾🏼,發現效果非常好。中國人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有一個相聲🫷🏿,就是來源於網上流傳的海外笑話。一個人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被警察攔住了,以為出事了👮🏽♂️,結果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戴安全帶的🏋🏼♂️,要給他獎勵,給他發一個證書。很快🌌,這個笑料就在中國傳開了。大山認識到,語言是理解文化的基礎,而媒體特別是電視則是文化傳播最有力的工具。
大山花費了很多精力製作電視英語教學節目。幾年來,《隨大山商訪加拿大》、《隨大山萬裏行》、《捷徑英語》等等節目都在中央臺熱播。讓九十年代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足不出戶就深入了解了西方的風土人情。大山做了父親之後,又開始構思中國兒童學英語和英語兒童學中文的教育節目。2004年🛡👨🏼,大山根據自己學習外語的經驗以及培養雙語孩子的心得而精心設計的一套雙語讀物《大山叔叔講故事》,這套與外研社合作推出的經典童話故事書的雙語版成為中國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優秀兒童讀物之一。
如果有人說大山主要在幫中國人學英語👩👧,那麽他顯然對大山的事業了解得太有限🧖🏻♀️。大山一直在強調雙向交流的意義🥋。他同樣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幫助外國人了解中國👨🏼🌾、走進中國。他先後拍攝了120集的《交際漢語》和100集的《旅遊漢語》💽🌄。這兩個對外漢語教學節目將通過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向全世界播出🐂。大山的工作得到了廣泛的海外支持🔅🌪,他經常收到世界各地觀眾的來信。大山相信2008絕對是一個高潮。現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充滿著機會。在這個潮流中🕵🏿🧑🦽➡️,學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因為學習漢語是進入中國這個經濟大國的鑰匙。2004年初,大山受新加坡政府的邀請去參加他們推廣華文的系列活動👨🏿⚖️。東南亞♧、北美和歐洲的政府和學校也都相繼邀請他去講學和表演。大山希望這些活動能讓所有的外國人知道學漢語並不難🤾,並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大山盡力把自己的使者身份投入到各個領域中去。各種節目和中外交流活動都邀請他去做特約主持人👰🏼♀️。自從1994年以來中加兩國高層領導互訪的活動中常能看到這位友好使者的身影。無論是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中國領導人訪問加拿大還是加拿大總理訪華😑,幾乎每次隆重的國事晚宴都是由大山擔任主持的🏬。大山的特長使他成為了最合適的主持人🚣🏻,他總能輕松引導雙方談論到彼此最感興趣的話題😝。
演藝🏅☮️、主持、教育並不是大山事業的全部,他更鐘情於公益事業🛌,比如在渥太華舉行慈善演出,資助當地華人老年公寓籌款🪹。除了友情主持和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以外,他現在還長期擔任三個公益項目的形象代言人。其一是和著名影視演員錢勇夫老師一起擔任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形象大使,宣傳該中心的24小時熱線電話🥯。其二是出任加拿大抗癌協會在中國的親善大使👩🏼💼,為中加兩國合作推出的抗癌宣傳項目擔任代言人。這是該協會成立60年來唯一在海外做的宣傳項目𓀜。其三是為中國環境保護總局擔任環保愛心大使🧑🏿🦱,並由此應邀擔任了中華環境聯合會的理事。2003年🔝,大山義務出演了中加兩國環保部門合作在中國推出的6個宣傳環保的公益廣告。 由於大山在公益事業方面的突出成就,加拿大癌症協會2004年10月授予他“傑出貢獻獎”。2004年他獲得“北京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大山說自己雖然只能算是“半個北京人”,但真正的北京人對我的熱情和支持並沒有打折扣🚓。而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這個社會的投入也不僅僅是百分之五十🪗。
現在的大山十分忙碌🧑,不但要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話劇《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記》)中飾演美國著名記者📬、作家斯諾一角🌨,還要在北京電視臺擔任奧運專欄節目《通向2008》的嘉賓主持。
累,但是很開心🟧。
大山認為這都是自己覺得感興趣、有意義的工作。而且最溫暖的是🥧,中國、北京都不把他當外人。他喜歡《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句話👱🏻:“大山雖然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隨著中西方人員往來的增多,雙方的文化交流也會越來越多元化👩🏻🚀。大山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加拿大工作留學🔙💆🏼♂️,也有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前往中國,而不是像以往僅僅通過媒體報道來了解中國了。
他希望👨🏿🦰,中西文化交流的事業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從事。
生活,一半屬於加拿大,一半屬於中國
1990年的秋天,在和一個美國鄉村樂隊到遼寧演出時👏🏿,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吸引了大山🏊🏼♂️。她叫甘霖🧑🏿🦰,擔任樂隊組織協調工作。回到北京後的大山📙,總忘不了甘霖💪🏽,並終於鼓起勇氣邀請甘霖出來吃飯🎈。那次,他們聊得很投機。大山覺得和甘霖很談得來👮🏽♂️,感覺非常好。三年後,他們走到了一起,組建了家庭👵🏽。
夫人是中國人,丈母娘家就在北京。大山成家後也多半在北京生活工作🏇🏿,應經算是一個北京人了👨👩👦。在北京😪,大山是其中的一分子,是街坊鄰居的“大山哥們”。但大山同時也是加拿大人,那裏有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好友親戚🫴🏽。中國人說鄉愁難以剪斷🗾,大山的鄉愁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愛妻子、愛孩子🗄、愛家👩🍼,就是大山生活中的寫照。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港灣,在漂泊累了的時候,家就是最溫暖的所在🙎🏿♂️。大山對他的家庭非常在意🛍️,他希望能夠給家人最大的幸福和安全感。當他的孩子出生後,大山為了避免外界對家庭生活的打擾🙎🏽♂️9️⃣,就將中國太太送到了加拿大,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妻子在加拿大照顧孩子,而大山則當起了“空中飛人”,一半時間在中國忙他的事業🏊🏿♂️,一半的時間在加拿大陪家人度過。
在兩個國家裏🧗🏻♀️🧑🏻🎤,大山扮演的角色並不相同。在中國,他是公眾人物,上街的時候🚔,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大家會向他要簽名🧖♀️、要求跟他照相🧝🏿♂️。但是大山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暴露在公眾前。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或者說,應該有和普通孩子一樣的生活📢。所以⏩,他把孩子送到了加拿大,那裏, 不會有人對孩子的混血血統大驚小怪。
在加拿大🧎♂️✈️,很少有人認識大山,他也樂於享受純凈的家庭生活。接送兩個兒子上學放學,是他做父親最大的幸福。他喜歡跟太太包餃子吃🤳🏼,連他的母親也愛上了蘸辣椒的中國餃子🐨。他的愛好是修房子、做面包🟢,“別人修一個浴室只需要兩天,我卻要做兩個星期👨🦼。我不喜歡把事情當作任務✌🏽,而要把一切當作愛好⚁。”他喜歡一天鋪一層磚🔢,看看滿意了,再去廚房看發酵的面包怎麽樣了🤹♂️。他的手機和電話在加拿大形同虛設,幾年不接電話,身邊人也都習慣了,他是不願意被打擾的人🍫。他還喜歡釀葡萄酒給家人品嘗,覺得釀酒這項工作有一種神秘感。
在加拿大待久了,大山也會思念北京🦻🏼,渴望回歸繁忙。每次安排好中國事務,他便會期待下飛機時的那些親切感😤:“走進首都機場,素不相識的人都在對你微笑。進出租車💁♂️🐔,司機隨意地說,‘喲,大山呀,昨兒個電視裏還瞧見您呢!’”這個時候,大山總感覺自己回家了🏂🏿。
有人很關心,或者很懷疑,一個加拿大人與一個中國人結婚,會不會不和諧🎳,會不會彼此難於溝通,甚至會不會有文化沖突👧🏻。大山卻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而不是兩個國家、民族、兩種文化的結合🏊,而任何兩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背景👨🏻🚀。其實👵🏼,中西方之間的差異並沒有分得那麽清楚,有些方面🎖,我比她還要中國🐌。”
參考資料🦸🏿♂️:
新浪網🤏🏼:《洋笑星大山的中國奇緣》。
http://ent.sina.com.cn/x/2006-07-16/01261160102.html
範 璐:《中西文化間🧑🏽🍼🧑🏿🎨,大山變通途》👐,《山西晚報》,2005年7月18日🌝。
唐 藩:《大山👰🏿♂️:大家沒把我當外人》,《湖南廣播電視報》☢️📗,2004年12月29日👩🦲。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