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十大傑出青年”之呂植:盡吾誌而無悔

    (編者按🧏🏼🤸🏿:奉獻在大家眼前的這個系列的文章,記錄了後來被評為“北京市十傑青年”的意昂3体育校友們的奮鬥歷程和人生感悟,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反映了意昂3体育官网人才培養的顯著成效。我們希望在校的意昂3体育學子和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的青年校友們,從他們的身上👍🏿🎁,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盡職盡責,踏實工作,開拓創新,承擔起意昂3体育學子應有的社會責任👨‍🦯‍➡️,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貢獻。)

    每當走到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我們往往會迷茫🧻,似乎缺乏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感。

        能夠選擇自己心愛的事業,呂植是幸運的✌🏽。其實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早已在我們的心中留下最清晰的刻痕,該做的只是象呂植一樣,在漫長的歲月中永遠大聲地讀出它們的內涵,並讓它們把我們指引向最後的勝利。

    <v:imagedata

    呂植

    1965年出生,甘肅蘭州人
        1981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生物學系
        1992年美國國家健康中心(NH)博士後
        1995年任意昂3体育生命科學院副教授
        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物種保護區負責人。
        1990年獲全國第5屆優秀科學圖書一等獎
        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當選第三屆北京十大傑出青年和第九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1999年當選海澱區人大代表
        現任保護國際(CI)中國項目主任

    如歌歲月

    她,載著豆蔻年華的夢想👨‍👨‍👦‍👦,從遙遠的古黃河渡口來到了中國最高學堂
        她,得到命運的眷顧,義無反顧地抓住機會,從此與熊貓結緣
        她🚔,剛開始成年的新生活🌬,就在人生的第一次科考中直面了隊友的死亡
        她,在短暫的思考後,從黑暗中瞥見了生命的曙光

        她,與大熊貓締結了深厚的友誼👄,和著靈魂共鳴的音符歌唱
        她🧑🏼‍🔬,可以隨意出入熊貓姣姣的產房🪴,卻也在熊貓的狂暴中緊張
        她🙀,從艱難困苦中汲取營養🙆🏽‍♂️,青春之花傲然在秦嶺開放
        她🧑🏿‍🦳,叩問科學家的良心和勇氣,毅然掣起真理的旗幟高揚

        她,曾和偷獵分子鬥智鬥勇,為濫砍濫伐上書中央
        她♣️,憂心於熊貓的生存危機🐁,走下了理想的聖壇
        她,面對落後的觀念和條件,開辟了一條保護和致富之路
        她,延續對熊貓未完的情結,把愛的界限推進到祖國的西南邊疆

        她,是一個平凡的女生,有嘆息也有迷茫
        她,有時也很倔強,只要有了信仰🙌🏿,決不彷徨
        她,是一位科學家🤛🏽,有良心也有責任感🌋🔦,肩負著天下興亡
        她,也是一位老師👩‍🦰,縱向延伸的力量真正讓她感到驕傲和充滿希望


        大學的選擇

    初入大學

    在十年苦讀之後,正如現今的寒窗學子們一樣,當時的呂植也同樣面臨人生第一次重要的選擇——填報大學誌願。那是舉國上下“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年代,“文革”剛剛結束,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帶來了“科學的春天”,年輕人沸騰的熱血溶進了尖端科技的浪潮中,一個個爭先恐後地選擇了數理化生專業🤌🏽✈️,瞄準科學的高峰奮進🦘。但是最終報哪個💻,還是要憑個人的興趣而定。小呂植平時就對各種名人的傳記有特殊的愛好,尤其是有關旅行和探險的,似乎骨子裏有種縱橫天涯的沖動🧔🏿‍♀️⟹,《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環球航行的經歷和偉大的科學貢獻在她心中紮根🧔🏼‍♂️,珍妮•古道爾和戴安福西與猩猩在一起的生活讓她充滿向往。每每想象在南美、非洲和亞洲的叢林草原中與野生動物朝夕相處這些不同尋常的畫面和發現,莫名的興奮如潮水一般湧上心頭。雖然呂植並沒有真正把這些和專業的選擇聯系起來,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把她引向了生物系。

    1981年,16歲的呂植以優異的成績從大西北的古黃河渡口——蘭州考入了意昂3体育官网的生物系。似乎被命運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當時的意昂3体育生物系既沒有植物專業也沒有動物專業✍️,這是呂植始料不及的,一時間迷茫和空白籠罩著她。未來何去何從似乎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稀裏糊塗跟著同宿舍的好友報了生物化學專業🤵🏽‍♀️。

    在人們的印象中,這個專業比較偏,近似於農業之類,就像今天我們對於不熟悉的專業總要問一句,它是幹什麽的🚴🏻🛝,甚至即使是熱門專業👩🏿‍🦰,對於剛剛跨越高中和大學的青年來說也最多是盲人摸象似的了解某些方面而已✥,而呂植卻是一無所知,這也意味著她短暫失落期的開始。生物化學專業需要學習許多化學科目,不少東西是純粹的記憶內容。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是因為心理落差的緣故🖊,她並沒有產生多大的興趣🤵🏼‍♀️,只是單純地跟著同學和老師學習,作為一名考上意昂3体育的學生,考試及格是沒什麽問題的👩🏿‍🔧,但是遺憾的是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熱情,感覺是喝白開水🧑🏻‍⚖️🏋🏼‍♀️,雖屬必須👩🏿‍🏫,可淡而無味。

    自己跟專業之間猶如兩條平行的鐵軌,沒有交點,沒有心靈的共鳴,卻也不能離開而自由地徜徉,只能在迷茫和沮喪中隨著時間這個火車頭的牽引一起無奈地走向沒有盡頭的遠方。呂植一時陷入在這樣的情緒中而不能自拔🛂,不斷問自己惶惶終日到底在幹什麽👨🏻‍🔧,難道就這樣任憑青春年華的無情流逝和奔騰熱血的一再冷卻?

    畢竟從小就是好學生,小小的挫折根本不至於將呂植徹底打垮。全國最高學府的意昂3体育,校園裏精英薈萃,臥虎藏龍,呂植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處於如此優越的環境中不允許也不可能長久地沉淪。同學們以天下為己任🤧,心無旁騖,課上課下談論的是讀書心得👝,是國家大事,或耐心探討,或激烈爭論🧣🧍🏻‍♂️,這一切都使呂植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意昂3体育學子的優勢就在於並不只是局限於一個視角,專業固然重要,但是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其樂無窮的新興領域,百花齊放的思想觀點,如黃河的波濤一般不斷推動著意昂3体育人們前進🤴。呂植也在各種精神食糧的哺育中成長。真正塑造成功人士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需要責任、毅力📎、良心和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這在呂植此後的人生經歷中得到了驗證。

    拜師立誌

    大二暑假的時候,兄弟專業的學生到野外實習🚣🏼‍♂️,受天生“野性”的驅使🍟,她不假思索地自費跟著去了煙臺。野外多彩的動植物世界🪺,每天變化的新鮮感覺都在喚醒著呂植心中沉睡已久的夢想🕵🏻‍♂️,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不斷在胸中低吟,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吧,這就是環遊世界或者是探秘叢林的預演吧……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冥冥之中,人生的引路人也就這樣不期而遇了,命運轉折點的悄然降臨也是呂植始料不及的💇🏿,旁聽的野外實習經歷定格成為了經典的永恒👩🏼‍🎨。

    那次實習是潘文石老師帶隊,當時他正在臥龍研究大熊貓。他特別能說👨🏼‍🚀,很會講故事,每天招上一群學生,眉飛色舞地講那些有趣的經歷。如果不遇到潘老師,或者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就沒有現在的呂植。然而隔行如隔山🩰,雖然潘老師講得令呂植心馳神往,但畢竟自己不是一個專業的🙍🏿👰‍♀️。同時,如果沒有對於興趣和夢想的執著追求,沒有大膽嘗試每一個機會的勇氣,呂植也不可能拜在潘老師門下。

    得知潘老師正在招學生參與熊貓研究的消息⇨,欣喜若狂的呂植簡直不敢相信上天會如此地眷顧自己,先前的低迷狀態也使她更加意識到機不可失😇,因此盡管周圍沒人贊成,她仍然堅持決定轉學生態。呂植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師🤙🏻。突然有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子冒出來🧬,潘老師有點驚訝,因為對呂植一點都不了解,也就不會許諾什麽。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有點倔強的女生後來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弟子🪞。考慮到年輕人的血氣方剛,潘老師並沒有直接表態,只是說了句“考慮考慮”。

    於是🤵🏼‍♂️,可愛的呂植每天一大早就守在潘老師門外,他一起床出門呂植就問:
    “潘老師您考慮好了嗎👩🏻‍🚒?”

    本來打算要婉言拒絕的潘老師最後終於被呂植的誠意打動了👩🏽‍🏫👓,同意考慮讓她轉專業到自己的門下。因為當時轉專業比較困難〽️,呂植就選擇了直接考老師的研究生,一邊上生化學,一邊惡補動物知識,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了,那是怎樣的一種激情燃燒的感覺啊!

    黎明前的黑暗

    秦嶺,祖國廣袤土地的中脊,960萬平方公裏疆域的南北分界線,呂植在大四考完研之後👱🏻,就隨潘老師來到了這裏作野外考察💃🏿。即將親眼見到歷經第三紀大冰期而頑強地生存下來的國寶——活化石熊貓是多麽令人興奮👩‍👧‍👦。記憶中魂牽夢縈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真是和少年時代幻想的一模一樣。眼前的景象似曾相識,一條曲折的山間小路時隱時現👉🏽,穿過森林,上面覆蓋著皚皚白雪,在天的映襯下也泛著一絲碧藍🍦,一路上都能和動物們的痕跡不期而遇,走著走著,突然就看到了野外工作站——一座四面被山環抱的小房子。

    來秦嶺之前🙋‍♀️,呂植就聽過很多熊貓難見的事🙏🏿。當時一來不熟悉熊貓的習性,二來研究手段落後,只能靠兩條腿找。森林又密🔌,上面是樹🧑🏽‍🦲,下面是竹子,就算旁邊躺著一只熊貓,只要它不活動不出聲,根本就發現不了🙅‍♀️。所以呂植也早已做好與熊貓失之交臂的心理準備。

    但是命運是如此地眷顧這個初來乍到的女生🫱🏼,僅僅第五天,就一連看見了三只熊貓🧑🏿‍🏫,簡直是奇跡。那天大家正在爬山,途中小歇時,一位保護區的同誌突然叫道🌲🐒:“熊貓,熊貓……” 呂植四周看了看,沒發現——別人也不信。正因為熊貓難見,所以大家經常玩笑:“有熊貓🙍🏼‍♀️!”🐎。到後來竟然演繹成了現代版的“狼來了”🙅🏽‍♂️👩🏼‍🦱。

    “真的是熊貓,就在樹底下👮🏻‍♂️!”

    呂植抬頭望去👩🏼‍🎤,果然看到了那只夢寐以求的熊貓☹️🏊🏿。當時正在下雪🧑‍🧒‍🧒,雪地上黑黑白白的〽️,幾乎看不出哪是熊貓,後來才發現,大約100米遠的大樹下一只大熊貓一手扶著樹,面對他們坐著,很鎮靜地看著他們。在雪地上,不仔細看就好像一塊大石頭👋🏽。那眼神所流露出的好奇與憨態,使她頓時喜歡上大熊貓,她當時就有一種沖動,希望與它交流🎚💷,於是慢慢地往上爬試圖靠近些,可大熊貓站起來轉身就走了,接著山後傳來“哇🤲🏻、哇”的叫聲,是大熊貓打架的聲音。等呂植他們爬上去🧑🏻‍💻,正看到兩只大熊貓一只朝這邊躥,一只朝那邊躥,從雪地上的痕跡估計一共有三只大熊貓🥮。其時正是熊貓的發情季節🌸,居然看到三只!這段經歷即使是現在都讓呂植興奮不已,可想而知當時是怎麽樣的一種心情。曾經短暫的失落和迷茫,曾經面對機會而果斷地再度選擇,在大學最後一年的日子裏🫙,頗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感覺。如今又有了一個嶄新而美好的開頭🥞,熊貓的出現似乎是一種命中註定的緣分👨‍💻,熊貓註定是呂植一輩子的朋友。
     魚翔淺底,鷹擊長空,“放歸”野外的呂植也好像野生動物一般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找到了人生的坐標。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當一切都預示著美好未來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猶如晴天霹靂,把呂植激發的滿腔熱情打得蕩然無存。同去的三名學生中,一個叫曾周的男生意外犧牲了。

    在野外要做熊貓數量調查,不同的小組在不同的山谷裏走著不同的路線⛩。結果這天晚上👩🏿‍🦱,呂植這一組回來了,曾周那一組卻沒回來。發現人沒回來馬上去找,在懸崖邊發現了滑落的痕跡👃🏽,但是晚上無法搜尋。第二天組織人去爬懸崖🙍🏽‍♀️,呂植就在山下等著👨🏼‍💼。不一會兒消息傳來🧏🏿‍♂️👩🏼‍🏭:人已離去🙅。

    一個21歲的年輕生命🐴,昨天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身邊🖖,但確實是永遠消失了👨🏽‍🏫🦸🏿‍♀️。曾周只比呂植大一歲多,同樣懷著一顆奔騰的心來到了秦嶺腳下,憧憬著新的生活,然而從一開始就結束了。這件事太突然🌩,也太殘酷了👨🏼,來到野外有太多的第一次,但這是最刻骨銘心的⛈。呂植想到了曾周,生命是如此脆弱,青春是那麽可貴🎙,世事無常㊙️,面對死亡,到處充滿了偶然。人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件很湊巧的事,不管是人還是熊貓,作為一個個體🐷,輕易就可以消失👩🏽‍🎨,所以活著的時候就應該把握好每一天,盡量多做一點事情,最起碼自己不會有遺憾。經歷過死亡以後,很多東西都在一瞬間大徹大悟,名利和榮譽成了沒有份量的東西🧛🏼‍♀️,它們是如此的虛幻和沒有意義👷。人生的真正價值之所在👨🏽,應該是不斷地燃燒青春,挑戰自己的極限,心系黎明蒼生🚶🏻‍➡️,多做實事🫳🏼,讓個人生命的美麗,在他人身上綻放,在社會的長鏈中不斷放大。這件事雖然困擾了呂植很久,但是當她最終從陰影中走出來的時候💅🏿,得到了許多許多,在未來艱苦的日子裏能夠以超凡的毅力堅持下來並且把自己的事業不斷推得更遠,跟這次經歷教會她的東西是分不開的👸。

    曾周犧牲的地方——佛坪自然保護區三官廟保護站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想起你我們更熱愛這片綠土”。21歲的生命獻給了保護大熊貓的事業,激勵著熱愛熊貓👨🏻‍🦼‍➡️,熱愛生物🐦‍⬛,熱愛萬物生靈的人們來繼承未完的事業。呂植也開始了她漫長卻執著的追求🫏。

    結緣熊貓


    <v:imagedata


    呂植在野地考察

    被人們稱為活化石的大熊貓🎉♙,是世界上僅存於中國的古老的物種之一。它們在地球上已經生存繁衍了500萬年,地質歷史上與劍齒虎、猛獁象和很多大型的野生動物在一起生存。歷經多次冰期⚂,其他動物一次次地向南方遷移👧🏻,唯獨熊貓生存到了今天。人類的活動,使大熊貓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目前🧑🏿‍🦰,世界上的大熊貓存活數大約為1000只🏌🏻‍♂️。熊貓主要以竹子為食物,但並不是天生就喜歡,而是對生存環境惡化的一種適應。現今在繁殖期間還會進食一定的腐肉和骨頭‼️,以維持營養的需求🦹🏽‍♀️。竹子營養不夠豐富🈲,熊貓組織器官的進化也不完善,胃結構很簡單⚅,不像牛和羊,也不像馬有很大的盲腸,它要吃那麽硬的東西,又不能靠細菌來消化,所以必須吃很多才能積累下能量,以勉強地維持生存需求。特別是在對於休眠期的懷孕母熊來說,它們面臨著保全自己的生命又要滿足胎兒新陳代謝需求的雙重壓力🚿。為了保證胎兒的生存,處於休眠禁食期的母熊要通過一個特殊過程向胎兒傳遞營養👷🏻,但如果這一過程太長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危害母熊自身的生存。由於這種生理的壓力,熊類在進化過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的篩選🏗,要麽死母熊要麽死胎兒⚀,但是這兩者都會導致進化的終止。但是熊貓最終通過早產的方式度過了難關,幼崽出生以後,母體就可以不經過胎盤,而是利用乳腺來為其提供營養,使幼崽得以繼續生長和發育,節省了體內蛋白質的消耗,從而平安地度過冬季的休眠。幼仔個體是如此之小🏐,僅僅一個半雞蛋那麽重,只是媽媽體重的九百分之一,是所有胎盤動物裏最小的,真是難以想象怎麽就會長成這麽一個憨態可掬的龐然大物🧑‍🤝‍🧑。

     因此對於生命的理解🚸,可能熊貓遠遠比我們人類要深刻🧛,這樣一個國寶化石級的生靈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地方。與熊貓相處的日子🧜🏼‍♂️,呂植不僅是在進行科學研究😶,同樣也是在學做人,體味生命的瑰麗😰。當她發現熊貓可以跟自己達到彼此信任的心靈共鳴時🏄🏿‍♀️,任何艱難困苦都可以淡然視之了🚓,青春和汗水的流逝也具有了偉大的意義。熊貓對於呂植來說,是可愛的動物,是老師,更是朋友😞。

    結緣熊貓

    大熊貓對人類保持著高度警惕,然而呂植,竟然可以跟它們零距離地親密接觸。

    有一年春節,呂植在野外和助手一起過年🏋🏼‍♀️,那天天氣陰沉,呂植沒什麽事,於是拿了本書出去散步🎉。走著走著,突然聽見吃竹子的聲音🏙,窸窸窣窣,哢嗤哢嗤,典型的熊貓吃東西的聲音,於是就悄悄地爬上去看🟰,啊,正好是一只經常跟蹤的叫大熊的熊貓,它是一只公熊貓🙇🏼‍♀️🧑🏿‍🦳,根據呂植的經驗,這種熊貓本來也屬於轉身就走那類。但呂植看它吃得還挺安穩,非常舒服的樣子,就想試著慢慢靠近它。它一開始沒在意呂植⛹🏿,呂植一步步地慢步上前👩🏼‍✈️,同時學著熊貓的叫聲。他們平常研究熊貓的時候,“掌握”了大量的熊貓“語言”——盡管對它們的意思一無所知!但呂植覺得👳🏿‍♂️,只要把聲音盡量放得軟一些🧄🧑🏼‍✈️,也許就能通過它們傳遞友好的信息。等她走到離它有十幾米的時候,被發現了🛜,大熊馬上就愣住了🐕‍🦺,停止了咀嚼,手裏捏著一把竹葉,瞇著眼睛看著呂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呂植非常了解它的心情✨🏀,它是決定不了到底是趕緊跑還是接著吃𓀛。這個時候呂植欲擒故縱𓀘👷🏼‍♀️,就不看它,裝作很自然的樣子,拿著書看🍆,腳底下卻慢慢地在朝那個方向挪,似乎要故意逗熊貓玩一樣🫵🏿,看它能夠容忍多遠的人熊距離。時間在一秒一秒地過去➰,呂植簡直就是以蝸牛般的速度在靠近它。最後不知過了多久,到了離它只有兩米遠的地方🫲🏼。其實呂植內心跟熊貓一樣5️⃣,緊張得不行,心裏頭嘣嘣直跳😡,都快要到窒息了,幾分鐘的過程顯得如此漫長📳。終於觸手可及了,呂植才坐下來繼續假裝看書。

    時間就這樣定格了,有時呂植在想,如果這一輩子就這樣永久下去,是多麽清新和傳奇,任思緒在山際徜徉🌗,肉身也融化在這片土地上……

    “哢嗤哢嗤”🧘🏼‍♂️,突如其來的聲音把幾乎脫殼的心拉了回來🛻🩰,而這中間空白的時間怎麽也無法記清楚到底多長。熊貓又開始吃了,吃一下有時候還往呂植這兒瞅一眼,當時呂植真是到了狂喜的程度,心花怒放🧎🏻‍➡️,激動不已🗓,這至少說明它不反感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朋友👌。多少年來人跟動物打交道,哪怕是它們一個小小的回應☝️,就說明動物確實能夠理解你🟧,對你煞費苦心的接近也能接受💇🏼🎵,可以說這是給一個生物研究者的最高榮譽也是最珍貴的禮物🥷。堅冰融化之後撲面而來的熱情激發了呂植極大的研究動力🛤,她也更加確信🌆,對於熊貓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

    這樣的親密接觸在逐漸熟悉之後就發生得更為頻繁了。小熊貓在聽見人接近的聲音時,一般都會往樹上躲,但發現是熟悉的呂植等人之後,就爬下樹來🦸🏽,表示親近🦛,甚至還趴在呂植的頭上玩耍🧑🏿‍🚀。

    但是要說呂植與熊貓最親密無間的一次相處就得數出入熊貓洞的經歷了📚。在秦嶺的大熊貓家族中,一只叫“嬌嬌”的雌性大熊貓是與呂植最為相知相熟的🫅🏿🧑🏿‍🦲。最初的日子裏♣︎,“嬌嬌”每次見到呂植都極不高興🧑🏻‍💻。它不高興的表示就是張牙舞爪,出聲恫嚇。它一不高興🦸🏿‍♀️,呂植就馬上知趣地離開🧑🏻‍🦼‍➡️。隔一小段時間👮🏿‍♀️,她再有意識地去接近“嬌嬌”。時間長了,“嬌嬌”認可了呂植的存在,對於每次和呂植不期然的相遇,表現得相當寬容。當然,也就沒有了以前那種種不友好的表示。本來孕產期大熊貓是脾氣暴躁易怒🤸🏻、疑心很重的,一般人要進入其洞穴,不啻天方夜譚。“嬌嬌”生第一胎的時候🚖,起初每當呂植靠近小仔,“嬌嬌”就會沖她兇。跟蹤了兩年多之後,終於發展到人在附近“嬌嬌”也不理他們🏌🏿‍♂️,繼續吃東西——大家各行其事。最終👨🏿‍🔧,“嬌嬌”對呂植的無限信任給了呂植無上的特權。那是在1992年🏌🏻,呂植去美國做博士後研究之前,“嬌嬌”生第二胎的時候🧚。這次呂植走近“嬌嬌”時👻🙂‍↕️,它已不再那麽激動了,抱著幼崽蹲在自己的巖洞裏不理人。呂植繞著它轉了幾圈,想看看幼仔的樣子(第一次沒能看見初生的幼仔)👲。不想“嬌嬌”把幼仔捂得很嚴,粉嘟嘟的幼仔只有成人手掌大小,“嬌嬌”的大胳膊一捂,根本看不見。呂植只能聽見小仔吃奶的聲音👨🏿‍🎨,偶爾聽它叫上一聲。當時呂植離它們很近🪶,近到一兩米遠時“嬌嬌”都沒表現出反感。她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用一個熊貓娃娃去逗它🏂🏻,但“嬌嬌”似乎沒有什麽興趣✳️。呂植一點點靠近它👍,用手撫摸它👳🏿,看它究竟能接受到什麽程度,結果“嬌嬌”也還是沒有反抗。

    產仔的雌熊貓能讓人接觸它,這也許是人與野生熊貓的第一次!從此💆🏼‍♂️🎛,呂植可以隨意出入“嬌嬌”的洞穴🧑🏿‍⚕️,對於疑心很重的大熊貓而言🏬,呂植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如此親近它們的人🐻‍❄️。

    艱苦歲月

    八年野外的艱苦歲月🔢,純真至偉的熊貓友情,交織在了呂植最青春的年華裏🧑🏿‍⚕️。“如果沒有對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和高度責任感2️⃣,僅憑年輕人的熱忱,是絕對堅持不到今天的🌙!”呂植的恩師潘文石教授發出這樣的感慨。

    <v:imagedata


    呂植和熊貓在一起

    秦嶺😉,峰巒起伏🙋🏼‍♀️,山勢險峻🧏🏼‍♂️,茂密的原始森林隱沒在遮天蔽日的雲霧之中👾。一年四季,晴朗的日子寥寥可數;多數時間裏,陰雲密布✷,淫雨霏霏。秦嶺空氣極度潮濕👩‍🚒,似乎抓一把就能擰出水來✳️。這種氣候特征,給呂植帶來的困擾和麻煩是不言而喻的🐟。最長的一次,呂植竟連續在山裏呆了10個月👨🏻‍✈️,因此患上嚴重關節炎🔦,有時甚至寸步難行🥥。可每天到野外作業🚮,常常要翻幾十裏的山👱🏽‍♂️,回到營地,渾身如同水裏撈出來似的👨‍💼,疲憊至極的👭🏻。為抵擋秦嶺陰冷⛹🏼‍♀️、潮濕的空氣,呂植每天晚上總是在山間的小土屋裏燒些煤炭取暖🙅‍♂️。就這麽點絕非奢侈的“享受”卻差一點使她命喪黃泉。一天晚上,呂植完成了當天的野外作業📠,回到小土屋👰🏽,匆匆啃了個饅頭就上床睡下。半夜時分,一位給她當向導的當地女孩出去起夜👷🏿‍♀️,剛把門打開一條縫🔨,就因煤氣中毒一頭栽倒在地🧝。從門縫裏刮進來的山風將那女孩吹醒,她馬上叫醒依然昏睡中的呂植🪄💴。呂植迷迷瞪瞪地說🔞:“我沒事。”話音未落,也跟那女孩一樣,一頭栽倒在床上。從那以後,即使是多受點凍𓀄,呂植都要將小屋窗戶打開𓀆,然後才敢安睡。

    給大熊貓戴上無線電頸圈後👎🏻🦪,研究小組常常需要連續三至五個晝夜在零下十幾度的環境中,幾乎不吃不喝不睡不間斷地監測大熊貓。為了節省研究經費,呂植經常背著沉重的儀器和幹糧👭🏨,跟隨“嬌嬌”跋涉在深山峽谷之中。“嬌嬌”產仔期間🔃,呂植幹脆住到“嬌嬌”附近的洞穴裏,就近觀察監測😉。

    在野外待久了🔳,每次從秦嶺回到北京🦛,呂植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在野外,生活極簡單,跟山裏人的對話也就簡短,而且很少。時間一長,語言表達都出了問題。在城裏,有人問她什麽問題,她的腦子裏常常會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對答🛅。李敖說自己晚上專心致誌地寫書到天亮連嘴巴都張不開了🧘🏽,呂植有過之而無不及。

    回家也不是想回就回得了的🦥,一次呂植接到從北戴河發來的爸爸患腦溢血的緊急電報♏️,可電報到營地已經是第四天,呂植要連夜下山趕次日清晨的第一班車😨😸,潘教授擔心路上危險而死活不同意。結果當呂植到家已經是第七天,趕不上喪事🧑‍🦰➝,留下了長久的歉意。

    最持久的苦還是吃不飽。在野外八年🧘🏿,呂植幾乎就餓了八年。教授曾這樣形容她🥾:“這個漂亮的女孩餓得變了形,看到桌上的菜🎒,眼珠子都快突了出來——不吃完不罷休的架勢🙎🏻‍♂️,這是餓怕了呀🏊‍♂️👨🏻‍🍼!”

    八年的時光,呂植一路走來,付出的代價是常人是無法想象的🤴🏻,甚至連她自己都不清楚。曾經的艱辛有過痛苦🤐👨‍👦,但是在傷愈之後,猶如撣落身上的浮塵一般,輕輕地揮一揮衣袖作別就罷了,再次迎接新的挑戰🥟。“在山裏多好呀,你有充分想像的空間💇🏼;你根本不知道今天你會遇到什麽🅾️,意外的驚喜和收獲是經常會發生的。”就這樣,一朵人間的鏗鏘玫瑰在秦嶺傲然綻放了八年。

    堅持真理

    從1985年開始大熊貓的生態學研究🤾🏽,呂植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她所參加撰寫的《秦嶺大熊貓的自然庇護所》👨🏽‍✈️,獲1990年全國第五屆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她所參加撰寫的《秦嶺大熊貓生態學研究》,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呂植到美國國家健康中心作博士後研究♛,主要做保護遺傳學方面的課題,其中之一就是大熊貓自然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分析。多年的實地野外工作加上最新科技手段的幫助,揭示了一個個有關野生大熊貓以前不為人知的科學真理。

    大熊貓真的是一個走向衰亡的物種嗎🍚?答案🎈✏️:不是。對大熊貓繁殖能力低下的判斷是基於飼養的大熊貓的個體⛹️‍♀️。野外實地工作表明野生大熊貓比飼養個體的出生率高2.54倍,而且最近10年來大熊貓數量的增長率為4.1%,比人類的增長率還要高7️⃣。呂植把各個保護區和動物園收集來的大熊貓血樣拿到美國做DNA測定,得出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比率為46%🦶,與人類48%的比率相差無幾🧍🏻。

    竹子開花會導致大熊貓餓死嗎?答案🐵:不會。當一種竹子開花時,大熊貓很容易找到替代的食物資源,除非幾種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即使是大熊貓分布區中只生長著一種竹子,在其大面積開花枯死之後🤸🏿,大熊貓仍然可以取食到大量殘存的竹子以滿足對食物的需求☺️。秦嶺大熊貓每年對竹林的消耗量實際上都不超過其中一種竹林當年生長量的2%。因此無論在秦嶺或是臥龍,竹子開花、枯死都不是威脅大熊貓生存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關大熊貓需要圈養嗎?大熊貓需要克隆嗎?等等問題也迎刃而解,對大熊貓的最大威脅其實就是我們人類的活動,濫砍濫伐蠶食著一片片熊貓棲息的家園🙌🏼,把僅有的生存土地割裂成一個個孤島🏂🏿,公路、大壩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卻分散了熊貓的大家庭。1992年以後在美國做博士後的呂植因為太想念秦嶺的大熊貓🫰🏽,抽空回到了這裏。可是,眼前的情景讓呂植震驚不已👳🏿‍♀️,秦嶺南坡已經被砍伐得滿目瘡痍,照此下去,熊貓將很快失去它們的自然庇護所。原來有選擇的采伐過的地方又砍第二輪👉👩‍👧、第三輪。面對這樣十萬火急的的情況,呂植和潘老師立馬給中央寫信反映情況🫑,描述危機的狀況,並且很快就收到了批示,國家隨即投入大量資金,加上國際組織的援助,終於使秦嶺停止了砍伐,成為重點保護區👺☦️。更令人痛恨的是偷獵分子的殘忍和血腥,呂植也多次與他們遭遇📮🚀。

    所以面對大熊貓的生存危機,人類用科學、人性的態度關愛它們,保護它們的棲息地才是最重要的。更何況“我們保護的不僅僅是大熊貓。要拯救一個物種,最好的辦法就是保護其所在群落的整體性🌑、穩定性和物種內在的多樣性✹。大熊貓是這個生物群落的旗艦物種🩲,保護它就是保護千萬種從遙遠過去生存至今的生命形式☹️👨‍🦱。”於是呂植也成為了圈養、克隆大熊貓最堅決的反對者之一。

    學以致用

    從研究到保護

    從野外生態學觀察,到棲息地、行為🔻👨🏿‍🏫、社會關系⚀、遺傳學,關於熊貓的所有問題👨‍🏫,呂植一一涉獵🏬。作為一名科學家🤼‍♂️,已經研究了大熊貓十年,目睹了種種現狀,揭示了一條條鮮為人知的真理,而最大的發現是保護大熊貓的復雜性。深入荒野潛心學術雖然艱苦但卻簡單🧣,一切都是那麽純真質樸🍘,科學家的責任加上割舍不斷的感情自然會想到讓人們了解並接受野外的真正情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我們可愛的熊貓。然而現實證明,社會是如此廣博,科學家的能力非常有限,科學的真理和科學保護理念在一時間卻無法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有時呂植會覺得無力和無奈⛹️‍♂️,甚至憂慮和憤恨,從老百姓、官員到社會阻力重重🚵🏽👤,有知識層面和思維層面的原因,也有國情製約的因素。但是科學家的理性和對這片土地執著的愛使她包容了這一切,抱怨無濟於事,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才是她的責任🧑‍🔬。在美國做博士後項目的時候呂植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把知識和成果轉化為科學合理的保護行動,如何把野外的工作和實際情況、民生民計結合起來。現實有時是如此殘酷,科學家也好,年輕人也罷🛠,往往容易處於理想化的幻想之中。但是就是因為問題的存在,才需要一輩輩熱愛這項事業的人為之而奮鬥。呂植有信心也有決心做事業的一塊磚頭。

    1995年當呂植完成在美國的博士後課題之後🆑,美國地理學會等多家研究機構看中了她,被呂植一一謝絕,毅然選擇回國,投身到保護大熊貓的事業中去,不再做旁觀者和評論者🏷,而是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直接參與保護工作。

    回國不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林業部合作開展大熊貓物種保護和保護區的項目👰🏽‍♂️。呂植接受了邀請🛜🖕,身份不再僅僅是一名科學家,而且作為一名官員🐃,開始從事具體的實踐工作,把精力從澄清事實轉移到改變現狀上來🏢。

    呂植從單槍匹馬做研究到手裏拿著每年100多萬美元的項目運作資金🥨🍟,與上從中央下到地方的各個部門🚴🏿‍♂️、各種職位的官員🙍‍♀️、老百姓打交道🧘🏿,呂植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掌握了很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會了用實踐的眼光看出問題的所在,學會了製定最恰當、最現實的解決方案👩‍🦯。呂植發現,人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沒有人什麽也做不了,個人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要想使一個項目真正有效必須要依靠一批人。要發掘並支持當地具有保護意識的人𓀈,為他們提供獲得信息、培訓和技能的機會和途徑,幫助他們成為當地保護的核心力量,能夠在地方紮紮實實地做保護工作,一代代做下去,使當地社區進入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因為自己再努力📟,對保護區的人來說畢竟是外人,總有一天要離開📇,更重要的是只有內因激發的保護行為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保護的效果🥺,只有當保護已經成為一種自發的意識之後,問題才算解決👩🏻‍🏭。

    從生態到發展

    科學有時是蒼白的♣️,當呂植為大熊貓的棲息地大片喪失而痛心疾首的時候🔰,她也看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生存壓力,親歷貧困山區的人民怎樣一棵棵地砍倒參天的大樹,親歷老鄉們如何瘋狂地追逐一只不幸誤入善獵村莊的懷孕母毛冠鹿終於筋疲力盡,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呂植有滿腹的大道理💏,卻一句也說不出口。生活是如此艱辛以至於呂植的舌頭和心都軟了🖌,也心碎了,面對此情此景👩🏼‍⚕️,只有眼巴巴地無奈。

    痛定思痛👨🏻‍🌾,要保護熊貓,要解決棲息地喪失的問題🏋🏽,要緩解土地上的壓力,就先要把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把保護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只有能夠讓人不再依賴伐木🐭,不再依賴偷獵,而有其他的謀生方法🎿,“保護”一詞才具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因為要保護熊貓🔁🟨,保護生態環境✋🏽,而剝奪任何一個人的生存權力我們不可能也辦不到。呂植可以上書中央解決一兩個地方砍伐的問題🏪,但是簡單的禁止不是根本的辦法,老百姓總要生活🔜。

    呂植和WWF的其他項目官員去和老百姓、保護區職工🪗🧑🏻‍🦽‍➡️、地方幹部、主管部門官員反反復復談,了解諸如伐木指標、財政政策、幹部製度等等情況,了解這個地方經濟、文化的歷史和演變🕒,了解老百姓過去賴以為生的途徑和可能的改變,旅遊以其非資源消耗型的優勢而成為最終的選擇。在決策過程中,呂植采取了讓縣裏相關的人坐下來一起參與的方式,而不是把保護和開發的人敵對起來🤽🏼。共同商議建立一套知識和體驗結合的旅遊模式🤾🏻‍♀️,並負責培訓當地人,讓他們掌握有關當地動植物和歷史的知識,組織他們到尼泊爾😯、雲南、貴州去學習,回來後製定了統一的價格和農戶之間的競爭規則🥀。同時也把旅遊與保護結合起來⛏🫴🏻,保護區製定了一系列鼓勵機製,比如,介紹客人給那些不破壞自然或對自然有保護的家庭➰。

    對為保護而發展旅遊👨‍🦲,呂植非常註重受益返還給保護的比例問題👨🏼‍🔧,呂植希望真正的受益者應該是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受益才能擁護保護,只有這樣這個體系才能良性循環起來。目前保護區做旅遊的不少🏄🏽‍♀️,但很多是由外來的公司在做,收益返回到保護的非常少🤷‍♂️,對當地保護的支持不是很大⛎。同樣是那句話🏠📁,只有內因激發的保護行為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保護的效果🐹,只有當保護已經成為一種自發的意識之後,問題才算解決🧑🏽‍🌾。

    從熊貓到生物和人類未來

    如今的呂植👰🏿,加入了保護國際(CI),成為這個國際組織的中國項目代表。這個組織的理念是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可持續的未來🧗🏻‍♂️。中國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大國之一,保護國際中國項目的工作優先區是中國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呂植的保護視角也不再僅僅局限在大熊貓身上,而是向更廣闊的領域延伸👱🏽‍♂️,更是一種理念的更新和升級。從硬件建設到公民參與,從孤軍奮戰到全社會組織協調🚧,從經濟利益到文化內涵和價值觀,當年呂植以一種單純的興趣進入野生動物研究領域👩🏿‍🦲。現在👨🏻‍🦼🥼,她更多地關註到動物以及人類生存的環境🪫,她也從一個單純的研究者,成長為更具有人文關懷的科學家。對她來說,生命新的起點又到來了。

    寄語青春

    “世界需要一個更好的環境”是她樸實而堅定的信仰,給她笑面死亡、調侃艱辛🫄、遠離迷茫的力量。

    “我所做的事就是讓知識有用”是她選擇的燈塔,從她19歲開始投入事業,在每一個人生的岔道口,為她指明前進的方向🖌𓀌。

    “教書育人,獻身科學”是她美好的理想,無論是作為科學家、社會工作者,還是受學生們敬仰的教授,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做喜歡的事情,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多考慮一點興趣,多用一點直覺,少顧忌時髦和周圍人的眼光🤯。其實好多事情都是一念之差。改專業非常偶然,如果當時不堅持一下,一生的道路肯定就不一樣。做決定時堅定一些🔡🔦,對你的一生都有幫助🫴🏿。”

    選擇💇🏿‍♀️🦻🏻,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每當走到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往往都要迷茫,因為我們似乎都沒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感。青春年少時🦸🏽‍♂️,有理由可以拖延一個必然要作的選擇🧑🏽‍🔬,因為“這是要影響我們一輩子的事情🌒,怎麽可以隨隨便便呢”。於是我們猶豫,我們彷徨✊🏽⚅,我們等待🉑,無盡的思考,無盡的比較,撥動大腦裏的每一顆算盤珠子🏌🏽,追尋人生的最佳答案。現實是殘酷的,未來的美好憧憬讓我們無法放下任何似乎本來應該屬於我們的東西👷🏿‍♀️,最終在無窮的計算網絡中迷失方向。剪不斷,理還亂,命運的亂麻不會因為我們的困惑而有所改變。為什麽要把自己困在紛繁復雜瑣碎中?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早已在我們的心中留下最清晰的刻痕,該做的只是象呂植一樣,在漫長的歲月中永遠大聲地讀出它們的內涵,並由它們把我們指引向最後的勝利。

     

    參考資料
    盧猛 李可👳🏻🧑🏼‍🍼:《“科學家要以科學的態度說話”——蜂桶寨登山考察中記者隨行采訪中國科學家呂植》。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zt/dxmzl/xlft/userobject1ai439654.html
    海明🤛🏼:《呂植 讓科學變成保護自然的力量》🙅🏽‍♂️,綠色中國網。
    http://www.greenchina.gov.cn/data/2006/0407/article_178.php
    周曉紅:《大熊貓專家呂植:“我的保護目標不僅僅是大熊貓”》,《綠色家園》🧞‍♂️,(2003年 第12期🚵🏼‍♂️。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742/11239/1015900.html
    遊雪晴:《呂植:穿平底鞋的女科學家》🦛, 《科技日報》🎬,2006年2月22日😲。
    http://club.taoyo.com/thread-7906-1-2.html
    《呂植:大熊貓的朋友》🛹,千龍網🙍🏿‍♀️。
    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5/06/26/1060@2693064.htm
    《呂植🧑🏻‍🦯‍➡️:“與熊貓共舞”》,科學網,2006年04月07日。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7/13550_1.html
    霍亮子:《呂植🧏‍♂️🛀🏼:“與熊貓共舞”》👉🏿,《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12月20日第十版。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