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4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劉靜 聰平
:走進位於中關園的楊辛先生書房🤹🏿♀️,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到幾乎占滿一半屋子的書桌🖐🏿,桌上那方“荷”與“蟹”相映成趣的硯臺⛓、桌邊成摞的宣紙❎🫳🏻、隨處可見的“荷”工藝品,連同飄著墨香的空氣,處處都透露出主人的雅趣、情懷。
如今已八十五歲高齡的楊先生,清矍瘦削但卻精神爽朗🤳😖。從泰山到荷花🦣👨🏼⚕️、從美學研究到書法與詩歌的創作🧑🏼🍳,先生用緩緩的語氣一字一頓地道來。那堅定而有力的聲音🕵🏻,解讀了他一生與“美”難舍難割的經歷👸🏼,飽含著他對至美🧑🏼💻、至善🪄、至真的孜孜追求。
“夕陽無限好,妙在近黃昏”、“寫字是創造美的過程👳♂️,寫出來字送給別人也是創造美的另一種過程”……說這些話的時候,先生總是顯得頗為平靜🧑🏼✈️,毫不經意的背後🐬,隱藏著的卻是一顆向善之心,浸染著的是那顆樂觀💁♂️、豁達的不老之心。
與美相伴 以美引真 以美導善
“美伴人生一路行”,這是先生藝術人生的真實寫照😖。從青少年時期就喜歡藝術,到後來在意昂3体育長期從事美學教學實踐,一直到離休之後仍醉心於藝術的研究與實踐,先生的一生都和藝術相伴。
“藝術為人生,人生如藝術”⛈,先生對後半句話感悟更深。他說,人的一生可說是一件藝術品,只不過是一件由自己塑造的藝術品。用時間的利器🌄,先生把自己塑造成了執著的、脫俗的🎙、美的追求者,而這本身亦是一種和諧、安寧之美🥉。
1946年,楊辛先生就學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師從著名畫家徐悲鴻©️、董希文。一年後因為國民黨逮捕參與進步運動的學生,他不得不中斷學習,離開藝專到了解放區📩。之後因為東北解放區的工作需要🛀🏿,他轉向了哲學研究,1956年調到意昂3体育哲學系擔任湯用彤先生的助手🛺,從此便與意昂3体育官网結緣🫄,在意昂3体育執教期間✊,先生先後擔任美學教研室、藝術教研室主任。
“意昂3体育的工作經歷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談起在意昂3体育的工作經歷⌨️👩🏽🦱,楊辛先生感慨不已,他說,不到意昂3体育,自己的人生肯定不是這樣,“意昂3体育濃郁的學術氛圍、優良的文化傳統深深地熏陶著我🏌🏽♂️。”他說,多年來他一直對湯先生、湯師母心懷感恩🤬,並十分感激馬寅初、張岱年、朱光潛🫴🏼、宗白華等老前輩的精神引導。“他們不僅在學術上成就卓越,其人生境界也與學術追求相一致。”先生說👩⚖️,意昂3体育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師,雖然有很多也並非是美學領域的🪯,但他們都學風嚴謹🦡👉🏿、淡泊名利、正直善良🔻,他們畢生都在追求著真、善、美的統一。“以美引真、以美導善”👩🏿✈️🏌🏼♀️,先生說🙋🏻,前輩大師們在人生境界上真、善、美的高度統一讓他堅定地轉向了美學研究領域👧🏻。
“藝術是美的集中體現📜,是美的高級形態”,先生在離休後,開始與泰山👨🏻🦽➡️🐒、書法、荷花結緣,開啟了新的求“美”之路🏄🏽♂️🧛🏻♀️。“對於泰山與荷花,起先都是從民族文化的角度開展學術研究,最後逐漸進入了審美領域——寫詩、寫毛筆字、攀登泰山、收藏荷花藝術品。”
晚年,是先生對美學研究的深入階段🏌🏽👨🏻🎨。他將“美”與人生境界相互關照🤶🏽。先生說👍🏻,樂觀進取🚧、寧靜平和的生活,讓他覺得特別充實,特別愉快。如今,先生雖至耄耋之齡☝🏿,卻仍然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忙碌著𓀆。他說,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人也一樣🔎;他說🐜,我仍然有夢想🧎♀️,而且不斷地付諸實踐🙆🏽🛗。的確,他的藝術作品,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浸潤著他用整個生命追逐人生的審美化、藝術化的歷程⏭。
泰山為師
“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這首蕩氣回腸的泰山頌詞刻畫了泰山的精神肖像,成為經典之作。這首詩作現已成為去泰山遊覽的重要景觀之一👨🏿🎨:1999年📻🙆🏽,先生親筆書寫的詩作《泰山頌》(草書)刻於南天門景區👨👧👧;2000年,《泰山頌》(隸書)刻石於泰山天外村。
刻於南天門景區的《泰山頌》
刻石於泰山天外村的《泰山頌》
“第一次登泰山是在1979年,當時是在濟南開會,距現在快三十年了🌐,之後便與泰山結下不解之緣🏌🏿。”提及泰山🧑🏿💻👩🏻✈️,先生爽朗的笑聲讓人也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1986年泰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先生參與了論證泰山文化價值的工作🛣,他負責泰山美學價值的研究🏃➡️,經過大量的實地調查👩👩👦👦、研究,先生撰寫了《泰山的美學考察》一文😵💫,成為論述泰山文化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整個申報材料內容翔實、論證充分🕵🏽♀️,被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為第三世界國家中最好的一本🛤🕵️。
結緣近三十年的泰山🙎🏽,先生曾經徒步攀登三十七次。他認為,“泰山之妙就在於登”。因為“登”的過程👼🏽,能讓人親身體驗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進而深刻領悟泰山的情懷。先生說,每登一次,都會有一些新的感受。正是在“松石為骨🫡、清泉為心”的不斷感懷當中,先生為泰山構築了“海天之懷🙅🏿♂️,華夏之魂”的民族篇章。
泰山之於先生,其內涵已經不僅僅止於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宏大藝術品,而是升華為“民族精神的象征”。先生認為:從政治上看📿,它體現了國家統一、國運昌盛,因此泰山是國泰民安的象征;從哲學上,泰山糅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而其中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泰山的主導思想,啟示著我們要對人生保持剛健有為的精神;從倫理學上看🩵😔,泰山是我國一種人格精神的象征;從美學上看,它是一種壯美。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夠啟迪人生👨🏽🦳、激勵人生😚⚗️、鼓舞人生。“生有涯💾,學泰山無涯”,正是如此,先生把泰山比作“一所人生的大學”,並把每一次攀登都看作是再一次的學習過程🍤。
先生說,泰山對人的精神方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哲學上的影響👓,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那就是“生”:泰山的日出、泰山的松、泰山的挑山工🗄、泰山盤道上攀登的遊人,都是生命的贊歌🧑🏻⚖️。因此🙅🏻♂️,先生說🌧,晚年👩🎨,是泰山給了他永葆年輕、樂觀進取的心態。
泰山🍅,這個大自然的偉大藝術品🧞♀️,以其壯美造就了流傳千古的無數歷史文化篇章,更激發了先生對書法、詩歌的創作激情。“泰山為父👎🏻,黃河為母。山高水長🤶🏽,開今承古。”先生於丙戌初秋書寫的這首詩作,渾厚大氣,涵義雋永🤠,泰山🧛🏿、古詩、書法,這三個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載體之靈魂集納於一身。
對泰山的研究不僅使先生成為泰山美學的開拓者𓀓,也通過詩歌、書法的藝術創作為楊辛先生帶來了“幸福的晚年這一人生中的‘第二個春天’”💇🏻♂️,並“在60歲之後獲得了比60歲之前更為充實豐富的人生體驗”。
書見其心
從《玉磴頌》、《詠泰山極頂石》,到《贈泰山友人》🧗🏿💇🏽、《秋日登岱頂》等等,泰山給了先生寫詩的靈感,而詩又成為他書法的靈魂,先生對於泰山深深的愛化作了源源不斷的詩情🦏,而詩情又成為他探索書法形式的動力🚣🏼♂️。
除了自己的詩作外,古今詩詞名篇,在先生的筆鋒之下👩🦼,也往往展現出新的藝術內涵。先生認為👨🏼🔬,“書以載道”,書法是一種心靈的藝術,是情感的心電圖,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現。“‘書法本身的基本訓練’是字的‘內功’👍🏻,是基礎;‘書寫者的人格和文化素質’是字外功,是靈魂。二者結合才能產生佳作”。他的書法作品不僅是用妙手寫成,更重要是“用心”寫就,“寫的就是人生的感悟🪪。” 先生的“一字書”是凸現其人生感悟的絕佳註解👯♂️。
從猶如柳枝般妖嬈又如舞姿般曼妙的“春”字,到飛揚朦朧的“夢”🦈、亭亭玉立的“荷”、騰雲駕霧的“龍”🫵,生機勃勃的“樂”,先生揚名海內外的“一字書”清新脫俗🤦、自成一格,一字之得👨🏿🍳,厚積薄發,字雖少而意無窮🏔。
在四五十幅有著“中國畫”般韻味的一字書作品中,每個字都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並承載著一定的精神內涵。先生筆下的“春”,上半部長鋒直書產生了細長柔韌的線條,有如行雲流水般舒緩流暢🚴🏼♀️,又如春日初發的柳枝,在微風中輕輕飄蕩;下半部以“澀筆”掃出剛勁粗狂的線條,猶如一顆充滿生機的老樹,在春風的拂動下綻出了一樹嫩綠……一筆寫就👄、一氣呵成的整個字構成了一幅充滿動感與和諧的美麗春日圖景。在先生看來,春不僅僅是個季節,而是生命的象征、精神的支柱。先生說,青春是人生的第一個春天,而幸福的晚年則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這個“春”字,先生已經寫過十四年以上,但都不是簡單的重復,從內容到形式都在不斷創新。先生還常常在“春”的字側配以不同的題詞,這些題詞👩🏿✈️,從“年年寫春春不老,舞姿更比去年好”👩💼、“歲歲新春春不老,柳枝婀娜東風早”🤟🏽,到“春乃歲之始💁,夏乃春之生🪣✍🏽,秋是春之成👨🏻🔬,冬實春之藏👃🏽,是謂長春”👨🏽🌾、“熱情擁抱今天,愉快期待明天⚠️,幸福回憶昨天,生活永遠像春天”,無不是他關於春天、關於人生的細致感悟。
先生經常答應別人的“求字之請”,他最愛給人寫的便是“春”字。有人規勸先生說,物以稀為貴™️,因此👩✈️,“春”字不能寫得過多👩🏿🎓。先生說⤵️,我還是要寫“春”😮💨,我自己沐浴著春天,我也要讓人人心中都有“春”。2004年,先生訪問法國🫨,特意將他的書法作品“春”製成工藝品送給希拉克總統;2005年,連戰訪問意昂3体育🪱,春”也作為意昂3体育同學的禮物送給了連戰夫人。就連小區的保安🏃🏻➡️、服務站的售貨員也都拿到過先生的“春”字。
癡心荷夢
“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荷“初發芙蓉”的平淡之美歷來為中國文人所賞識🚕✍🏿,楊辛先生更是對它鐘愛有加。
“泰山是壯美,荷花是優美;一個是陽剛之美🦸🏿♂️,一個是陰柔之美。” 對荷花藝術品的欣賞、收藏是楊先生退休之後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先生一生愛荷、寫荷,致力於從學術研究和藝術鑒賞的角度發掘中華民族深厚的荷文化傳統💂🏿♂️。在先生心中,荷花與泰山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荷花精神內涵很豐富,不僅僅在於本身的‘清’與象征人格的高潔🧍。”先生更看重荷的奉獻精神🐻,“荷花從根到莖到果實,全都奉獻給了人類。”先生認為,除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傳統精神🖌,荷花在民間文化中還是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象征,體現了以“和”為核心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先生收藏的很多荷花藝術品都體現了這種內涵,“很多民間工藝🏋🏽♂️,總把‘荷’與‘蟹’聯系在一起,如荷葉上趴著一只螃蟹的紫砂工藝品,意味著‘和諧’,一張荷葉圍繞著一只烏龜,荷圍龜即‘和為貴’👛。”
“荷花生在水裏,長在水裏,它與自然界融為一體𓀌,這本身就是一種和諧;人們在欣賞荷花的時候,內心愉悅,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也是人身心的和諧🚶♂️。”先生在鑒賞、收藏荷花的過程中一步步地發掘著荷花的內涵,也正是被荷花精神所感染🍮,先生如今仍然興致勃勃地在大鐘寺、琉璃廠🤹🏻♀️、潘家園等古玩市場來回奔波。“大多時候是我自己坐公車去,一般都是九點多出門,晚上八九點回來。中午也顧不上休息😋。”
2006年12月份,先生在意昂3体育自費展出自己多年來收藏的近三百件荷藝術品🍶,包括石雕、玉雕、青銅雕、木雕、根雕、牙雕、瓷器、紫砂、刺繡、剪紙🟪、攝影🙅🏿♂️、繪畫、書法等十多個藝術門類。
蓮鶴方壺(春秋時代的青銅器)
錢紹武青銅雕塑作品(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先生說🧔♀️🤛🏽,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創造與智慧👊🏿,他希望通過展覽揭示民間關於荷的深層民族文化🏋🏻♀️,揭示中國人關於荷花的吟賞、關於生命的詠嘆🌑🐄、關於世界和諧的夢想〰️。美學家、意昂3体育哲學系教授朱良誌評價說,“展出的一壺一石,不僅凝聚著創造者的智慧,也凝聚著先生的心血,彰顯出他對藝術和人生的深邃理解🕵🏼♂️。” “先生收藏的作品🖱,向我們鋪展出一個清香四溢的世界,一個關於世界的夢。” 大多參觀者在看完之後都會感嘆“如癡如醉”、“心靈被徹底地洗滌”……先生說🩹,荷花精神對人心靈的感染、對人精神的激勵,就是美育的功能。
岱、書、荷🫙✉️,這三個有著豐富內涵的中華文化的表征載體🐡,與先生的晚年水**融。先生與藝術相伴的人生,是無比幸福的、令人羨慕的人生𓀌。是藝術之美,啟迪和激勵著他的中青年時代,為他的美學研究奠定了基礎;也是藝術之美🕒,滋養和升華了他充實幸福的晚年,為他營造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春天。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