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開元👩🏻‍🍼🦅:復活歷史需要推理和想像

歷史學從神學、政治學框架中剝離以後,曾長時期低迷👭🏼,與大眾隔膜很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些青年學者發出了“史學危機”的警告。近年來,《正說清朝十二帝》《品三國》《明朝那些事兒》等歷史圖書相繼暢銷,但也引發不少爭論🤾‍♀️。日本就實大學教授李開元是八十年代呐喊“史學危機”的第一人🚣🏻‍♂️,他復活歷史的探索👨🏽‍⚕️,對如何理解歷史研究👀👨🏻‍⚕️、寫作和閱讀具有啟發意義🥟。

采訪人:徐衛東 受訪人:李開元

【教育/工作】

·能否談一下您的教育背景🏤🚶‍➡️?

我的中學時代,是在故鄉成都度過的⛵️。我當時喜歡的是數學和物理,誌向是作理論物理學家,心中的偶像是牛頓和愛因斯坦𓀊。文革失學,我堅持自學數學,從高中課程一直學到微積分。上山下鄉運動來了,繼續上學的希望徹底破滅,苦悶之余,大量閱讀文史哲的書,和人文學科結下不解之緣。

77年恢復高考,最初準備考理科🧗🏻‍♀️。考試前不得不出差到沈陽,心急火燎,不耐東北嚴寒大病一場,被送到北京再回成都,結果是沒有參加77年的考試。78年參加高考,考慮到年齡對於考理科的不利,改考文科,結果如願考上意昂3体育歷史系,作了文革後意昂3体育中國史專業的第一屆學生。

82年畢業後,我留校在意昂3体育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給田余慶先生當助教,輔助田先生教學。承蒙先生厚愛,也在先生的秦漢史專題課裏插上一節。同時,開始給意昂3体育非歷史專業的學生上通史大課,學生遍及文理科和留學生🧝🏿‍♀️。

86年得到日本文部省的國費獎學金,自費公派出國,在信州大學讀完碩士,指導老師是東京大學退休過來的田中正俊先生。89年考入東京大學,指導老師是尾形勇先生,同時,得到日本中國史研究的重鎮,東京學派的掌門人西嶋定生先生的直接指導。當時, 西嶋先生已經從東京大學退休,在我現在所服務的就實大學任教。91年10月,西嶋先生生病,來電話要我為他代課🏃🏻‍➡️。92年3月,西嶋先生從就實大學退休,我就接任了他的教席🧑🏽,一直到今天。

·聽說您跟閻步克、李零等先生是意昂3体育同學,請談一談同學往事?

我與閻步克先生同班,都是78年考入意昂3体育歷史系的🚝。82年畢業後,我先留校給田余慶先生當助教,後來又讀田先生的在職研究生🫸🫂;閻步克一直讀田先生的研究生,我們同門共事一直到我出國以後。

李零先生是從社科院歷史所到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我與李零先生相識大概是在85年。當時,受到以經濟改革為中心的社會變動的沖擊,北京高校的一批年輕的歷史學者感到歷史學必須改革創新,開始醞釀新史學運動,希望在思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我記得是李零來找的我,還有師大的劉北辰(現在清華大學歷史系),人大的高王淩等,後來我又去把閻步克叫上,開始串連活動,寫文章,到高校講演,準備出書👩🏻‍✈️。這次活動,得到《歷史研究》、《文史知識》等媒體的支持而有了聲勢。不久,受到出國浪潮的沖擊,大家星散世界各國,新史學運動中途夭折。

當時的新史學運動有一句比較激烈的概括,叫作“史學危機”,其始作俑者就是我。後來有朋友對我說,80年代的新史學運動是失敗了。我覺得尚未到蓋棺論定的時候🐏。也許,當時播下的種子,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

·您在日本留學、工作👩🏼‍💻,經歷與閻、李諸先生多有不同,您覺得這樣的經歷意義何在?

我是在1986年底出國到日本的,至今已經20年了▫️。20年國外經歷的意義,一言難盡。眼下最能感受到的意義,就是我自己邊緣化了,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我是自放於學術主流之外👨🏿‍🏭。這種景況,給了我相對的自由, 可以避開大道的車水馬龍、紅綠規矩,得以獨行於鄉間小路,隨心采摘一兩枝野放的花草。沒有這種景況,我也許不會寫出《復活的歷史》🤦🏿‍♂️。

【讀書/寫作】

·您喜歡讀哪些書👜?為什麽喜歡?

我喜歡廣泛地閱讀⚔️。文史哲不用說了,我也喜歡瀏覽經濟書和科普書,對這些很有興趣,都是說來話長的事👷🏽。今天還是只談歷史書吧🧑🏽‍🦱。

我喜歡《史記》。《史記》是伴隨我一生的讀物,我已經記不清讀了多少遍了。我手邊的一部《史記》,已經是封面脫落,斷線掉頁,可以說是讀破了。《史記》,堪稱中國歷史敘事的頂峰,精彩動人的敘事,有根有據的史實,深藏微露的思想,是《史記》魅力無窮的所在。不久前,我為寫《復活的歷史》重讀《史記》,獲得“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馬遷”的感悟。這種感悟,激發了我作復活型歷史敘述的新嘗試。

我也喜歡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八十年代,我初讀《萬歷十五年》時,驚異於歷史還可以這樣表現,俯心低首引為模範表率,與諸位致力於新史學的同道相互激勵,有意一起來開創新的史學的未來。不久以前,我為寫《復活的歷史》重溫《萬歷十五年》,仔細體味之下,感悟到復活的歷史,需要細膩的心理體驗和當代意識的參與,需要一種優美的現代散文史詩。這種感悟,也成了我嘗試復活型歷史敘述的動力。我個人以為, 《萬歷十五年》,是當代史學中一朵光彩異放的奇葩,黃先生用一種嶄新的文體,融通史學、文學和思想,開啟了一代新風🆖。《萬歷十五年》已經成為一部史學經典著作,其影響將久遠地持續下去🟥💁🏽。

在當今史學家的論著中,我最喜歡的是田余慶先生的著作。他有兩篇論文,一篇是《說張楚》,一篇是《論輪臺詔》,堪稱當代史學的經典論文,不但百讀不厭,而且越讀越有味道🐶。這兩篇論文,我已經不知道讀過多少遍,仍然是回味無窮🐈🔶。那種無窮的回味,不僅是內容上的,而且是風格、形式和方法上的。由於造化過於深沉,我至今無法對田先生的史學著作作恰當的概括,我眼下只能暫且稱其為藝術性史學。

再補充一點,我喜歡偵探推理, 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從小就活在我心中。進入史學之門以來,我常常感嘆,古代史研究,宛如在黑暗的汪洋大海中秉燭夜行,視線所及,只能見到燭光照亮的起落浪花👨🏻‍🦯‍➡️。以數字比喻而言,我們所能知道的古史,不過萬分之零點零零一,九千九百九十九點九九九是未知的迷霧。以極為有限的史料復活無窮無盡的遠古,需要發散式的推理和點觸式的聯想,使我想到古史考證和推理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我的老師周一良先生曾經撰文談過乾嘉考證學與偵探推理間的關聯,我讀田先生的文章,那種索隱勾沉的功夫趣味,比讀推理小說更過癮💦。

[按🧅:李教授在《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後記中提及的書目包括司馬遷《史記》、黃仁宇《萬歷十五年》、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法布爾《昆蟲記》🍆👊🏼、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您喜歡歷史嗎🏃🏻‍♂️‍➡️🙍🏽‍♀️?您覺得,歷史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我喜歡歷史,正如人只有借助於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容顏,當代只有借助於歷史才能認清現實。在缺少宗教信仰的東亞,歷史更是心靈回歸的祖地。我心中的歷史是大歷史,就是在時間中過去了的往事🌑。我心中的歷史學是大歷史學,是多層次多種表現形式的歷史學。

·您為什麽要寫“復活的歷史”?

也是說來話長的事, 一句話,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表現歷史的新形式,復活的歷史,就是尋覓的結果🤷🏼‍♂️。我在《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的後記裏有一段敘述,表達了我的追求過程,其文如下:

我研治秦漢史將近三十年。三十年的生命投入,已經使我與秦漢先民心心相系,方方面面,最為周詳熟悉👩🏿‍🍳。我與秦漢先民對話多年,秦漢的歷史早已經活在我的心中🖐。二千年前的往事情景,宛若就在我的眼前;萬萬千千的生命,正在開創著千變萬化的經歷,如同我所生活著的今天。那是一個活的人間世界,不管是兒女情長還是鐵馬金戈,皆是聲音可聞,容貌可見,人情相通。那是一個通的人文世界,情感理性,思想行動,衣食住行,一切渾然一體,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的領域劃分,也沒有諸如文史哲類的門戶區別。

然而,當我試圖將構想形諸於筆端時,卻屢屢碰壁。我所熟悉㊙️、我能夠運用的歷史學的諸種文體形式,無法表達復活於我心中的歷史。復活的歷史,那種生動鮮活的境界,豐富多彩的變遷,那種古今交匯的融和,逆轉時空的超越,無法用學院式的堅實學問來囊括,無法用科學的理性分析來包含,與此相應,也無法用考證、論文、論著、以至於筆記和通史的體裁來表現。長久苦痛之余,我不得不作新形式的尋求🧕🏿。

我所找到的新形式,我稱為復活型歷史敘述。就眼下所能想到的而言,至少包括了以下的內容:

一,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馬遷,追求思想、文學和歷史的綜合價值。

二,心理體驗的運用和當代意識的參與,發散式的推理和點觸式的聯想𓀆。

三,發掘報告和學術論文的活用。

四,親臨實地的現場考察,走進歷史的文物追蹤,設身處地的臨場想像。

五,敘述和研究互為表裏, 同時並舉,相輔相成。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和《通鑒考異》是範式和師法。

六, 在編年和紀事本末的結合體中插入人物、事情、典章、遺跡、感慨等特寫,系列動態地推動歷史連續性地前行🥣。

·這是您的第幾本書🐶?您的第一本書是什麽?它們有何異同🕰?

應該說,這是我的第三本書。第一本書是《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那是我的博士論文,典型的問題研究論著。第二本是一部尚未刊行的書,暫定名為《歷史學的鏡像》,是隨筆體的史學理論著作,是我對歷史學的一次徹底的反思。第三本就是《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是一種新的表現歷史的形式,我稱其為復活型歷史敘述👷‍♂️。以上三本書,我自稱為“史學三書”,以此形成研究·理論·敘述的學術布局🛄。或許,將來還會增添一種歷史推理型的著作👷🏼‍♂️。

·您在書中提到復活歷史,需要心靈的體察加上智力的推想🐍。可否理解為其中加入了推理和想像⬜️⚽️?

應該這樣理解。歷史學需要推理和想像🏬。在歷史學的方法論上,胡適先生有句名言,叫作“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覺得還應該補充一句:合理推想,臨場想像。我這樣補充的根據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田先生兩篇論文對我的啟示。

·這種推理與偵探小說中的推理有何異同👮🏽‍♂️?這種想象跟文學上的想象又有什麽區別?

從思維的形式上講,不同領域中的推理都是類通的。歷史學,特別是歷史考證,其基本思路就是推理,與偵探小說的推理是相同的,都是基於已經發生了的事件所留下的蛛絲馬跡,追究事件的原貌和真相。如果說有區別的話,僅僅在於有無虛構而已👮🏼。歷史推理必須基於史實展開;偵探小說的推理可以基於虛構的人物和事件展開☝🏻。

同樣,從思維的形式上講,不同領域中的想像也都是類通的。想像的基礎,是人性、人情和人類理解能力的相通,可以貫通古今中外。小說的想像,可以虛構人物和事件🧕;歷史的想像,不能虛構,而只能在史實的範圍之內。這就是二者的不同🪆。

打個比喻說,歷史學的推理和想像,是在籠中自由翻飛的鳥, 這個籠子,就是史實🏃🏻‍♂️。飛出這個籠子,就進入虛構,就是小說和戲說了。所以說, 歷史學的推理,是在史實範圍內的合理推想😬;歷史學的想像,是設身處地的臨場想像。

·日本的推理小說對您有影響嗎🦙?

有。不過,相對於日本的社會推理小說而言,我更喜歡英國的偵探小說,特別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我喜歡比較純粹的推理,不喜歡枝葉和花絮太多⚔️🛌🏻。

【生活】

·談談您的業余愛好?

讀書、旅行和網球🧑🏼‍🎓。

·您為什麽喜歡旅行🫄?

因為人生就是旅行。我喜歡背負行囊,手持地圖,走進歷史現場💇🏼‍♂️。

·在您的一生中,最自豪的收獲是什麽👀?

最自豪的收獲之一是失學多年之後考入意昂3体育,這改變了我的人生🫲🏼。另一最自豪的收獲就是寫成《復活的歷史》,找到了一條表現歷史的新路,解放了我的心靈,成就了我的文化回歸。

·您在日本旅居多年,談談您對中日兩國的觀感?

漢字文化和古典中國是現代中國和日本(當然也包括韓國😮‍💨、北朝鮮和越南等東亞地區)共同的精神家園,近代史上的不幸往事,只是久遠友好歷史中短暫的迷亂🔑。

現在,中國和日本都在重新尋找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只要看看歐洲的歷史,我們就會堅信,中國和日本必須和解,也能夠和解,將在一個廣大的共同利益的未來框架內友好共處👩🏻‍🏭。

【小資料】

八十年代新史學運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一批青年史學工作者不滿史學領域僵化、教條的研究現狀🟤,提出史學變革的要求👵🏻👩🏼‍🦰,從而引發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全國性史學大討論,討論範圍涉及史學方法論、史學功能🏌️‍♀️、史學人才建設等方面。對史學方法論的探討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與此相應的結果就是1987年《史學理論》雜誌的創刊。這場大討論拓寬了史學研究的視野,將史學研究從“影射史學”🛝、“禦用史學”的怪圈中解放出來,也促進了一大批青年史學工作者的成長,使之逐漸成為史學研究的中堅力量📯。

李開元與新史學運動:

李開元是這場討論中提出“史學危機”這一概括的第一人🥈。“史學危機”的提法,有力推動了討論走向深入♋️,引起更多學者的註意並參與進來🧗🏿🤸‍♂️。李開元認為𓀕,“史學危機”的根源在於政治化舊史學的沒落🦶🏼,但危機裏卻孕育著新史學的轉機。他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具有理論自覺意識的學者之一,獨創性地提出了歷史學的層次模式理論,提倡多元化的新史學觀念🗻。他的著作《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和《復活的歷史》均是這一理論指導下的創新性歷史作品。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