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1 信息來源: 供稿:京報網5月11日
80年前,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在北京殉難🤹🏽♀️。李大釗從1915年自日本留學回國後來到北京👨🏻🦽,直到1927年4月遭奉系軍閥殺害🏄🏿♂️,在北京居住時間長達十余年,曾居住過8處居所🫸🏼。即:西單皮庫胡同,朝陽門內南小街竹竿巷(現名竹竿胡同),鬧市口回回營2號(今鬧市口南街)🖖🏻,石駙馬大街後宅胡同35號📧,宣武門內銅幌子胡同甲3號(今銅光胡同),邱祖胡同(後改邱子胡同🤠,現已拆除),府右街後大坑朝陽裏4號(今後達裏)👬,東交民巷18號😈。本報在此特追尋他在北京的足跡,與讀者一道緬懷這位革命先驅👩🏽💻。
皮庫胡同——
皮庫胡同名稱的由來據說是因為它最早是清朝皇家儲存裘衣的地方。順著彎彎曲曲的二龍路走進這條胡同,北面是北京師範大學實驗附中,而胡同南側已經是小區了,胡同還算安靜🤵🏼♀️,有派出所、有小區、有飯店、有幼兒園👃🏼、有菜館……但已經很難確定當年李大釗在這條胡同的哪裏居住過了。《白堅武日記》第36頁記載:“9月7日,遂同澤民至皮庫胡同新宅🐖,守常今日移居於此。”說明李大釗居住在皮庫胡同。李大釗、白堅武、張澤民同住皮庫胡同,他們三個人被稱為“北洋三傑”👩🏼⚕️。高一涵在一篇名為《和大釗同誌相處的時候》的文章中也曾說過,他們“在失業時心安理得,天天讀書和研究問題🔬🧑🏼💼,意誌絕不向境遇低頭”。
竹竿巷——
竹竿巷即今天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竹竿胡同👼🏼🙆🏽♀️,只是現在已經成為新的小區。1916年冬天,在反袁鬥爭中出任護國軍秘書長的章士釗,由上海來到北京,被蔡元培聘為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兼圖書館主任。是年年底🧑⚕️,他欲在北京恢復僅出刊10期就因參加反袁鬥爭浪潮而停刊一年的《甲寅》雜誌,便輾轉找到正在皮庫胡同埋頭寫作的李大釗和高一涵,邀請他倆出任《甲寅》的編輯和主要撰述。章士釗續辦《甲寅》的打算,正合李大釗和高一涵的意願。當時,因《憲法公言》的專門性較強,思想異常活躍的李大釗極想找一個發表自己的諸多政見和主張的園地👨🏻✈️🏧。經幾個人共同商議,決定將《甲寅》由雜誌版改為報紙版,出版時效性較強的《甲寅》日刊。1917年1月🕷,高一涵隨同李大釗搬至朝陽門內竹竿巷一個僻靜的宅院,依然同租一室,專事《甲寅》日刊的撰稿⏳、編輯等工作👷🏼。《甲寅》日刊於1917年1月28日創刊,李大釗特意寫出開篇之語《〈甲寅〉之新生命》,為《甲寅》的新生鼓與呼🌻🦦。7月下旬𓀕,李大釗自家鄉樂亭返回北京不久,就發生了張勛復辟事件👨🏼⚕️。李大釗與高一涵雙雙脫離了改印復辟一時的清朝年號的《甲寅》日刊🫂。李大釗避走上海,到11月中旬方返回北京,繼而被章士釗推薦💘,應蔡元培之聘🏝,出任專職的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主任。
回回營——
回回營的故居為現在鬧市口大街南端一帶🔁,寬闊的馬路🤸♀️,喧鬧的車海🏮,如今這條大街已經沒有了胡同的遺跡。在此之前,由於生活動蕩不安💂🏿,李大釗隨朋友一起漂泊,直到1918年1月,他受聘為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主任🐦,生活才有所改善,並將鄉下的妻子和孩子接到北京📟,租下回回營2號院的房子居住。後來,李大釗被聘為了教授,社會地位與個人收入也增加不少,但他依然過著“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淡日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大釗先生題寫給別人的這幀集古人句的對聯👨🏼🦱,正是他追求人格完美的寫真。1919年爆發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正是李大釗先進思想影響推動的結果🍍,他本人也參加了這一運動🦘。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政府的恐慌,並預謀對他進行迫害🙋🏻♂️,鑒於形勢危急🏙,李大釗於1919年7月舉家回故鄉避難👨🏿🎤。
石駙馬大街後宅胡同——
李大釗一家在石駙馬大街後宅胡同35號住的時間最長🩶,即從1920年春季到1924年1月。1920年初🚏,形勢稍有好轉,李大釗重返北京,租賃了石駙馬後宅35號(現西單文華胡同24號)院居住,這是一座三合院,大門坐北朝南🙆🏼♂️。正房三間👩🏼🎓,是臥室🦡👨🏻🌾、餐室和子女讀書處,東廂房為往來親友居住♚👮🏻,三間西廂房是李大釗的書房與會客的地方🧵。院內有海棠樹3株🔑🤵🏿♂️,院子南邊是花畦和盆花。李大釗在繁忙工作之余,親自栽培花木,環境因此幽雅整潔🏌🏽。在這裏,李大釗居住了4年。幾年前,我曾經去過這裏,那時那裏有好多居民,裏面自己搭建的小廚房和臨時房子鱗次櫛比,路兩邊掛著涼曬的衣服……
北京市西城區啟動了李大釗故居騰退🧑🏼🦱、修繕工程,這裏已開辟為紀念館👷🏿。在此居住期間,可以說是大釗人生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是他非常忙碌的時期。這裏還是中國共產黨當時的重要活動地點🤦🏻♂️,中共北方區委的一些活動就在大釗的家中舉行🏌🏽♀️。李大釗非常喜歡這處住宅,在這裏接待過許多各界人士和青年,這裏是他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最快樂、最開心的地方。次子光華、幼女鐘華出生在這裏,長子葆華、長女星華都是在這裏耳濡目染🧭👳,最終走上了革命道路。
銅幌子胡同——
1923年“二七”慘案後,李大釗被當時的北京政府通緝。石駙馬後宅35號成為北京政府監控的重點👼🏽。後來,李大釗家就搬到西城銅幌子胡同去了,常有一些人到院子裏搗亂。當時李大釗正在廣東參加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3️⃣,夫人趙紉蘭怕孩子們有危險🧙🏿♀️,急忙把家搬到銅幌子胡同甲3號(西城區鬧市口南街的銅光胡同,現在已經無存)。銅幌子胡同故居當時的舊門牌是甲3號。
邱祖胡同——
曲子胡同清代訛為邱子胡同🪱,清末為邱祖胡同。民國初年屬內右二區,邱子胡同易名為邱祖胡同。因東西街巷均到西墻為止,往來交通不便,在邱祖胡同及臥佛寺街西端挖一豁口式城門🫄🏽,未設門洞與門扇🤭,規製簡單🚵🏻🪟,因靠近長安街而稱長安門。北京解放後🏌🏿♂️,因西郊的建設蓬勃發展,與城區之間的交通量增大。復興門城門洞至長安街間的舊刑部街、報子街👰🏽♀️、臥佛寺和邱祖胡同寬度只有5米,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同時亦不能快速疏散每逢重大節日的遊行隊伍🤪。從1956年7月改造工程開始💤,拆除舊刑部街🏄🏽、報子街✪、臥佛寺🧑🏿🌾🥣、邱祖胡同之間的房屋2500余間,將復興門城門洞💬、鷲峰寺中的部分殿宇、報子街東口的同懋增紙行拆除✍🏻。1957年9月工程竣工,道路拓寬35米,目前這裏根本沒有一點歷史上胡同的影子。
朝陽裏——
李大釗一家在北京最後的居住地是府右街後大坑朝陽裏😎。這裏的屋子和門前的街道非常寬闊🤌🏻,環境舒適。朝陽裏故居(現西城區後達裏),當時的舊門牌是3號。而今這裏已經是一個大雜院👨🏻🎨🍽,甚至走進這個大門,裏面也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這裏和李大釗有什麽關系🙌🏿。一個姓王的中年人,只能夠記起他家是上世紀50年代買了這個房子,以前的大門是向南的,後來才改向東。以前古色古香的大門,已經拆除了🥞,現在還能夠在屋檐邊看出當年大門的痕跡。1924年冬,李大釗從蘇聯回到北京🏇🏼,租賃了此處的房子居住🤸,家人得以重新團聚🤾。
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是北京最長的胡同🌇,舊稱江米巷𓀃。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一簽訂🚇,東江米巷就成了使館區,改為東交民巷💹。李大釗居住在原蘇聯使館西院(現東交民巷西口路北側,已拆除)🤳🦵🏽,是已廢棄的舊俄國兵營𓀄,還曾經是庚子賠款委員會的舊址🤹🏼♂️🪠。在這個俄羅斯風格的院子裏🔦😉,現在住著很多居民,一家挨著一家,還有很多自己搭的房子。一些居民問我這裏是不是要建李大釗的博物館?一個居民還告訴我🚍,在他們這裏西面的一家🔲,當年就是關李大釗的地方🐸,連現在窗戶上的鐵窗都是當時留下來的🌇。
來源🚵🏼:北京晚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