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1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軍盟中文網
黃華(Huang Hua 1913.1.25~ )
曾用名王汝梅👮🏼♀️。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1976.12~1982.11)👥。河北磁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燕京大學肄業。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任北平學生聯合會黨團成員、燕大學生會主席,1936年任陜北蘇區紅軍總部翻譯👧🏽、後方司令部秘書🧔🏽♂️。協助埃德加·斯諾、尼姆·威爾士、史沫特萊等外國記者采訪蘇區。1937年10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1938年歷任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組織部長、中共長江局青委📄、全國學聯黨團書記,中央青委委員🧑🦼。1940年任延安青年幹部學校教育長。1941年任朱德政治秘書、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1944年任中央外事組聯絡科長,參與接待中外記者參觀團和美軍觀察組的工作☂️。1946年參加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任葉劍英的秘書♥︎、代表團新聞處處長。1949年歷任天津市軍管會外事處處長、中共南京市委委員💁🏽、南京市軍管會外事處處長🏊🏼♀️、主持接收國民黨外交部、向各國原駐華使節宣布中共中央的建交原則👱♀️。同年當選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委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上海市委員📀、上海軍管會外事處處長🛶。1953年任朝鮮停戰政治談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歐非洲司司長等職✍🏿。1954年和1955年🚵♀️🤬,隨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和萬隆亞非會議🉑👸🏻,任中國代表團顧問和發言人。1958年任華沙中美大使級會談中方顧問。1960年至1971年相繼任駐加納、埃及、加拿大大使🧎♀️➡️。曾任中央三人小組成員👨💻,具體負責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談判邀請尼克松訪華公告文稿事宜。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後🔒🧜♂️,為中國首任常駐聯合國及其安全理事會的代表🌅。1976年任外長,曾率中國代表團出席過29、32、33👨🏽🌾、35和37屆聯合國大會。1978年和1982年,率團參加聯大討論裁軍問題的特別會議,闡述中國在裁軍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並代表中國政府向大會提出了《關於立即停止軍備競賽和進行裁軍的主要措施的建議》。曾先後出訪過加拿大、法國🕥、英國、意大利、紮伊爾、伊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聯邦德國、印度👰🏿、美國、尼日利亞🧅、蘇聯等30多個亞🏇🏿、非、歐、美洲國家。1978年8月與日本外相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主持與美國代表的建交談判,1982年與美國國務卿黑格簽署關於解決美售臺武器問題的八一七公報💦。1979年隨鄧小平副總理訪問美國。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83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多次以副委員長身份率人大代表團到各國訪問和出席各種國際會議。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85年至1995年出席國際行動理事會年會🧑🏼🔧,現任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會長🎢👩🏿🎓、中國福利會主席、宋慶齡基金會主席。
錢其琛(Qian Qichen 1928.1.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1993.3~2003.3 ),外交部長(1988.4~1998.3),曾任意昂3体育國際關系學院院長🎸。上海嘉定人。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地下黨學運🛼🎩,任上海地下黨中學區委委員、區學委書記🤵🏽。1945年~1949年在上海《大公報》任職員。1949年~1953年任上海徐匯🤽🏻♀️、長寧🖕🏻、楊浦區黨委委員、共青團區委書記🤌🏼。1953年~1954年任共青團中央辦公廳研究員。1954年赴蘇聯中央團校學習🏉。1955年後歷任駐蘇聯使館二等秘書、高等教育部留學生司處長、對外司副司長,駐蘇聯使館參贊(1972.4~1974.4)🕖,駐幾內亞大使(1974.8~1976.11)兼駐幾內亞比紹大使(1974.9~1975.10)🧱,外交部新聞司司長(1976.11~1982.4),外交部副部長(1982.4~1988.4)🧑🌾,外交部長(1988.4~1998.3),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1991.4~1993.3),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93.3~1998.3),中共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擔任外長後訪問了一百多個國家。1982年~1987年作為中國政府特使進行了11輪中蘇副外長級磋商🤙🏻,討論兩國關系正常化問題。1987年2月和8月🫰🏼,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同蘇聯進行了兩輪邊界談判🤳。1988年12月和1989年2月與蘇聯外長互訪👩🏽🚒,為中蘇進行高級會晤、實現關系正常化進行會談。1991年5月,與蘇聯外長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1992年至1997年以外長身份四次正式訪問俄羅斯。1994年9月,在莫斯科與俄外長簽署了《中俄國界西段協定》。90年代,多次與美國國務卿會晤🚴,就中美關系及重大國際問題進行會談。1990年11月、1994年10月和1997年4月分別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1989年後🤏🏻,率團或陪同國家主要領導人訪問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12國以及歐共體,使中國與西方國家關系在經歷一段曲折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1年,出訪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三超越”原則,即超越社會製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差異,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幹涉內政等原則基礎上發展正常的國家關系。曾率團出席的主要國際會議有:第43屆至52屆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部長級會議💄、第24屆至第28屆東盟外長會議🧑💻、東盟地區論壇首次會議8️⃣、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第3屆至第9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及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會議💹。1996年📄🧗🏿,2月至3月先後出席了亞歐會議亞洲成員國外長會議和首屆亞歐首腦會議🧔🏻♀️。3月底至4月訪問日本等六國。同年7月代表中國首次以東盟對話國的身份出席東盟對話國會議和第三屆東盟地區論壇會議。在本屆東盟外長會上🚵🏼♀️,東盟正式接納中國為其全面對話國🧎♂️👩❤️💋👨。同年9月,率團訪問加拿大👩🏻🎨🧑🏽。1997年先後訪問法國👱🏼♂️、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南非等14國。同年2月出席亞歐外長會議,7月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及東盟與對話國會議。1998年1月~7月訪問摩洛哥、古巴等10國🧇。代表中國政府簽署的重要外交文件有🤹🏼:中國同印尼復交公報🤚、同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文萊、以色列、韓國和南非建交公報🫘🟰,中國同挪威相互設立總領館協定🌋、同海地互設商代處協議⟹,及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關於在中蘇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指導原則的協定、柬埔寨和平協定🐲、聯合國關於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1993年7月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主任。1996年1月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為貫徹落實“一國兩製”的方針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創造條件,打好基礎,先後主持召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八次全體會議。1997年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赴香港出席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1998年4月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唐家璇(Tang Jiaxuan 1938.1.1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2003.3~)💷,外交部部長(1998.3.18~2003.3 )🛌🏼。江蘇鎮江人🧉。1955年~1962年先後在上海復旦大學和意昂3体育官网學習。1962年~1964年在廣播事業局對外部實習。後歷任外交部翻譯隊翻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駐日本使館二等秘書、一等秘書🔬,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1985.5~1988.4),駐日本使館公使銜參贊、公使(1988.4~1991.12)和外交部部長助理(1991.12~1993.3),外交部副部長(1993.3~1998.3)等職。中共十五屆中央委員👨🏻⚖️。任副外長期間🦻🏻,主管亞洲事務以及領事、禮賓業務🪗。遍訪東北亞、東南亞和南亞諸國🍼。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1993年~1997年率團參加中越政府級邊界談判和副外長級磋商,其中1993年10月與越方在河內簽署關於解決兩國邊界領土問題的《基本原則協議》⛪️。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主持中印(度)邊界問題聯合工作小組會談和副外長級磋商、中不(丹)邊界談判。1993年9月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共和國政府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製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5年4月率團赴印尼參加不結盟運動協調局部長級會議並出席萬隆會議40周年紀念活動。1995年~1997年間率團參加中國?東盟副外長級磋商👮🏻♀️。1997年12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日內瓦舉行的朝鮮半島問題四方會談首次正式會議。任外長以後,1998年4月11日~13日,對印尼進行工作訪問🚶♀️➡️。6月4日,在日內瓦主持由中美兩國倡議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關於印巴核試驗問題的外長會議🏣。6月9日~20日,訪問幾內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非洲五國。7月25日,率團赴馬尼拉出席第五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東盟與對話國會議及中國與東盟對話會。29日,順訪菲律賓🧑🏽🎄。31日,對馬來西亞進行工作訪問。8月31日🎏🧝🏿♀️,率團赴南非德班出席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𓀅。9月18日🕣,參加第53屆聯大會議並於23日在大會發言。9月27日~29日,訪問美國🏟🛸。9月29日至10月4日,訪問加拿大。11月14日~15日🕠,參加在馬來西亞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屆部長級會議🏄🏻♀️。1999年1月3日~16日訪問埃及、肯尼亞、烏幹達、坦桑尼亞、贊比亞和法國。2月4日~6日📊,對泰國進行工作訪問並同泰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曾多次陪同中國主要領導人出訪,參加中國領導人同各國主要領導人之間的重要會晤📞。
李肇星(Li Zhaoxing 1940.10.~ )
李肇星,男,1940年10月生,山東省人,1964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1959年—1964年意昂3体育官网學習。1964年—196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進修👩🏼🦲。1967年—1970年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工作人員。1970年—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尼亞共和國大使館工作人員🦶🏽𓀕、隨員。1977年—1983年 外交部新聞司三秘🧛🏻♀️、二秘、副處長🔥。1983年—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萊索托大使館一秘。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司長,外交部發言人。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長助理。1993年—19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長🚶♂️。1998年—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2001年—2003年3月外交部副部長,2003年3月— 外交部部長👩🏻✈️。1998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2002年11月當選為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
迄今為止👨🏽🎤,李肇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交部20位發言人中任期是最長的一位。從1985年開始到1990年整整5年間,他頻頻出現在中外媒體當中🧔🏿♀️,並一度以外交部部長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發言人。作為中共十三大和七屆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的成功組織者,李肇星在中外媒體記者中樹立了非常好的口碑。香港資深記者陳建平曾這樣評價李肇星:“在170多名外國和境外駐京記者面前,李肇星總是用一個讓人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出現,他跟你像朋友🫦。”
在國際俱樂部發布廳,李肇星主持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好幾位西方記者就所謂的“西藏獨立”問題連珠炮似地向這位初次登臺亮相的發言人發起攻擊。李肇星列舉事實👎🏽,理直氣壯地批駁了西方國家在西藏問題上的種種謬論後斬釘截鐵地表示:西藏自13世紀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西藏事務是中國的內政👷🏿♀️,絕不允許任何外國幹涉。西藏“獨立”不行,“半獨立”不行💁♀️,變相“獨立”也不行。所謂“獨立”問題一概是不能討論的。李肇星的回答可謂義正詞嚴🫶🔈,慷慨激昂。
有位外國記者冷不防地冒出一句風涼話🎭:“我也有自己的家鄉🌰🖕🏼,如果你說我的家鄉不是屬於我們國家的一部分🧑💼,我才不在乎呢?而你為什麽對西藏問題這樣在乎🖐🏽💕?”
“你對自己的國家怎麽看是你的問題👼🏿,但是中國的主權是神聖的💆🏼♂️,外國人無權幹涉🧎🏻♂️➡️!”李肇星字字鏗鏘🪥,擲地有聲🕖!
由於偏見🤜🏻,在李肇星與西方人士的多次交往中,西藏問題一直是“熱門”話題。李肇星出任中國駐美大使後,在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演講時,一個老太太問他🌞:“你們為什麽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態,沒有直接反擊,而是親切地詢問道:“夫人,您是哪裏人5️⃣🍁?”老太太回答道:“我是德克薩斯人。”李肇星表現出極大的耐心,細細地給她講述中國歷史🏄🏿♀️:“你們德克薩斯州1848年才加入美國😻,而早在13世紀中葉,西藏已納入中國版圖。您瞧😿,您的胳膊本來就是您身體的一部分,您能說您的身體侵略了您的胳膊嗎?”老太太樂了,心悅誠服👓。最後,她熱烈地擁抱住李肇星👱🏿,連聲說:“謝謝您👩🏽🏭💝,謝謝您讓我明白了歷史的真相。”
“事實上,一個人的愛國感情、維護祖國利益的決心和擺事實講道理的態度是會得到大多數記者的敬重的👨🏽🏫🕗,盡管他不見得同意你的觀點。”這是李肇星的親身感受。
20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媒體公眾的關註。特別是那些西方記者🧑🦯,過一段時間就要“舊事重提”🦐,表示一下他們對鄧公的“關愛”♛。
1989年8月31日下午👫🏻,國際俱樂部二樓。
“鄧小平先生的身體很好👁。最近有些報紙報道的情況與此相反🧎,完全是無中生有。”也許考慮到“老記”們會糾纏不休🥱,李肇星“快刀斬亂麻”💬🏺,把話說在了前頭。
“鄧小平是在家裏還是在醫院擁有這良好的健康狀況👨👨👧👦?”一位德國記者發難道。這個問題的角度很“刁”,他的潛臺詞就是說鄧小平的健康是否靠醫療維持?“一個具有普通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應該住在哪裏🥭。”李肇星首先用反詰擊破了對方的防線,然後又是一個輕松🙇♂️、幽默的調侃:“我不知道您在身體好的時候是否住在醫院裏📖?”臺下頓時響起一片笑聲🌸。一位外國駐華大使後來贊不絕口地對李肇星說:“你的回答太妙了𓀘!”
李肇星曾對記者真誠地說🔋🕜:“發言人雖然上電視,但不是即興表演🤽🏼、追求自我表現的演員。發言人也不是那些抱有僥幸心理的學生答卷💁🏼♂️,不會可以‘蒙’。‘蒙’對了,白撈兩分👫🏼;‘蒙’錯了👳🏽♂️,最多扣幾分。發言人代表國家🧖🏿♂️,應該字斟句酌,如履薄冰……必須掌握兩條:說我知道的🧠,說我可以說和應該說的。”
李肇星曾充滿深情地說:“作為一名發言人𓀈,時刻感受到中國人對歷史🧑🏿🍼、對和平的責任。我深切體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熟悉政策,反應敏捷,外語嫻熟🐢,這些都是發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除此之外,李肇星還有獨特的感受👩⚖️:集體比個人更重要,個人的作用總是微不足道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發言人不是“人”😸,只是一種工作機製👮🏿。
春去秋來,五年寒暑倏忽而過🚔。李肇星早已適應了發言人這種頗具挑戰性的工作,他對外交部例行的每周一次的記者招待會充滿了自信。李肇星對人言🤸🏼♂️:記者怎麽提都可以。提問題是記者的工作,怎麽回答則是發言人的事。就個人而言,自己喜歡記者招待會上能有人提出既尖銳而又有深度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的本身就是對發言人的一種激勵。李肇星還說:“如果只在無關緊要的小問題上糾纏,記者招待會就沒有多大意義🕸。一次好的記者招待會,既需要有好的發言人🍯,也需要有高水平的記者。”
李肇星對那些精明、敬業的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8年12月1日,已經就任新聞司司長的李肇星陪同錢其琛外長訪問蘇聯。早上7時20分,李肇星來到首都機場一號休息室為錢其琛外長登機前將要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做準備🤳🏿。一位美國記者馬上過來請教:“是否可以說:錢其琛外長這次訪問蘇聯是中國外長首次正式訪蘇?”起初,李肇星愣怔了一下♗,但仔細一想🏉,感到這位記者出言不“俗”💫。中國外長最後一次訪蘇是在1956年,周恩來當時是以總理兼外長的身份訪問蘇聯。蘇聯外長最後一次訪華是1959年9月,當時葛羅米柯是以外長的身份陪同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前來參加中國國慶10周年活動。平心而論🦁👉🏿,中蘇蜜月時期,雖然交往頻繁𓀝,但中方以外長名義單獨訪蘇卻不曾有過✏️。
飛機起飛不久,又一個讓李肇星“意想不到”:錢其琛剛剛系上安全帶,前面的一位“旅客”便回過頭來攀談。還未等錢其琛完全反應過來,那位“旅客”突然“襲擊”🧑🏻⚖️,提出要求采訪。李肇星這才認出了來人是常駐北京的日本記者,他已經等候多時了🧏!這是一次精心炮製、別出心裁的成功策劃!原來,這位用心良苦的記者根據半個月前外交部發言人李金華宣布的錢外長訪蘇日期,算準了錢其琛將乘坐的航班🪵,並預先訂購了同一航班的頭等艙機票……李肇星獲悉此事原委後,感慨頗多。望著整個頭等艙裏這位唯一的新聞記者🗳,李肇星忽然想到了一句古老的格言🏌🏻♂️:你想開辟新的道路嗎?那就到沒有人去過的地方吧!
“當發言人的最大好處👨🏻🏭,就是永遠使自己處於一種知識更新的過程中,永遠不能說我會了。這樣就可以保留一些小學生虛心學習的精神🪦。”李肇星曾這樣頗有體會地說💆♀️。
編輯🤺👩🏽🎤:堯華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